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西方言探秘:今次讲讲湛江话

专家学者昨天在硇洲听咸水歌,跟渔民交谈。阿柯摄

“闽粤客方言,它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是一个南方方言的共同体,但是这三种方言,它到底有多少共性,是多大的共同体,其实我们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如果闽粤客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起来,就能更好的研究这种共同性,有很多资料在里头的话,对整个闽粤客方言的认识就会更深入。粤西也是闽粤客三种方言,粤西的闽粤客方言研究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0月19日,在“粤西方言与文化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振兴教授对粤西方言研究表示期待。

论坛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主办,来自省内外的研究粤西方言与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切磋学问,研讨问题,就粤西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粤西方言的调查研究,怎样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粤西地区独特的方言,尤其是进行有声语言材料的搜集,口传文学的纪录与研究等发表高见,贡献心得,推动粤西文化研究的顺利开展。

论坛就粤西方言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粤西地方口传文学、濒危方言调查研究,粤西方言与民俗关系文化研究,雷州半岛地理语言学的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

“安铺话很接近闽语。”

“吴阳话很多是闽语特征。”

“粤西粤语中有很多闽语客语。”

“用吴川本地话跟广州人沟通,根本对不上话。”

“粤人好歌,吟诵带有水声。”

“一种语言是否濒危,除了看讲它的人数,还要看它的活力。”

“吉兆话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们的孩子已经没有方言了。”

……

18日到20日的“粤西方言与文化高端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研究粤西方言与文化的专家学者热烈挚诚,共同烹调了一场视野宏观、观点前瞻的精神盛宴,也让我们对粤西这个语言的宝库有了更多认识。

1 湛江方言,漫长的形成过程

雷州半岛主要有三种汉语方言分布:粤语、闽语、客家话。

粤语在本地被称为“白话”,闽语在本地被称为“黎话”或“雷州话”,客家话在本地被称为“哎话”。此外,还有白话海僚话、白话地僚音(香山白话)、麻话等。

从人口数量看,操雷州话(黎话)的人口最多,其次是操粤语者,第三是操客家话者。操其他方言者数量较少。

从地域分布上看,操雷州话者主要分布在今徐闻、雷州、遂溪廉江部分地区、湛江市区大部。操粤语者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北部的城镇商埠(即今廉江的廉城镇、安铺镇)、吴川湛江市区部分地区。不过,由于粤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雷州半岛原来操黎话或哎话的人群几乎都会白话进行交际,并以此为时尚。操客家话即哎话者主要分布在廉江市北部及西部山区,雷州、徐闻遂溪部分镇或村庄及三地的国营农场也有分布。湛江市区及吴川境内没有客家方言分布。

除了汉语的三大方言(粤、客、闽)外,湛江历史上还有壮、瑶、俚、僚等少数民族语言通行。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及文化交往中,这几种语言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关系,彼此互为影响。

粤西的汉语方言,无论是粤语还是客家话,都与中心区(广府片、粤东片)的语言特点有一些距离,由于多方言长期杂处而出现了一些变异。

湛江地区的粤语成型应稍晚于闽语(由福建、潮州一带迁来的闽语大约于唐末宋初就已经在雷州半岛形成闽语雷州话)。虽然汉人南下很早,秦代已开发岭南,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与外界交流极不方便,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汉人并不是主流,也没有主宰当地的文化社会生活,他们虽然可能贵为管理者,但却处于广大百越族原居民的包围之中,或多或少会受当地原居民的影响,甚至融入其中。“唐宋以前,僮傜杂处,语多难辨。”那时除了官府、科考等特殊场合使用官话(亦称“中州正音”)外,民间基本还保留着百越族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随着北方汉人势力的不断南下,不断增强,原百越族渐成退居萎缩之势,他们部分退居海南、广西,部分则与汉族融合,原先的土著语言和文化只是作为底层保留了下来。可以说,粤语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汉化历史,它是在古百越底层基础上经逐层叠加而最终形成的汉语方言。

早期在福建移民聚居雷州半岛从事农渔的同时,也陆续有操粤语的人来此经商开埠,他们带来了周边地区的粤语,形成了较早的通行粤语的市镇如梅菉、吴川、廉城等。元明清时期,来自顺德、恩平、高州等地粤语区人口相继迁到廉江、吴川等地农村,使操粤语人口不断增多。明清两代,随着粤西地区的开发,粤中地区的移民不断迁入,粤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些移民虽然来时较晚,但大多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比较集中在雷州半岛的城镇商埠,其势力和影响之大,已甚于早先迁入而从事农渔生计的居民。今廉城镇、安铺镇成为本县具有数万居民的商业贸易中心,镇内几乎清一色地通行白话,就是在这种移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湛江市区的粤方言形成更晚,原本湛江市区(赤坎埠)以讲黎话为主,其白话主要由周边吴川、廉江一带的人带来,以吴川、廉江白话为基础;但随着广州湾法租界的成立,粤人大量进入法租界从事商贸,尤其是抗战时省港沦陷,大量操标准粤语的省港难民迁入日法共管的法租界,从而又为湛江市区白话带来比较标准的广州音。所以今天的湛江市区白话被包围在周边的黎话中,即使讲白话的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讲黎话转而改讲白话的,带有较浓的闽语口音。如今湛江市区白话在该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下辖各县市白话向其靠拢。

2 口传文学,充满古意的吟唱

“以前的老先生说,诗写得再好,不能吟诵,就不完整,必须吟诵出来。”湛江诗社的曹瑞宗先生用粤语为大家吟诵了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余音未落,古意弥漫,引人落泪。正如《广东新语》里所述——

“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其歌也,辞不必全雅,平仄不必全叶,以俚语土音衬贴之。唱一句或延半刻,曼节长声,自回自复,不肯一往而尽。辞必极其艳,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不能自已。……”

暨南大学侯兴泉副教授就方言口传文学的几种表现形式——说(讲)、读、诵、吟、唱进行了讲解,

吟是古代私塾和官学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读书法。传统的“吟”在形式上统一的要求是平长仄短,平低仄高,韵脚拖腔。吟除了在平仄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外,节奏的快慢、停连、拖腔以及抖音跟吟者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和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唱是口传文学中要求最高的一种表现形式。读、诵、吟、唱都有节拍,但是唱有不同的节拍形式,这跟曲调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谢伟国先生说,古人自幼年起便吟诵诗词,由此懂得礼义廉耻。方言(诗词)吟诵具有珍贵的民间语言文学价值,同时具有美育的价值。

3 客家话,湛江71.61万人在讲

湛江师范学院的赵越副教授共普查了28个镇(包括226个居委和村委、2297个自然村)、9个农场(包括276个场队)客家人口的分布,得到的普查结果是,湛江的客家人口共约有71.61万人。

廉江市客家移民以明清之际迁入的最多,对粤西客家民系和客家方言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中被访问的客家人异口同声地表明或直接从福建迁来,或从福建到粤东再到粤西辗转迁来,具体迁移地多为猪屎巷或珠玑巷,族谱亦语焉不详。迁入时间最早的可追溯到宋代,但多数是在明中期或明末。

廉江是雷州半岛客家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有客家话分布的镇共十一个:石角、禾寮、塘蓬、长山、石颈、石岭、青平、河唇、吉水、高桥、雅塘、安铺,其中前五个镇为纯客镇,其他镇都是多种方言杂处。

雷州的客家人要么是从廉江、化州迁来,要么是东南亚归侨(主要是越南归侨)。要么迁入时间长达三百年,要么仅四十余年。集中分布在各农场及客路、英利、唐家三镇的部分村落。

遂溪客家人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长青、武陵和高州等地迁来的,零散分布在遂城、城月、洋青、岭北、北坡、河头、杨柑七个镇的某些村落(河头镇客家人迁到遂溪有三百多年)。

徐闻的客家人主要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因逃难从信宜迁入的,至今仍说信宜客家话。下桥镇最集中,其余均为零散分布。

4 濒危语言,以及方言的生存境况

吴川“东话”属于闽语,也即雷州话,讲“东话”的几个地点原来也不属于吴川,是后来才划归吴川,受到粤语的影响。这种“东话”是不是濒危语言呢?兰石有2万人讲,单从人数来看是优势方言。“一种语言是否濒危,除了看讲它的人数,还要看它的活力。”湛江师院“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陈云龙教授认为,濒危方言的特征是词丢得很厉害,当地人不能用“东话”讲长篇,不能完全用“东话”交际,需夹杂很多粤语,是一种萎缩的现象,活力不足。

陈云龙教授说:“像有些濒危语言,你再怎么抢救,都已经是来不及了。我做濒危语言研究,曾经选了四个点,现在发现,绝对不止四个点。”

话题延伸开来,在现在的城市里,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生活在普通话的语境下,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上下来,他可能已经不会讲方言了。华南师范大学的邵慧君教授发出慨叹:“我们的孩子已经没有方言了。”她举例说,上海的一些小孩子,连大便、小便这样的词都不会用上海话表达了。侯兴泉副教授则表示:“孩子生下来,他的第一母语,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是哪一方的方言,已经变成一种争夺,成为一种家庭矛盾。”

张振兴教授反而对这个问题非常乐观,他说:“自从十八大提出科学保护语言之后,我们的语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小方言的消失,很多时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自己不愿意讲了。像有些少数民族,家长让孩子学民族语言,他不要学,因为学了,只能跟几百人说,而学了普通话,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所以说,方言的消失,不是普通话推广的影响,而是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必然后果。”

张振兴教授认为,小方言的消失不可避免,但是大的方言不用操心,粤语的生命力非常强,它不可能消失。在世界语言使用人口的排名里,粤语从来都在前20名。所以,即使全世界只剩下20种语言,粤语都还会继续存在。

张教授也谈到,方言是一种文化,从保护文化、保护民族传统、人的权利这些方面来讲,一定要尊重方言,要懂得方言,不要随意去反对、禁止、嘲笑。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甘于恩教授则认为,要使方言地区的社会语言应用形成1+1=2的局面,即以普通话作为社会公共交际用语,以方言作为家庭、乡亲间的交际用语,有主有从,这样一个双语应用的格局,既体现出社会语言生活的多元化,也适应了方言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侯兴泉副教授说:“在方言的问题上,全社会要唤起对母语的热爱。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最美的语言一定是你的母语!热爱,就是要给社会一个导向,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好不好,家乡话!要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就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最难听懂的方言!湛江人,有你说的方言吗?
一本很好的广东地方史
粤西最早的语言“南岛语”,至今仍影响着湛江和茂名的方言
湛江人到底讲什么话?湛江最新方言分布图
广东''方言最复杂''的市,旧称''广州湾'',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论粤西地区方言与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