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中的“空相”境界

中国有一种画叫禅画,禅画中有一种相叫“空相”。它源于佛法中的一个空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存在物,都是空虚的,包括自体、实体、我等,都是空无、空虚、空寂、空净的幻像。

直观的看中国禅画,是空无一物吗?否也!中国禅画中的空相境界,并不是指画面空无一物、空空如也。“有相皆虚妄”,是指中国画中内涵的一种般若境界。

古人说:“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法论”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第一位。中国的先贤们将国画看作是很神圣的事物。它万类由心,千里在掌。它可以让人触摸到天地到达不了的地方,它可以照射到太阳和月亮照射不到的地方。它“万类由心”,不迷惑于应物的表面现象。它“气韵生动”,不执著于应物的外观形态。它超越天地日月所及,能看到应物更深层次的因素。这与禅境中的般若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某些道理是相通的。

怎样看空一切应物外在的相状呢?当然是修禅,修般若智慧。相是表现于外而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外观、容貌、样子。永恒的变化是这些外形的最大特点。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凡所有事物没有容貌、外观。而是说事物的外观是经常变化的。彼时的相,到了此时是另外一种样子。无论你执著彼时或此时的相,最终结果都是空相。所以般若智慧认为:诸法空相,所有的相,都存在虚妄的本质。“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娑婆世界的一切,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空相的根本法则。中国禅画,看空物像,最为重要的是认清事物变化的法则,不执著于一切应物的外观。不执著于一切事物的表象。

如何让禅画有般若智慧呢?《金刚经》最后一品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相对于中国画而言,“不取于相”,不是否定“应物象形”。正如宗炳含道暎物,畅神卧游,是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精神实质一样。中国画是通过“应物象形”,取事物的精神实质与思想境界。这也符合古画“气韵生动”,“气韵本乎游心”宗旨。相对于国画而言,“如如不动”,是指画者的自性、本心、佛性处于一种平静状态。也是指画面氤氲的一种平静、清净状态,即画面里蕴含的禅意、禅机。“如如不动”又是个世界观问题。是画者用“有相皆虚妄”的观点看空一切应物存在的外观形态。不执著一切应物的外观表象。在内在精神层面上去挖掘物像内在的禅机。这也是国画“写意精神”的本性。其次,用笔,用墨和用点、块、面、线,以虚静淡泊为主,以宁静淡然为主。让画面空、无、虚、净。“空纳万境”,“无画处皆成妙境”“空即是意,白即是静”,这也是看空应物的外观的方法,是“有相皆虚妄,无我即如来”的写意化。第三,让画面进入舒坦,宽松,豁达、坦荡、空而不虚、寂而不灭、高古脱尘的境界。这是绘画、读画、欣赏画时的境界,所谓笔断意连,画尽意在,象外之象,就是这个意思。

宋元以来,一些避世之人,用笔用墨,看空物像,不拘形似,意笔草草。他们或将自然生命描绘在一片虚白之上。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造就了画面的空灵、简远、虚静。他们在空阔的山水之间,觅一疏朗清旷之地,或垂钓,或歌吟,或弈棋,或作诗,或泛舟。他们剪一片白云,留半窗明月,于清旷空寂的画面中折射化育一种空相禅境。正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必惹尘埃”的空相境界。

丹青居士

2020.2.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中“神似”与“形似”的关系——高继锋工作室
国画:小写意画随画面的丰富,要整体层层刻画物像才可传神
​留白并非空洞无物,国画中的留白,藏有境界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写作入门)
#微头条日签# 国画做到一定境界,技法都...
中国古画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