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翰卿医学全集》★寒证小议
什么是“寒”
从人体上来说,寒就是热量不足的一种综合表现。什么是“寒证”?寒证就是人体热量不足导致的各种证候。从全身整体方面说,有表寒,有里寒,有阴邪直中之实寒,有阳虚所致之虚寒,有“火中内伏之寒”及“火郁似寒”、“虚阳外越”之“假寒”。在表寒之中。又有“风寒”、“寒湿”、“阴暑”、“凉燥”、“伤寒”、“冒寒”之分;在里寒之中,除了阳虚所生内寒、火中内伏之寒及火郁似寒、虚阳外越的假寒外,比较常见的就是由于饮食生冷,或服凉性药物过度,或居处高寒地区,衣被不能适体等而引起的五脏六腑之寒。

★寒证小议
——寒中包火与火中伏寒

李老以善治夹杂证而见长,特别是善于识别夹杂证中相反证之孰多孰少、孰丰孰客,并能判断出比例,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据此对证下药,而一举获效。在寒热夹杂证中,他认为首先应区别寒中包火证与火中伏寒证之不同。寒中包火证。以寒证为主,火证往往不甚显著;火中伏寒之证,以火证为主,而寒证也往往不甚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知道是寒中包火或火中伏寒呢?李老认为,只有根据治疗经过,先行试探性治疗,以药测证,方能辨别清楚。盖寒中包火证,单用温药治疗不但不能取效,反而出现火证的表现;火中伏寒证单用寒凉泻火药治疗,也不能取效,反而出现寒证之表现。至于寒证热证卜分明显的寒热夹杂之证,开始时寒热并用自然可以治愈,无须另立名称,徒乱人意。寒在肺中日久,变从火化,则当以火证治之,无须顾其寒。风寒咳血,多因外感日久,陈寒入肺,因寒动火,损伤血络,而致咳嗽日久不愈,形成寒中包火或火中伏寒之寒热错杂证。医者往往因辨不清以寒证为主之寒中包火证及以热证为主之火中伏寒证而乱投药,将寒热比例颠倒,终因误治酿成痨瘵,慎之慎之!
临床上,李老常以清除郁火之方治疗寒中包火之证,方如小柴胡汤加苏子、款冬花;以搜剔陈寒之方治疗火中伏寒之证,方如《千金》麦门冬汤(麦冬三钱,生地三钱,桔梗二钱,桑皮三钱,半夏二钱,紫菀三钱,竹茹三钱,麻黄一钱,五味子一钱,生姜三片,甘草一钱)。麦门冬汤虽寒热并用,但以清凉泻火为主,因风寒客于肺中而引火生痰,故用桔梗、桑皮、半夏、生姜以祛除痰饮,用生地、紫菀、竹茹、麦冬、五味子以清敛火气。然陈寒不除,则痰火旋去而旋生,故以辛温之麻黄一味,以搜剔陈寒。用甘草以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清敛之中寓以剔除陈寒,达到火气清而伏寒除、痰火去而不反复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精确(一)
医林琐语-清-陆九芝
李老常用的补阴方剂
第62 讲 少阴咽痛证(2)、少阴病篇小结、辨厥阴病证并治概说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