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价值工作

价值决定价格

素有香港第一金融自媒体的公众号“Spenser”创始人Spenser2017年开始创业,创业初期,非常投入,自诩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做事情亲力亲为,从大局到细节全都自己把控。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也不断招工,但是仍然觉得很忙很累,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我们的工作是不是也常常遇到相似的问题:

每天过得特别忙碌,每件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却无法创造亮眼的成绩;

想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没一样坚持下来;

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结果没一样做得让人满意;

有很多事情占用了我们的时间,但是最终带给我们的回报却很少,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原因恰恰是因为事情做得太多。

大家都是24小时,为什么有人更优秀?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其实努力这个事情个体差异不会超过50%。但是人和人之间价值差异会高达百倍。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高段位的人,做得都是更少但更好的高价值工作。

高价值工作意味着你要把大部分时间分配给那些能“带来高价值结果”的任务。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如果我们想不断获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不断地产生高价值的结果。这是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真正进步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要做高价值工作?

幂律定律:每件事的重要性和回报率不一样

幂律分布曲线

1895年,一位叫帕累托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人拥有少量财富。这就是幂律定律。

幂律定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度的不平均。常见的“二八法则”、“80/20定律”、“马太效应”、“长尾理论”、“关键少数法则”、“不重要多数法则”、“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就是这个定律的最通俗说法。

幂律定律指出,在任何一组系统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企业效益,20%的事件引起80%的质量问题。

幂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地震爆发的频次、国家人口的分布、网页点击的次数、奥斯卡奖项的分布、城市间的GDP、企业规模、企业部门的重要程度,这些全都符合幂律定律。

幂律定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社会和自然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具体到一个人的工作,做事情的投入产出比也符合幂律定律。我们遇到的事情,都有重点。高效的秘诀,就在于抓住关键的20%,剩下80%的事情,即使不做,影响也很小。

举个例子:

假如你在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公司的小部门工作,你的部门其实也有重点。每天的工作看上去都很无聊,但也许某天你和某个领导的沟通特别重要,会影响你一辈子,而其他工作可能做到80分就很好了。

这种小的投入带来更大收益的工具,就是杠杆。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抓住这个杠杆点,就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价值工作。持续做这种高价值工作,是高手最重要的战略。

二 精要主义:真正重要的事少之又少

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人都希望学会更多技能,恨不得把一分钟掰开来用,同时处理好多事情。可是,这样真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吗?

《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格雷戈·麦基沃恩认为,想要提高竞争力,恰恰不是完成更多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要做得更少但更好。

它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要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值巅峰。

精要主义者和非精要主义者的区别见下面这张图片。两者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在左图中,精力被分散到很多事情上,结果就是每件事只取得零星进展,而且不能让人满意;

在右图中,同样的精力被用到了少数几件事情,由于精力集中,从而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显著进展,获得满意的结果。

精要主义者与非精要主义者的区别

这便是非精要主义者和精要主义者的区别。

非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重要,将机会等同视之。

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需要有意识地区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已悟透我们能学的能做的事情太多,如果一件件都做过去,殆矣。怎么办?只选重要的事做,放弃其他事情。

原腾讯副总裁,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博士举过一个例子:

他曾投资过一家做视频识别的硅谷公司。这家公司刚创立时,有着宏大的计划和长长的待办清单。

吴军投资前,希望他们把待办清单的事项缩减到不能再减少。他们将长长的清单减到只有3项,吴军仍不满意:“还是多,需要减到如果不做这件事,你们就不再是你们”。于是,事情减到了只剩一件。

1年后,这家公司被亚马逊高价收购,正是因为看重这点核心价值,而他们之前待办清单上的事情,很多早已被亚马逊做了,而且做得好得多。

真正重要的事情少之又少。正如林语堂所说: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彼得·德鲁克说:没有比高效率做无用功更无用的事了。

精要主义,聚焦于“更少,但更好”,不断排除无意义的杂事,坚持做有意义的投资回报高的事情,我们的个人努力就能达到峰值,个人贡献也就能达到峰值,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 如何在工作中做的更少,但效果更好?

要想在工作中做得更少但效果更好,必须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少数事价值非凡,其他一切几乎都是噪声。

第一步:改正错误思维

日常工作中,必须克服三种错误想法:

1.“这些我必须做。”真的必须吗?

2.“这些都重要。”真的重要吗?

3.“我能二者兼顾。”真的能兼顾吗?

想一想你有没有经常说这三句话?你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只有小部分的事才重要,自己无法兼顾所有。思维模式转变了,才能有意识淘汰不重要的事,将时间与精力用于有意义的事。

第二步:探索更多选项

在专注于更少但更好的高价值事情之前,先要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最开始时探索更多选择,是为了保证以后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有些人觉得“做更少”就是“断舍离”,其实不是的。做更少不是单纯的“做减法”,而是要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正是探索的目的所在。

介绍一个探索更多选项的方法:专门给自己留出思考空间。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工作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满,生怕浪费一丁点时间,但这样不一定就能提高效率。

很多成功人士都常用这个方法。比如领英的CEO杰夫韦纳,每天都给自己留两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因为如果一天排满了会议,他就没有思考的空间了。一旦被琐事缠身,就没有时间来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再比如比尔·盖茨,他也经常会抽出一个礼拜的时间,不做任何工作,专门进行思考和阅读。就算是微软发展最快的时候,他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比尔·盖茨

这么多的大佬都这样做,说明给自己留出思考空间有多么重要。可能你无法拿出大段时间,但每天腾出20分钟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步:排除不重要的多数

明确哪些事对自己最有价值,然后摆脱不重要事务的干扰。记住一条原则:任何时候若是没有对不重要的事说“不”,就意味着你默认自己对它说了“Yes”。

教你两个排除的方法:

方法一:放弃“不错”,选择“最好”

对于一个选项,列三条最低标准,再列三条理想标准,如果它满足了最低标准,但不满足理想标准,不要轻易接受。

比如找工作,最低标准是薪资、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理想标准是能力提升、扩展人脉、晋升空间。如果一个工作,只满足最低标准,理想标准一个都达不到,最好不要接受。

大部分事都能达到最低标准,一旦选择将就,也就放弃了“更好”。

方法二:坚持“90%法则”

做决定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0-100中打分,如果不够90分,就拒绝。

比如你要招聘一位团队领导,那挑选最重要标准就是,他能不能胜任管理者的工作,其他的学历、技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按照“能不能胜任管理者的工作”这个标准,选择90分以上的人。若是得分低于90分,就自动把评分将为0,并且坚决淘汰掉。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一旦选择标准太宽,要选的选项就太多了,就会受到很多干扰。更重要的是,给选项打分,能让你在做选择的时候更理性,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受到情绪的支配。

筛选排除不重要的

第四步:执行:让重要的事做起来毫不费力

通过前面的步骤淘汰掉无意义之事,再设计一套体系,让重要的事做起来毫不费力。

1.设置缓冲。老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动手执行前,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要做完善的准备,这能节省你真正行动的时间。

同时,无论计划多周密,都要比预计多留50%的时间。一方面,给自己留下缓冲时间;另一方面,出现突发状况,也能有时间应对。

阿蒙森和斯科特比赛谁成为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两人目标相同,但做法迥异。阿蒙森做了煞费苦心的准备,而斯科特的准备工作少得可怜。

阿蒙森带了四支温度计,而斯科特只带了一支,当这支温度计打破时,斯科特忍不住怒气冲天;斯科特为团队准备了1吨食物,而阿蒙森准备的食物是他3倍之多;斯科特返程的补给物资贮藏的时候只做了一个标记,而阿蒙森做了20个标记,相距数公里远,以保证团队一定能够看到。

阿蒙森全面考虑了各种环节,做好一切准备,但斯科特只期盼理想的状况,最后阿蒙森成功抵达南极点,而斯科特和队友们惨死在途中。

阿蒙森和斯科特争当南极点第一人

2.保持专注。全身心专注于当下的工作,不要去想其他事。可以利用“四象限工作法”,按照事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将要处理的工作排序,优先解决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不要期望一下把所有障碍清除,也对障碍进行排序,从小的或紧急的障碍开始,依次处理。

专注工作

3.任务完成后,及时将大脑“清空”。及时清空,能够有效减少大脑的负担,更快地投入到下一个有价值的任务中。可以换一个与办公室截然不同的环境,到公司外面散个步,或者找个安静的房间做深呼吸、冥想。

让我们记住一点:做事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一旦我们不能主动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就会有人替我们选择强加给我们很多不重要的琐事。

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所做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舍弃一些事情未尝不可。

如果静下心来总结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常常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太多,而对重要的事情投入过少,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

一分努力不一定是一分收获,可能只有半分收获,也可能是十分收获,区别就在于是否做了更少但更好的高价值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 | 《精要主义》
伯恩崔西——时间管理_雷光浮影
博文崔西时间管理窄带笔记(08年5月)
不值得定律
30分鐘管理精華14-時間管理
你觉得星期五很棒,是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差不多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