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子鹤先生眼中的《伤寒论》|黄煌教授医话 - 经方医学论坛——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藏方于民,还方于民) - Powered by phpwind


    张子鹤,原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内科教师, 获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1938年著《中国医药科学讨论》一书。全书以论文体裁写成,共分十七讲。从临床症候学与药理学的角度, 对《伤寒论》所描述的病症作了探讨,结论是《伤寒论》为专论流行性感冒之书。
    张子鹤认为,《伤寒论》所谓的“病”,即后人所谓的“症状”,如太阳病,就是初起的症状。他说:“吾人以此法读《伤寒论》,似较平易明白矣”。他以此方法研究, 得出《伤寒论》是一本论述流行性感冒的书。但这种感冒,并非常见的感冒, 而是病型热型表现不同,病势剧烈,与1918年由西班牙为发源地, 不数月而流行欧洲,以Influenzabazillen(流感杆菌)为病源菌的流感。其主要依据有:
    1 太阳病提纲所描述的症状,特别是项强痛, 是流行性感冒所常见的显著症状;
    2 原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者,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是流感病势轻重的表现;
    3 桂枝汤证即为轻症加答儿(过敏)型流感;
    4 原文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要同, 骨节疼痛,恶风,恶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乃偻麻质斯型流感的表现;
    5 小青龙汤证为加答儿流感而合并肺炎与肋膜炎;
    6 往来寒热是流感经五六日后已将痊愈之象,为轻度弛张热;
    7 “胁下满痛”或为流感续发肺炎,同时有干燥性肋膜炎, “胁下满”“胁下痞硬”“胁苦满”即渗出性肋膜炎; “胸肋满”“胸满”可能是续发性心包炎;
    8 太阳经各节,虽有不少不能讨论为何种传染病, 但凡症状描述较清晰者,则所与流行性感冒相符合。特别是在传经问题上, 就其他五经都由太阳病传入而言,则完全可以证明;
    9 少阳中风为流感续发中耳炎,目赤或为结膜炎;
    10 少阴病即流感出现循环系统障碍的症状;
    11 太阴病提纲即表示有腹满、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的胃肠症状;
    12 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三节, 当视为心脏型流行性感冒为妥;  13 “但欲寐”是脑型或脑膜炎型流感;
    14  将传染病分为“热型一定”与“热型不一定”两大类。 《伤寒论》中所述的热型是不一定的,而与流感的热型是相似的。 他说,流感不但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因其易再发Riickfall,故亦能呈间歇热型。
    基于以上看法, 张氏认为《伤寒论》不可能指导多种热性病的治疗,更不可能指导治疗非热性病。他说:“历代医家以《伤寒论》治非热性病。谅在三阴篇各节;以《伤寒论》治多种热性病, 已经误解仲景氏之意。若以《伤寒论》三阴篇各节治非热性病, 值误中误也”。显然,张氏这个观点与中医传统的认识相差甚远, 将《伤寒论》看作治疗流感的专书,就不可能理解《伤寒论》的科学内核。
    对六经的看法,张氏认为:“六经之名称, 乃仲景氏对流行性感冒之六种大要症状之代名词。若当时《素问》有七经, 则霍乱亦将栏入而名之为第七经矣。”
    对阴阳的看法,张氏认为:“吾人须知阴阳二字, 仲景氏亦无划一不二之定义,往往可作相对解,亦可以不必定为相对解。 六经之三阴不能作相对解也,   阴阳二字亦犹‘病’字之可解作    Krabkheit,亦可解作症状,其理相同”。
    作为一位西医, 张子鹤对当时中医界激烈的伤寒温病之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将《伤寒论》与《温病条辨》作了比较, 认为《伤寒论》记载了流行性感冒的本来面目, 可成为科学讨论的材料,而《温病条辨》记载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零碎且模糊, 在“医”方面无甚价值,名之曰处方集可也,但在用药上有补仲景未逮之处,也当加以注意。他说:
    “夫传染病自起病日起,至病愈日或死亡日止, 每天有其每天的症状,即各病之热型、疹斑、各脏器之症状、 何时何脏有合并症或遗后病之危险等等,未受药的影响之每日自然变化也, 此即吾人所谓症状的本来面目。而《温病条辨》一书诞不到此层, 因而感觉仲景氏《伤寒论》之注意流行性感冒之本来面目,为可贵也, 观其‘几日愈’‘自愈’,即仲景之注意其本来面目也。
    “各种急性传染病,其本来面目之难认, 未有甚于流行性感冒者,因其面目之有形形色色之变化也。 然仲景氏能在如此复杂不同的本来面目中,而认识其为一种病Krankheit,此点则吾人科学医不得不承认将近二千年前之仲景氏,为吾国古代之医圣也。 由此而推之,倘仲景氏亦曾著《温病论》,则此《温病论》, 亦可为今日吾人之科学讨论材料矣。吴鞠通之著《温病条辨》, 学仲景氏之《伤寒论》,所谓画虎不成者也。
    “《温病条辨》一书,在‘医’方面,其对于病krankheit不足为科学讨论之材料,盖无足取也。 《温病条辨》有云:‘考温病中发疹者十之七八,发斑者十之二三’。据此可见, 《温病条辨》一书中急性发疹拽传染病皆在其中, 然该书不提及疹斑之发现在病之第几日,又不言疹斑之形状,疹斑之部位,鸡不知热型, 又不知其各脏器之 他觉现象,仅据病人之自觉症状,分条述之,虽同属一病,而因求医日期之迟早,致所见之症状不同,或更加以合并症之存在,于是乎一种病Krankheit分为数条或数十条矣。此乃必然之事也,是故纷乱凌杂无从与发疹拽热性病相对照矣。 况一种热性病有许多症状,而一种症状又有为几种热性病通有之候乎。 凡剂型发疹拽热性病,倘无合并症发生,则随其免疫体发生迟速, 而病期之久暂亦因之而不同,盖病Krankheit皆有其本来面目,吾人当然不宜与古医谈病理解剖的本来面目,即各种传染病之症状的本来面目。 在《温病推辨》中亦不能辨名,此足为可惜也。
    “《温病条辨》在‘医’方面虽无价值可言, 然有几种药品为仲景时代所不同者,例如羚羊角、犀角之类, 吾望国中药物学家加以注意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流行性感冒中医病机探讨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之葛根汤证 - 中医爱好者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方传真...
流行感冒用表里分消汤
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2018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诊疗方案指点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