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朱琳作品(指画欣赏)
中国手指画浅论


朱琳

提起中国画,人们立刻会想到传统四箴之一的毛笔。的确,用毛笔蘸墨作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画法。然而,指画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坛的一个旁支,其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也己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间的发展流变过程也是颇为令人瞩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日益丰富的手指画的历史资料,这对于我们去做手指画追本溯源的研究是颇有帮助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有人着眼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一些原始图腾及岩画的研究,认为它们即是中国手指画的起源。但我以为,这些不过是手指画,甚至于是中国绘画产生了一个前奏,或者称之为“萌芽时期”。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才会出现。就象作为诗中魁首的唐诗在盛唐形成一样,我认为中国手指画的形成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唐朝繁荣的经济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朝各种艺术形式(包括书画)的日臻完美为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生活相对富足的人们又可能成为艺术的欣赏者。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具备的。唐代画家张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手摸绢素作画,率先开指画之先河,并由此确定了指画在中国绘画史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指画家层出不穷。据统计,仅清代涉及指画的画家多达五十余人。他们纵挖索拂,涉指成趣。其中,高其佩最具代表性,他的人物、山水、花鸟均己十分完善,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给指画注入理性成分的画家当推现代的先生,他的指画以其严密性及传统的自律性让世人所折服。此外,还有虞一风、钱松岩、张立辰、王之海等先生在指画艺术上均造诣极深且各有特色。这就使得指画艺术这一中国画坛奇葩更显其璀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到当代的手指画也经历了一个几乎消亡的不幸时期。然而,由于指画艺术本身具有自由遣兴,抒发性灵的功能,能够使人们从指画所特有的笔墨关系中寻求到一种其乐无穷的精神寄托,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指画又在“劫难”之后重新崛起了。这崛起的主流在洪世清、虞小风、梁琦、李冰奇、王之海、张立辰、等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给当代的手指画坛送来了炫丽的色彩与清新的空气,而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使沉睡多年的手指画重又苏醒起来,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因而尽管从事指画创作的画家来源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岗位,其学识阅历、修养千差万别,甚至对指墨的理解也可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们却能够把各自被塑造了的情感世界用不同的指绘方式做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由于对指墨艺术实质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非指画家甚至指画家都误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用指掌蘸墨作画的雕虫小枝罢了,登不上大雅之堂,也就更无需做什么研究了。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工匠式的理解而己。真正的指墨书画家应该是指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技法都统一到手指与墨、与水、与色的高度和谐以及点、线、面的结合之中,用指掌――这种最直接的绘画工具把画家心灵之语真切、逼真地表现出来。在与同道的交流中发现他们都在试图寻找属于自已的指墨绘画语言。’85美术新潮出现以后,许多人都在继承与发展中寻觅、探索。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重继承的,专注于传统笔墨和手指画的套路中去探寻,或工或写,都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相儒以沫的关系,但由于画家个人的原因,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继承上以致于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只能是单纯的重复与摹仿而没有自己的建树。重发展的,三十年代的先生以西法为用,创造了具有完全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至今仍不乏其后学者,他们都有坚实的西画功底,又能较好地继承中国绘画优秀的传统,因此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也有就地取材的,他们把民间美术融进指画创作中,其特点是作品色彩艳悦可人,风格淳朴大方,造型富有变化。然而也有生搬硬套者,既没有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又丢掉了传统的优秀之处。正如世上没有无源之水一样,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能抛开传统,不能背离产生它的母体。指墨艺术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艺术源泉,同时我们必须还要看到指画本身独有的特点,它以指代笔,蓄墨量少,水墨注入画面的过程不如毛笔那么均衡持久,而是断断续续,粗细不一,变幻莫测,金石味的线条极富变化,能够充分地扬长避短,运用指、掌、肘等相辅的各个部位和精妙的运作技法,对画面的处理以简洁、概括为主,使其形成一套比较有序的属于自己特有的体系,故其所描绘的对象清晰、明确,是对作者主观意识的一种表现,因而更具感染力,更倾向于东方美学精神的体现。我们只有继承传统之优秀,认清本身特点,然后才能去博采众家之长,对指墨艺术加以继承发展、提高,而且这其中对于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艺术家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画家要全方位的提高自已的学识修养,广泛汲取姊妹艺术之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寻常发展,使指画艺术走向一个更为辉煌的明天。

艺术品是人的精神产品,人的生命有限,但它的艺术作品却会永存于世,万古不朽。愿我们热爱指墨艺术事业的同道携手并进,共创未来,为中国绘画史上再添印迹。

画家朱琳作品       《志在九天逍遥》  95x190 (发表在翰墨神韵P251A卷)


 
画家朱琳作品           《松鹰图》 95x190cm(发表在翰墨神韵P253A卷)

 
 画家朱琳作品         《 松鹰图     95x190cm(发表在个人专集中)

 
画家朱琳作品          《 富贵长寿 136x68cm(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白云往来心与闲 136x68cm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博学乃富》 136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花开美人家》 68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江碧鸟逾白》 68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江山掩映斜阳里》 136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青山行不尽》68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清风图 》   68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双栖图 》 68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听春鸟于朝 136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画家朱琳作品  《小雨翻萍上 136x68cm   指画〖已被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鸿翔」|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公关之家艺拍堂签约画家——朱琳
【观点】潘锡豪的指画
青岛这位牛人用指尖作画!意外的在收藏界火了
《艺林指月》(文艺鉴赏集 1)二卷 美 术
画家秋添的钢笔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