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看王充闾

我看王充闾

 
楼主:仗笔走天涯 时间:2009-03-28 16:47:00 点击:1683 回复:0
我看王充闾
  
  by仗笔走天涯
  
   祝勇说:“如果一个读者长期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那么这位作家相对于这位读者来说,绝不再是一种模糊的存在”,由此引出一大番关于以作品确立作家人格的说法。(“平静的声音与不平静的回响—读王充闾散文”)最后用“深刻和高贵”、“哲学般的平易和宗教般的善意”来归纳出一位道行高深的散文大家,顺嘴损一句“北王南余(余秋雨)的说法是对充闾先生的贬低”,以余秋雨为脚凳,把王充闾抬高了一个段位。这是一种感恩的行为,因为祝勇多年“承先生惠赐”文集阅读,能无赞言乎?
  关于“北Y南X”,还听见过“北周(涛)南余”一说,北边位置的变动,反照南边的固定,倒能说明不动是公论,而变动是胡说。祝勇对余秋雨的反感由来已久,他在个人文学学徒期追看余文倾倒不已,多有模仿之作,但后又目睹余在文坛上洋相百出,仿佛春风中看她人面桃花,秋雨里却见她倚门卖笑,失落甚大。少年心异常娇嫩,受伤必要报复。1995年他在《智慧的痛苦》一书中,写余秋雨以“上升与陷落”为题,标注了内心经历的一个偶像的黄昏。然而,谢有顺所列的“文化大散文”门派中,余秋雨依然居倡导者首席,而王充闾、卞毓方、费振钟、朱鸿等人皆属于后继者。(“不读文化大散文的理由”)所以,祝勇的好恶相当无理,更何况好人与好文并无天然的对应关系。但他提及“长期阅读”之于读者对作者的感受,却值得一谈。读者对作者的好感并不因其圣徒造型而增加,终究还是要看作品本身是否架得住细品,是越嚼越有味儿,还是最后嚼成渣?
  
  各种精选本中,曾读到王充闾的“用破一生心”(讲曾国藩)、“他这一辈子”(讲李鸿章)以及“驯心”(论科举制度),有一次惊奇二次惊叹三次惊喜之感,他对辫子乱飞的大清戏不以为然,深刻揭示所谓道德完人的曾国藩,其实一辈子战战兢兢的拘谨人格,以及在给李鸿章翻案声中,顶风刺破其油滑政客的本质,还鲜活描写了强权政治用熬鹰手法压迫知识分子的血腥真相,读来令人大快深受启迪。王充闾对清朝无甚好感,是清醒的知识分子向皇阿玛格格充斥荧屏的世道,发一声断喝!不能不教人拍案呼应。
  
  然而跟进阅读的几本书《王充闾散文》《沧桑无语》《生者对逝者的叩问》《千秋叩问》《龙墩上的悖论》等等,所涉约有百篇散文,却没能助推阅读快感排云而上,反而一再滑落。爱之深因而恨之切,再加上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干扰,掩卷之余,让人生了从追看到追打的心情。
  
  先说王充闾的历史散文。他的笔触涉及面甚广,汉(“汉高祖还乡”)、晋(“八王乱晋”)、唐(“两个李白”)、宋(“赵家天子”)、明(“狮山梵影”)、清(“纳兰”等),有些还成了系列,一说再说。史料的转述能否和个人情怀的融合,即作者与资料发生的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是历史散文高下的奥秘所在。下述文章无不显示出资料陈旧、结构僵化和个人参与度低的问题。
  
  “祖龙空作万年图”讲秦始皇,共分五节,除了最后一节将历代咏秦诗加以罗列分析外,前面四节全部描述大家耳熟能详的秦始皇生平所为(穷兵黩武、焚书坑儒、祈求长生、建造陵墓以及安排后事)—这些信息在任何一本普及类历史故事中都能找到,不明白作者的复述有何意义?不能否认间或有些零星个人感受,不过是对其残暴的常规批判。至于综述评史诗,想必在搜索如此发达的时代,也不难做到。
  
  “汉高祖还乡”一如上文,依然五节,除一、五两节叙刘邦历史外,中间也引了不少诗歌加以串联,其中名篇“哨遍-高祖还乡”,全文照录并加以详细解释,令人如读中学语文教参。在“陈朝的两口井”论及陈朝故事时,谋篇布局才能看出一点用心,即用陈朝开国君主陈霸先的圣井和末代陈后主的胭脂井加以对照,但七八九十节中引古诗的招数再次出现,解诗时只有或详或略的差别,看不到个人的欣赏旨趣。“赵匡胤下棋”和“从无字碑说起”分别说到了宋朝的两位开国君主赵家兄弟,和“赵家天子可怜虫”北宋两个末代君主互相对照,依然照循故事加古诗的形式谋篇。只有“赵匡胤下棋”稍稍出色,以“险棋、妙棋、怪棋、败棋、死棋”论述了宋施政方面的得失给宋朝的发展留下的弊病。“东上朝阳西下月”以清朝开国君主对比末代皇帝,一如将宋朝的三个故事(雄起和衰亡)一勺烩在一道菜里。
  此外,“完颜三兄弟”写金朝,“八王乱晋”写晋朝,“天骄无奈死神何”写成吉思汗,其中能够引用一些外国史家对传主的评论是颇有新鲜感的,但大散文作者是不应满足于做信息的搬运工和传声筒。“龙种与跳蚤”一文评述了明朝朱元璋的施政得失,和“赵匡胤下棋”一文酷似,“老皇帝的难题”从立储角度写朱元璋,对明史略有所知的人读来多半没有惊喜。
  
  王充闾本人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个人专业决定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熟稔程度,他的散文中很大比例涉及古代诗人的作品和身世。如“春梦留痕”(苏东坡)“梵宫掠影”(骆宾王)“终古凝眉”(李清照)“孤枕梦寻”(陆游)“青山魂”(李白)“域外悲吟”(王勃),还有清朝纳兰系列等。其中,苏东坡的故事,余秋雨也有类似文章,但文辞更优美,思考更深刻;陆游的沈园,袁鹰也曾游历,无非从陆游和唐婉的八卦辐射到诗人壮志未酬的经历,两位大作家都放过了可以痛扁陆游盲遵母命的愚蠢孝道这一死穴。总之,查阅诗人的个史资料比起翻纵横五千年的历史书来得容易,再将诗歌和生平结合一下,做单维度的描述,一篇一篇又一篇,就这样炮制出来了。
  
  再说王充闾的游记散文。国内游有“貂蝉故里行”“泛泛水中凫”“濠粱间想”“烟花三月下溱潼”“依旧长桥”“玉山倾”“因蜜寻花”“弦歌中的史记”等,国外游有“一路文缘”“远村的召唤”“一夜芳邻”“易卜生的生命原版”“诗人聂鲁达的永恒魅力”“黎明鸟契科夫”等等。很多,均属公费,因为没有自费游的仓促和慌张。国内游记中,照样一路翻参考书,史实加诗歌,敷衍成篇;国外游资料呈现更加浅薄,“把望远镜倒过来看”记美国纽约作家和“一路文缘”记日本关西作家,浮光掠影,平淡无趣。以夜宿哈沃斯,记叙勃朗特文学姐妹的“一夜芳邻”为例,历史资料和人物机械穿插,作家的个人感受十分空泛俗套:“我往复漫步……渐渐走进了她们绵邈无际的心灵境域,透过有限时空读解出它的无限沧桑;仿佛和她们一道体验着至善至美而又包蕴酸辛的艺术人生与审美人生,感受着灵海的翻澜、生命的律动。互相间产生了心灵感应,一句话也没有说,却又象什么都谈过了。”类似说了又象什么都没说的话,在文中比比皆是,这是一个英美文学外行雾里看花的混沌感,暴露出为赋新篇强说愁的无比造作。把游记性质稀释到极致的是记韩国之旅的“蹈海余生作壮游”,一篇游记中该描述现实景致的空间压缩到只剩开篇两段,后面全部是对崔溥及其作品《漂海录》的资料搬运。相比祝勇有篇“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讲述湘西王陈渠珍《艽野尘梦》,也是复述别人的故事,文笔优美,意境沛然,还用蒙太奇手法交织着沈从文的早年历史,布局颇有新意。新老文人一比,后浪压前浪之势不言而喻。
  
  王充闾生于1935年,“岁月催人唠”(张远山/周泽雄语),老人爱回忆,于是产生出了一大批回忆散文:“吊客”忆乡间吊丧旧俗,“绿窗人去远”忆幼年女友,“青灯有味忆儿时”谈童年往事,“碗花糕”忆嫂子,“我的第一位老师”忆启蒙老师,“西厢里的房客”忆邻居和“望”忆母亲等等。文人都有乡愁,故乡和童年常常被美化得不似人间,反而是鲁迅对家乡的厌弃绝望令人耳目一新。母爱也是个写滥了的庞大母题,旗下充斥着千篇一律的爱和关怀,然而张爱玲剖析母亲的冷静理性教人难忘。即便朱自清的亲情散文《背影》,也因在记中渗入了成年子女对父辈的不耐烦,使得作品更有张力。这些奇崛品质在王充闾平庸的回忆中是找不到的,然而他实际上可以有所突破。
  
  以“碗花糕”为例,嫂子的前半生本来幸福美满,不幸哥哥去世,原想呆在家里侍奉公婆一生,但他们出于好心,强迫她改嫁,丧夫后仅仅两个月就找了人,这份仓促也注定了她后半生多子、辛劳、困苦、早衰的悲剧命运。尾声中,作者只表达了对这位善良妇女的无比同情,却没有对父母们不肯担起她人生责任的一点质疑。王充闾这篇被加入中学课本的作品,其实无须因此自豪,从文学品质来看,正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准。由此让人想到,作家的个性也决定了作品品质,无疑王充闾是一位温厚宽容与人为善的人,他看不见或者不忍心指出世上不少好人所犯“美丽的错误”,他们为了自己名声的完善,让别人支付一生的悲苦。作者天性的局限削弱了下笔的力度和深度。
  
  王充闾在2001年盘锦散文会议上说:“形成自我的风格,是很不容易的;但怎样跳出窠臼,超越自己更不容易。”他给自己找了这样几个方向:一、自觉关注人性弱点;二、创作更富个性;三、防止散文表述落入公共套语;四、写法上避免大而无当、掺水,避免固守传统的老套套。若以他出版于2007年的新作《龙墩上的悖论》对照这番说法,似乎他努力后的成效微乎其微--对人性弱点视而不见,创作从语言到结构均老套陈腐,公共话语依旧鸣响不已。大师开一代之风气,而匠人只会一再重复自我。
  
  说到掺水,对王充闾进行文章个案分析,不难发现语言和资料的啰嗦拖宕,仅从选集篇目的重复来看,也达到了灌水的惊人程度。例如,一篇讲述李白的文章有两个篇名“青山魂”“两个李白”,讲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雪域情缘”和“藏王和公主的雪域情缘”两个名字,“完颜三兄弟”和“文明的征服”是同一篇,“桐江波上一丝风”、“忍把浮名换钓丝”“严陵不从万乘游”三个名称同一篇文章,“狮山梵影”和“狮山史影”同篇,“千载心香域外烧”和“域外悲吟王子安”同篇,“李易安终古凝眉”和“终古凝眉”同篇,“陆游的梦”和“孤枕梦寻”同篇,“濠梁间想-庄子侧写”和“寂寞濠粱”同篇,“陈梦雷痛写绝交书”和“灵魂的拷问”同篇,“八王乱晋”和“血腥家族”同篇,“龙种和跳蚤”和“权阉肆惑大明”同篇,“香冢”和“香妃”同篇,“一囊吞进宋王孙”、“赵家天子可怜虫”和“土囊吟”三个名称同篇,“圣朝设考选奴才”和“驯心”大同小异……恕不一一列举,这些双生子乃至三胞胎的出现实在令人咋舌。买书不是买肥皂粉,消费者认准了一个品牌,每次都买它,最好它品质分量始终如一才好。作为文化产品,同篇文章出现在不同的书中,除了欣赏装帧和排版的差异,读者还能有什么收获?从《生者对逝者的叩问》所附王充闾的文学档案来看,可谓“著作等身”,但不知道如果挤去了这些仅有标题差别的水分文章,是不是作品海拔要陡然降落呢?然而一种实事求是的高度,倒反而能提升作家在读者心目中的人格地位。
  
  写这篇文章和向消保委申诉买了注水肉的心情很不一样,后者是愤怒,而本文是痛心。一位两度获得过辽宁省文学创作“丰收奖”,“东北文学奖”一等奖和首届“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辽宁社科优秀学术著作奖”等等奖项的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我曾有过相见恨晚的感觉,走进他,追看他,希望是一座金矿,未料到竟获得这样的印象。更令人奇怪的是,搜集到不少评论王充闾的文章,各种溢美之词无以复加:“他对现代文化的大量汲取,使他的散文在哲学的深度追求方面形成了多元融合,增加了现实批判力量,更为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式”(赵慧平)。“王充闾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化和人生进行了现代性的剖析、诘问,写作也在批判中实现了最具本质意义的超越。”(石杰)以及仇敏评论《何处是归程》“伤感的追忆”,吴玉杰评《王充闾散文创作研究》“给文学成功以审美解读”,以及散文评论家古耜一系列相关文章,还有不少王充闾作品研讨会上的篇章,“日臻至境的生命美学”(李桂玲),说他“诗意地栖居”“激活历史”“散文困境中一座丰碑”(孟繁玲)……阿谀奉承,不一而足。
  
  读来逐渐有恍惚之感,仿佛自己和他们不在同一个时空,后来又接触到不少散文评论者对散文新书及作者的评论文章,无不吹得天花乱坠,令人疑心中国作家该得十个诺奖都不愧,才明白了这就是当今评论界的风气。祝勇在《你有权保持沉默》一书中以“批评与眼色”为题反话正说地写到:“目下有些批评家稚气未消,轻率鲁莽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这样是不利于保持和巩固现有的批评领地的,必将给我们的批评事业带来根本性损害,”所以,“批评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在人人行骗的国度里,说实话的人没病才怪。”而王充闾的脸色实在是很值得一看的,读读他的履历:中共营口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等,其他长串虚衔省略。
  
  有记者问他如何能做到“文政两栖”,他表示将八小时内外分得很开,工作时一心工作,写作时全神写作。文学女神从不至于扰乱他的心神,一场拿得起来放得下的爱情,成色总是不足的,为了艺术伤心割耳朵,才算和缪斯狂爱了一场。王充闾官场厮混一生也从无袁中郎的厌恶感,所以他的“龙湖之会”笔下的李贽和李国文笔下的“李卓吾之死”分明是两个人,前者是祥和老人而后者是凄厉文人。因此,王充闾不要寄望自己有什么突破的可能,除非重新投胎。“赋到沧桑句便工”他常用这句诗来品评笔下人物,一定也能理解:不要想兼有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幸福人生,和苍劲有力个性慑人的传世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充闾散文》: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自铸新词
郭进拴|恸悼著名作家杨稼生老师
陆俊 | 侃侃而谈 行云流水——一位农民作家的灵魂叩问
写作课 | 散文的细节描写与想像(王充闾)
闲 笔 作者:王充闾
【当代作家专栏 . 随笔】陆汉洲篇(1)倾听百灵鸟的歌唱 ——读陆华丽《遗落的旧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