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97期:没有人能告诉你标准答案



297期:没有人能告诉你标准答案


安德烈亚斯·施莱切尔(AndreasSchleicher)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教育技能司司长)


本公众号隔天一期。现利用空当时间,重贴此文,作为昨天推出的第434期《“万万不能”与“并非万能”》的参考和延伸阅读。

施莱切尔先生注意到,今天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久将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他向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怎样使自己不会在未来激烈竞争的职场中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他向每一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怎样使自己在移动互联时代不会被“百度”或“狗狗”所取代?

此外,还可以参考第271期《女强人?贤妻良母?》和第368期《孩子在学校被打怎么办?》。


谢小庆按:施莱切尔先生可能是今天对国际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尽管他是一个生活在法国的德国人,却是美国教育部长Arne Duncan和英国教育部长Michael Gove最重要的教育政策顾问。施莱切尔先生通过自己手中的一个“指挥棒”影响着世界教育,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这个“指挥棒”就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PISA是今天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考试,是最权威的国际教育评估项目。参加PISA测试的70多个国家的GDP占据全球总产值的90%。PISA既影响着参与国的教育理念,也影响着参与国的教育政策调整。PISA测试的结果在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引发了关于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1986年,施莱切尔发现,许多手持硕士、博士文凭的人却很难找到工作。他发现,各个专门领域都有大量接受过良好理论训练的毕业生,却很少有人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他认识到,传统的注重知识记忆的教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社会的需要,认识到企业需要的是那些具有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员工。于是,他着手开发PISA。经过他和自己的伙伴们长期的努力和大量的说服工作,最终PISA的理念被OECD接受。今天,施莱切尔先生被称为“PISA之父”,被称为“世界学校的校长”。

PISA于2000年首次开始测试,每3年测试一次。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了PISA测试。2015年4月10、11两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4个省市的268所学校的1万多名学生参加了PISA2015的测试。测试成绩将于2016年12月公布。

在本公众号第5期《如何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介绍了上海市参加2012年PISA问题解决测试的结果,并提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些建议。在本公众号第144期《从国际比较测试PISA的结果看中国教育的“短板”》一文中刊出了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PISA中国国家中心负责人王蕾博士对上海2012年PISA测试结果的深度分析。

从2009年上海参加PISA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PISA测试和PISA成绩。但是,迄今我国了解PISA教育理念和测试内容的人尚不多。我相信,伴随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理解PISA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中国在教育改革方面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2015年4月25、26两日施莱切尔先生在北京出席了首届LIFE(生活)教育创新峰会,在会上发表了演讲并参加了多国座谈。这里摘编了他演讲的部分内容。资料来源于“搜狐教育”。




我们现在的社会并不缺乏工作岗位。事实上还有很多的职位找不到可以胜任的人,找不到那些具有问题解决能力的人。

  未来,美国50%的工作都有可能被机械所代替。伴随技术进步,许多常规性的技术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将由机器来完成。机器无法替代的,是那些需要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工作。

历史上,技术发展和教育之间一直在比赛。今天,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被落在后面。因此,教育需要跟上,需要改变,需要创新。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合作能力,更好的协调能力,更高的审辩式思维水平,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那些解释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

过去我们把人才分为两类,分成了全才和专才。全才可能知识面较广,但知道得不深;专才可能知识面较窄,但是钻研得很深。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样的区分,我们需要的是“很全的专才”。

我们还需要具有本地化能力的人才,他们可以把全球的知识带到本地,然后让这些知识在本地生根落地。

我们需要具备一定价值观、性格和个性的人才。与发展能力相比,这是更困难的任务。我们不仅需要孩子们学会数学、英语、音乐,他们还需要拥有勇气、自尊、尊重他人、诚信、移情能力、同情心、好奇心、公平、包容不同意见、时间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等。怎样帮助孩子们获得这些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对今天教育的挑战。

20世纪的时候,如果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也许查一下字典就找到答案了,而且你可以相信这个答案。今天则已经不同,你到谷歌去搜索答案,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你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你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个。这时,如何自己找到适当的答案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个人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需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而且需要想到,还可能存在一些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对于21世纪的教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21世纪的课堂上,学生应该能够自由、自主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今天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今天实际的参与比例是非常低的。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尚任重道远。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愿主动学习是中国教育的大问题
PISA之父:中国教育的“软肋”是学习负担重
中国: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
上海学生“科学”素养均居于世界最前列!“PISA测试之父”畅谈东西方教育互鉴
中国学生成绩世界第一?PISA之父:负担太重效率欠佳
PISA大数据带给未来教育新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