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开课| 生命科学特级教师陈红梅:让学生在“生活化”、“生本化”、“生命化”的课堂里幸福...

o 如何订阅我们?

-------------?-----------


“第一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最权威、最实用、最详细的学习方法。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向特级教师请教,也可回复“公开课+您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将邀请相关学科的特级教师予以回答。


每周与一位特级教师相约,千万不要错过哦!


回复公开课1“公开课2”“公开课3”,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陈红梅

上海市金山中学人力资源部主任,上海市生命科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第二期名师基地学员。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金山区领军人才后备队、金山区青年拔尖人才、金山区首届理想教师、金山区首届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主持完成市级课题3项。30多篇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或在区市级评比中获奖。2014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个人教学专著《生活化·生本化·生命化——生命科学“三生”课堂初探。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的学习速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20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进入21世纪后,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因此,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乐学”的精神和“会学”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和“会学”能力?作为一名生命科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并探索着。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撰写了《生活化·生本化·生命化——生命科学“三生”课堂初探》一书。“三生”课堂可以在生命科学学科中实践,在其他学科中一样可以操作。


一、何谓“三生”课堂?


“三生”课堂是“生活化”、“生本化”、“生命化”课堂的简称。“三生”课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就是在“生本化”的学理念和方式下,以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依托,让每个孩子实现“生命化”的目标追求。


二、如何打造“三生”课堂?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化”课堂,就是让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学生能运用学科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透过生活现象认识学科规律。


实施的途径是:课堂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多彩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实际,促使两者的交汇,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生成创意。课堂外,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


如,学农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做馒头和酒酿的活动,开展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调研,将学科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魅力;


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医院、社区、超市、花店等生活场所开展水资源、毒品危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研;


寒暑假,让学生走向农田,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农业生产服务。


通过以上途径,把书本与生活,理论和实践,结论和过程很好地统一起来,合理构建“生活化”课堂,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学生喜欢充满生命活力的生命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2、教学理念和方式的“生本化”


“生本化”课堂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即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我校正在进行的“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一种“生本化”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学、助学、督学”,学生在教师“三学”指导下经过“自研、互研、深研”的“三研”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创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导学”,可以通过编制导学案、提供课前微视频、学习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


在“助学”方面,主要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创设学生研讨的氛围,把课堂交给学生,在“互学互研”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实践体验、态度养成、能力培养等统一起来,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督学”方面,一是及时检测和巩固课堂学习的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对学生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深学深研”。


如学习“细胞呼吸”一节内容后,学生对利用酵母菌酿酒很感兴趣,在拓展课上开设“自酿葡萄酒的制作”课程,并衍生出“自酿葡萄酒中甲醇含量检测”等课题。在“三研”过程中,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3、教学目标的“生命化”


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质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生命的潜能是无穷的,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是需要策略和艺术的。


生命科学是一门开展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教师要充分激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使学生能真正走近自然,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其次,教师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乐学”的物理环境。


同时,要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心理环境。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学识吸引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乐学”的课堂心理环境。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身心是舒展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自信充实的,教学是幸福的。


三、“三生”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怎样的改变?


1、培养学生“乐学”的精神。“三生”课堂,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兴趣盎然,对课堂充满期待。


2、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三生”课堂,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喜欢探究的学生增多。


3、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三生”课堂,可以使学生的生命激情得以点燃,生命自觉得以唤醒,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愿更多的同行结伴而行,一起追寻这样的“三生”幸福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是慢的艺术
老师,上好每一堂常态课“比天还大”———写给即将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六)
评课的标准
此生痴迷在讲台
回归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找寻课堂活力与定力之间的支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