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木清华,马约翰:动是健康的泉源
北京清华园,马约翰雕像
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   北绛   2013.7.5
有学生问马约翰长寿且健康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十分简单,动加愉快。
读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回忆录或者相关文章,常常出现一个名字:马约翰。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却不是因为在学问或者教育上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恰恰相反的是,他常常给未来在学问上大有建树的先生们设下了绊脚石。数学家柯召因为游泳不及格差点毕不了业,文学家吴宓也因为跳远不及格延期半年毕业,作家梁实秋到最后游泳也没有合格,但马约翰看他日日练习的勤奋刻苦,便勉强给了他及格……
清华大学建校之初便开始实施“强迫运动”,普及体育,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锻炼。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点到5点,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每一个学生必须着短衣到操场锻炼。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虽然都到了操场,但许多人是换了个地方读书而已——躲在树荫、墙角。而在操场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认真地、科学地锻炼。1914年,马约翰初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当时他的职位并不是教体育而是教化学。看到许多同学疏于锻炼、身体素质极差,马约翰感到忧心忡忡。他主动向当时的校长周诒春建议,应该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给出的理由十分简单:“清华大学每年要送10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这些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视中国人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
马约翰1883年出生福建厦门鼓浪屿,良好的自然环境给了他充分的活动空间,从小他就热爱游泳、跑步,每日跑跑跳跳是他的必修功课,哪天不动浑身都会难受。家庭贫困的他品学兼优,17岁入上海明强中学读书,21岁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专业是理科,但最后一年读了医科,同时对文科也有所涉猎。尽管没有故乡的广阔天地可以奔跑跳跃,他仍然保留了运动的习惯,并且有很好的成绩。据说,他当时中距离跑的成绩实际上就是全国纪录或接近全国纪录。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马约翰曾经直接和外籍教师吵架,因为这名教师嘲笑中国学生“就是笨,还不如美国的小孩子!”也常常听说中国学生在外国受气的事,这些都让他感到十分痛心。而让他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同胞被人称为“东亚病夫”。1905年,上海举行万国运动会,选手来自各个国家。一英里赛跑时,有4名日本人跑在最前。他们呈一字排开,意图妨碍其他选手。马约翰当时排在第三位,前面还有一名中国学生领先他大约10码的距离。倒数第二圈时,场上几百名日本观众站起来鼓掌呐喊,仿佛已经拿到了冠军。但最后一圈,马约翰突然加速,超过前面那个中国学生。现场的中国观众顿时沸腾,全场高呼他的名字,为他加油。在离终点约400码时,他对后面的中国同学说了一句“跟上我”,接着从日本人右侧超过去。两名中国选手最后获得比赛的一、二名,全场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中国!中国!”正是这种朴素的爱国之情,让马约翰对清华学生的身体素质感到担忧。他开始揣着小本子在操场上溜达,并不是为了记下谁在开小差,而是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希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运动方案。
在清华大学,体育教师马约翰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普及,二是提高。他设计了几套徒手操,可以简单有效地舒展筋骨、保持健康。每天早晨他都亲自带学生做团体操,配以音乐,是我国广播体操的雏形。在他的倡导下,体育是清华大学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必须体育达标才能毕业或者出国留学。他制定了清华大学学生的《体力测验及格标准》,如爬绳15英尺、100码13秒、跳远14英尺、游泳20码等等,有一项不及格便不能毕业。每年新生入学之后,马约翰就会制定一个总计划,从体检到训练,从场馆到教师,规划得滴水不漏。当时清华大学被称赞有三好:校会好、英文好、体育好。虽然马约翰的严格要求让不少学生没有顺利毕业,但这“体育好”的美誉却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那时的清华大学,每天清早都有不少同学练习长跑,著名流体力学家周培源就是当年的优秀长跑运动员。每天下午4点左右,下课铃一响,大学校园里竟如同小学一般,同学们奔向体育馆、大操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十分热闹。在竞技方面,马约翰同样下足了工夫。他经常安排各种校园运动会和比赛,从中挑选“尖子”,组成足球、篮球、田径等代表队,精心培养,严格训练。当时清华大学的田径、足球、篮球等队在北京校际以及华北区运动会上都取得过优异成绩。据记载,从1911年到1921年的10年间,清华大学足球队比赛58次,胜44次,平7次,负7次。1916年,以3:0胜南方劲旅南洋足球队,以2:1胜威振东南亚的上海华东足球队。1929年底,马约翰带领清华大学足球队到天津参加华北体育联合会第六次比赛。此次参赛的球队实力颇强,甚至有领队许诺队员如果获胜可以奖励他们去日本游玩。结果清华大学所向披靡,一举取胜。获胜消息传到学校之后,“全校像大海里波涛似的欢腾,每个人内心都是愉快的火焰在燃烧”,到处贴着大标语,“我快乐得要打滚”、“我愿为你们脱靴”。球队凯旋,人群将马约翰从学校大门一直抬进大礼堂。
1952年,结核病在清华大学肆虐。由于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学校无奈之下将这些同学集中安排在一幢宿舍内。病友们整日卧床休息,情绪也都不是很好,时间一久,这块区域变得阴郁灰暗,不少人意志消沉。马约翰听闻后十分焦急,他同校医商量,希望能对病人施行“体育疗法”。去到病房,他情绪饱满地动员大家说:“肺不是纸做的,动一动撕不破的!”他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设计了运动计划,每天和大夫一起来查房。运动量慢慢由小变大,甚至有人可以打羽毛球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少人身体康复,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从1914年到1966年,马约翰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52年。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外国念书是好样的,因此我想到学生在体育方面,也不要落在人后,要求大家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棒,身体也要棒。”84岁高龄时,马约翰还出面担任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他步履矫健、头脑清晰,毫无龙钟老态。他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先做一套徒手操,再练几路太极拳或太极剑;上午课间操时到体育馆练拉力;下午4点到操场和同学们一起锻炼并进行指导;夜晚临睡前定散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耄耋之年他还是坚持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工作2小时;假日骑自行车远游香山,姿势标准的俯卧撑也可以连续做40个。
“动是健康的泉源”是马约翰在1954年出版的《我的健康是怎样得来的》一书中反复强调的著名论断,有学生问他长寿且健康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十分简单,运动加愉快。
福建厦门鼓浪屿,马约翰雕像
* 马约翰简历(1883-1966)
马约翰,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马约翰,1883年出生福建厦门鼓浪屿。1900年入上海明强中学学习,1904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学习,1907年入化学系学习,1910年入医学系学习,191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19-1920年,1925年-1926年两次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学习体育,获硕士学位。马约翰在大学读书期间,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代表队的主力,擅长中长跑,曾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和440码第三名。1936年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马约翰于1914-1966年在清华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等职。在从事体育教学52年的实践中,研究了体育运动的规律,参考国内外经验,编制出各种不同内容的徒手操近百套,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热情指导青年进行体育锻炼,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受到国家的器重和人民的尊敬。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体育教育 发展中的清华体育
一个体育老师,怎样影响了中国现代学术史
马约翰班,失败的探索1
科学网-照澜院16号,缘何生机-马约翰
清华大学校体育设施百岁“爷爷”传奇……
这位科学家身高1米49,却入选国家足球队勇夺冠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