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员风采】“守望”勤奋但不盲目的教师


引子:“不要太勤奋”

2015年的暑假,在常州见到敬慕已久的吴非老师,他开讲的第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就是:当老师的,不要太勤奋,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在辛勤地工作。


(图注:有幸主持吴非先生的专题讲座)

我不由得反省自己,这么多年来,从一名县级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到985高校的教育学博士后;从努力修习教育科研的“学院”风,到成为跟基层老师滚在一起的课例研究指导者;从一个人走,到如今承担好几个项目,带着32人的团队一起走。自认为一直是比较勤奋的,但不敢说自己不愚蠢,至少,经常会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方向、专业定位等问题,以及众多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烦恼,而郁闷,不一而足。

培育勤奋但不盲目的教师,这是正式成立“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以来,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要引导团队成员一起往这个方向走。


一、为什么要勤奋,且不盲目?

即将参加市级团队发展计划第二阶段的汇报会议,我在提交的材料中这样明确我们团队的总体目标:


团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和基层教师水乳交融的科研指导者团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队成长目标:追求团队成员的自主、协作、互补式成长

本团队强调高校中青年学者、区级科研员、基层骨干教师之间的精诚合作,期待通过课例研究的持续探索,在课程建设和项目实践中锻造各自的专业素养,在形成一批优秀课例报告、完成有较高质量的专题论文(含专著)的同时,培育成员的学术自信,提升科研指导与成果辐射能力。从学科高地的建设角度看,本团队定位在科研指导者、科研型教师这个层面,期待成为在上海市基础教育科研学科里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团队。

(二)课程建设目标:追求课例研究过程与成果的“课程化”

1.合作开发校级课例研究活动课程,形成系列校本课程资源。

2.合作开发以课例研究为核心的区级教师培训课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区本课程资源包。

3.在校级、区级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综合性、包容性更广的市级课程资源,争取在全市乃至更广的范围共享。

(三)团队辐射目标:追求“1+5”的二次方,乃至N次方


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勤奋,而且必须依靠协作。团队的6名核心成员、18名分队成员以及带教的8名青年教师一年半来真的是付出了很多,没有勤勉、勤奋、勤朴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目前的达成度。这里当然也要自我表扬一下,这一年半以来,无论是组织课例研究现场活动,还是开发、实施各级课程,作为领衔人,我总是亲力亲为、身先士卒。更为重要的是,我尽己所能调动各位成员的积极性,为他们建议、设计适合各自发展状态的课例研究、课程开发小任务,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个人自主发展的热情。转眼,项目时间过半,我们的目标达成度还是相当令自己满意的,已经建成了3门以课例研究为内容或载体的区级选修课程、8门为见习教师开发的区级课程,校本层面的课例研修课程也相当丰富。最近在“催促”成员们梳理自己一年半以来的成果,作为提交给工坊的“租子”。我也欣喜地看到,除了核心成员的长足进步外,其他分队成员和带教青年教师都有不错的“业绩”。我不敢贪天功,把这些成长都归功于“工坊”,但我相信,“工坊”一直以来所做的分解任务、明确作业让他们有胜任感;我以坊主的名义时常用温和的“鞭子”,轻轻“敲打”在每个成员的身上,让他们有了节奏感;不断创造各种小表扬、小展示、小机会,以小小的成就感唤起更多的自愿投入和主动归属。天道酬勤,是教师能取得进步的一个方面;目标激励,大概则是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


(图注:工坊8位成员集体在刘良华教授的研究生课堂上以“教育自传”亮相,收获了不一样的成就感)


但,我从不想把参加和关注工坊的老师们培育成为我个人的追随者,亦或“粉丝”。因为,我们的团队不是名师工作室,不是研究生课程班,“我”只是一个团队的牵头人,而不是成员的导师,或师傅。我甚至不是所谓的“领头雁”、“头羊”,我只是那个把经政府认可、来自纳税人的珍贵经费,尽可能合理、合规、且均衡地用在促进这批老师发展上的“守财奴”、大管家。因此,我们有邀请上海内外的专家来讲学,有派出老师去各地游学,更舍得花钱在给大家买书、订刊上。总之,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我们一起以勤奋换取成长,否则,对不起纳税人,也对不起自己那些付出去的时间和精力。


(图注:工坊集体参加2015年在常州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与写作公益培训。截止2015年10月,已派出34人次参加国内10种优质的研讨会、研习营。)


其实,我最想让团队成员们通过名家讲学、异地游学、课例实践,知道他们各自的成长目标必须由自己选择、自己确定。课例研究,不过是我们大家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在这个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当中相遇,主动执教研究课也好,当观察员也好,负责做公微的通讯报道也好,每个人慢慢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今后独立开展可以是课例、可以不是课例的各种努力。到那时,作为坊主,也就功德圆满,工坊,也就可以一拍两散。


这大概就是我一直以来不愿意做统一主题的课例研究之根源。有的老师不认可小组合作,我们就不必强求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合作时,课堂观察显得特别关键。有的老师不愿意开发师训课程,我们就不必强求他做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只要他完成了课例研究的核心任务即可。还有的老师,最畏惧填表,那就不填好了,有什么大不了?在工坊里,乖巧、顺从,或许不是值得提倡的品质。我期待多元允许拖延,只要你内心里对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还愿意关注课堂,关注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研究,我们就有可能继续一起走下去。


今天,一位善于批判的教育媒体朋友给我留言:“越培训越不独立”,并说这是他对目前的教师培训最耿耿于怀的地方。我理解他的这种耿耿于怀,当一位教师习惯于被人引领、有人护航,那种精神上的不独立、难自治,是非常可悲的事。而这,也是我们工坊必须警惕的事。

我暂时不敢提更高的工坊精神追求,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至少大家努力先做到凡事不盲目吧。比如,听讲时不盲目崇拜,对话时不盲从权威。我们可以不擅长于批判,但我们至少能先做到不照单全收,包括对工坊的若干主张。


二、做好“守望者”——教育学院的教师是谁?

那么,“我”这样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人?这其实也是不少核心成员要问问自己的。目前,“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的32人大名单中,有10名是来自区级教育学院的,不管是科研员、师干训员还是教研员,我们其实必须问问自己:我是教师吗?和工坊里的其他老师相比,我们的特殊性在哪里?

我想到的是自己多年前发表过的一篇论文《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定位》。当中有两段我提及“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角色,现在看来,对教育学院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1.我们可以成为一线教师科研之路的“守望者”

【“一线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对中国目前大面积的中小学而言是不现实的,也是隐忧重重的。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关系应根据对方的研究需要、研究水平之现状而有所不同:如,对科研的志愿者而言,我们应是帮助者(helper);对科研的“打工者”、旁观者而言,我们应是鼓舞者(inspirator);对科研的反对者而言,我们应是示范者(model)。】(引自当年的论文)

我有幸参加过浦东新区黄建初老师的教育科研教师基地学习,深切地体会到,黄老师的角色就是这样的“守望者”。两年的基地学习过程中,他不仅善鼓舞,勤帮助,更以自己的示范、“下水”做研究,让很多浦东偏远的学校教师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包括我这样的特殊学员,他也是一直以信任、期待的视线,鼓励着我一路完成从“学院派”到基础教育科研的转型,这种“守望”,最需要的可能还不是科研的能力,而是内心的尊重与关爱。2015年暑假,黄老师给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被遗忘的烛光——“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作序,提到:“人心皆同,哪个人对自己真好,哪个人只是在嘴上敷衍,教师心里最明白。”我想,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是非常贴切的。教育学院的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对基层老师好,不能在嘴上敷衍,不能蜻蜓点水,或者光做锦上添花的事。“守望”一词的背后,其实是这种温柔、温暖和温存的心。


(图注:这是离开基地前的最后一次展示活动合影,站在前排中央的宽厚长者就是我们敬爱的黄建初老师)


2.我们的成长,应当“活在教师的成长中”

【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走进中小学,往往是如下几种姿态:指挥、引领者,资料搜集者,科研评审者,无论哪一种,都是不那么平等的,其成果的展现也是需要其它更为显性的东西来证明的。与一线教师通过随笔交往却大不同于上述姿态,没有明显的成果,没有功利的压迫,理论工作者的价值好像只在于让被关注的老师感受被关注的快乐,而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杜威曾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watcher”和“helper”,前者宜译成现在颇为时髦的词汇——“守望者”。我以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之于一线教师,也应该首先是一个“watcher”,批注随笔其实就是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密切关注。通过漫步、批注一线教师的随笔,理论工作者也可以实现其理论智慧的“生产力化”,其效果肯定优于让老师们直接读那些晦涩的理论专著。】(引自当年的论文)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通过随笔与一线教师交往,是我当年的主要服务路径,现在有了课例研究,有了更为面对面的服务方式,我得以与更多一线教师深度合作,更能体会到这种“守望”的幸福与不易。在课例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他们是成果的主创者、拥有者,我们这些教育学院的老师往往作为观察员、后援团,隐身其后,静静守候着教师的成长、成功。同样,我们团队中不少年轻的博士,以指导出了扎根学校的市级、区级优秀课题为更大的光荣,忙碌时顾不上自己的论文、课题。我们团队在合作推出一些可能带来证书的课程、成果时,都不约而同把基层老师的名字往前放,希望能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好。我想,这种做法暗合了马克斯·范梅南先生对教育学的一句经典定义:教育学,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院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概也就体现在对自己服务于的教师成长过程的迷恋与坚守。


(图注:这是2015年9月21日浦东新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黄家礼老师为工坊做公微技术培训时的场景。这位黄老师是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他人”,近年来致力于“筑平台、促教研”,打造了“初中数学教育”【czsxjy2013】这个百花园般的教师网络资源平台。他是我们身边“活在教师的成长中”的又一个典范!)


三、一年半来个人的成长清单

带头写这个“风采”系列,既是为了迎接团队计划的第二阶段汇报,也是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接2016年的到来。以下成果、足迹,足以证明过去的一年半,我继续勤奋着,也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

(一)著作与论文

1.主编《被遗忘的烛光——“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一书,约22万字,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校样已出)。

2.合作翻译《中小学生纪律教育——纪律问题全方位解决策略》一书,约13万字,即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校样已出)

3.《上海市进才中学:在科艺交融中走向未来》,载于《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3日第6版(第二作者)

4.《一个四人小组的故事》,载于陈静静等著《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5.《对一节初中数学课资优生表现的观察实录》,载于《学习报》(教师专业发展版)2014-2015学年第19-24期第15版

6.《大班科学领域集体活动<学号小人>观察实录》,载于《浦东教育研究》2015年6月专刊

7.《卢安克:在温柔中建立权威》,载于《当代教育家》2015年10月(上半月)


(二)讲座

1. 《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叙事的撰写指导》,2014年9月,浦东新区明珠小学,面向浦东新区农村优秀教师定向培养项目小学语文学员近百人

2. 《从“校本研修”走向“师本研修”——中小学管理者可以为教师做的事》,2014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实验小学,面向通州区新任校长任职培训班学员近200人

3. 《见习教师读书心得写作指导》,2014年10月,上海市进才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后该讲座素材被双名工程办公室选中,制作成微课程,给双名工程第三期学员做参考

4.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突围”之路》,2014年11月,广西河池学院,面向该院承办的国培项目小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近百人

5. 《从纪律走向秩序:乡村小学教学秩序的理念与实施》,2014年11月,广西河池学院,面向该院承办的国培项目小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近百人

6.《从〈巴金全集〉到〈小学生巴金读本〉——编者的回忆与思考》,2015年1月,网络讲座,面向小硕群小学语文教师近千人;5月,再给“再飞翔”学员暨爱飞翔结业学员近百人进行网络交流

7.《幼儿教师教育写作课程》第一讲,2015年3月,校本研修讲座,浦东新区锦绣博文幼儿园,面向该园教师50余人

8.《见习教师研修总结写作指导》,2015年5月,北蔡高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后自制成微课程,留给该校滚动使用

9.《以课例研究为交点的教师共同体建设》,2015年6月,上海,面向界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近百人

10.《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2015年7月,杭州,面向青岛市中小幼骨干教师近百人

11.《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2015年8月,南京,面向青岛市小学骨干教师近百人;后又应邀到青岛市市南区教师研修中心为全体研训员做该讲座,引发后续的合作

12.《从纪律走向秩序:乡村小学教学秩序的理念与实施》,2015年8月,长沙,面向天使支教志愿者及当地新入职教师百余人

13.策划、主持幼儿观察工作坊,并做讲座《如何整理观察记录、准备发言纲要以及撰写课例研究报告》,2015年10月,上海,青岛市幼教学科带头人12名,另有3名浦东新区幼教骨干参加

14.《幼儿园见习教师读书心得写作指导》,2015年11月,冰厂田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15.《写作那点事儿》,2015年11月,小螺号幼儿园,校本研修讲座

16.《我怎么经营教师共读、共研团队》,2015年12月,苏州枫桥实小,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


(图注:为青岛幼教学科带头人做幼儿观察工作坊)

(三)获奖

1.上海市教委:《基于临床诊断的区域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四,成果执笔人)

2.作为核心成员承担《浦东新区外籍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任教的制度与机制研究》项目,获浦东新区2014优秀内涵项目称号

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骨干教师微课程工作坊高端研修班”优秀学员

(四)其他

1.主持浦东教发院“都市蒲公英”志愿者共同体,继续坚持为民办随迁子女校师生做各种公益服务。2010年1月-2015年11月,共组织与随迁子女校师生有关的公益活动54项,志愿服务约1697小时,直接受益的民工子女小学教师约2333人次,直接受益的农民工子女(含幼儿)近400名,间接受益则超过2万5千名。其中,个人献出志愿服务时间约540小时(数据为参评浦东新区2015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者”而统计,不仅仅是这一年半的努力)

2.发起并主持“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上海)的子项目“再飞翔”,已经完成为期半年的微试点,正在进行扩展试点。2015年与子项目执行团队合作完成“爱飞翔名师送教”的平江专场和安仁专场,受到当地教育局和骨干教师们高度赞誉。


(图注:所有角色中,我最喜欢“志愿者”这个称号,无论是“爱飞翔”,还是“勇气更新”,亦或2015年新开启的“教育行走”,只要时间、经历许可,我都会继续出现。当变身“志愿者”,心是轻盈的,笑是灿烂的,人,是真正幸福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模式
有效教学造就名师和高徒
2014--2015学年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9年第64篇:【教研有味】之教师写作再出发
高校入职须知
围绕五大目标建好名师工作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