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地理区位教学的六个关键点

一、综合分析,全面把握要素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粗后细,沿着一定的层级关系对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和疏理,从总体上概括出所有的因素,指导学生在区位分析时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即无论哪种产业活动,区位条件都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沿着由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在区位因素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对产业活动进一步细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具体到某一种方式的区位分析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交通运输具体到交通运输点、线某一方式时,则要具体分析铁路、公路、管道、港口、机场等的区位条件,再细点还要分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等特殊方式的区位条件。

在对区位条件进行共性分析之后,教学中还需逐步添加一些个性化内容以完善对区位的理解和掌握。如美国“硅谷”的“军事订货”因素、新疆灌溉农业区的“昼夜温差大”因素等这些“特殊因素”,高级住宅区、仓储式超市、水库坝址、卫星发射基地、石油储备基地等这些“特殊事物”。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先一般后特殊的思维方式,从而对普遍规律和特殊现象都能进行分析。

二、比较分析,消除理解误区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区位因素进行对比归纳,发现共性和差异,准确理解这些因素的涵义和影响。如农业区位中的“水分”与“水源”就是一对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水分属气候因素,是大气水,体现在气候的干湿程度和降水量的多少上,而水源属陆地水,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灌溉条件,例如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不能答成“水分”。容易混淆的因素还有土地与土壤、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等。

同一因素对不同产业活动的影响可能体现在不同角度,要注意比较。如土地因素包含了地形、土壤和地价等要素,它对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区位的影响角度和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工业、城市、商业和农业中的种植业都要求平坦的地形,这是相同点;工业、农业、商业、城市等区位都要考虑地价因素,但对地价的要求不同;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农业都要求土壤肥沃,如茶树适宜酸性土壤,其他活动如城市、工业、商业等对土壤因素则没有要求。这些问题要分析透彻到位,避免理解上的模糊。

教学时还可选择同一人类活动在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如城市区位分析中,同样是城市,同样是临河分布,兰州和武汉有很大差异,武汉沿河分布,河流为其提供淡水和水运之便,而兰州沿河分布是因为地处山区,河谷地带相对平坦,主要是从地形因素考虑的。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一概而论,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注重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建立知识联系,消除认识误区,使概念、原理变得清晰,从而真正有效掌握。

三、主次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在对某产业或某区域的区位因素有了综合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主次排列和利弊区分,找到诸多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不利因素(制约因素)。就拿工业区位来说,其社会经济因素有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生产协作、地价、政策等,对不同的工业部门而言,各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主导因素是不同的,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我们正是根据这种差别而把工业主要分成五种指向型,即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这正是我们在区位因素的教学中需要重点抓住的主要矛盾。

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对具体区域而言,我们要分析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查找明显的不利因素或限制因素,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选择最为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比如对比江苏和新疆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我们要抓住它们主要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江苏科教发达、劳动力丰富、资源能源相对缺乏,因而适宜发展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新疆资源能源丰富,但资金技术严重不足,因而适宜发展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

四、动态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区位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区位亦如此。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区位分析,思维不能“固化”,不能错误地理解某产业或某区域的区位条件总是一个样,钢铁工业的区位变化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随着炼钢技术的发展,煤、铁矿石消耗量不断减少,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经历了煤炭区位一铁矿区位一港口区位的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很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周围的种植业逐渐向蔬菜、花卉、乳牛业等“城效型农业”转变。珠三角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园艺业等商品农业和出口农业迅速发展,内蒙古草原的“伊利牛奶”走向全国各地,这些主要是市场和交通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要把这种动态分析的观点渗透到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教学之中。例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因而吸引了来自香港等地的电子装配、轻纺工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科技和资金力量日趋强大,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因而其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广东边远地区和内陆转移,产业不断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五、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模式,区位分析不能浮于表面泛泛而谈,最终一定要结合案例分析,让理论落实到具体案例中,使区位分析的教学更鲜明生动,使抽象的理论更为具体和直观,这不仅深化了对区位原理的理解和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农业”时,要重点对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等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比如在教学亚洲水稻种植业时就要深入分析其区位条件,可提出以下问题:①影响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其主导因素是什么?这些条件中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②与商品谷物农业对比,同是种植业,区位条件有哪些异同?借鉴其经验,亚洲地区进一步发展水稻种植应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

我们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时代性,选取与热点知识、热点地区、热点时事关联性较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强教学的直观陛、趣味性和有效性。除了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外,我们还可选取当前我国和世界重点建设的一些经济区、重大工程等为背景设计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六、考题分析,培养解题能力

看高考真题:

1(2010全国)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2010天津)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

3(20l1江苏)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2012江苏)埃德分蒙顿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主要区位因素是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分析设问动词、设问中心,准确把握答题方向。从以上高考真题中我们会发现区位问题的设问动词有“分析”、“简述”、“评价”等,解答时它们是有区别的,“分析”要求比较全面、具体而准确,“简述”要求简洁明了,而“评价”则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设问中心词多是“条件”或“因素”,它们的区别在于“因素”是一个词,“条件”是一句话,是对某“因素”及其特征的表述。设问的中心词前还会出现“社会经济”、“优势”等“条件词”,限定并指明了答题方向,比如第2题要求我们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若回答了自然条件就属答非所问。

人文地理区位知识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是各地高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我们要深入研究考题,分析“区位”考点的设问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读题、审题、析题和答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原文来源网址:http://www.lwfbxd.com/article-12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必修2精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分析(一)夏芳导师人文地理专讲
高考地理区位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地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高中地理必修2精讲-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冲刺综合题: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创新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