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坊成果】课堂观察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坊主的话】:

      张丽芝老师的此文,发表在《今日教育》2015年第11期上,这对科研成果丰硕的她而言,并不令人意外。但,仔细品味这一期杂志的组稿和最后的成稿过程,我还是由衷地为她高兴。工坊一共为这期“课堂观察”主题投稿5篇,从第11期的目录看,最终刊发的仅此一篇,且列于“陈大伟”、“崔允漷”等名家之间,足见丽芝老师的软实力和”接地气“。


《今日教育》2015年第11期目录(节选)


课堂观察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  张丽芝


一、从与质优生的合作拓展为关注各层次的学生

最初我们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中尝试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作为评奖的辅助证据,考虑到评委的接受程度,先从最简单的教师的行走路线图和课堂提问频数记录表开始。

教师行走路线图的统计让我们发现学校信息化的普及使教师的行走路线更多的是在电脑与黑板之间往返,只有在学生活动的时间会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活动情况或作业,特别低年级语言类的课堂活动和课堂作业时间比较短,老师通常关注前两排的同学较多,而教室后排同学的情况较难被老师关注到。

课堂提问频数记录表帮我们发现老师课堂提问的机会不均等,教学评选课老师会更关注观摩效果而不是教学效果,质优生通常会得到更多的机会,特别在低年级语言类课堂中,个别同学一节课发言的频数达到十几次,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没有发言的机会。

通过这类课堂观察活动的反馈,两三年内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改变,展示课不再是展示教师和质优生的合作与表演,而是体现更公平、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低年级语言类教学中更多地增加了开火车、同桌对话等普通同学可以参与的活动,单词的领读与跟读也采用老师领读、个别学生领读、小组领读、小组轮流跟读、男(女)生的跟读等不同形式,课堂形式大大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加。而老师也会尽可能减少媒体的操作或改用激光笔进行媒体操作,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教师也更多有目的地关注各层次学生的作业和活动情况。

二、从以纲定教变为了以了解学生起点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观察进入课堂之前,我们的听评课看的是老师,评课的主要依据是老师提问到的个别学生的课堂反馈,然而这种评价容易以偏概全,当我们走进学生中,关注学生数据的调查与汇总,会发现教与学完全不同的方面。

2009年我在杨玉东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做前后测,教学内容是七年级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结果竟然出科我们的意料。

这节课执教的是骨干教师,她通过复习点的坐标引入平行于x轴(或y轴)上两点的距离,探索得出距离公式,在求面积的变式练习中巩固两点的距离公式,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变式练习由浅入深,教师教学基本功很过硬。

  通过“前后测”得出结论首先是教师原定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会求平行于坐标轴上两点之间距离及特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率。另一方面,前测结果显示课前所有学生都会求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个确定点的距离,对比后测我们发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定位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提升不明显,多数学生停留在数格子求距离而不是代入公式规范计算;教师教学的目标应该再上个台阶,一是应该强调应用代入公式计算的规范,达到从直观(数格子)到理性(代公式)的提升,如拆掉“脚手架”方格,让学生求距离;二是公式逆用,如已知距离求点的坐标(这就会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思维含量上升)是用字母代替数求距离、面积,甚至已知面积求点的坐标当然,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过灵活掌握公式应该是最重要的。

这次前后测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观察技术的神奇,更颠覆了我的教学观设计一节课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这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这节课要学生怎样的提升!而不是老师把该教的内容从头至尾教一遍那么简单。而这一问题在六年后的今天,在信息更开放的背景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从一已视角到客观科学地审视课堂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观察者与执教者对课堂的理解常常是不一样的。某些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常常会给执教老师一种假象,老师会用他们的理解程度代替全班同学的理解程度,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容易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例如在《走近杜威的“做中学”》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执教的小潘说:“经过一番斟酌,学生提出一些设计性问题,我跻身加入讨论,帮助寻求解决方案。”而作为观察员的我则觉得:“但这种理念的落实并不到位,许多学生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获取数据,而是直接把木板拓在铅画纸上,剪下来直接比着底板进行画线和裁剪、拼接。因为拓和剪的过程用去很多时间,多数学生没能在课堂上完成设计。我想问题在于学生对于‘设计的目的’并不理解,因而在兴趣与动力上都有缺乏。原因可能在于小潘没有在设计的理念上进行指导,而学生‘劳技就是操作’的潜意识也影响了设计的实施。”

执教两年的劳技老师小潘,可能还不能全面把握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表现,而我的观察对于小潘而言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课堂的审视。后来小潘老师结合学生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成长,正如小潘所说:“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对劳技课的把握和定位已全然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 课 体 会
再聊聊听课
教师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板演——关于课堂教学专题之十一
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教师听课评语集锦
数学评课稿:《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