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宰相,相信在很多的人都看过中国的古装剧,在古装剧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个称呼,那就是丞相或者是宰相,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丞相和宰相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说,难道丞相不就是宰相吗?宰相不就是丞相吗?他们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吗?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样说吧,宰相指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而宰相也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在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作为第一位非常杰出的宰相,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延续他之后,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时候,出现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所谓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汉朝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丞相。

宋朝的时候,宰相成为了官民,明朝的时候,丞相的称呼消失了,皇帝亲政,但是却设立了大学士,被称为辅臣,清朝的时候,出现了内阁,军机大臣等等,其实从权利上来看,这人就是所谓的宰相了,只是称呼发生了改变。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以后看到电视上的介绍,要看清楚哦。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到底在哪?知道这两点立马分清!

历史大侠客

百家号18-07-1311:19

不论是“丞相”还是“宰相”,给大家的感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的重臣。但我们决不能把这二者一视同仁,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丞相是正式官职,而宰相是口头用语

丞相与宰相,大家往往误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概念。其实不然,在我国历史上,丞相是一个明确的官位职称,而宰相则是对那些辅佐皇帝处理事物者的口头称呼,并非官方定下的用语。“丞相”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置相国的职位,用以辅佐国政,然而相国和丞相不是一个职位。

丞相是相国的副手,后来随着历史发展,丞相渐渐侵蚀相国的权利,在战国后期,丞相正式取代相国成为辅政大臣。当然丞相也不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比如西汉哀帝就将丞相改叫“司徒”,除曹操和蜀汉短暂设置过丞相以外,直到当代设置左右丞相,丞相这一职位才再次出现在历史中。

而宰相与丞相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早在春秋战国的《庄子》一书中,就已经有了宰相的记录。“宰”意为管理,“相”意为辅佐,宰相一词,就用于指代那些辅佐天子的大臣,包括但不限于宰相,还有其他,尚书,中书之类均在此列。

二、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历史学家祝总斌曾经对宰相的定义有了明确的定义,他认为只要一个官职集以下两种权利于一身,就可以称为“宰相”:一是有能与皇帝讨论政务的“议政权”;二是能监察百官执行政务的“执行权”。两者缺一不可。

按照这个标准来说,丞相作为三公之首,商量国事,检查百官,能够称为宰相理所当然。但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丞相拥有这两项权利,还有其他官职也可被称为宰相。他们就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尚书令;唐代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宋代的同平章事等。

所以说,丞相和宰相并非一个概念。好了,读者朋友们弄清楚二者的区别了么?赶紧动动手指分享给你无知的小伙伴吧!

别再被电视剧带节奏了:丞相和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

历史研习社

百家号18-05-2322:27

文|颜钊

若提起“丞相”这个词,相信大家脑海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臣。如果再提起“宰相”这个词,恐怕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词汇依旧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丞相”与“宰相”都是指那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元老重臣,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一、丞相为官职,宰相为习惯用语

关于“宰相”与“丞相”,大家往往都误以为它们是一个相同概念。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丞相与宰相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中,丞相是一个明确的官职名称,而宰相则是对辅佐君王处理政务者的一种习惯性称呼,并非一个官职或官位。丞相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纷纷设置相国之职,辅佐国君处理国政。不过,这个相国和今日所讲的丞相并不是一个官职。丞相本是指协助相国处理政务的官职,是相国的副手。到战国后期,丞相逐渐侵夺了相国的权力,丞相正式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秦朝统一六国后,依旧设置丞相一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西汉建立后,承袭秦代的制度依旧设置丞相,命其辅佐皇帝,如汉初之萧何、曹参等人就曾官拜丞相。正因丞相位高权重的特性,也就奠定其在人们心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过,丞相作为官职并非如常人想象的一直出现在历史中。西汉哀帝时,延袭了三百余年的丞相之名就被改为了“司徒”,自此之后,除蜀汉与曹操掌权时曾短暂设过丞相,丞相之职几乎就在历史中消失。直到唐代设左右丞相,丞相之名才再次在历史中出现,并延续至明太祖废除丞相为止。

宰相这一名称的出现于丞相几乎相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庄子》中就以有了对宰相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更是直言:“如果上天要降灾祸于国君,宰相可以代替国君受过。”只不过宰相不同于丞相,它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宰”其意指主宰、管理之意;“相”本意为相礼与人,但也有辅佐之意。是故,将“宰”“相”二字连用,用于指代那些辅佐君王处理朝政的臣子,如丞相、尚书令、同平章事等。

区别二、丞相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祝总斌先生曾经对中国宰相的性质作出过精辟的定义,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只要一个官吏拥有了以下几项权力,就可以被称之为“宰相”。1、必须拥有能够和皇帝商量政务的“议政权”;2、拥有“执行权”,能够监督、督促百官执行政务。这两项权力缺一不可,只要缺少了一项就不能被称为宰相。因此,按照祝先生的标准来看,汉代的丞相作为三公之首,不仅能同皇帝商量军国大事,还能监督百官(九卿)处理政务,作为宰相也就理所因当。

然而,中国历史上并非只有丞相这一个官职可以被称之为“宰相”。其实,魏晋南北朝时代尚书省(或称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有时会是尚书左仆射);唐代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宋代的同平章事均可被称为“宰相”。明代的内阁首辅与清代的军机大臣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是按照祝先生的标准,他们没能同时拥有“执行权”与“议政权”,无法被称为宰相。是故,丞相与宰相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只要担任丞相基本都可被称为“宰相”,但并不是只有丞相可以被称为宰相,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官职可被称为宰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被电视剧骗了:丞相和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的“丞相”和“宰相”一样吗?两者有何区别?
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两者只差一字却天壤之别,可别分不清楚
相国、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弄懂三者的区别,才不会闹笑话
中国古代宰相分析:为何宰相基本都来自南方地区?
宰相、丞相、相国,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实际上完全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