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音读汉字,即“借音改义”,如:“宽”(kuax,狗)、“双”(sua,说)。

训读汉字,即“借义改音”,如:“天”(heil,天)、“地”(jit,地)

借词字,即“音义全借”,如:“肝”(gaf,肝)、“哭”(kou,哭)。

借形字,只借用汉字字形,音义皆和汉语无关,如:“丘”(het,里面)。

形声字,如:“噉”(gat,讲)、“”(nel,你的)、“呌”(doud,话)。

合体字(包括音义合体和意义合体两种)

 苍洱漫谈  ?王锋 ?白文重要古籍文献

编者按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白族是否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这是白族社会各界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白族不仅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创的拼音白文,也有以汉字为基础的古老文字“白文”。“白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汉文化和白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白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本报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语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国家民委民族语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王锋博士对白文及重要古籍文献进行介绍和解读,以增进读者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了解,促进白文文献的科学保护。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众多的文化领域,白族先民都展现了杰出的创造力,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文明,令每一个白族人自豪和骄傲。但白族历史上是否创造过自己的文字,则是争论已久的话题。

随着文献材料的刊布,尤其是人们对文字性质认识的加深,上个世纪80年代,白文已经得到中国民族古文字学界的认可。30年来,白文是一种独立文字的认识逐渐扩展到文化教育界。当前,需要把这一认识传播到白族的社会各界,为白族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

白文,历史上又称为“僰文”。为和建国后创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学术界又称其为老白文、古白文或方块白文、汉字白文。白族民间过去多称其为“汉字白读”或“汉字白音”。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白文是在汉字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汉字系文字。它借用汉字并对其进行改造或重新组合来书写白语,有着内在的读写规律,属于一种仿汉表意字。与之类似的还有壮文、侗文、苗文、越南喃字等。日文也是一种汉字系文字,只是其平假名、片假名字形虽然来源于汉字,但已发展为纯粹表音的符号。

白文至迟在公元10世纪初(南诏末期)就已在白族民间使用,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由于没有经过规范和统一,它一直没有发展为通用的民族文字。据史载,宋、元时期,白族地区曾用白文书写史籍,明代杨慎搜集“僰文诸籍”译为汉文,整理成《滇载记》。当时佛教徒还用“僰文”宣讲佛经。可见当时白文的使用是较为广泛的。明代实行文化专制,白文文献大多被毁,白文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但白文仍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白族民间,白文仍在流传使用,起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1、假借汉字。利用现成汉字来记录白语,有音读、训读、借词字、借形字等几种。2、自造新字。包括以下数种:汉字变体字(由汉字增减笔画构成)、汉字省略字(由汉字省略部分构件构成)、汉字仿造字(借鉴汉字造字理论,由汉字及其偏旁重新组合构成,其中“形声相益”的形声字和音义合体字最为常用)、加形字(由汉字加无意义的偏旁构成)。因此,古白文是一种在汉字基础上产生、由多种造字方法构成的复合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汉文化和白族文化密切交流的重要成果。白文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展现了白族先民在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杰出的文化创造力。其造字法简单举例如下(括号内为拼音白文):

音读汉字,即“借音改义”,如:“宽”(kuax,狗)、“双”(sua,说)。

训读汉字,即“借义改音”,如:“天”(heil,天)、“地”(jit,地)

借词字,即“音义全借”,如:“肝”(gaf,肝)、“哭”(kou,哭)。

借形字,只借用汉字字形,音义皆和汉语无关,如:“丘”(het,里面)。

形声字,如:“噉”(gat,讲)、“”(nel,你的)、“呌”(doud,话)。

合体字(包括音义合体和意义合体两种),如意义合体字:“嫑”(mia,不要)、“旵”(cal,早饭);音义合体字:更厚 (gex,厚), (wa,月)。

加形字, 在汉字上加上一个无意义的偏旁或符号(通常为“口”旁),如:“”(ngerd,去)、呠(bel,他的)、(nao,……上面)等。

流传至今的白文文献大体有如下类型:(1)南诏大理国有字瓦。(2)南诏大理国写本佛经。(3)白文碑铭。(4)白文本子曲本。(5)白文大本曲曲本。(6)白文民歌歌本。(7)白文祭文、经词。(8)白文章回体长篇佛教故事唱本。

由于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大量白文文献被毁,明代以前的白文文献只有少数流传至今。但白文仍是一种活文字,在今天的白族民间,白文曲本、唱词、祭文等还在流传使用。我们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白文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和整理白文文献,这是继承和弘扬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专栏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十种白文珍贵文献,分别进行刊布和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增进对白文的了解,并借此机会呼吁白族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祥云白族及新白文略谈
殷群 寸云激 | 白文文献的研究与新发现
合体字书法 / 高深莫测的汉字.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学者风采 | 陆宗达:我与《说文》
合体字——汉字的压缩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