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子名言



管子名言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3、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4、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



5、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6、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8、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9、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



10、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11、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12、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13、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14、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



15、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



16、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



17、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



18、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19、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20、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



21、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



22、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23、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



24、仁从中出,义从外作。



25、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26、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27、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



28、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



29、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



30、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



31、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32、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



33、鱼鳖之不食咡者,不出其渊;树木之胜霜雪者,不听于天;士能自治者,不从圣人。



34、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



35、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



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37、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



38、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



39、功成者隳,名成者亏。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40、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41、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生。



42、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



43、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



44、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



45、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



46、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47、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见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静者也。



48、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49、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50、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5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52、量力而知攻。


53、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5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5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5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58、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
身也。


59、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60、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61、知子莫若父。


62、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63、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64、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治国》)


65、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6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6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68、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69、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70、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71、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72、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7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74、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75、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76、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77、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78、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7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80、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白心》) 


8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

 

82、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牧民》)

 

83、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形势》)

 

84、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形势〉)

 

85、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

 

8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乘马》)

 

87、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乘马》)

 

88、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五辅》)

 

89、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宙合》)

 

90、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宙合》)

 

91、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枢言》)

 

92、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八观》)

 

93、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法法》)

 

94、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法法》)

 

95、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兵法》)

 

96、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中匡》)

 

97、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霸言》

 

98、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霸言》)

 

99、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霸言》)

 

100、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

 

101、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问》)

 

102、仁从中出,义从外作。(《戒》)

 

103、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参患》)

 

104、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参患》)

 

105、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君臣上》)

 

106、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君臣上》)

 

107、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为一体,


108、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小称》)

 

109、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小称》

 

110、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侈縻)

 

111、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侈縻》)

 

112、鱼鳖之不食咡者,不出其渊;树木之胜霜雪者,不听于天;士能自治者,不从圣人。(《侈縻》)

 

113、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心术上》)

 

114、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心术下》)

 

115、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心术下》)

 

116、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白心》)

 

117、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白心》)

 

118、功成者隳,名成者亏。(《白心》)

 

119、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白心》)

 

120、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生。(《四时》)

 

121、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五行》)

 

122、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势》)

 

123、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任法》)

 

124、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任法》)

 

125、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任法》)

 

126、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任法》)

 

127、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明法》)

 

128、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见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静者也。(《正世》)

 

129、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正世》)

 

130、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内业》)

 

131、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业》)

 

132、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小问》)

 

133、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小问》)

 

134、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七臣七主》)

 

135、亡国踣家者,非无壤土也,其所事者,非其功也。(《七臣七主》)

 

136、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明王知其然,故远而不近也。能去此取彼,则人主道备矣。(《七臣七主》)

 

137、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七臣七主》)

 

138、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禁藏》)

 

139、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禁藏》)

 

140、故適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禁藏》)

 

141、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禁藏》)

 

142、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九守》)

 

143、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九守》)

 

144、心不为九窍,九窍治;君不为五官,五官治。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圣人因之,故能掌之。因之修理,故能长久。(《九守》)

 

145、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形势解》)

 

146、明主之治天下也,静其民而不扰,佚其民而不劳。不扰则民自循;不劳则民自试。(《形势解》)

 

147、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形势解》)

 

148、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形势解》)

 

149、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高不危。(《版法解》)


150、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明法解》)

 
151、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强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法诛也。(《明法解》)

 
152、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国蓄》)

 

153、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揆度》)

 

154、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轻重甲》)

 

155、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轻重甲》) 


156、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也。然则民不便为非矣。(《君臣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子》中的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
管子补注卷十五
道德(五)----上义
《管子》精选
《管子》名言名句(精选60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