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开课| 劳技课特级教师吴强:劳动技术课为什么有用

o 如何订阅我们?

-------------?-----------



“第一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最权威、最实用、最详细的学习方法。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向特级教师请教,也可回复“公开课+您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将邀请相关学科的特级教师予以回答。


每周与一位特级教师相约,千万不要错过哦!


回复公开课1“公开课2”,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吴强


物理学副教授,中学物理高级;上海市劳动技术学科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劳动技术学科名师基地主持人,复旦大学兼职硕导,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从事技术类教学与实践研究近期20年。主要关注点:劳动技术学科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出版著2册,参编上海市高中、中专教材11册;发表论文20余篇。


1、劳动技术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学科。


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大多数中小学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意义并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关,劳动技术课程与高考分数无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劳动技术课程作为技术类学科也有别于其它学科,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但是,与大多数学科不同的是,劳动技术学科属于技术范畴,其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和应用性;


其目的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其内容主要以立足学习使用工具并运用工具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其内容包罗万象;其作用与人自身和人类的生存戚戚相关。


技术学科关注的是“做什么?”、“怎样做?”;而科学学科关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由此可见,劳动技术学科所关注的是“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98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


原国家教委在1996年规定:“劳动技术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学科”,明确了劳动技术课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即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学科类课程,不是活动课类课程,它是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12门必修学科中的一门课程。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就是一个科学和技术能力极强的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学森也是一个集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强人;他说:”一颗导弹,20%是科学,80%是技术”;可见技术的重要性。


2,技术是人的属性之一


一名刚出生的婴儿,可能没有其它的知识,但其却能在第一时间拥有吸取母乳的技能;


而据相关统计,一名大学毕业生,头七年主要依靠的是技能。故此,技术是人生存的重要能力,技术要以人为本。


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是人的“一条腿”,那么,另“一条腿”就必定是技术。


这样,可以把技术理解为“人”的属性之一。一些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学生及至成人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完善了一个“人”,因此,他们的学生有“两条腿”,而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只有“一条腿”;“两条腿”比“一条腿”强,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高考关注一些学科课程的分数,这当然也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应试教育之所以不可持续,是因为其过于功利且忽视了人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而目前实行的劳动技术教育,是面向学生大学毕业以后服务的,时间的跨度大,作用是隐性的;这在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技术学习不被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人”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并非学校完成书面作业和试卷考试这样简单,很多时候需要动手动脑相结合。如果一个人技术能力比较弱,那他理论知识再完善,考分再高,也就象是“一条腿”走路;这样的“人”,社会是不会接受的。


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原因是什么?但是,学习技术的有多少找不到工作的?极少。


所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要围绕着如何完善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来设计。


3、高考新政凸显劳动技术学科的重要性


高考新政的主旨是素质教育,并通过降低一些学科的分值权重来引导和鼓励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这种改变也是时代的必然产产物;国家制造业转向,创新性社会与人才需求,等等,有了一个大环境。由于劳动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极大地迎合了这股潮流,凸显劳动技术学科的重要性。


但是,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学校减少劳动技术课时,有的只在课表上有,------。当然,坊间也有说法,聪明的校长加强劳动技术课,愚蠢的校长减少劳动技术课,不负责任的校长不开劳动技术课。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执行。


复旦附中的校长是聪明的,学生是幸福的。借着这股春风,复旦附中希望通过劳动技术课,给每一位在工程技术方面有需求的学生开设相关的工程素养培养的课程(已经开设了文理学院),而这些课程显然是紧密与大学课程相结合的,甚至大学的教授也会来给中学生上基础性课程。这不很好吗!


4、技术学习还将带来技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技术思维是指思维主体通过对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收集,运用相关的技术信息,能通过逻辑推理,证实,归纳等方式,把技术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技术问题的解决过程的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利用已经感知的材料,以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依据,在头脑中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形成对技术的要求和原理一定的理解,从而获得能够设计产品的样品和对原料加工成产品的能力。


很明显,培养技术思维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目前,上海市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均一设了劳动技术课。也只有劳动技术学科能够充当这个角色。


按照通行的做法,学生在初中升学时大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其余部分大多进入职业技术教育学习。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是,由于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跟不上,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进入大学后花上二、三年的时间来学习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比较于国外的教育晚了几年,竞争力弱;


特别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既是专业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创造力是强的阶段;如果能够在高中阶段搞好技术教育,无疑于学生个体、集体,国家和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当前面临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人才,互联网+,工业4.0,“大国工匠”等等的呼唤,倡导培养创新人才;在这些创新人才中,技术型创新人才是主体。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关注的是技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5,劳动技术课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目前呼唤创新特别是高考自主招生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使得不少地方将劳技课当做创新课。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技术革新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面;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主要方面。


在劳动技术课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革新能力。这就需要先学习技术,在掌握了基本的技术技能后,才能够开展创新活动;否则,创新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对于技术与创新,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教育而言,先要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在有了基础之后,才有能力进行创新活动。我归纳了两句话:当工具还是工具时,要关注基础技能的学习;当工具成为工具时,创新教育的机会来到了。


这个,是劳动技术课中何时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判断。


在这个判断下,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坚持“先基础,后创新”的思路,效果明显。如高中的金属加工技术,第一学期学习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二学期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开展创新活动。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上也遵守这个原则。当然,当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起来,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运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实现创新活动目的。这个时候,也是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最好时间。


所以,劳技课在学科内容上有其独特性:既要培养和适合学生当前技术技能的现状,形成底层技术思维方式,低层次技术使用,又要引导学生眼光看得远。这种课程理念我把它称之为“眼高手低”。


6.劳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为未来做准备


在很多学科中,教育往往是沉浸于过去已知知识的传授中,而劳技课技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学到的技术的应用能力,是跟随技术进步来给学生传授新的方法,启发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制造手段。


劳动技术课程自身的巨大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何正确好把这种“魅力”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甚至是专业兴趣,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试问,我们的中学教育有多少课程是帮助学生进行理想与职业规划的?有多少学生面临报考志愿是主动选择的?


但是,劳动技术课程如果运用的好,则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职业规划都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在我任教的学生中,约有近30%的学生对技术关注,也有意将来学习技术的。


他们对劳技课有着自发潜意识,对于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劳动技术课,培养兴趣,完善经历,学习生存技能,培养创新潜质,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开发劳技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海南班)简报
后现代主义者的五条箴言
聚是一团火 化作满天星 ——东方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课题《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