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行健(中)太极拳养生观及其健身原理
原理之三:回归自然

  太极拳能健体疗疾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它能顺应人类进化的发展规律,找到了克服由于进化而产生弊病的方法,达到了人体上下内外的平衡。

  人类是从古猿进人经到身体直立,腾出双手制造工具时开始的,此时大脑部位上升,形成头高位。头位的升高,大脑因血液循环加快而加速进化,使人聪明智慧。也就是俗说的“清浊分,智慧明。”人在成为“万物之灵”的同时,由于直立,其他所有脏器的位置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脏腑的县挂附着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兽之脊骨横,不能直立,则五脏六难系于脊梁。然前后次第平悬,呈“悬挂摩荡”状态。则筋络壮盛、气血盈足,脏腑平衡精神相衔。人之脊(椎)骨竖起,则脏腑垂吊直系,上下壁立,呈“垒叠拥挤”状态,以致各脏腑之间堆压黏连,温热薰蒸,无法松灵摩荡。且体内的血液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血液的重心和心脏的重力在垂直线上。心脏要推动血液循环,除了要克服血液在血管内运动时产生的摩察力外,还要克服血液的重力,才能推动血液向高处循环,增加了心脏“泵”血的难度,使心脏不得加倍使劲“泵”血,因增加其负担而促使其早衰。另一方面,人直立后,上下不再平衡,血液会更多地分配到远离心脏及心脏以下部位和器官,从而导致心脏和肺等心脏以上部分器官的血液供应量相对减少,最高位的头部器官及大脑的供血量更是不足。由于人体直立受地心引力和血液分配的双重影响,引起各种疾病在所难免。人类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微循环障碍、关节炎、脏器下垂、痔疮、腰椎病、白内障、结石、糖尿病等症都随之而生。人类进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能力,导致平均寿命只有自然寿命的一半左右。所以科学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疾病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步入文明的代价。

  从上可以看出,解决由于直立而引起的弊病,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无非是“让人类回到动物时代。”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模仿龙腾虎跃、鸟翔蛇盘等“返祖运动”,以及天地阴阳、风云变幻的“回归自然运动”。进行较多的水平、倒持等姿势的运动,以改变脏腑的县挂方式,以保持人体各部位承受地心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循环分配的均稀,减轻心、肺等脏腑的负担。另一个途径就是对心脏等脏腑提供良好的“支援系统”。而这系统非两脚(腿)莫属。腿是人类进化和从事生命活动的器官,它与人体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在脚底都有相应的投射区。两脚有足三阴(脾、肝、肾)和足三阳(胃、胆、膀光)六条正经运行,其中脾经和胃经是人的后天之本,主管人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膀胱经是从头到脚防御外邪的入侵;肝经和胆经则主管人体气血、精神、情志的调节;而肾经则是先天之本,贮藏精气,主管人的工作精力和“生老病死”。加上奇经八脉,还包括主管人体活动的阴跷和阳跷,主管阴阳平衡的阴维脉和阳维脉。祖国医学和日本的医学界都认为大拇趾底是肾经涌泉所在。此外,人的脚掌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有丰富末梢神经感受器,包含了人体的整个信息。所以太极拳加强从事两腿的活动,自然地激发了近二十条经脉的经气。人体的经脉,内承五脏六腑,外贯四脚百骸,经脉通畅,则气血运行流畅,达到阴阳贯通,匀平一统的健康境界。

  我们知道,脚离心脏最远,当展脚伸足双脚活动时,肌肉时而放松,血管扩大,血液容易向下流;肌肉时而收缩,血管收缩压迫,把血液推向身体的上部。正如一位著名的脏病学权威通过研究指出:“对于血液循环,从而也是对于心脏能起很重要助力作用的四肢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的泵力作用。”腿部的发达肌肉对心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援系统”,每块发达的股肉相当一个“辅助心脏”。它使心脏的跳动更加缓慢、均匀、有力,更健康。所以现代的医学研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祖国医学也认为,“人类衰老是从脚开始的”,“万病从脚起”;“如果一个人的脚力很弱,则他的寿命很短。”俗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脚”,“抗衰老的密码是在脚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资深的心脏病医生都很注意查看病人的大腿。他们认为:大腿肌肉坚实的人,必然有一颗强壮的心脏,大腿股肉松弛的人,心脏也是软弱的。

  高古拙朴、展蹙穿插、千变万化的太极拳,以及方圆互运、圆畅倜傥、情思缭绕的太极剑刀等的大量动作,都是要求身法在内外六合的情况下,变衍作水平以至倒挂式的运动,让演练者经常优雅地“回到动物时代”,改变脏腑的悬挂方式。或虽在直立的情况下,上则虚领顶颈,以挈其纲领,下则尾闾敛垂,以竖其线路,运用太极拳系特有的细匀深长的呼吸法,推动内气敛聚,循沿经络运行,促使浊气外泄,精气长存。使内外气合而鼓荡,息息归丹田。则呼吸开合间,气血流荡,松摩五脏,轻荡六腑,灵通经脉,从而克服了因身体直立而形成脏腑垒叠拥挤的弊病,使之相互间松荡安适,避免了湿热薰蒸之苦。

  太极拳特别注重下盘脚腿功人的锻炼,要求全身松沉、正中挺拔,头虚顶、裆提落、松腰落胯、屈膝下蹲、两脚开立、不丁不八,或提踵踮足,或足尖离跷,或五趾轻抓,或足以涵空,壮伟沉雄姿势不仅传递了松驰平衡、稳健自信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虚实分明、轻灵活泼、圆融松沉、稳固厚重、迈步如猫行的载重型或承重型的步型步法,使下盘腰腿稳固有力,足膝轻捷灵活,从而充分地锻炼了人的“第二心脏”,使心脏有了强劲的“支援系统”。

  千百年来,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太极拳的健自段竟和现代的科学健身理论不谋而合,不能不使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叹为观止。

  原理之四:畅通排废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及时处理。为了健康长寿,人体在生存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三废)也要及时净化和处理。“废水”由肾脏、皮肤等净化排放,排废气则由肺、气管、肠肛担任,排废渣则由直肠进行。这些担任疏泄功能的脏器,犹如城市的“下水道”、“排气管”或垃圾处理中心。“不拾出路”是要引起严重后果的。

  俗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天无日月星辰,自然界则黑暗无光;人无精气神,就不能维持生命活动。这方面的认识已经很充分了,但现代的人们往往忽视人体生态环境的几件不起眼的另类宝贝,这就是流汗、放屁、打喷嚏、大便等。现代人刻意让自己生活过得舒适,身上的疏泄宝贵机制正在不自觉的失去或发生阻碍。食风西化,食不厌精,食得太丰盛,餐餐鱼肉荤腥,蔬菜较少,粗粮绝迹,大便便秘,甚至连屁都不会放了;夏天,家里、办公室以及交通工具都有空调设备,哪有机会让人流汗;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四季如春”,时间一久,失去了对冷热的感应能力,连喷嚏也不会打了,一旦打喷嚏,已经被感冒病毒大举入侵了。

  晋代养生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说道:“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汉代学者王充也有“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的类如名句。国外也有一句含意完全相同的警言“DEATH BEGINS IN THE COLON”(“死亡由大肠始”)这是因为“大便乃浊阴之物”,是人体代谢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以及氨、醛、Y-胺、酮、坏胆固醇、粪臭素等。这些有毒物质如在肠中滞留,被肠道吸收,就会危害人的健康,诱发种种疾病。故祖国医学认为,肠中屎为“百病之根”。日本的冲正弘曾撰文指出:“身体僵硬,神经焦躁,心情恶劣,就是因为残留的粪便及其废气多。”可见体内大肠的生态,影响我们存在的各个层面,包括生理、心理、灵性的安危,关系到五脏的功能。从祖国医学角度来看,便秘等通降失常虽属于肠道功能失常,但与脾、胃、肺、肾有密切的关系。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精华之后,剩下废物,经大肠传导变化大便。大肠的正常传导变化,必须依赖津液濡润和阳气的推动。胃腑津液充足,脾脏运输正常,可使津液下润肠道,大便才得正常。祖国医学认为,肾主五脏,职司“二便”,肾阴不虚则精血充足,津液不竭,大肠自能得其润养;肾阳不虚则阳气运行,大肠气机通利而传送正常。此外,肺腑的功能也会影响大便,这是因为根据中医的原理,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下降则大肠腑气亦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除饮食的原因之外,脏腑内在机制的平衡是克服“阳结”、“阴结”、“脾约”(即便秘)的最根本的途径和手段。而太极拳正是强调“志、意、神、筋、骨、精、气”的全面锻炼,达到阴阳的平衡,五脏六腑的平衡,经络气血的通畅。从而保证“浊阴之物”畅顺,及时排出体外,维护健康。可见太极拳所从事的运动不只是像洗脸刷牙那样,只仅仅做表面的清洁工作,而是每天“清洗肠胃等,做体内的清洁工作”这是更重要的保健,是自古以来众多太极拳家健康长寿的秘诀。

  人体大约有三百万个汗腺,它的出口遍布了整个体表,晶莹的汗液就是通过这些出口从体内排出的。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昼夜通过皮肤挥发的水分在250―1700克之间,在炎热燥的情况下,排出的汗水可达10至15升,据并不夸张的统计,人的一生中排出的汗就有70到150吨之多。

  出汗是生理性的调节功能,是防止体过热的一种机制,是人的生理使然,是人的健康需要。它能使人在恶劣酷热的气温下,保持人的正常体温。科学研究表明,汗液除了清洗皮肤外,可以协助肾脏将体内有在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减少内脏疾病的发生。汗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足以抵御某些有害物质对皮肤的侵蚀;汗腺分泌的“龙黄霉素”可以消灭皮肤表面上的真菌而防止感染;汗液中的乳酸,可是皮肤美容品。而皮肤是人体的“保护伞”,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体外部的疆界和心理器官。由此可见,汗水对人体健康的贡献和重要性。

  《黄帝内经》指出:“汗为心之液”。这是因为出汗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精神紧张、植物神经人调、交感神经兴奋、心慌等,会暂时多汗;半身出汗,则是中风的先兆,夜间入睡后盗汗,则常见于肺结核等;胸口出汗,则是思虑过度;黄汗并带有特殊的腥味,则常见于肝疾;全身性臭汗常与多汗症并发,亦可见于伤寒和败血症;大汗淋漓不止,四肢冰冷,呼吸微弱者为绝汗,此为危重病症;急性热病中,严寒战栗而出汗者,称为战汗;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这些不因气候、厚衣、劳动或锻炼运动而汗自出者称自汗,往往是体质虚弱,或久病未愈阳气不足所引的。由此可见,人们出汗是否正常,汗液味色异常有否,可以作为某些脏腑器官疾病的指示,可以作为人体健康状态的橱窗。

  民间常有“血汗”之主,这是因为汗腺是从血液中吸取水分的,当血液里的水分变成汗水一滴一滴地往外渗时,那同样多的水分就会源源不断地从皮下组织、肌肉和其他脏腑器官等储水部位补充到血管里,在吸收的同时,又有等量的水分补充到储水部位。在由气候、劳动或运动的原因而正常地发汗的同时,又可把多余的水分下注膀胱,再排泄出去,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

  云舒风卷,鸟翔蛇盘。在“心不胡思,意不外驰,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的要求下,太极拳需要近二十分钟的锻炼。集意凝神,神气鼓荡,内气潜转,轻柔舒卷,沉着圆融;动静有致,亦圆亦方,行云流水,八法贯穿,变幻莫测。情思缭绕,气象万千,云水缓流式的太极拳功劲的锻炼还是积累,都须经过“滴水穿石”之恒心毅力的过程,“脱胎抽象骨”的过程,才能致使精神融熔躯体,心意顺达四梢,功劲通透体态,气血遍布经络脏腑。从而有在氧代谢的情况下,保证了太极拳运动的质和量以及运动的适量强度,使人汗水湿润、通体爽透,而又绝不过量。如此六经通道疏通,“水道”通调,疏泄平衡,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免疫能力提高,自然百病难侵。

  原理之五:涎液漫生

  太极拳行拳过程中都需要演练者口齿轻闭,舌微卷轻舐上腭,意念牛郎(舌头)织女(小舌头)鹊桥(上腭骨)相会。这样唾液自会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唇、颊、舌、腭和口底粘膜下的小唾液腺,源源不断而来。正常人的每日分泌量为1000―1500毫升,而练太极拳的人可以增加近一倍至数倍,视各人练功的成效而异。

  唾液又称涎液,俗称口水或唾沫。古代的练功者、养生家,则借喻口腔为“玉泉”,把练功涌出的涓涓唾液称之为“玉泉水”、“天河水”、“神水”、“琼浆”、“甘露”、金津”、“玉液”、“灵液”。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的诗句。三国百岁老人皇甫隆亦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古人造字,在“舌”边加三点水作为“活”字,亦是从舌从水,既是示人以舌旁有水则活,又是示人舌水可以活人。故有“干了天河水,寿命不长”的民谚。充分说明了唾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祖国的医学认为:“唾液乃气血化生,口唇得此而华,脾胃得此而和,水谷得此而化。”又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值得注意的是,“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为脾肾所化,那唾液就与人的先天和后天,即人的生命与健康切切相关,所以就有“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得一分阴津,即存一分生命”;“舌如风干荔枝者死”的科学论断。《本草纲目》和《医宗必读》都记载着:唾液盈足,则精气常存,颜容不槁,眼明耳灵。因而祖国传统文化武术,尤其是内家拳艺、气功、中医学,虽然流派不同,功法各异,但对于唾液这种练功后的无上珍品的重视却是一致的。都注重“玉液还丹,咽津纳气,灌溉脏腑,润泽肢体。”

  科学研究知道,唾液中除99%是水以外,其中有机物质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质有钠、钾、钙、硫氰酸盐、氯、氨等,还有氧和二氧化碳气体。最新的资料表明,唾液对人体健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所含的成分远较以前丰富得多,其中许多新的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研究,先是知道它“含有许多宝贵又神奇的化学成分,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忽视的部分。”唾液腺能分沁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A(SIgA),称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具有中和病毒、参与杀菌的功能,起保护膜的作用。可以防止龋齿、唾液腺病、口腔癌、牙周病等,是口腔的卫士,消化道的守护神。

  进而知道还有一种叫做“唾液腺激素”的物质,能促进眼睛、牙齿、肌肉和关节等间叶组织的发育,还发现“有一种浓缩在人唾液中的生长因子,具有一种天然愈合作用”。是天然的防腐剂,民间用口水抹伤口能愈合的道理就在于此。

  此外,唾液腺还能合成一些人体极重要的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能促进钠的重吸收,对调整人体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可防止因钠盐过多形成的水肿或高血压病。

  对唾液功能的又一重要发现是,能合成一种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它能通过唾液释放入血,与血液中的激素共同调节和维持血糖的平衡。口腔中的腮腺素是返老还童素,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经常保持唾液的旺盛分泌,并充分利用唾液腺激素,就能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据日本同志社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西周一教授等人的研究认为,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功能。

  由于唾液腺以上这些重要功能的发现,使太极拳、气功、传统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癌瘤等疾病,不仅有了实践的证明,而且也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太极行健(上)太极拳养生观及其健身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与腑脏经络的关系
如何保健你的第二心脏——双脚
最传统的长寿十秘诀
用它泡酒喝,夏天越喝越年轻,净血、排毒、杀菌,保持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全都有了
春季养肝!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一学就会
无极桩: 增强太极拳内劲的主要方法(功效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