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来源:学科网]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在历史上,此次埃博拉暴发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埃博拉一直没有走出非洲。尽管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埃博拉走出非洲也许只是早晚的事。

   认为埃博拉不会在全世界流行的理由是,埃博拉感染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即使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埃博拉感染者,感染的概率也十分低。

只有非洲当地人才会“谈埃色变”,因为埃博拉是迄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在50%-90%之间。由于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第四级病毒会造成致命疾病,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第四级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等。

   然而,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且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为第四级病毒的HIV只是潜伏在人体的免疫T细胞中慢慢发作,并毁坏T细胞的免疫功能,虽然不能治愈,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而且如果终生服药,艾滋病病人还可以达到常人一样的寿命(可活到70岁),这是艾滋病与埃博拉的天壤之别。目前人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较多的药物疗法。但是,迄今,人们对埃博拉并不了解,包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了。

   不过,埃博拉与艾滋病或许有一个相似之处,就在于当初人们也认为艾滋病只是性传播疾病,只会局限在性乱的国家和地区,不会蔓延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传遍全球。现在,人们只认定埃博拉有接触性传播,然而,即便只是这一项,也会广为传播,因此埃博拉向世界广泛传播也是时间问题。

   埃博拉的悲剧也在于,尽管其死亡率极高和症状极为惨烈,但是它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如果这一次埃博拉能走出非洲,当然可能是人类社会的不幸,但没准是一种大幸,因为埃博拉会像艾滋病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了解它、研究它,并像控制艾滋病一样控制它,最终征服它。

                                                         (摘编自“中国网”)

1.下列各项中,关于“埃博拉疫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其中729人丧生,这说明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呈现加速蔓延的趋势。

  B.因感染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所以埃博拉被认为不会在全世界流行。

  C.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没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

  D.人们至今仍不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对埃博拉进行治疗的药物和其他手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此次埃博拉暴发在历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有国际医疗组织认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

  B.因为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遇到埃博拉感染者后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

  C.世界卫生组织将易致命的埃博拉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

  D.尽管埃博拉与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一样都属于第四级病毒,但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却是死亡率最高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滋病与埃博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能治愈,但病人如果终生服药,就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

  B.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使无数病人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

  C.艾滋病因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与之相似,即便只是接触性传播,埃博拉也会向世界广泛传播。

  D.这一次大范围的爆发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人类会像对待艾滋病一样了解并研究它,最终控制和征服它。

【考点】论述类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埃博拉没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的表述中“没有”有误,原文为“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却是死亡率最高的”表述太绝对化,原文中作者的观点为“可能是首屈一指的”。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有误,原文为“没准是一种大幸”,只是一种可能。

【答案】1.C 2.D 3.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 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     

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考点】人物传记

【试题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常识的能力。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用的是前一种意思。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先揣测大意,本句“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大意理解是“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若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这样就可以凭借断句的一般规律进行判断,如“同帅宋偓”“御史中丞滕中正”名词代词作主语,之前断开。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理解错误。“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第(1)句中的“以”因为;“自陈”为自己陈述;“出”出任。第(2)句中的“既”已经;“戒”劝告;“以臣礼”介词结构后置句,以臣子应有的礼仪。解决了这些考点,之后翻译其他的句子成分,要通过补充相关的成分使句子通顺。
【答案】4.C  5.B   6.A  7.(1)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2)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文言文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   

【考点】诗

【试题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形象的能力。鉴赏形象要抓住诗词选用的意象。本诗选用的“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选取了初春的典型景象,春风,暖阳,杏花,水苹,白雁,黄鸸。是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早春图。
9.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描写,包括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表现手法:,包括渲染、烘托、映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如此分析本诗,发现本诗有借代的修辞,有色彩、视听方面的描写,有反衬,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答案】8.①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②首联写风吹云散,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 ③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④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

9.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考点】名句默写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考查的几个句子都出自古代优秀散文,篇幅较长,记忆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本题涉及的“凌万顷、竞周容、陟罚臧否”等字形的书写要特别注意其书写。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来源:Zxxk.Com]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来源:Zxxk.Com]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

3)小说中的老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考点】文学类

【试题解析】(1)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揣摩此时顾林的心理,可以依据小说中对顾林的描写,如“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可见此时他的犹豫不决,他的两难境地和他的不知底细。
3)老教授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小说后半部分,揭示事情真相的部分。通过老教授的语言描写,概括他的形象特征。如“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最少400万”。可见其知恩图报、诚实待人的优秀品质。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是很具匠心的。好的结尾可以在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心思想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点睛作用。这篇小说以老教授的一句“最少400万”结尾,在高潮处突然收尾,让读者充分想象顾林的反应等内容。这一句,老教授的知恩图报的形象在这句轻描淡写中凸显出来;前文已经提到这个瓷瓶是假的,并且老教授也因此而愧疚不已,此时这样结尾,让小说情节再入高潮。如此,就弘扬了知恩图报的社会风气,对小说主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答案】(1)AE

(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4)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突出王教授诚信待人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③从主题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马三立的笑与泪 

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相声界甚至有这样的说

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 

马三立的相声,情节荒诞,但并不离谱,使人觉得合情合理。他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温文尔雅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因此有行内人认为,直到马三立才真正形成了本色自然、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的“马派相声”。 

马三立出身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年纪轻轻就漂泊江湖,跟评书艺人学会说书,最拿手的是《水浒》,娶妻生子后进北京城安了家。他在什样杂耍门中颇有声望,交游甚多,其中包括相声前辈春长隆、恩绪。这两位见多识广,又有才气,所说的相声趋向雅而不俗。马诚方让儿子马德禄拜在他们门下学艺,再传至马三立兄弟。 

因深知做艺人的艰辛,父兄一直竭尽全力供马三立读书。但最终因家境窘迫,1930年,马三立迫不得已子承父业,入了相声一行,走街串巷,尝尽了江湖险恶。

虽然生活艰难,但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却从没有丢掉过自己的风格和格调。他早年表演的传统相声,主要是最见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中年之后,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马先生也善演单口相声,并且常能使所演节目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感。  

据不完全统计,他演出过传统相声两百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六七十段;同时,他还创作有两百多个相声小段。他一生都扎根市井大众,评说的是家长里短,刻画的是街坊四邻,对小人物的演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以讽刺见长,超越了对一事一物表面现象的关注,更注重于对人性的反思与揭露。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前,说相声属于“下九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但马三立却一直秉承老艺人敬师敬业、自珍自重的态度,对于相声也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他毕生都记得“门长”裕德隆的训话:学艺不是儿戏;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明白相声的道理;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不贫不贱,不奸不懒,守礼守节守义。 

在马三立看来,相声就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9年里,他满腔热情地改编表演新相声。1952年,他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后转到天津市曲艺团,还当上了副团长。 

但直爽的性格,又让他吃了苦头。1958年9月,“反右”运动卷土重来。电台共有500余名职工,先是揪出了4名“右派”,有关部门嫌“太少了”,又分下11个指标来。领导们为难了,重又打起精神在剩余人员中查找,直到确定马三立。从1958年秋天当上“右派”

1977年秋返回市曲艺团,19年间马三立只说了3年相声,其余则是长达11年的下放劳动和5年“关牛棚”做杂役的生涯。 

19613月16日,天津东郊军粮农场,马三立已经下放到此劳动两年了。当晚农场开大会,领导突然宣布马三立是“摘帽右派”了,可以返回原单位重操旧业,他当场落泪。 

19994月,“马三立老人院”正式落成,在他的晚年生活中,除了大量的慰问演出之外,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这上面,亲自安排医疗、伙食等事务,还常常到各个房间,与老伙伴们说笑聊天。 

2003年,这位最会讲笑话的老爷子走了。他在遗嘱中说:“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                   

                                       (选自《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马三立把为观众演出看成是天大的事,为此他一生都把观众视为衣食父母。他常说:“人家买票看我们的表演是对我们的抬爱,他们懂相声、爱相声,我们不能骗观众。”(选自《文史春秋·相声泰斗马三立》) 

②和马老谈话,丝毫感觉不出他有一丁点名人的架子。他朴实、谦虚,句句大实话,有时拿自己解嘲,却毫无哗众取宠之处。(选自《马三立:动、静、学、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相声界对马三立的赞誉表明马三立的相声艺术代表着相声的高度,不学就不能知道相声的真正特点,而模仿是不能超越马三立的相声成就的。

 B.马三立学相声是受生活所迫,在马三立的父亲和兄长看来,当时的相声太过俗气,是“下九流”,说相声是根本没有任何出路的。

 C.“门长”的话是教育马三立要热爱、尊重相声,让他知道说相声可以拿自己解嘲,但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因别人看不起自己就忘记艺术的严肃性。

 D.新中国成立后的9年间是马三立在相声方面收获最多的几年,但随后的日子却显得很艰难,比如在“反右”中被打成“右派”后他就很少说相声了。 

 E.“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是马三立毕生致力于相声事业的写照,表现了马三立对待相声的虔诚态度,体现了他为相声而活的崇高境界及其对观众的尊重和奉献。

2)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注重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3)文章以“马三立的笑与泪”为题的好处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马三立被人们称为“相声泰斗”,他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考点】实用类

【试题解析】(1)B项“当时的相声太过俗气,是‘下九流’,说相声是根本没有任何出路的”无中生有。C项“可以拿自己解嘲,但不能哗众取宠”是来自相关链接的话,在“门长”的语句中不能完全体现。D项“收获最多的几年”不准确,文中无明确体现。
2)传记对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注重内容的介绍集中在五六两段内容上。马三立的创作关注的是底层百姓的生活,坚持的是自己的风格和格调,注重的是对人性的反思。
3)文章以“马三立的笑与泪”为题,包含了传记的写作对象和传记的主要内容。“笑”既包括了马三立的职业特点,相声;又包括了相声的社会功效,给人带来笑声。“泪”则包括了马三立年轻时候艰辛的生活和文革时候遭受的“右派”生活。
4)本题考查马三立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找到马三立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虽然生活艰难,但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却从没有丢掉过自己的风格和格调”“他一生都扎根市井大众,评说的是家长里短,刻画的是街坊四邻,对小人物的演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马三立却一直秉承老艺人敬师敬业、自珍自重的态度,对于相声也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等。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答案】(1)AE

(2)①坚持自己的风格。虽然生活艰难,但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格调。②关注社会底层人物。马三立一生扎根市井大众,其相声作品演绎的是小人物。③注重对人性的反思。马三立的相声以讽刺见长,注重对人性的反思与揭露。

(3)①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马三立的相声滑稽,是“笑”;新中国成立前,马三立生活贫穷,是“泪”,后来被打成“右派”,他艰辛的生活,也是“泪”。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相声本身的“笑”和马三立生活中的“泪”对比,体现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挚爱和其生活的艰辛。③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紧紧围绕马三立的“笑”与“泪”行文,这是叙事的主要线索。

4)①善于观察并深入生活。马三立注重观察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汲取相声养分。②敢于创新。马三立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工作。③坚持自己的风格。马三立为“马派相声”的真正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形成了马派相声的表现风格,同时他也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④做事认真而怀有敬畏之心。马三立遵从“门长”的训示,敬畏相声,把为观众演出看成是天大的事情,把观众视为衣食父母。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年在军中,老长官虽不富有,对我们却能________,让我们这些新兵感到无比温暖。

②美伊战争发生后,世界各地都有善心人士_________,救助受到战火摧残的孩童。

③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儒商,他们躬行勤劳俭朴、诚实不欺、_________、崇尚教化、“君子富,好行其德”的儒家之道,颇受社会的尊重和称赞。

  A. 乐善好施 慷慨解囊 解衣推食[来源:Zxxk.Com]

  B. 解衣推食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C. 解衣推食 乐善好施 慷慨解囊

  D. 乐善好施  解衣推食 慷慨解囊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乐善好施”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解衣推食”形容对人热情关怀。一句形容老长官对士兵很热情,用“解衣推食”。二句形容善心人士,用“慷慨解囊”。三句形容儒商,用“乐善好施”。

【答案】B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内走私牛肉的主要来源来自巴西、印度、美国等地,国内牛肉每千克售价达50元甚至更高。

B.不仅秋海棠是吸甲醛的好手,而且花、叶、茎、根均可入药,可治疗咽喉肿痛和胃溃疡等疾病。

C.规划浪费是建筑浪费之源,我国许多地方,任意扩规划、树地标、建广场,这样的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无法估计,也助长了各地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D.某品牌汽车正式推出了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交通标识,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重复。“主要来源来自巴西、印度、美国等地”把“来自”改为“于”。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放主语“秋海棠”之后。;D项不合逻辑。把“不要”去掉。

【答案】C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的菜畦靠近一条芦苇丛生的荒凉小溪,_____,在菖蒲长得又高又密的地方,有几处汩汩作响的清泉。

A.溪岸上杂草之间散乱地长着菖蒲

D.菖蒲散乱地长在溪岸上的杂草间

C.溪岸上散乱地生长着菖蒲和杂草

D.菖蒲和杂草散乱地长在溪岸边

【考点】语言表达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依据语意连贯的原则,补写部分应该是延续“小溪”写“溪岸”,排除BD两项。比较AC项,联系后文“菖蒲长得又高又密的地方”,可知“散乱地”是用来形容菖蒲的,应该选A项。

【答案】A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_①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__②_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__③_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考点】语言表达

【试题解析】①句依据后文“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可知这里在推究“窗花”得名的原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②句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可知后文是递进关系,“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③句由后文“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的介绍,可知要补写的是窗花的内容,“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

【答案】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②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③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

17.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九年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和增长率的整体形势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考点】图文转换

【试题解析】图文转换要仔细观察图表,要关注数据的变化。本图表是对电影票房收入的统计,年份是2006-2014九年时间的变化。实心柱状为票房收入,从图表来看,九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金额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线状为增长率,线状图有一个明显的弯曲,可见票房增长率有波动现象。

【答案】九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金额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0年之前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至2011年增长率快速下降,2011年后呈现出平缓稳定的增长趋势。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内心十分彷徨、迷茫,就向一位长者请教。长者说:“看看旷野中的树吧,看懂了它们,你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了。”年轻人看着旷野中的树,并没有明白什么。长者说:“在烈日下,在冰雪中,树有房子为它们遮日避寒吗?在风暴中,在雷雨中,树可以拔腿就逃吗?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有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年轻人顿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试题解析】这段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句关键句,那就是长者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有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如此,就可以从这句话立意写作,如承受困难、与困境抗争、直面困境、莫要逃避困难等。

【答案】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马志明、黄族民相声《大谈父亲马三立》喝彩满堂!
马志明——《马派相声回眸》2*
马志明 一个人的相声大学
相声|马志明、黄族民相声《大谈父亲马三立》喝彩满堂!
埃博拉**仍在蔓延
马三立相声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