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骘zhi文>> 原文及翻译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

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

埋蛇,享宰相之荣。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存平等心,扩宽大量。

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和睦夫妇,教训子孙。

毋慢师长,毋侮圣言。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

家富,提携亲戚;

岁饥,赈济邻朋。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

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

勿宰耕牛,勿弃字纸。

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

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

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

谐和宗族,解释冤怨。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注:经内‘吾’字、‘我’字,当敬读‘帝’字。)



                                  《文昌帝君阴骘文》释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广泛的行善积德,上合天心。有人如果像我(文昌帝君)这样有好心肠,上天必定赐福于他!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屈,民众允服。曾经修理家门,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有人问何必修那么大?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未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省得以后再改建了。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在读书的时候,有个道士替他们看相,说弟弟会考中状元,大哥也会榜上有名。十几年后考完春闱,又遇到那个道士,他对大哥宋郊说,你风采奕奕,精神饱满,更胜往昔,必定曾经救活数百万的生命,这次考试,弟弟宋祁固然可以考上状元,然而你的功名也不在他之下。原来宋郊在十多天前,在厅堂下见到蚂蚁穴被大雨冲毁,于是编了竹片,使蚂蚁渡水而活。同一年殿试,哪能有两个状元?宋郊心中很是疑惑。等到放榜,宋祁第一名,宋郊第三。然而当朝太后认为弟弟不可在哥哥之前,于是就擢升宋郊为状元了。楚国的孙叔敖,有一次出游,遇到一条两头蛇,他就杀死并掩埋了。回家后,他愁得连饭也吃不下。他母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孙叔敖哭着说,听人说如果见到了两头蛇就会死亡,我已经见到了,害怕离你而死。他母亲问,那条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恐怕其他人看见,已经杀死并掩埋了。他母亲说,不要害怕,听人说有阴德的人必定有善报,你必会在楚国出人头地!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宰相。


由此可见,想增广你的福气,必须要心地好,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利益他人,多做善行而积累福分,就像: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心地慈祥,爱国为民;宽宏大量,平等待人;忠于君主,孝敬双亲;尊敬兄长,待友诚信;夫妻和睦,教育子孙;不得对老师、长辈傲慢无礼;不得讥谤圣贤教诲;或者敬奉天仙,朝礼北斗、星宿;或者拜祖念经,早晚打坐悟道;报答天地恩、父母恩、国家恩、师友恩,尊奉儒、全真、正一三教;谈道理教化奸诈的人,讲经史开解愚昧的人;救急就像挽救快干死的鱼一样,救危就像挽救被网住的鸟一样;矜哀孤儿,抚恤寡妇;尊敬老人,怜悯贫穷;尊崇善人,推荐贤能;对人恕,对己忍;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无主尸骸,避免尸骸暴露;给无家可归的兴建房舍,为辍学儿童兴办学校;家里富有就提携亲戚朋友,遇到饥荒就赈济邻居和亲朋;用来称东西的秤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出钱、出力捐印经书和善书,修建或修葺寺庙;施舍药方来医治别人的疾病,布施茶水使路人解渴去燥;在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在河流里设置船只供人渡水;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走路时常常留意,不要踩到虫子和蚂蚁;严禁烟火,不火烧山林;不在山上捕捉飞禽走兽,不到河溪边毒杀鱼虾;不宰杀耕牛,不随便丢弃字纸书籍;不谋夺别人的财产,不嫉妒别人的技艺才能;不奸淫别人的妻子女儿,不要唆别人互相争斗及怂恿别人诉讼;不破坏别人的名誉,不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不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不和,不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疏远;不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不仗着富有而欺凌穷困的人;依本分,谦虚谨慎,守规矩,遵纪守法;同宗同族互相和谐,有怨有仇互谅互解;亲近善人,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杜绝灾殃;经常赞叹别人的善事,不宣扬别人的恶事;不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把有教益的言论牢记于心,时时自勉,不要有出乎于礼义廉耻的言论,祸从口出,言为心声,要养心慎言。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修整几百年来崎岖不平的道路,建造人们来往的桥梁;留传训言供后人鉴别是非善恶,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做人做事遵循天理,说话合乎公道人心;吃穿住行,时刻想念圣贤教诲;独行独卧,始终慎如众目睽睽。

不造作种种恶事,身体力行去做种种善事,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总而言之,近报自己得福,远报子孙受益。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文昌帝君阴骘文》 评述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zhi文》,道教重要典籍。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这种见解。《阴骘文》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星集,为一卷。另外《昭代丛书别集》有《阴骘文颂》一卷,《三益集》有《阴骘文像》四卷。

 “阴骘”一词,其源盖出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在《阴骘文》中,“阴骘”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就是说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静悄悄的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可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 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因此“阴骘”,等同“阴德”。这里的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是读书人的偶像,一般认为有才华的人如李白、包拯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

文昌本古代星名,《史记·天官书》说: “斗魁戴筐六星为文昌宫。”《史记·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北斗七星的前面四星叫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古人因其形状称为斗魁,斗魁背上属大熊星座的六颗星叫文昌,所谓“宫”是以地上的宫室比附此六星。古时占星术士认为它们是吉祥富贵之星,分别命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用之以占人事。

帝君指梓潼帝君,即今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中所供奉者。据说帝君叫张亚子,其先越人,因报母仇徙居七曲山,仕晋战死,人们为他立庙,自晋而后,世代显灵,特别是每当干戈纷争时。唐玄宗西狩时封左丞;唐僖宗幸蜀曾得其显神庇佑,封济顺王; 宋真宗封英显武烈王。宋元道士造作《清河内传》和《梓潼帝君化书》,有七十三化和九生八化等不同说法,并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司文人之命,且历朝降世为王侯将相。元仁宗延佑三年七月,加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下敕说:“相予泰运,则以忠孝而左右斯民; 柄我坤文,则以科名而选造多士。每御救于灾患,彰感应于劝惩。贡举之令再颁,考察之藉先定。”文昌遂成为主宰中国科举教育、士大夫功名前程的文化神,许多地方建了文昌宫,士大夫流往往于考试前向他祈祷,卜问功名前途。

文昌帝君既然是天上的文曲星,主管人间尤其是士大夫的功名富贵,当然其教化的对象以官僚士大夫为主,这和《感应篇》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不同。所以其对后者的补充在于增加了对官僚士大夫的道德修养要求,反映了下层士人和民众的一些愿望。《阴骘文》开篇即让文昌帝君现身说法,自我介绍一番后向人们许愿,只要人人都效法他行事,保证福祥不浅。帝君说:“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弯,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针对士子们求功名心切和人们渴望幸福的心理,要大家都以帝君为榜样,多积阴德,就会像他那样世世为士大夫身,中状元,做宰相。人积阴德,天必赐人福禄寿; 于是人更加感奋,更加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于是天还将把千祥百福降临于人的子孙后代身上,这叫“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积阴德阴功用不着求人知晓,招摇过市,在天知并暗中保定你的情况下,善即是福,善又能招致福,生生不息,善无量福也无量,这叫“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但是,社会现象中往往出现善恶无报,行善者不得福,为恶者未遭祸的情况,有识之士常对报应论持怀疑批评的态度。《阴骘文》以“近报在身,远报儿孙”的道理作答,告诉人们善恶有时虽无相当的报应,甚至行善反而命运不好,作恶反倒官运亨通,但说到底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一点报在你自身,远一点报在你儿孙身上,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比如宋代程一德,粗知字义,孜孜为善,每遇到嘉言善行,就刊刻施人,夜梦文昌帝君对他说,你刻善书的事已经报告天庭,上帝许诺昌扬你的后代。果然他的子孙俱少年高第,程明道、程伊川两位著名理学家也是其后裔。像这类故事多如牛毛,无非是印证善恶报应论有人更把儒家传统的命定论掺和到报应论里,说是为善得祸,其命本薄,假使不努力为善,其祸会更多;为恶得福,其命本厚,使不为恶,福远不止如此一点; 善恶报应,好像立表取影,越远越大,贷款取息,越久越多。

中国历来是以儒家礼教立国的,宋明理学的产生更加巩固了礼教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演变到后来,也出现人心日下,世风不古,四书五经口读而心不信,口称而身不从,以致敢于为恶,不可救药的现象。对此,“帝君悯之,故神道设教,飞鸾行化,使人知神明昭布,森列于上,善恶吉凶之报,确然不爽,冀其信畏悔悟,以自拔于陷阱也。”这表明,《阴骘文》一类道教劝善书以宣传礼教内容为主,但又起着正统礼教所起不到的功用,它们在社会上流行,也正是道德危机出现的需要,急需“神道设教”,借助神的力量加强名教统治。

这种道德危机也出现于统治者内部,官僚士大夫往往日言善身行恶,天天要人作好事,自己却暗中大做坏事,贪污贿赂,请客送礼,吃喝拉扯,男盗女娼,无恶不作。这对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显然是有害的,也激起了一些下层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不满。《阴骘文》中某些地方曲折地体现了下层士人和“穷困善人”的愿望,他们希望官僚们不要制造冤狱,少用大刑,“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勿倚权势而辱善良”。他们劝告富豪“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账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勿恃富豪而欺穷困”。请求贪官富豪们发善心,无疑是与虎谋皮。要狼改掉吃人的本性。换个角度审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官僚横行不法,豪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迫使人民成为“涸辙之鱼”、“密罗之雀”的黑暗现实已跃然纸上。这些社会矛盾不解决势必引起社会危机,危及统治者的生存安全,故封建统治者对《阴骘文》一类劝善书采取赞许的态度,借此缓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尖锐对立,以防社会不稳。

《阴骘文》劝说官僚富豪的主要内容还是以忠孝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西欧中世纪,领主和教会紧紧结合在一块,西方民族的道德主要是宗教道德,许多道德信条来自宗教教义和戒律,如西方中世纪人们道德观念的中心——“爱”,就是得之于基督教,充满了宗教精神。中国则刚好相反,宗教道德来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德,《阴骘文》强调”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报答四恩”,“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都和中国传统道德重视血缘关系的特点一致。与《感应篇》一样,它强调家族关系,从孝和忠出发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如注家们所说: “帝君以忠孝为本”。在《阴骘文》的目光中,作为官吏,不论你其他还有何不法勾当,违背道德伦常的行为,但报答天地君亲师的恩典,在家为孝,入朝尽忠,这是万万不能背离的根本道德信条。做到这点,自然福禄寿降临门楣,科场中意,官场走运,财气大盛,儿孙满堂,世代家道不衰。

《阴骘文》告诉人们: “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因为诸如此类都是善与恶的分界线,都和人的福祸相关联。早在《礼记》中对此已有规定,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原始朴素的生态平衡观念,但保护生物和动物是在“礼”的名义下宣传的,和道德行为有关,却不在法制的范围内。这种古老的生态平衡思想流传下来,直到《阴骘文》等劝善书将其作为劝善的内容,用各种道德信条约束人们保护生物,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换个视角坐标看,《阴骘文》所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口膨胀,土地不够,大面积毁林开荒,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现实。面对神的警告,人对自然的伤害不能不有所顾虑。因此《阴骘文》以道德劝化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很多修善行的人都照《阴骘文》说的“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等一套去做,认为“修桥通道,为善有盛名”,这类事情虽然细小,但也是善心所在,可以远扬祖烈,后昭来世,万世其昌。他们在修桥造路以后的碑文铭记中通常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其毕恭毕敬、虔诚礼膜的态度昭然可见。

明清时代的话本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帝君阴骘在各阶层人们头脑中的烙印。《拍案惊奇》卷二十刻画了一位叫刘元普的刺史“感上天佑庇,一发修桥砌路,广行阴德”。洛阳的百姓编出顺口溜说:“刺史生来有奇骨,为人专好积阴骘" 。小说中描写刘元普遇见一个全真道士,手执“风鉴通神”招牌,便请他相面。道士相了一回说道: “自古道:‘富者怨之丛。'使君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 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称,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使君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耳,恐不能获福也。使君但当悉杜其弊,益广仁慈; 多福、多寿、多男,特易易耳”。元普闻言,默然听受,从此更加暗中努力行善,后来竟然添子增寿,子孙出仕贵显,藩衍不绝,这全是“阴德之报也”。全真道士所讲说的基本上是《阴骘文》的内容,而刘元普对此深信不疑,照办不误,最后居然获阴骘福报。冯梦龙所编《三言》中“施润泽滩阙遇友”一回,以诗歌形式反复咏叹阴骘善恶: “从来阴骘能回福,举念须知有鬼神。”然后写主人公施复捡到银子还给失主朱恩,旁观百姓说:“这人积此阴德,后来必有好处”。以后施复出门做生意,因偶然遇到朱恩,免遭大难,要谢朱恩,朱说:“此皆大哥平昔好善之报,与我何干!”小说结尾叙道:“施复因免了两次大难,又得了这注财产,愈加好善。”《水浒后传》第二回写水泊好汉杀了毛孔目一家后,邻居中有人就说: “祖宗该积德,做些好样子与后人看便好。那毛太公一味强赖,遭了毒手。那孙子又逞威风,自然有此显报。”小生意人、市井百姓脑袋中都装满了帝君的教导,潜移默化,以此评人论事。从这些小说描绘的世态看,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国民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思考人生问题的方式,对健康长寿、衣锦富贵和儿孙满堂等幸福的追求,都包含着善恶报应的阴骘观念。

      总之,《阴骘文》的社会导向作用是劝人行善积阴德,并以文昌帝君的口气许诺,一旦你广行善事,多积阴功,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光明与幸福,而且泽及子孙后代。在《阴骘文》的观念中,人的道德行为与人生的命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这种善恶行为不是做做表面文章,不是公开行善、暗地里为恶,而是不论人前人后都在作善事,尤其要做到行善作好事不为人知,只有这样, 文昌帝君才会庇佑你的人生以及你子孙后代的人生享有福禄寿。把生命的幸福与否、能否长寿同人的善恶表现联系起来,可以说《阴骘文》的伦理观是种典型的生命伦理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净化世道人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持节守正 德厚福至
阴骘就是阴德,做善事: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译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中华文化经典,《文昌帝君阴骘文》,人生该做和不该做的都在里面
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