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的随想

又到了清明时节,路上行人来去匆匆,或提着草纸蜡烛香,或扛着锄、镰刀,彼此寒暄没有笑容,仿佛还沉浸在悲伤中。不禁想起唐朝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心里不自主的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惆怅,为生的人,也为长眠的人。

我与家人一同去墓地扫墓,为已逝去亲人墓地挂纸、除草。农村的田间地头很多墓地,墓中人有的生前能呼风唤雨、有的腰缠万贯、有的一心为民,有的遭人唾弃。而今全都只能静静的躺在碑石后的土塚下,等待每年祭奠的人们来祭吊,在墓碑前听着亲人们追忆或是流传他的故事,代代相传。

我的太公在族人的口碑中,是位有所作为的乡村贤士,年轻时是位的举人,曾和编译《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作者郭大力是同乡也是同学,后又接济落难名医,并得其真传学得一手治疗疾病的本事,为乡里贫苦人家看病不收医疗费,乡里的百姓都十分感激他。在他的坟墓上横联刻着四个大字——流芳百世,用以铭记他的一生。

墓地上,伴着对先辈的敬意,我毕恭毕敬的点烛、举香,祭奠祖上。思绪疾飞,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描写过生与死,司马迁在《史记》有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诸葛亮《前出师表》写得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每个时代人们对生死有着不同的理解的观点,对与错都无关紧要了。突然想到鲁迅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逝去的已经逝去,活着的人应该怎样对待未来的路?怎样对待身边的人?是否也能为世人留下点什么?不做那个鲁迅笔下活着的死人
整理思绪,心境忽然明朗了好多,仿佛有了活着的意义,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亲友,多做善事和有意义的事,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最后,我更愿意引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奥斯托罗夫斯基说的名句与大家共勉,“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都说现在连死都死不起了
中國人墓地進化論
图解中国人的“墓地进化”
清明扫墓禁忌
菲律賓「活死人墓」
埋葬500万人的墓地 场面壮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