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媒体时代的“传”与“受”

现在的知识分子聚在一起,很少不讨论国事的。凡是参加过高考的,总是要过“时事政治”这一关,就像是后遗症一样,未来的人生要打赢每一场战役,要想合这个群,就必得研究一点时事。

 

我不讨厌朋友们聊时事,因为我没学好课,正是大好取经时刻。有一次更是把“左派”、“右派”的意思给理解错误,于是贻笑大方,怕再张口说错话,要像那位女歌星被抓进去关几天。现在很多人都闭口张口谈国事,只是笼统的讲现象,不谈过程和原因——依我的经验,这一定是道听途说,或是没有将新闻吃透的缘故。没有吃透,是因为没有这个耐心去观看长篇累牍的文字,评价某个人,“就是坏到透顶”、“没有节制的坏”。之前的我,也犯这种错误,可是有一天,我和一些辈份挺大的文人坐一块儿吃饭,听他们讲述新闻犹如故事一般,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逻辑关系、细枝末节都娓娓道来,忽然就觉得这人世间还是有趣的。手机上就特意下载了好多新闻客户端,每日浏览,尤其喜欢那些网友一针见血、戏谑成风的拍砖。

 

小编们似乎也特意为迎合这样的拍砖发布了很多有偏向的社会见闻,但是如果新闻有了“偏向”,必定是不好的,不管它有隐性的倾向,还是明知故犯,都会对网友造成某种错误的引导。读新闻,绝对不能走马观花,而应该系统而深入事件本身,因为客观而明确的报导,只会引导人们往正确的思维推测上走;当然,新闻报导者也更应该遵从事实、客观报导。柴静说过:“我觉得真相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试图通往它的过程更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戒备自己预先有偏见,或者有某种模式,要不断地调查验证。否则就没有办法去认识超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世界了,就会对一些出现在你面前的事实隐而不见、视若无睹。”

 

她说的,自然是明理,作为记者,不能总是局限于自己的经验范畴来讨巧和应付,而是在于将事实真相挖掘到一个“度”。这个“度”是不受制于权力影响和私欲膨胀,而是对于提升自我价值和职业道德所作出的跨越。而作为读新闻的我们,则要将自己摆放在另一个“度”上,研究其中社会架构、体制、人伦的因素,在认知社会的自我经验库里又码高一级台阶——如果不靠自己去研究,则永远只会落在他人屁股后头,跟风学舌,毫无主见,这样的结果是很容易被他人利用。

 

早在40多年前,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就说过:“媒介即讯息。”能承载与人类沟通的物质实体,实际上都是某种“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语)。媒体相对而言,概念比较狭隘,可是它作为现代文明“培育”起来的高端媒介,起到了对人类精神上的指引和社会意识上的对接作用。

 

前段时间,不知在哪儿读到(许倬云的《台湾四百年》,亦或网络新闻?),台湾民众受到了当地新闻媒体的误导,这也导致出现很多的纷乱。这跟我上面提到的,其实都有相应的关系,关键在于“传”与“受”时候的认识。

 

在一个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平等的国度,所有舆论都会受到自发的监控,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空间,它的发展态势也必然是良性而积极的,这就需要公民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拥获独立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申报》的经营策略及启示
你的记忆,可能是媒介塑造的
不该拿时事新闻绑架品德课
申论高分经验分享,2011年公务员考试必备![
公关类书籍推荐:公关人要读的六大类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