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浅地论中西方科学发展,兼论中医
世界各地古老文明,在文明的早期,其思想和科学成就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古希腊人把世界万物归为“火、气、土、水”四种元素,直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开始提出:事物的变化,必有某种东西能变却不变,在事物表面的多样性背后必有一个统一体,必有一个被表面的多样性所掩盖的“一”(Oneness)。在看到的事物表面,还试图去研究背后的本质,泰利斯就被视为引入“还原论”方案的第一位哲学家。当然,以他当时的知识水平,他推想万物将被还原为四元素之一。他认为是水。因为“水的变化最明显,河流堆聚了三角洲,水能变成蒸汽,气以风的形式煽起火”,这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仍然无法超越人眼所能观察的表象,深入到事物内部中去。
  与此同时,约公元前550-700年,中国也出现了阴阳五行学说。这是一个类似的模型,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世界万物的构成(性质),阴阳则作为一种哲学概念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对立统一的事物,都可以放到阴阳这个概念中去。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邹衍,不但对五行做了清晰的阐述,而且阴阳五行为公式来解释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比如社会、自然等等。
  
  中西方都在进步着,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利斯的学生,他认为:如果最高实在是具体的物,那么其他元素就会被湮灭。所以,本源应该是四元素之外的存在。……这种思维就引入了一种“背后的实在”的概念,换句话说,尽管人类没有看到四行或者五行以外的事物,也没有看到这些事物内部的结构,但是通过智慧的力量,人类还是创造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应该“跳出五行外”,才能明白这个世界的实质,虽然我们看不到,但是“它”应该存在。
  老子,姓李名耳,约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基本上还是和阿那克西曼德同时代,提出了“道”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本质,”。用今天的话翻译就叫“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一”是本源,是万物背后的统一,一生二,二生三,则是一个衍生的过程。
  对于世界的认识,此时都只是在人类的头脑中进行着演绎,中西方的智慧者们具有超乎寻常的相似性。阿那克西曼德、老子之后,下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进一步提出:实体(Reality)不是由一些事物构成,而是由持续不断的创造和毁灭的过程构成。……变化,也就是运动,是万物的实质。赫拉克里特认为,存在一种对变化进行统辖的不可见的“logos”——一种规则、道理,使变化作为一种理性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混乱。……
  
  到此为止,中西方的人类文明,基本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
  
  接下来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和德谟克利特,他们都提出在物质实体(水火土气等元素)背后,由“细小的种子”或者原子(atoms,希腊文atomon指不可分割的,不能再分裂的)组成。
  
  至此,古希腊的哲学认识已经超越了中国的“阴阳五行论”的对表象进行研究的思路,进一步前进到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去,古希腊哲学已经被导向彻底的唯物论和严密的决定论。
  
  随后的故事,花开两朵,西方的比较长,苏格拉底之后,帕拉图、亚里斯多德……还是处在静态地认识宇宙的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脱离把世界分成物质构成和作用两个方向的研究,直到亚里斯多德时期,仍然认为事物可以由4种元素构成,而作用则分两种,上升的力和下降的力。然后宏观上对天体的观察,提出了地球是圆的,从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多普勒的宇宙模型,到牛顿提出了引力作用,到爱因斯坦提出时空并不是恒定的;微观上,从元素分类开始深入,打破了用几种类别区分事物的观点,继续深入到分子内部,电子、中子。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这些要说起来,真是每一项都博大精深。
  篇幅有限,我们就挑不那么博大精深的另一支说一下。中国的阴阳五行一旦确立,就仿佛找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阴阳五行的理论不但贯穿自然科学,而且贯彻到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衣着、军事、政治、医学。是的,世界任何东西,任何概念,都可以分阴阳来描述,相互关系的不同事物,都可以根据他们的关系、表象,感官,归到五行中去,还有什么疑问吗?
  
  没有人,中国历史上,居然没有人,试图去探究一下“金木水火土”的组成究竟是什么?任何事物会不会是具有相同的可以认识的统一的描述方法。金木水火土可以说是一样的,金木水火土可以是不必要也不充分的分类方法。这有客观的原因,这个原因和西方前面几十几个世纪都没有大的突破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思想的禁锢,西方是教会,在中国就是皇权。在一个皇权来自天授,自然的规律随时被演绎成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国家制度中,任何对旧有的思想和哲学质疑推翻的举动都是危险的,
  
  但是,人类的思维始终是活跃而智慧的,上不能研究天地,下不能研究事物内部,那么我们就扩大涵盖的范畴。尽管在西方已经认识到太阳系的基本模型时,中国人仍然认为有九重天,太阳月亮不过是“天宫”的两个相对、均等的事物,代表了阳和阴。在西方已经深入到质子、中子、电子的层次时,中国人仍然对微观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对阴阳五行的充分研究和演绎,使这一学说发达到天地万物无所不包的地步,具体的研究方法是这样的:通过实践,发现自然界的规律,然后在阴阳五行中寻找对应的类比,为所发现的规律的事物和作用定性。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通过充分的联想,其实可以解释任何东西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然而,根本的问题在于,第一,这样做,没有办法精确地、确切地解释,只能近似地、模糊地解释,第二,没有办法作出任何有益的预言,对于人类进一步发现和探索没有任何帮助,永远只能从实践中得到下一个结论。
  
  中西方的科学家们,其实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那就是最终能够用一个体系内的理论,描述整个世界的规律,中国话所谓“悟道”也。所不同的是,西方人走的道路是。遵循逻辑的原则,每一个正面的例子都增加一个理论的可信度,可是遇到一个反例,马上抛弃或者修改理论。比如抛弃过的理论如此之多:四元素说、原子说、静止宇宙、以太、绝对时空,今天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可以预见总有一个要被否定、修正或者融合。而中国人走的道路是,维持一个理论决不动摇,对于反例视而不见,或者勉强将例子与理论解释一下。
  
  对于终极的目标:用统一的理论描述、认识宇宙。也许中国人数千年前已经达到了,在伏羲、邹衍、老子的年代,而西方人那时候也达到过,也许再过数千年,人类又转了一个弯,发现原来还是中国人掌握着宇宙的真理,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期盼的吗?
出来了,再补上一段。
  
  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的河流两岸,中国人的祖先——较早的原始部落,很早就开始了对世界的思考,和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原始人一样,中国原始人思考的方向也主要包括:世界的开端和来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本身、以及人的社会历史演变的规律。
  
  对比古希腊有名有姓的数十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上真正具独创性,并且始终占据几千年来权威地位的,只有几个名字:伏羲,创制了八卦;黄帝,“受到了天的命令,创制九针”,对人体及人与天的关系做出了终极的解释;姬昌,对八卦进行推演,以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赋予了神秘的意义即《周易》;老子李耳,对世界的本源提出了“道”的概念;邹衍,完善了“五行”的理论;孔子孔丘,孟子孟,根据前述的理论集合,整合出了“人应该顺应天的意志,各按本分”的一整套涵盖各方面社会规范的伦理体系“儒学”。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哲学的发展以及思辨活动,曾经有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思想家们的黄金时代,但是,后世得以了解的大部分这个时期的思考,大都是延续或继承了前述几个始祖的思想,这些思想家普遍的没有对具神话色彩的伏羲、黄帝等人产生过怀疑,或者有部分思想家做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总体上而言,数千年的中国,都笼罩在伏羲、轩辕氏、姬昌等人的“思考”之下。
  
  对应西方的“哲学”,中国把这种思想活动,有一个自己的名称“究理”,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致知”我认为也可以当作中国人对这种智慧活动的概括。
  
  中国“究理致知”学的内容,前面已经说过了,和西方的哲学一样,包括了世界本原、自然世界观、人及社会历史演变规律的研究,但是和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社会历史演变规律这方面。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中国人在历史和社会规律方面的研究是得天独厚的,但是,在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和研究以及方法论方面,中国人就远远落后于西方。
  
  正如前面说过的,古希腊人已经开始尝试用言语和逻辑,理性化地表述对世界的思考。中国人还在采取一种称之为“悟”的研究方法。由此,人也被赋予了一种奇特的属性“悟性”。
  
  什么叫“悟”呢?一般而言,指的是一种来自于人的心灵的突破,以及对那些艰涩难懂的古人的话的“理解”。
  
  前一种“悟”,非常类似日本动画的一个场景,一个灯泡突然亮了起来,代表了一个主意诞生或者一种灵感的诞生,这种“悟”的概念多出现在佛教领域。后一种“悟”,说白了就是“理解”——这点请大师们指教,我小时候很容易接受数学、语文各科的知识和其中的原理,所谓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被大人称赞“真有悟性”,不知道是不是“悟道”的悟?
  
  由于远古人对他们的思考的表述如此艰涩,而且常常错误百出,对他们的理解,就不能仅仅依据其表述,甚至也不能依据事实,而需要一种奇特的颠倒黑白的理解能力,就是把这些错误的表述和真实的情况巧妙地关联起来,在“真的正确”和“维护祖先的正确”之间取得平衡。你觉得它错,你就没理解,你能把它套到世间万物上去,你就理解了——很多年后,我把这种本领称作“诡辩哲学”、“万物皆可联系胡扯法”。
对于阴阳,有几个非常明显的反例,也许远古时代不具备这样的知识,但是在现代都是常识了。
  
  比如,阴阳最重要的代表,最明显的表征,就是太阳月亮,白天黑夜。
  
  当有阳光,我们感到光明,这是阳,当没有阳光,一片黑暗,我们说这是阴。阴阳交替,周而复始,这是阴阳概念的最初来源。
  
  但是,我们可以把阳光本身看做一系列连续的波,人感觉得到的“阳光”实际上是可见光,出于整个光谱极小的一部分。紫外、红外,人都看不见,却充斥着我们的空间,包括夜晚。用阴阳两个概念来描述这样连续的量,是远远不够的。
  
  紫外的能量比红外高,是不是紫外比红外更“阳”呢?可是可见光比紫外能量低,为什么可见光又代表了阳呢?
  
  当然,在和一些中国大师的讨论中,他们会说,波峰高的地方是阳,反向就是阴……可是偏偏光波是波粒二象性的,是一束束的能量,有的大师就无语,而有的大师就会说,阴阳就说明波粒二象性……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所谓波粒二象性并不是光同时是波又是粒子,也不是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只是在你想观察到波象性的时候,表现为波(我理解波、粒是两个观察量,光分别在这两个观察量上有投影),阴和阳,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概念?
  
  ……
  
  任何一个以阴阳划分的概念,都可以进行深入的剖析,直到阴阳概念无法解释表述为止。
  
  五行如何呢?
  
  物质的分类,作用力。这些是化学和物理的范畴,可以慢慢玩。
  
  阴阳五行之后呢?是他们的应用,比如如果对应到生活中各个方面……
  
  确实博大精深,我是说现代科学博大精深,任何一个领域都能提供无数的反例。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领域,特开此贴,自娱自乐。
  
论五行篇
          
    昔伏羲制卦,黄帝述经,文王演易,已逾千年矣。今有蛮夷之番人,孜孜格物,虚言致知,彰微细,辩因果,颇足以鉴。愚不才,试述论之。五行之分,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番邦亦有四行者,曰水,曰火,曰土,曰气。异之,何?气者,盈天地间,呼吸之所依,言其非虚空,乃细微不可见之物也,骇乎?又有罗萨人门捷列夫,言水、土、金、气,皆同质而异象也。吾尝论曰,伏羲黄帝等,原始人也,神人也,其观天地而制卦述经,其理可疑乎?番邦之人黄发白皮,异我族焉,其观天地,剖人体,可信之乎?然言之凿凿,且华夏之人所居之环宇,观之,剖之,同而无异也。如是观之,伏羲黄帝等人岂不缪乎?水、土、金、气,同质也,而火异之,木则蕴生命之道也,则五行之说,可改之为三。一曰质,二曰道,三曰化。质者,筑万物也,万物以之所以为形;道者,生万物也,万物以之所以为性;化者,变万物也,万物以之为动。世间之物,有长短圆方之形,有冷热阴阳之性,亦可变化万方。观其形,析其道,明其变化之律,则万物可知矣。论辩格物,人皆可悟,圣贤岂有种乎?
            
            
          
    论阴阳篇
          
    圣人曰,万物皆分阴阳也,男为阳则女为阴,昼为阳则夜为阴,一叶之正为阳则其背为阴,恒宙微尘,概莫能外。然人微微而天巍巍,可穷举阴阳乎?天外之天,焉知无恒夜之所,草芥之中蕴万千世界,焉知其分阴阳?又或取纸带首尾正反相连,首端之正,接尾端之反,则其正为反,其反为正,无正无反焉,则何为阴阳乎?是故,非穷尽万物,无以证阴阳之理也,一物非之,则圣人之言缪矣!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可以再明确一点,关于一个“科学理论”是什么?
  
  任何理论,实际上都是描述宇宙或者宇宙的部分事物的规律的。
  
  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够完全地解释所有的观察结果,二是能够作出准确的预言。
  
  第一个条件是说明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基本条件,第二个条件则是这个理论是否有用的标志,总结出规律是为了指导进一步的认识,如果仅仅是能解释,那不解释其实也可以。
  
  没有任何理论是可以被认为是“真理”的,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不会有人提出一个反例来证明它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在目前,所有的例子证明其正确,每一个正确的例子增加了它的可信度,而我们等待着,只要出现一个反例,就必须抛弃或者修正这个理论。
关于逻辑。
  
  逻辑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有的人说逻辑也是不可靠的,但是,没有逻辑就更不可靠了。
  
  什么是逻辑?
  
  简单说可以是“言之成理”。
  
  一般可以用命题真假的方式表达。中文的句式:如果……那么……
  
  如果是前提,那么是推论。
  
  前提为真,推论为假,那么这个命题是假的。
  前提为真,推论总为真,那么这个命题为真。
  前提为假,那么推论不管真假,命题都为真。
  
  最后这个比较难理解。打个比方吧,有人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你妈就是男的。”
  
  这句话对不对?是对的,因为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个条件不会成立,那么后面的结果不管是什么都无所谓,是不会产生真假判断的推论,因此,也就不影响命题的真假。
  
  但是,当我们到了一个自转方向是自东往西的星球,“太阳从西边出来”成为真的了,这个时候。地球的女性会不会变为男性呢?不会,因此,这个命题放在一个前提可能为真的语境中,就是假命题。
创造性的思维,是智慧。
 题目既然说兼论中医,要是把中医贬损得看不见也不好,
  
  摘录一点黄帝内经吧。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
  
  我先直接大致翻译,评价稍后。
  
  阴阳就是天地的规律,万物的根本,变化的起源,生灭的本质。治病要治本(所以治病要根据阴阳),阳(气)聚集成天,阴(气)聚集成地,阴的性质是静默的,阳的性质是燥热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敛。阳化气,阴构成形体,寒到极致就会生热,热到极致就会生寒……
  
  清气(上升)变为天,浊气(下降)成为地,地的气上升成为云,天的气下降成为雨,雨出于地气,云出于天气……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真的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给亚里斯多德和黄帝演示了我们小学自然课本上的插图,那图里描绘了水的循环:水蒸汽上升为云,云变雨,雨变成河流,又再蒸发。
  
  我记得那图是有箭头和一些气的表示的。
  
  亚里斯多德说,力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的力,是火、气上升的趋势,一种是向下的力,是水、土向下的趋势。
  
  黄帝则说,天地就是阴阳,天是清阳之气,地是浊阴之气。
  
  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一句:寒极生热……那我们知道零下273摄氏度,再继续降温会怎么样了吧?会变热。
 五行之于人体医学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类,懒得翻书了,有吵架的再抄出来:
  
  地理,东南西北中,分别对应五行。
  内脏分属,对应五行。
  颜色,五种颜色对应五行。
  
  说地理对于医学的影响,就说居于东方的人,受东方之五行属性的影响如何如何。
  说内脏、颜色也是一样的思路,某种味道,某个内脏,某个颜色,对应五行的某个属性……这个属性对于“人”的影响如何如何。
  
  这种思路有个问题。
  
  为什么都是五?
  
  如果说,你给我一个数,比如3……
  
  我同样可以构造这些分类,比如xyz轴,比如三原色,比如主输入
  主处理、主输出三类功能,比如……
  
  给我一个4,我也能构造:四方,三色再加白,消化、循环、呼吸、思想……
  
  给我个6……我也能找出对应的关系来。
  
  那么,五行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如何体现呢?
  
 
对于五行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大师告诉过我一个说法,那就是生克关系。每一行,与其他四行都有关系,分别是:生,被生,克,被克。
  
  还有一个模型,把五行按五角星的位置排,画一个五边形,顺时针是相生的关系,画一个五角星,每一个边是相克关系。
  
  其实,对于n行,总能画出这样的模型,并且是n行加(n-1)种关系。
  
  问题来了,宇宙中有多少种关系?或者说,有多少种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转化关系?
  
  可以有很多回答,阴阳之间是一个循环,那么这是一种正方双向的关系,一条边就够。
  
  力的相互作用,固态、液态、气态,这是三条边。
  
  同样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构造任意的分类和相互关系。
  
  ……
  
  最重要的,现代科学的一个目标是力的统一。将宏观世界的引力,与微观世界的核力统一起来。
  
  这是爱因斯坦的毕生愿望。
  
  谈到这里,我要提一下为什么说杨振宁是伟大的科学家。和五行或者n行一致的思维,爱因斯坦相信“世界是对称和谐的”,这种规律在宏观上是这样的,那么在微观世界也应该是如此,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也是所有物理学家的信念。然而杨振宁和李政道证明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这是一种转折性的成果,所以在他们做出证明的第二年,诺贝尔奖到手,要知道大多数科学家获得这个奖都要等个几十年,因为诺贝尔奖的原则是“授予那些为人类带来杰出和深远影响的科学成就’
虽然未必能够和牛顿、爱因斯坦、波尔放在一起说。
  
  但是杨振宁是一定会和泡利、海森堡、薛定谔这一个层次的人,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争斗调和的科学史上画上浓重一笔的,
  
  即使放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也是值得铭记的一个转折性成果。
  
  但是,也许后世的人会这样记载:这位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因为没有为某个政权服务造核武器之类,以及晚年娶了个年轻的妻子,被某个国家的某些人唾骂。
  
  那种感觉,就像描述爱因斯坦因为不愿当兵被德国人骂,或者薛定谔因为有数个情人被人骂一样。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真的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给亚里斯多德和黄帝演示了我们小学自然课本上的插图,那图里描绘了水的循环:水蒸汽上升为云,云变雨,雨变成河流,又再蒸发。
    
    我记得那图是有箭头和一些气的表示的。
    
    亚里斯多德说,力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的力,是火、气上升的趋势,一种是向下的力,是水、土向下的趋势。
    
    黄帝则说,天地就是阴阳,天是清阳之气,地是浊阴之气。
    
    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一句:寒极生热……那我们知道零下273摄氏度,再继续降温会怎么样了吧?会变热。
  =========================================================================
  
  热力学温度0K是温度的下限,无法再降温了,可谓“寒极”。那么-1K的状态存在吗?物理学给出了答案,也是存在的,但这不是表示比0K还低,而是另一种特殊地热力学状态(比如核自旋系统就在这样的状态)。而有趣的是,如果按照热量自发流动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的判断标准,那么-1K是更高的温度,即使正100000000000000000000K的物体与之接触,仍然是吸热的。把宇宙中的温度从低到高排,应该是 +0K 1K....100000K....+无穷K -无穷K ...-1K -0K。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0K这一点是不能达到的,而其左右极限正好分别是宇宙温度的最高与最低。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这些热力学规律了,并用“寒极生热”四个字高度凝练的概括,把阴阳变幻在寒热这一特殊领域的规律一语道破,实在是深不可测啊。
  
  
  我强烈要求做中医集团的五毛,你们需要引进对自然科学相对比较了解的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祖宗的兵法早就说过了啊。俺这人为了钱说什么话都不脸红,绝对有职业精神,而且够专业——至少在牛人们懒得发言时可以镇场子。
  
欢迎中医五毛,我还想自己搞个马甲左右互搏来着,看来不用了。
  
  问题在于,我说问题的意思是我有问题要请教,
  
  什么叫核自旋“系统”啊?任何温度下,自旋都是存在的,基本粒子的自旋是一种性质。
  
  温度如果是能量的尺度,0k的情况下,基本粒子失去了全部的能量。所谓的-1k的能量从哪里来?更不用说向另一个系统传递能量了。
  
  请中医五毛不吝指教。
修正一下,0k情况下,基本粒子失去了可以失去的全部能量。所谓-1k的粒子的能量从哪里来?
【如果按照热量自发流动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的判断标准,那么-1K是更高的温度,即使正100000000000000000000K的物体与之接触,仍然是吸热的。把宇宙中的温度从低到高排,应该是 +0K 1K....100000K....+无穷K -无穷K ...-1K -0K。】
  ========================================================================
  
  
  
  
  负温度就是一种特殊地热力学状态,用熵对内能偏导的倒数定义温度,那个值恰好是负数而已,并不是能量比0k粒子还低的意思(这点上面说过了)。核自旋系统是负温度状态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
  
  
  没人给钱,没动力。你要是闲可以找书,一般热力统计教材上会有。
负温度就是一种特殊地热力学状态,用熵对内能偏导的倒数定义温度,那个值恰好是负数而已
  
  -------------------------------------------
  
  谢谢指教,咱们澄清一下,这里的负的表示仅仅是一个表示而已,极热之上,还是极热,能量比正温度更高的情况仍然只能通过极热达成,极寒,是达不到负温度的。
  
  我们可以说“负温度”是一种方便的数学表述,和寒极生热完全是两码事——当然,胡扯派的中医大师会当作一回事。
  
  虽然中医大师们的5毛好骗,也不要这样忽悠他们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1000问>1
无极生太极
五行生克制化真谛与五行归一、万物类象——纳音禄命(一)
用科学观去看易学风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