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愤怒的“馒头”:“谢尔曼”坦克征战记
电影《狂怒》的上映让“谢尔曼”坦克火了起来。在国内,“谢尔曼”因其圆滚滚的外形被网友昵称为“馒头”。在二战中,从北非沙漠到乌克兰雪原、从缅甸丛林到太平洋孤岛,到处都能看到这些“馒头”的身影。“谢尔曼”凭借可靠的性能和庞大的数量碾压了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成为美国战争能力的形象代言。
租借法案生效的最初一段时间,美国援助的M3“格兰特/李”坦克因其糟糕的表现在北非和苏联战场恶评如潮,红军战士把M3戏称为“七兄弟棺材(因其乘员为7个人)”。战争的发展促使美国人必须尽快推出M3坦克的替代者。
名为T6中型坦克的试验车被选中,从两种坦克的对比中就能看出:T6首要目标是便于大量生产,并为此尽可能沿用了M3坦克的成熟设计,使原本的M3坦克生产线也能快速转产M4。T6的最显著变化是去掉了鸡肋的37毫米副炮,把原先装在M3车身上的75毫米炮移到炮塔上。
1941年底,T6被美国陆军正式命名为M4中型坦克,1942年2月,M4开始投产。众多厂家参与了M4的生产,造出的坦克规格也各不相同,可以说,M4中型坦克这个名字只代表一个基础设计规范,具体生产规格由厂家确定。
这张1942年底突尼斯战役时拍摄的照片中,既有铸造车身型,也有焊接车身型的M4。与现代美军命名规则不同,M4坦克型号名里A后面的数字并不代表该型号出现时间先后,而是用于区分生产商;再如《狂怒》中出现的M4A3E8坦克,字母E后面的数字才是改进型的序号;另外,使用不同主武器的M4也会用括号加数字的方式加以区别,如M4A3(105)代表它的主武器是一门105毫米坦克用榴弹炮。
1942年10月,德国非洲军团准备攻击北非英军的最后防线阿拉曼。美国人刚送去的400辆新型M4坦克初次投入作战,帮助英国第8集团军挡下了隆美尔的进攻。英国人还为M4取了“谢尔曼”的绰号,就是那位在南北战争中火烧亚特兰大的联邦军名将。
1943年7月8日,进攻西西里岛前两天,大量美军“谢尔曼”坦克准备从位于突尼斯的前进基地登船。在北非,“谢尔曼”的主要对手是前中期型的德国轻中型坦克,新锐的“虎”式坦克凤毛麟角,早期型“谢尔曼”的短管75毫米主炮尚能应付。
在以山路险峻而闻名的意大利战役中,“谢尔曼”充沛的马力让它往往能爬上德国坦克望尘莫及的制高点。图为1944年秋在进攻意大利北部德军“哥特”防线的攻势中,南非第11装甲旅的一辆“谢尔曼”停靠在山间陡坡上。
基本平定地中海战线的轴心国势力后,“谢尔曼”跟随着盟军反击的步伐把矛头指向大西洋海岸。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行动,数量众多的“谢尔曼”理所当然地成为盟军坦克部队的中坚。
D日登陆行动中,一些形似澡盆的东西缓缓驶向岸边,上岸后,帆布罩随即放下,露出“谢尔曼”黑洞洞的炮口,
-----------------------------------------------------这些是专门进行浮渡改装的“谢尔曼DD”两栖坦克。
为清除遍布战区的德军地雷,一些“谢尔曼”加装各种扫雷设备;也有的坦克为方便突破当地迷宫般树篱而加装推土铲和耙犁;还有的拆掉并列机枪,换装火焰喷射器用于攻坚,凡此种种,盟军为应付各种可能的困难对“谢尔曼”等坦克进行了花样繁多的改装。
“谢尔曼”在欧洲西线战场面临的对手远比之前几处难对付:“虎”、“豹”等重型坦克已批量出现,更强大的“虎王”也正准备投入战场,就连德军主力IV号中型坦克也开始更换长管主炮,取得对盟军坦克的交战距离优势。而“谢尔曼”的短管炮要在百米距离内才能击穿对手的正面装甲。
“谢尔曼”的缺陷很快在一场著名战斗中暴露:1944年6月13日,英军第7装甲师22装甲旅在波卡基村遭党卫军第101重坦克营2连伏击,德军指挥官是著名坦克手米歇尔·魏特曼。15分钟里,包括多辆“谢尔曼”在内的53辆英军战斗车辆被毁,22装甲旅溃不成军,德军仅损失6辆“虎”。战斗中“谢尔曼”的炮弹多次击中“虎”却不能伤到对方。图为波卡基村内一辆被抛弃的“谢尔曼”。
“谢尔曼”的火力贫弱根本原因在于其研制期间,负责训练的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麦康奈尔中将(44年死于诺曼底盟军误炸)是炮兵出身,力主坦克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反坦克时应召唤炮兵所属的坦克歼击部队。麦康奈尔的思路导致了M10/M18/M36一系列坦克歼击车和独立坦克歼击营的出现,但实战中发现这些独立编制的坦克歼击车无法随叫随到,其结果就是“谢尔曼”多数时候还得帮步兵兄弟反坦克。图为在诺曼底上岸的一辆M10“狼獾”坦克歼击车,它和谢尔曼使用同样的底盘,把主炮换成身管稍长的76.2毫米M1918型,不过这种火炮面对德军新型坦克依旧不太顶用。
英国人在北非曾与“虎”交手,很早意识到“谢尔曼”火力的不足。他们为本国接收的“谢尔曼”改装了自家的QF型17磅反坦克炮,诺曼底登陆后, 盟军发现这种名为“萤火虫”的混血坦克是为数不多能在火力上与德军分庭抗礼的坦克,德军也意识到这一点,将“萤火虫”列为优先摧毁目标。图中的德军在围观一辆波卡基村之战中被摧毁的“萤火虫”。战争期间,“萤火虫”生产了超过2千辆。
魏特曼的辉煌也没能延续太久,8月8日,魏特曼的“虎”就在英国或加拿大陆军多辆“谢尔曼”的围攻中被摧毁,
--------------------------------------------------全车人员阵亡,总算报了“波卡基村之战”的一箭之仇。
对“谢尔曼”驾驶员们来说,唯一可依靠的就是庞大的数量——“比敌人能对付的多”是“谢尔曼”的战术守则。遭遇德军重型坦克时,“谢尔曼”们会尝试攻击德国人的履带迫使其露出脆弱的侧面,或者干脆使用牵制包抄战术绕到侧翼。“霸王”行动中,数以千计的“谢尔曼”被投入战斗,而后方送来的补充源源不绝。相比下,德军装甲力量则打一点少一点。
1944年8月,经过浴血奋战,盟军解放巴黎。
法军第二装甲师的将士驾驶着“谢尔曼”从凯旋门下通过,受到巴黎市民的热烈欢迎。
------------------------------------------但任谁都明白,“馒头”需要升级了。
“谢尔曼”高耸的车身就像人们想的那样容易翻车,曾驾驶美援“谢尔曼”的前苏联军人德米特里·费多洛维奇有一段有趣的描述:“我能活到今天要感谢这个缺点。1944年12月时,我们在匈牙利战斗。我冲在全营最前面,在一个拐弯处,我的坦克撞到路边,结果发生了侧翻,我们都被抛了出去。但我们都活了下来,而跟着我冲在前面的另外四辆坦克遭到伏击都被击毁了。”
费多洛维奇还对“谢尔曼”的履带颇为赞赏,认为“谢尔曼”挂胶履带寿命远比T-34的全钢履带长,噪音也远小于后者。不过在苏联战场上,初期型履带一上了冰面就会“像头肥胖的奶牛那样打滑”——参加售后的美方代表向国内汇报后,美国很快就送来了防滑块解决了问题。
被打得“开门迎客”的“谢尔曼”残骸。除了前面多次提到过的火力贫弱,“谢尔曼”另一个根本性弱点在于其前装甲仅有51毫米厚,倾角也不大,完全挡不住口径越来越大,初速越来越高的德国炮弹。
“谢尔曼”的战斗表现被盟军将士赋予了“朗森打火机”的诨号,因为这种打火机的广告语就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借以讽刺“谢尔曼”面对敌军炮火的脆弱。
美国军方并非昏聩塞听,此时他们正在依据战场反馈尝试着改进“谢尔曼”,在E6改进型中,军方测试了新的湿式弹药架设计:在弹药舱四周加装了水箱,一旦弹药起火这些水能降低殉爆的概率。
防护脆弱的根本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前线的老兵油子们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动手能力:这辆英军M4A4的车组找来多余的履带披挂在“谢尔曼”全身,相当于多了一层装甲。
防没弄到多余履带的坦克手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在车身四周焊上栅栏,并在中间塞满沙袋当附加装甲,行囊包裹和水箱油箱等一切能够或看起来有助于抵挡炮弹的备品也被前线坦克手们挂到车身外面。
前线将士千呼万唤的“谢尔曼”大改终于在1944年底登场,也就是电影《狂怒》中的M4A3E8所属的改进版。E8装备了长身管的M1型52倍径76.2毫米主炮,加装E6上试验成功的湿式弹药架,前装甲加厚至63.5毫米。为承载不断攀升的重量,E8的行走机构升级为新的HVSS悬挂系统,这也是E8系列的最显著识别特征。E8成为二战中“谢尔曼”家族的终极解决方案,被盟军士兵称为“Easy Eight”。
战争后期的美军火力升级同时催生了另一种车型: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M36同样沿用“谢尔曼”的底盘,配一门为M26“潘兴”坦克研制的M3型53倍径90毫米炮,将将能在中距离对付德国重型坦克。
1944年12月16日,希特勒集结最后的精华发动大规模反攻,史称“突出部战役”。战役初期美军猝不及防,由101空降师防守的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一度被围。12月26日,巴顿麾下的“谢尔曼”坦克撕开德军包围圈,成功为101师解围。
1945年5月,苏联红军对德国首都柏林的进攻作战中,一辆美援“谢尔曼”坦克中弹后被放弃。苏联红军在战争中共接收了4100多辆各种型号的“谢尔曼”,与偏好汽油机的美军相比,苏军更倾向柴油版。
苏联士兵很喜欢“谢尔曼”身上舒适的美国内部设施:比如优质的无线电是苏联货无法比的。苏军老兵回忆,一辆“谢尔曼”若是被击伤后无人看管,不需多少时间,车内能拆的东西就会被友军偷个精光。
相比“虎豹”成群的欧洲战场,“谢尔曼”在亚洲战场的日子好过得多。日军基本上没有能和“谢尔曼”正面对抗的火力,相反“谢尔曼”能从容将一切射程内的日军摧毁。为了摧毁这些“馒头”,日本兵甚至用上了自杀攻击战术。
少量“谢尔曼”装备了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中国士兵驾驶的“馒头”曾在贵街战斗中与日军坦克交手,
------------------------------------------------------------------并取得成功击杀对手的纪录。
二战胜利后,美军退役了除E8型“谢尔曼”以外的大部分“馒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谢尔曼”重上战场,与中朝军队交战。由于中朝军坦克数量相对稀少,朝鲜战争中坦克战并不频繁,“谢尔曼”更多承担步兵火力支援——其实这才是它的设计本业。
中东意外地成了“谢尔曼”发挥余热的主战场。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与中东邻国冲突不断,为求生存,他们将搜罗来的二手“谢尔曼”加以改装,更换法制75毫米炮(后期甚至换装105毫米炮),成为M50/51“超级谢尔曼”。“超级谢尔曼”从第二次中东战争一直打到第四次。这些二战时期的老坦克在以色列人手中,面对阿拉伯联军的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也毫不露怯。
使不算如今收藏者手中大量完好的“谢尔曼”,“馒头”的服役史也足够长了: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学院2012年的报告,至少直到当年,巴拉圭陆军还装备着3辆英国版“萤火虫”坦克,刷新着这些“老骥”的服役纪录。
“谢尔曼”总逃不开性能平庸的指责,但就如前文中一再强调的,战争中,攻防性能并不是衡量坦克好坏的唯一标准,可靠性、产量也应纳入考量——而这都是“谢尔曼”的长处。各型“谢尔曼”总产量近5万辆,是二战中产量仅次于苏联T-34的坦克(二战中生产5万多辆);而德国造得最多的IV号坦克才九千多辆,国力差距高下立见。相比“谢尔曼”为二战所做的贡献,“平庸”这个“缺点”毫不妨碍它跻身最优秀之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飞象坦克
二战美军谢尔曼遭遇虎式坦克,真如《狂怒》电影里那么惨吗?
德意志黑豹坦克征战史(二):力挽狂澜
1945年解放维也纳 珍贵战地照片展现了不一样的苏联军队
美国馒头——各种版本的谢尔曼坦克
豹啸诺曼底——勒洛雷伏击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