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猩红热-即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猩红热也可称为“链球菌感染”,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经飞沫传播,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都可能成为传染源。人对猩红热有普遍易感性,但以3-7岁小儿患病为多。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猩红热发病率已降低,病情也较轻。典型病人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有糠皮状落屑脱皮等改变为特征。本病潜伏期1-7日。
  猩红热小儿病情轻重不一,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重型、轻型和外科型。

  普通型:1)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多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覆盖。颌下及颈侧淋巴结肿大伴触痛。2)出疹期:于发病第1-2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和针尖大小、密集的点状红疹,少数呈出血性。在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形成线条状(帕氏线)。患儿面部、颈部充血潮红,而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环口苍白圈)。多见草莓舌或杨梅舌。此期体温最高,全身症状也明显。3)恢复期:发病后一周左右进入恢复期,热退、中毒状消失、皮疹消退,出现糠皮状落屑,少数患者四肢、手足可呈片状脱皮。恢复期数日至数周不等。

  重型:也称中毒型,近年来已非常少见。此型患儿起病急、突发高热,全身中毒状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心肌炎。皮疹明显,可呈片状红斑,伴有出血。少数症状可出现并发症,可并发化脓性病变,如咽后壁脓肿、颌下或颈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乳突炎,少数病例可发生败血症、脑膜炎、心包炎、骨关节炎等。死亡率较高。

  轻型:起病缓慢,发热、咽痛等症状较轻,皮疹较少或疹退后不脱皮,病程较短。目前此型患儿增多,但易被漏诊或误诊。

  外科型:皮疹从伤口周围开始出现,以后波及全身緋红。邻近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通常无咽炎、扁桃体炎表现。症状较轻、预后好。

  在儿科临床上,患过猩红热的小儿,部分病例可于发病后2-3周可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多见于较大儿童。但患儿发热伴有猩红热样皮疹、血象白血球总分数增高不一定都是猩红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川崎病、某些药物疹患儿除发热外也可有猩红热样皮疹,需加以鉴别。因此家长应带疑似猩红热患儿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咽拭子培养等。患儿要隔离5-7日(到传染科或传染病院),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进食少者可适当静脉输液,维持支持疗法。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超过38.5℃需给予退热药。及时应用青霉素抗炎,剂量80-240万单位/日(遵医嘱),可有效清除病原菌,避免发生并发症及防止复发。临床上多采用静脉点滴给药,也可肌肉注射。如对青霉素过敏,可换用红霉素等。一定要应用足够剂量和疗程的青霉素可有效预防急性肾炎和风湿热的发生。患病期间患儿暂时不能去幼儿园上学,不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以免传染。住室应通风,可用醋或2%过氧乙酸蒸气消毒。对已接触猩红热患儿的儿童,应进行检疫3-7日,一旦发现咽痛、扁桃体炎表现就应给予隔离治疗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猩红热的防治知识
【健康星期天】了解“小儿猩红热”
孩子发热、咽喉痛、起疹可能是这个病惹的祸!
冬季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 各位家长要注意了!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青岛出血热高发致10余人死亡 全市集中灭鼠(图)
春夏季传染病防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