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课程改革因课程系统的复杂性而变得异常复杂


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课程改革因课程系统的复杂性而变得异常复杂。


课程结构的复杂性


从系统结构看,课程体系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和多目标的整体性存在。

“多维度”是指课程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等多种课程类型,以及在知识传授、道德教化、个人成长和国家意志等多个方面的不同要求。

“多层次”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并存与共生,以及课程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运作和演化。

“多目标”则指课程目标与任务的多样性,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以及对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等多元价值的择取与生成。

 

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课程体系是一个基于特定课程哲学而组织化了的课程整体,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课程体系的“粘合剂”,它将各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育人整体”。“关联”和“整体”是其基本特征。

关联主要反映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将各门课程粘合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关联关系的量化研究对于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整体主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内含若干课程域、课程群及其关联的课程链。

 

课程环境的开放性


课程系统是“自组织”和“他组织”融合的开放性存在。在内部,其各子系统如“课程文本”(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文化(如校园环境、学校风气和课程管理制度)、课程主体(课程行政机构、学校课程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资源和教学场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促成了学校课程的自组织运作。在外部,课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它与教育、文化、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政治诸系统的紧密关联和相互调适。


课程状态的非平衡性


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性存在,它始终处于非平衡态。在特定的时空交错下,课程在静止与动荡之间即使找寻到暂时的平衡点,其各组分间也明显地呈现出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

 

课程运行的非线性


课程从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整体运作,不能被化约为各环节或因素的简单叠加。

一方面,课程的构成因素和环节过于复杂,不能一一加以对应找出因果关系的诉求。

另一方面,各种因素或环节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使得追本溯源的想法变得不切实际。课程的不可逆性源于外在环境和自身微环境的共同影响。

从外在环境来看,不可逆性源于课程文化影响的多样性,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非完备性;从自身微环境来看,它是对课程传统、课程文本、人际关系和管理制度等多因素的融合和创生。


课程描述的不确定性


课程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决定了对课程系统描述的不确定性。人们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课程系统当前的实况,用不断变动的思维来进行分析和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课程系统。

 

就一所学校而言,课程体系是依据复杂范式,把课程系统有机组织起来构成的模型,该模型从整体上揭示课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关系、结构与功能。


从“复杂视角”审视课程改革,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思考改革,更为有效地推进改革,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而不仅仅是一种时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现代到后现代:课程观的演变
股市的博弈,唯有完善的交易体系,方能胜出
什么是系统?
智能化战争呼唤科学认知思维
系统化交易在实践中的应用
“EST”系列采访 | 刘毅老师——循序渐进,多元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