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伊-400级潜艇
   日本海军的伊-400级潜艇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核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攻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研制历程
  日本海军自20年代末期起,即进行了潜艇携带飞机作战的研究,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中只有日本海军的大型潜艇较多携带艇载机,执行侦察或校正弹道任务。伊-400型的设计思想来自日本海军指挥官山本五十六。1942年,日本军队侵入中国以及东南亚诸和地区。山本的任务除了控制“亚洲后院”外,还要想方设法对美国进行毁灭性打击。之前,日军已经迈出第一步,偷袭了珍珠港。山本认为,如果美国在经济上继续发展,日本将失去在中期的战争,因此应将战火烧到美国本土。因此日本潜艇炮击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E-14Y1型侦察机,飞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虽然这些军事行动微不足道,但大大鼓舞了日军士气。山本甚至打算用“潜艇+飞机”打击美国的心脏地区。因此,日本海军“〇五”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级”航母潜艇项目。这些航母潜艇一次加油可以环绕地球一圈以上。
   在建造“伊-400级”航母潜艇时,日本海军遇到诸多问题。首先是如何将俯冲轰炸机型“晴岚”发射出去。“晴岚”是日本海军专门开发的搭载于潜艇上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直径的空投鱼雷。为此,日本海军在主甲板上修建了一座机库,可容纳三架“晴岚”。机库口还延伸出一条弹射滑索,作战时飞机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起重机吊回。日本的弹射技术得到了德国帮助,潜艇上的潜望镜、特殊塑料涂层、声呐等技术也来自德国。1942年1月13日,山本决定上这个怪物项目。同年4月18日,它已经成为日本海军的优先项目,也是在这一天,美国空军越过浩瀚的太平洋直接轰炸了东京。
  1943年1月,日本海军正式开工建造航母潜艇。日本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利用航母潜艇和轰炸对美国西海岸城市进行生化攻击。考虑到使用生化武器的恶劣影响,日本后来将计划改为轰炸旧金山、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随着美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日本又改变计划,把目标指向巴拿马运河,以便让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日本海军还向当年参与设计巴拿马运河的一位日本工程师“取经”,并在吴港专门制成加通水闸的模型,用以演练攻击套路。
  不过由于吴港频繁遭到美机轰炸,日本海军计划受到干扰。而在去巴拿马的海路上,美国海军也布下重兵。美国还先发制人,调集3000多艘舰船,准备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鉴于日本海军极度缺乏柴油,后来日本军部下令,取消轰炸巴拿马运河的行动,改为攻击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前进基地乌利西环礁。1945年服役的4艘伊-400级航母潜艇已经无力扭转局势。当年6月美国海军已占领冲绳,并有14艘航母聚在乌利西环礁。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一周后,日本航母潜艇收到最后命令:毁掉潜艇编队的所有武器和重要文件。于是,伊-401号销毁了所有图表、代码组、日志以及重要文件,并射空全部鱼雷。伊-400号也做了类似处理。伊-401随后被美国海军带到夏威夷。在那里,美国海军专家进行了检查,他们对日本海军技术的先进感到惊讶。为防止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获得这些机密,1946年5月,美国海军将这些航母潜艇毁掉,沉入海底。
   总体性能
   伊-400级长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毫米)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1门25毫米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毫米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毫米)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很象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船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双筒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共备雷二十条。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舰桥和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而偏离中线7英尺,为保持全艇得平衡,机库位置相应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射鱼雷时,伊-400级在水下的操作较不稳定。
  搭载于伊-400级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由爱知公司制造,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在七分钟内装备好一架“晴岚”。
  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实际作战中可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
  机库的下方有一间舱室,可用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隔壁的弹药室存放有四条空投鱼雷,十五枚炸弹,以及大量的机枪弹药,这些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
  伊-400级装有日本的早期预警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
   战史
  1943年1月18日,伊-400号在吴县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3号原定在川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后因故取消,伊-404号于1944年2月在吴县造船厂安放龙骨,后在盟军的猛烈空袭中沉没。
  为伊-400级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由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制订的,称为PX行动,计划出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日本设在满洲的731细菌部队已经在无辜的中国人和一些欧洲人战俘身上完成了人体实验,通过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虫散布许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日,丰田辅武海军上将取消了该计划,理由是“使用细菌武器将导致与全人类的对抗”。取而代之的计划是轰炸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其中出动艇载机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计划最终被采用,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马运河来回长达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潜艇起码需要达载1600吨的燃料,战争末期的吴县军港根本搜刮不到这么多柴油。伊-401号因此被派到中国的大连运送燃料。4月12日,这艘倒霉的潜艇在日本海碰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轻伤返回修理。伊-400号代替它再次出动,总算运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6月上旬,计划中的所有四艘潜艇都已加满燃料,装足武器,更换了新型的通气管装置,并装上了迷惑美军的假烟囱。他们离开吴县军港,向北穿过对马海峡,通过日本海到达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训练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碍,美国潜艇在该海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因为缺乏汽油,艇载机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只设法出动艇载机对巴拿马运河的模型进行了模拟攻击。
  当这些潜水母舰终于准备出发前,战况已进一步恶化。超过3000艘战舰和运输舰组成的盟军舰队开始执行为进攻日本本土做准备的“奥林匹克”行动。这迫使东京的将军们重新考虑攻击巴拿马的计划,因为攻击遥远的巴拿马已经成为一次无关紧要的牵制行动。经过激烈的争论,攻击目标被改为在乌利提环礁的美国舰队。
  7月4日,伊-13号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凑海军基地,装上两架新型“彩云”式远程侦察机,接着该艇将前往南方已经孤立的要塞特鲁克。伊-14号于7月14日出发;23日,日本海军的宝贝蛋伊-400号和伊-401号离开大凑,他们将在三周内分别前往乌利提环礁东南海域的集合地点汇合。
  7月16日,伊-13号在本州以东海域被美国护卫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DE-415)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CVE-57)上起飞的飞机击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风顺。伊-401号遇到了强烈的风暴,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电子设备引起的火灾。
  8月4日,伊-14号在特鲁克进港,卸下了两架中岛“彩云”。这种海军最先进的侦察机航程可达2400英里,他们将为伊-400和伊-401号预订于8月17日进行的空袭作预先侦察。其间,在东京的第六舰队长官正计划着将同时进行的自杀性鱼雷攻击。
   此时,曾经是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堡垒的特鲁克要塞,已经成为美国训练新飞行员的实战基地,新飞行员们驾驶B-29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几乎每天都来轰炸这个小岛。不断的轰炸早已消灭了该岛上所有的远程侦察机,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击机可用。
  8月15日,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已经到达攻击位置的三艘潜艇对这个消息很震惊,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战队司令决定遵从东京的命令:将潜艇升至海面,挂起黑旗,销毁了所有资料,发射了所有的鱼雷,把全部的艇载机也抛进了大海。
  8月28日,在本州以东海面,美国海军接受了伊-400号潜艇的投降。此后,该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
   简史
   伊-400
   1943年 1月18日 吴工厂开工
   1943年 12月30日 竣工
   1944年 1月18日 下水 
   1945年8月29日作战行动中迎接战争结束、在金华山海域遭美国海军驱逐舰俘虏
   1945年 9月15日 除籍。由美军接收
   1946年1月夏威夷回航接受调查。 
   1946年 6月4日在夏威夷近海自沉处理
   伊-401
   1943年 4月26日 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4年 3月11日 下水
   1945年 1月8日 竣工
   1945年8月29日作战行动中迎接战争结束、在三陆海域遭美国海军潜舰俘虏
   1945年9月15日除籍。被美军接收 
   1946年 1月 返航夏威夷接受调查。
   1946年 5月31日在夏威夷近海自沉处理
   伊-402
   1943年 10月20日 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4年 9月5日 下水
   1945年 7月24日 竣工
   1945年 8月15日 在吴港迎接战争结束
   1945年 11月15日 除籍
   1946年 4月 1日 在五岛海域自沉处理
   伊-404
   1943年 8月11日 在吴工厂开工
   1944年 7月7日 下水
   1945年 6月4日 95%完成时中止。
   1945年 7月24日在仓桥岛海域以航空鱼雷自沉处理
   1946年 12月9日 打捞作业,翌年解体处分
   伊-405
   1944年 9月27日 在川崎重工泉州工场开工,开工不久中止被解体

   技术数据:
   艇长:293英尺
    水上排水量:3550吨
    水下排水量:6560吨
    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
    航程:33,000海里/16节
   武器:1门140毫米50倍身管长甲板炮,8具鱼雷发射管,4座三联装25毫米防空炮,3架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时期:日本的大型载机潜水艇—伊400级潜艇
旧日本海军航母(十九):大凤 迟迟而来的重型航母
染血的“神风”——旧日本海军航母发展史(二)
日本六大巨舰被炸沉时的惨样,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第一潜水机动舰队的小历史
《决战中途岛》里这艘“浪到飞起”的潜艇是如何KO日本海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