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香港的官方语言是粤语还是英语?
粵語
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或白話。粵語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在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等省份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地區,還有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對南方的稱謂「越」或「粵」。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與西方有分歧。中國學者多數主張將粵語歸為一種漢語方言,而其他國家學者多數則主張將它跟官話漢語(以普通話為代表)並列劃分為獨立的一種語言。
目前全世界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7千萬。這個數目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第一位是官話漢語,約8億;其次為吳語,約8千萬),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雖然使用人口比以普通話為代表的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在海外華人社區中應用廣泛,並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廣東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但是隨著近年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廣東境內一些城市出現外來人口遠遠多於本地人口的現象,與之相伴的是普通話使用人群大增(主要是由於外來人口),加上廣東省政府對粵語和本土的廣東文化不重視,廣東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實上已經由廣州遷移到了香港。但是總體上,香港粵語跟廣州話差別還是很小的,有時甚至難以察覺其中分別。大量來自港澳及廣東粵語區移民,亦使粵語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社區的標準用語。

粵語的主要特點
保留大量古漢語的成分
保留較多古南越語底層成分
吸收了較多的外來詞
擁有大量特有辭彙
獨特的句式和語法
發音系統較複雜
擁有大量特有辭彙
粵語在變化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出現許許多多特有的辭彙,這些辭彙有的沿用至今,成為粵語的另一特色。日常用語中粵語不同於普通話的詞彙可多達50%以上。在科學技術領域兩者不同的詞彙比較低,小於10%。

發音系統較複雜

粵語有相當複雜的聲調系統,這與普通話(官話方言)差別非常大。在粵語中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而且還由陰入、陽入分化出中入。標準粵語有九個聲調,分別為:

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

關於粵語的發音和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

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粵客混雜的口音(即客家人說的客家話受到廣府話的音調和辭彙的影響和反過來)。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懶音,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唸成[lei]和[o]。把「國」[gwok]誤讀成「角」[gok],「過」[gwoh]讀成「個」[goh]。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 n/l 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捨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移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不過,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異常接近。

中乎?英乎?
香港捍衛英語的「教育聖戰」
撰文.攝影/王睿智
在香港脫離英國管治以後的今天,香港人害怕新一代英語水平低落,
將使香港失去國際商業中心地位,因而群起反對一九九八年開始推行的「 母語教學」 政策。
這場捍衛英語的「教育聖戰」正在激烈進行中……

  近年香港輿論及教育界均爭論畢業生語文水平低落問題; 特別是商界,不斷詬病香港學生英語不濟事,無法應付工作需要,甚至可能會被上海等中國大陸大城市比了下去。在香港脫離英國管治後的今天,香港人為著前殖民者的語言而爭吵不休,並反對一九九八年開始推行的「 母語教學」 政策,聽起來似乎有點諷刺;但的確有人害怕新一代英語水平低落, 將使香港失去國際商業中心地位, 以及錯失知識型經濟的列車。

香港特區政府揭櫫「 兩文三語」政策
  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 香港易幟前夕,沒有人會相信, 隨著政治變遷,英語將可以拋諸腦後;沒有人會貶低英語的地位及重要性,從特區行政長官到不諳英語的市井小民,都深知只要香港要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英語就仍然是最具商業價值的國際語言──當然,國語(普通話)地位在九七年以後冒升,政治及經濟價值自不待言。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以後揭櫫的教育及語文政策, 就是強調強化學生運用「 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 英文,「三語」即粵語、 英語及國語/普通話)。 政府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已向教育部門投進大量資金,並表示儘管面對龐大的財政赤字,未來十年仍將繼續撥款一千億港幣在語文教育上。
  然而, 在朝野高談提高學生語文水準之際,社會輿論卻驚呼大學生英語水平大降。 政府官員如教育統籌局長羅范椒芬則認為,這是推行普及教育的結果,因為適齡學生入讀大學比例從過去的百分之五左右,增加至現在的百分之十八,以及香港社會對精通雙語人才較過去殷切,因而造成錯覺。她強調,現在最頂尖的大學生, 英語水平仍高。

母語教學政策製造了新的「精英分層」
  研究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的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曾榮光, 形容香港目前語言教育政策的混亂局面,為「後社會, 出現了最富色彩的政策」。
  香港結束英國殖民管治前數月, 教育當局發出指引,規定香港四百多所中學,除非能證明本校學生能以英語授課,否則就必須轉為以母語(粵語)授課。翌年,當局批准一百三十餘所中學繼續以英語授課,其餘三百多所則轉以母語教學。
  部分香港教育界工作者及教育學者均肯定母語教學能協助大部分中學生學習,因此政府乃積極落實推行這項政策,以扭轉長期以來不少英文中學名實不副的現象。豈料政策觸發民間強烈反彈,家長相信子女入讀英文中學前途更好,因此競相將子女推擠進這些「新名校」的窄門,英文中學遂變得奇貨可居,導致如香港學者所指的,製造了新的標籤效應與新的「精英分層」。
  香港家長「迷信」英中,根深柢固的「重英輕中」想法,使政府陷於兩難困境。後來當局讓步,容許某些學校或個別科目恢復以英語授課。教育工作者慨嘆難以改變民間看法,政府「 一刀切」手法更適得其反
香港中小學生英語水平總是無法上升?
  由於政府將一直需求殷切的英中學額供應大幅減少,因而造成混亂。為何香港長期以來高喊重視英語,但大部分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卻總是無法提升?雖然英語早成英治時代香港的官方語言,但統治階層並無積極向民間推動,英語教育屬少數精英階層所有,早年能就讀香港大學的學生大都是來自上流社會。直至四九年以前,大部分香港華人都接受中文教育,不少人回內地升學。兩種教育體系長期並行。五十年代以後,香港不少學校仍以中文學校居多,七十年代末才形勢逆轉。
  一九七八年普及教育推行後,不少香港的英文中學一方面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卻無足夠措施輔助學生過渡至英語學習階段。
  香港社會以華人為主,廣府話是主要語言,對絕大部分中學生而言,周遭及媒體都是以中文及粵語為主,課堂以外並不容易接觸到適宜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一般英文中學,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花在解釋課本的英文詞彙,餘下授課時間無多,教室裡主要教學語言也是「 母語」(粵語),因為若以英語授課,沒有多少學生聽得懂。此外,英文科從不教授有助於學習發音的國際音標,也無有系統地教授文法,為學生打下英語基礎,只是零敲碎打地學習。
  這種課程錯配及本末倒置的現象,長期以來使一大批學生因為英語文水平無法跟得上而遭淘汰出局。有英文科教師覺得,過去教育署課程漠視教授文法等基礎知識,使不少學生成為犧牲品,只有少數老牌「精英」名校,憑藉其傳統優勢,兼以不少學生出身良好家庭,因而維持其卓越的英語教學成果。

包容性及疏離性教育語言的衝突
  八十年代,政府及教育界就注意到這問題,有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倡母語教學。八二年一國際顧問團提交港府的報告書就指出,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推行母語教育。
  九十年代,政府教育政策顧問組織「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數份報告書揭示政策轉變,從鼓勵中學轉為中文中學,到強迫中學選擇合適的教學語言。這時期,學生英文水平低落現象更為明顯,有中學教師發現,某些初中學生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還沒有辨清,就給「趕」往中學。老師面對這類學生已感無能為力;他們問題的根源似乎早在小學時代已經存在。至今大學生英語水平受社會質疑,當年政策偏差可謂影響深遠。
  曾榮光認為,八十年代「九年免費教育」的普及教育政策是包容性及疏離性教育語言的衝突」, 但這矛盾未被妥善處理,「像活火山給堵住般, 早晚要爆發。」曾榮光說。
  目前教育當局仍堅持推行母語教學,這場論爭相信仍會繼續進行。曾榮光認為政府應在小學推廣母語教學,不要再在中學大搞,「中學要設計有秩序、漸進的、融合和活潑的語文課程。」曾榮光說,香港教育當局應從長計議,找出能說服社會及家長的方案。
  未來香港還要面對勞動市場英語水平較佳之勞動力人口不足問題。大學學額近十多來年大幅擴充,英語水平較佳學生多升讀本地大學或負笈海外,勞動市場如何獲得足夠英語水平的勞動力, 也成為一大問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西⼩說《我城》多聲效果在英語譯本中的傳遞
张朋朋: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
[转]粤语的历史、现状、发展、分支、影响和争议(2)
華人學習英語用書和首部「英漢雙語詞典」
到底係“抖”還是“狗”?
張五常:不是專家談教育 | 灼見名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