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志平:企业要做大,但不能“贪大” !
企业做大需要魄力,做强做优需要活力和耐力。企业只有遵循成长逻辑,不断破解成长难题,才能不断进步。


01

企业要做大,但不能“贪大”
 
企业就像一棵树,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成长,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先生存,再长高,再长粗,最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长成参天大树。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一般也会先经历快速成长期,之后进入稳定期与成熟期,最后成为百年老店。
 
企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成长期最重要的事就是迅速做大,这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最基本的规律,有了规模才可能产出更好的效益。

打个比方,要增产一万斤粮食,种一万亩地比一百亩地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尤其在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连“大”这个实现规模效益的基础都没有,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又何谈与那些跨国公司对标,甚至赶超呢?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世界500强有大而不强之嫌。我觉得这要积极正面地看待。的确,500强主要是指营业规模,大不意味着强,但是小一定不强。

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确实比较重视速度和规模,不然就难有出头的机会。这就好像大森林里的树木都拼命往高处生长,只有长得快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雨露,而小树未见得年头短,只是因为第一轮没有生长起来,只能缩在低处,得不到充足的养分。

做企业也是这样,没有速度和规模,后面获得的资源就有限了。企业不成长一定会消亡,这是大逻辑。
 
当然,做大对企业来说是基础,但却不能将此作为目的,不能贪大否则很可能会不顾规律,走上盲目扩张之路。

前几年,中国企业有过一轮疯狂的“跑马圈地”运动,不少巨头企业都轰然倒塌了。原因就在于企业一味地追求规模,为大而大,忽视了内在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企业只做大不行,还要在强和优上下功夫,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强,企业效率和获益能力要优。
 
事实上,我们这些年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做大做强,到后来的做强做大,再到做大做强做优,再到今天的做强做优做大,这些说法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对企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成长的规律、国际竞争的要求是相吻合的。把“做大”放在“做强做优”之后,不是做大不重要,而是更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过去,企业家见面总是问,有多少员工、多少销售收入、多少产量;今天,我们问得比较多的是赚了多少钱、负债率是多少。关注点的转变表明了中国企业发展理念的进步。
 

02

时时提防大企业病
 
企业的成长总会经历由小到大的过程,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成熟,成熟是好事,但成熟之后,却很容易沾染大企业病。这是企业发展中绕不过的坎。

我把大企业病的特征概括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管理失控,或兼而有之或全部有之。做企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克服大企业病,确保健康稳健发展。
 
位于北京紫竹院南路北口的一栋5层小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建成之日起就是中国建材的办公楼,一直用了将近30年。在这栋小楼里,我们把中国建材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

随着集团的发展,办公室不够用了,每次开个较大的会议都要借用周边其他单位的会议室。2013年,中国建材总部搬到位于西长安街的新总部大楼,大家都很高兴。
 
不过,我却在搬家那天给干部员工泼了盆“冷水”,告诫大家绝不能有李自成进城式的骄傲思想,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时时警惕和防范大企业病。

有人说,这些年大家顶着困难和压力一路走来,好不容易现在日子好过一点儿,宋总怎么还吓唬人呢。
 
我的确有很多担忧,虽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影响力等,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层级与人员的增加,管理企业的难度也骤然增加。我对企业的干部员工说,我们现在真的是大企业了,人多了,资产也多了,有大办公楼了,集团下面各个企业的条件也改善了不少,但是我们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也相应增大了。

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做大后容易滋生骄傲、懒惰、享乐等毛病,一旦思想麻痹大意,开始养尊处优,危机就会悄悄到来。
 
记得在2012年度的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老先生告诫年轻的创业者,要做到四条:一是要专注;二是有耐心;三是有成绩后要格外当心,成功是失败之母;四是有了财富要回馈社会。

 
对于“成功是失败之母”,我印象十分深刻。过去,我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鲜有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但确实如郭老所言,企业获得成功后容易犯错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所以必须始终居安思危。
 
围绕预防大企业病,中国建材近年来以“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效率优先”为原则,强化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三精管理”,着力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全力压减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实现了组织结构优化,企业得以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强化管控体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集团上下面貌焕然一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志平:保持企业活力与战斗力,一定要在“jian”字上下功夫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四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如何防范“大企业病”?
W25:透过文心一言,走近成长树文化模型(2023年4月30日)
宋志平:企业怎样既做大又做强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以那种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