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异常平衡的成因之一是社会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其与生俱来的稳衡生态,如在经络气血方面,“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即人体经络气血是表里均衡分布的,这种阴阳平衡《内经》称之为“天之常数”,即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脏腑阴阳方面,同样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平衡规律,如“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是也。在心理活动方面,《内经》一方面指出了人的天赋心理存在差异,但同时又强调了这种天赋的心理差异并不会导致心理活动失衡,因为其心理和生理的两极差异结合在一个个体上,是适应了的,以及能平衡了的,如太阳之人虽热烈好动,但天赋的阳热体质,阳气偏盛,因此不会导致生理上的损害,同样少阴之人因阴多阳少,故安静而隐晦的性格可以保护阳气的损耗,这种神志与脏腑两极差异的一致性,就在于心理与体质的合一。

    但遗憾的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会有以上的理想状态。生物致病因子的侵袭,社会因素的干扰,使人体不断处于平衡应急中。我们发现,在应对新的生存条件的挑战中,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其能量是惊人的,其强度是自然界生物、气候因素不能匹媲的。尤其社会因素是一种无形的影响,人体的反应强度是巨大的,如“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内经》也有记载。我们同时看到,人体的适应能力又是强大的,由于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往往导致人体的异常平衡。所谓异常平衡包括负性‘平衡’及超正性‘平衡’,也就是一种病态平衡,危害甚大,在人的异常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中都有这种极端的‘平衡’表现。

    从社会心理方面来看,负性‘平衡’使人呈现一种甘居落后,苟且偷安的麻醉心态,从表面看似乎过的很安稳,实际上是一种负性心态‘平衡’。如学业竞争,官场、情场、考场失意,重大打击等,许多人选择逃避,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一些人在社会交际,人的各种欲望的追求及喜、怒、哀、思、忧、伤、悲、恐、惊等情感错位中,因‘走火入魔’而导致心理障碍,出现了感情、精神、意识、神经系统的障碍、危机,从此走进爱和恨的交互误区,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所谓超正性‘平衡’,则又是使人在心理上呈现的一种自命不凡、清高自负、跻身冒险的精神寄托。如因政治腐败,司法腐败,政治迫害,社会不公等,使人看破红尘,有的放荡不羁,有的赋闲隐居,有的‘青灯黄卷’,有的困境犹斗。而困境忧斗堪称悲壮,它是逆境、坎境、居危、陷危中的自强、自立、自救、自拔行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司马迁为此对历史大树了一笔:“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韪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一种体现人格魅力和人生价值的“超正性‘平衡’”。而与此相反的则是因人生价值错位而产生人格扭曲的“超正性‘平衡’”,这种极端情形常常表现为生理、心理的综合病态,有的是社会本身的不良因素强加给受害者造成的,有的是受害者本身禀性中的虚荣心、食色原欲情结、占有欲、权利欲、极端自私、不劳而获等劣根性,驱使他们追求、趋附那些恶性社会因素造成的,结局都是自投罗网,社会为此付出代价。更有甚者,有的沦为民族败类,有的堕为人民公敌。这是一种社会悲哀。

    从病理上来看,负性平衡和超正性平衡的危害在于掩盖了内在疾病的发展。所谓负性平衡是指人体处于低阈的平衡,往往由于阴阳偏亏所致。本质属虚,由于人体的耐受性极强,这种负性平衡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期,客观上为许多潜病的隐匿创造了条件,待发觉时,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如肾阳虚本质导致的肾负性平衡,可隐伏多年,人体处于适应状态而未能发觉,待发觉时,代偿功能已濒临绝竭。超正性平衡,则为人体处于高阈的平衡,多由阴阳偏亢所致,本质多实。虽然超正性平衡的维持时间没有负性平衡的长,但同样掩盖了潜病的发展,待发觉时,疾病已进入晚期。例如某些内分泌紊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亢进,最初呈现的阳亢兴奋状态,即被人体的适应装置掩盖了,并以超正性平衡维持着,待检查出来时,身体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以上说明,人体无论是心理的平衡还是生理的平衡,正常的或异常的,负性的还是超正性的平衡,都体现了平衡是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心理方面的‘平衡’能力是惊人的,胜过一切有生命的灵物。当社会因素的干扰使人心理失去平衡而又出现异常平衡时,是可以导致脏腑病变的。如《灵枢·口问》的“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的“喜怒不节则伤脏”,《素问·血气形志篇》的“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等,都证实了心理异常平衡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提出了“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的论断。反过来,脏腑失调或病变,同样可以产生心神的异常而影响心理平衡,因此《灵枢·本神》篇曰:“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等。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社会不利的因素可以损体致病,有利的因素一定能强身延年。对此,《吕氏春秋》设《达郁》篇进行专论,本意在于通过人体的郁病病理,告诫国家排除壅闭,完善社会制度,确立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使每个人在造福社会中都有机会。这在预防医学上,除了防止生物致病因子的侵袭,更加强调防患社会因素的干扰,客观的起到了医学的借鉴意义。

    其实,良好的社会心理则能总揽有利的社会因素,这对平衡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有益的。你总是不屑社会主流,总是挑刺,总想摆谱骂人,甚至拨弄是非,背后下损招,这能有好么?!那些‘戎马’一生的人退下来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感恩心,有的选择继续服务社会,有的选择继续研究一生从事的学问,有的师从明白人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最后都完成了‘天年’。如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70多岁开始写《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83岁时完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著名画家齐白石90多岁还在创作。何香凝60岁开始学画,持之以恒,造诣很深,活到97岁。这些人都是热爱生活、乐于生活的,心境始终是稳衡生态,和那些退下来就颓废的人比,能不健康长寿!所以良好的社会心态也是屏蔽不良社会因素的因素,它能让你远离所谓的负性、超正性平衡,使你活得坦然、超出、长久。【美】前总统林肯也直言,人到40岁就要向自己的面貌负责。为何?因为“气”可易颜,“俊”、“丑”皆心之正气、邪气使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教育讲座稿
专家详谈心理健康与预防癌症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养生专家告诉您:健康管理的三大平衡
养生文化中医观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