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淞风物】第三十期:瀛洲怀古 堡镇篇
userphoto

2022.12.01 上海

关注

本期为第24期瀛洲怀古之续作,请诸君欣赏。

本期内容可作为各同好者旅行交流之指南,全数无偿分享。

另,自即日起,本号全面恢复现代排版,趣味向“机关纸”板块将置于文末

     堡镇叙略
堡镇,位于崇明县城以东,距县城23公里,为崇明工商业主要集镇,商业之盛曾经甲于全邑,是东半部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的中心。该镇东西窄,南北狭长,呈带状,全长4.5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

该镇源于明末修筑的土堡。据清雍正《崇明县志》记载,明万历四十五年,知县袁仲锡鉴于倭患平息,为防御海寇侵扰,呈请上级核准后在沈安状筑堡,至康熙年间,县内另挑筑九座土堡。嘉靖年间浦东川沙有筑土堡后形成的堡城成因也与之类似。沈安状土堡位于大通河南、当沙头港西。此后,集镇首先在大通河北侧形成,称大通河镇,土堡附近则形成堡城,后成为堡城镇。往后两者合为堡镇,大通河镇成为北堡镇,堡城镇成为南堡镇。

至本世纪20年代前后,南、北堡镇共有33个行业的161个商店,市面繁荣。经营京货、南货、棉布等业的,以本地人居多;经营典当、衣庄的,以安徽商人为众;经营旱烟业的,则多为宁波和绍兴商人。资本雄厚、货源充足的商户有南货业的陈大成、源泰协、德大、天福和沈协大,棉布业的恒兴和、恒大、大章、万昌和天顺,饮食业的永福园、沈旺富饭店。抗战期间,该镇商业受严重破坏,市场萧条。抗战胜利后又经国民党军队掠夺,各业每况愈下,解放后方始复苏。1961年,全镇有60余个商业门市部,20余种行业。1981年有37个商业网点,从业人员1459人。1984年,设门市部82个,商业人员736人,商品零售额达2034万元。

该镇解放前已有一定工业基础。除1919年兴办的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1933年投产的富安纱厂外,还有大中毛巾厂、大安铁厂、东明电气公司。手工业亦较兴旺。解放后工业有较大发展。崇明电厂自1971年以来,扩建了2万瓩和2.5万瓩机组各两台,装机容量为9万瓩。镇属燎原电器厂生产的胶木插头、开关等60多种电器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1981年镇属工业总产值2466.57万元,年利润699.9万元。1984年该镇共有工厂23个,其中市属全民厂5个、县属全民厂4个、县属集体厂3个、镇属厂11个。市属上棉三十五厂有职工3867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工厂。

1957年,该镇西侧开挖新港引河,建造三门水闸,船只可候潮出入,通航至全县各主要河港。1965年,填平老港引河,兴筑宽阔的柏油马路。1979年,新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堡镇港码头,两个候船大厅为2190平方米,可容纳旅客4500人。1981年,建成3024平方米的公共汽车站,拥有客车44辆,可一次性疏散乘客千人,平均日流量1.5万至2万人次。1978年以后,公路两侧建筑群拔地而起,有八层楼的瀛东饭店,还有36674平方米的职工住宅。镇属堡兴、菜园2个蔬菜大队,有耕地758亩,主要种植蔬菜、豆类和瓜果等作物,保证全镇居民的蔬菜供应。

自数年前,包括笔者在内的本社成员已数次赴堡镇考察,收获颇丰,故整理资料,作成此文,以向公众细数堡镇诸多历史遗产,此番汇总,集中讲述集镇主要遗存,其他地方待日后继续补足。


   堡镇卫星图

     南堡镇

南堡镇,由堡城演变而来,范围在大通河以南地区,自近代起成为堡镇中心,全镇以聚星桥为中心,北为正大街,南为光明街,取“正大光明”之意,东西向为东双十街与西双十街,以纪念双十节,后更名为向阳路。市面较北堡镇更为繁华。后来大通河被填平,筑大通路。其有名文物古迹如下:

   南堡镇卫星图

堡镇土城

堡镇土城,位于南堡镇西南侧,呈正方形,边长一里三分,周长五里二分,分东西南北四个城头,外有护城河,东北角有关帝庙,庙前有王公祠,建于崇祯六年(后为堡镇小学、民本中学),城中心有“化人田”(义冢),土城北侧有杜少如祖坟,另有清乾隆年间所建盐大使署,清嘉庆年间迁建的县丞署等,城内榆树遍布。后来土城被铲平,南土城为化工路,西土城为堡镇港西河沿,东土城为堡兴路,土城头为向阳路,城内布局愈显村庄化,遗迹已难寻觅。

   堡镇土城旧航摄图

大运轮船死难同胞纪念碑

大运轮船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堡镇土城头以东,系纪念在大运轮船倾覆事件中死去的人们,为水泥碑。大运轮船由合兴船厂承造,船长十四丈六尺,宽二十五尺,船身铁壳,置行新式水汀引击,由永裕商轮公司持有。倾覆事件发生在1932年10月13日上午,当天风平浪静,大运轮船在距离堡镇码头三百余尺的水面上,因该船船员操作过失导致倾覆,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以徐记堂为代表的死者家属延请黄迺穆、黄曾杰律师组建大运轮船被难家属委员会,以协商法律救济并向该公司要求抚恤及损害赔偿。永裕商轮公司事后无力打捞沉船,便干脆将沉船出售,由买方自行派船打捞。后在堡镇土城头东树立纪念碑一块,该碑最后一次被见于20世纪60年代,后去向不明。

崇明电力公司发电厂

地方国营崇明发电厂,由1959年1月崇明纱厂机电车间发电部分划出,与崇明电气公司合并而成,厂址在堡镇街145号,主要设备有625瓩汽轮发电机组3台,400匹蒸汽机和1700匹、200匹柴油发电机各1台,计895瓩,装机总容量2770千瓦,年发电量1636.13万度。1962年该厂划归市属。1983年4月,与崇明供电所合并为上海市崇明电力公司,地址在堡镇镇堡镇南路12号。1971年崇明发电厂开始第一期扩建工程“712”工程,并在堡镇港以东江沿择地开工建设崇明发电厂第三车间,并于1972年12月建成运行,形成电厂现有规模。1984年末有职工1648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8名;全公司占地580亩,建筑面积69940平方米;公司下设发电运行部、发电检修部、供用电所和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等4个单位;拥有总容量为93750千瓦的发电机组。同年,扩建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公司有15所变电站,其中35千伏变电站12所、110千伏变电站3所;有27台主变压器和总容量为231600千伏安的1796台配电变压器;有各等级电力线路8323.825公里,其中输配电架空线路1581.245公里、35千伏江底电缆2.3公里、农村集体用户资产低压线路6740.28公里。

   崇明电厂

   崇明电厂航摄图【Hồ Tuấn 提供】

天后宫

堡镇天后宫,位于堡镇南路83号,始建于清末,为私人建造,20世纪40年代,由宋楚翘等人募款重修,内原有正殿,供天后娘娘,殿后有三株古银杏,并有砖木结构僧侣宿舍,崇明临近解放前寺庙因国民党军入驻而废,解放后被海洋渔业社占用,1964年燎原电器厂迁入此处,并在大殿前的空地上建造厂房,2002年原谢家镇观音堂自新民乡平南村搬迁至此,建有现代风格庙宇,原建筑已不存。

   堡镇天后宫遗址(今观音堂)

陆公义宅

陆公义宅,位于光明街20号。住宅坐西朝东,前为砖砌墙门,为砖木二层楼房,上下有前廊,木质栏杆,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底楼大厅有一排木质海棠门窗。

   陆公义宅航摄【Hồ Tuấn 提供】

   陆公义宅内部

龚氏宅

龚氏宅,位于光明街61号,建于民国时期,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有格子门窗,青砖地面,建筑临街部分与厢房已被改建,仅余正厅。

   龚氏宅

黄氏宅

黄氏宅,位于光明街67号,建于民国时期,建筑坐西朝东,原为三进两院住宅,今仅余第一进住宅、穿堂和砖雕仪门。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格子门窗,青砖地面,仪门高6.5米,上有虞和德书于民国二十八年的“幸修厥德”四字。

   龚氏宅

徐章荣宅

徐章荣宅,位于光明街73号,建于清代,住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有砖雕仪门,计高5米,宽3.8米,厚3.3米,上书“万福骈臻”四字,意指所有福气一并到来,落款“张謇书 丙午孟夏”,即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房面阔五间,两侧厢房各三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格子门窗,青砖地面。

   徐章荣宅



   徐章荣宅航摄【Hồ Tuấn 提供】

龚双辐宅

龚双辐宅,也有记载为龚双福宅者,位于正大街24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三进院落。前有墙门,砖柱石梁,原有曹炳麟题“XX呈祥”,现仅存“祥”字,堂前原有“敦善堂”匾额。龚双福,有族谱记载其出自“南宅四房,子仁后”,原名予智,字发芝,号载庵;其子龚心淳,字景初,号朴斋,秀才;后人龚淑英,为留法博士;龚超群,高级工程师。南堡镇龚氏一族有龚双辐、龚陆评、龚家楣都居住在正大街,故该处街道又称“龚半街”。

   龚双辐宅

顾氏宅

顾氏宅,位于正大街40号,建于清代,住宅坐西朝东,原为三进两院,现存两进一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格子门窗,青砖地面。前厅为平房,左侧建有阁楼,前厅后有砖雕门墙,后厅两层楼房,宅后有墙,中有石柱墙门。

   顾氏宅

龚陆评宅

龚陆评宅,位于正大街48号,建于清末,俗称“龚新太”宅。住宅坐西朝东,前店后宅,三进院落,为当地住宅之最精品者之一。龚陆评,族谱记载其出自“南宅三房,必成后”,祖上有迁崇第14世龚施义,字方岩,号鹤亭;迁崇第17世龚绍曾,字显逵,号仰衢。龚陆评拥有船只,经营布庄,从事货运,家资雄厚,为南堡镇董事。光绪年间,崇明东部百姓因不堪高价官盐与苏淞镇总兵贪污军饷而奋起抗争,后由龚陆评经两次劝解、捐资,动乱得以平息,龚陆评因此获官府颁发的“见义勇为”匾额。其子龚清湜,号渭澄,光绪二十八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三年与龚清沚在南堡镇龚家祠堂开设私立龚氏初等小学。

   龚陆评宅街面

   龚陆评宅内部

杜少如故居

杜少如故居,位于正大街122号,住宅坐西朝东,西式三层楼房,砖混结构,面阔24.6米,进深16.5米,前置外廊,有水泥廊柱,与护栏,坡顶红瓦屋面,配花木窗,木地板。
杜少如,又名杜廷珍,南堡镇人。《崇明县志》载,其 15岁辍学从商。杜有“实业救国”的思想,认为纱业为国家、地方经济之大利,在崇明兴办纱厂,可以就地利用原料和劳动力,是发展地方经济之良策。他详细考察了本县棉花产销实情,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集资64万银元,于1919年创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南堡镇购地百亩,置纱绽10800枚,400匹蒸气引擎1台及配套设备,建大通纱厂,杜任协理。1922年,杜与施丹甫等人筹资近20万元创办永裕轮船公司,置大运轮。1924年与施丹甫筹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30年,为促进纱厂资金周转,杜在堡镇合资创办本县第一个新型的金融机构——大同商业银行,并于桥镇开设分行。1932年,杜与姚意见不合,退出大通纱厂,与地方名绅王清穆合作集资50万银元创建富安纱厂,建厂房6880平方米,置纱锭10800枚及600匹柴油发动机1台。4年后,富安纱厂纱锭增至15104枚,资本总额达80万元,汉口、西安、温州等地均有该厂办事处。1935年杜到浙、赣、皖、鄂、陕、甘、鲁、冀8省考察商情认为“欲要发展经济,必先发展电力”,返崇后筹建堡镇电器公司,惜因日军侵崇而未成。
杜一生创业甚多,还先后在沪、崇创办大中棉织厂、沙市纱厂、黎明印织厂、大东薄荷厂等。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积极支持施丹甫等筹资创办私立民本中学及第三医院;与王清穆、施丹甫、龚允文等筹款创立堡市保坍会,还集资装电话,捐银修筑南北堡镇公路桥梁。崇明沦陷后,杜少如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并迁居上海。1944年5月去世。
故居门口,有两座石狮,为原堡镇城隍庙石狮,雌雄一对,花岗石质,连趺坐通高2.1米,身长0.8米,胸宽0.5米。原位于堡镇城隍庙前,庙已不存。

   杜少如故居

   杜少如故居前,原堡镇城隍庙石狮

陈平策妻高氏贞节坊

陈平策妻高氏贞节坊,位于正大街148号,建于清代。该坊坐西朝东,花岗石质二柱单门,带重檐歇山顶。立柱0.4米见方,高5.6米,柱距3.7米。额坊三重,刻有“皇庆旌表”、“陈平策妻高氏之坊”两匾,并刻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图案,另有高氏传记碑,碑文已被水泥覆盖。
陈平策妻高氏,名载清乾隆《崇明县志》卷十七《人物志三·贞节·历年旌表贞节》:高氏,陈平策妻……乾隆三年题旌。在嘉庆《大清一统志·太仓直隶州》黄天一妻沈氏条目中也有记载。崇明《陈氏族谱》记载:四支,舜道分,迁崇第十四世平策,谏章,高氏守节,入志建坊。陈平策系明代书画家陈嘉言之玄孙。

   高氏贞节坊

大通、富安纱厂

《崇明县志》记载,大通纱厂由本县民族资本家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办。1919年,杜、姚集资64万银元,在堡镇大通河南岸购地100亩建厂,1922年4月建成投产。该厂拥有10800枚纱锭,产品以14支纱为主,也生产10支、12支、16支、20支棉纱。牌名、商标为飞艇和梭子,年产量万余件,就地销售。1923年至1927年纱锭增至22620枚。
富安纱厂由杜少如和邑绅王清穆等人集资50万银元,建于1932年。厂址在大通纱厂南侧,占地70亩,1923年秋开工,拥有纱锭10800枚,后增至15864枚。产品以14支纱为主,牌名、商标为金塔和鹰球。
1938年崇明沦陷后,大通纱厂由意大利开利洋行经营,更名为意商开利洋行崇明纱厂,1939年3月,日军强行接管,更名为钟渊纺织株式会社江北纺织第五厂。富安纱厂坚决不与日军合作,全部员工离厂。1943年7月伪实业部会同日军部宣布解除军管后,两厂局部恢复生产。抗战胜利后,两厂恢复旧观。1953年6月划归南通市领导。1956年7月两厂合并,改名公私合营崇明纱厂。1960年1月划归上海市纺织工业局。1966年9月改名为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

   大通、富安纱厂

   大通纱厂办公楼【Hồ Tuấn 提供】

大同商业银行旧址

大同商业银行,简称大同银行,1930年6月由邑绅杜少如、王清穆、倪葆生等人,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发起组织,每股金额20亿元,计一万股,实有资本20万亿元,于10月15日正式开业,总行设在南堡镇,在桥镇设分理处,在上海北京路280号设通汇处。该行经营商业银行一切业务,主要服务于崇明大通、富安两家纱厂。1931年增设货栈,办理质押放款,是年因市场零票不敷周转,擅自发行小额礼券,次年受到政府查禁。1937年该行因物价上涨,原有资本不敷周转,经批准增资10万元,时实有资本总额30万元法币。
1938年崇明沦陷后,大同银行总行于1939年迁往上海,1942年4月再次增资,当时资本总额达60万元中储券,1948年7月因业务清淡而迁回崇明南堡镇原址。该行在沪期间曾一度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先后购置康脑脱路(今康定路)涵养村72号两层楼房和打浦桥勤乐村8幢三层楼房。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资本总额有750万法币,但营业状况不佳。不久,根据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成立清理处,清理并发还抗日战争前后的各项存款,是年12月清理完毕。1946年6月获准复业,迁址于上海北京路280号,总资本为300万元法币,9月迁至汉口路470号,11月又迁往北京路151号。是年,该行将自己的牌号和资产全部出让于他人,1947年5月,财政部在稽查中发现该行违反银行法,遂下令停业,限期清理整顿,直至1948年复业,此时已更名为大东商业银行。

   大同银行旧址航摄【Hồ Tuấn 提供】

     北堡镇

北堡镇,由大通河镇演变而来,位于大通河以北地区,是堡镇地区较早形成集镇的地方。全镇住宅以条形分布,有解放街贯穿全镇,堡镇乡政府即驻于此。因地理位置靠近岛屿内陆,交通不便,街市繁荣程度不及南堡镇。其有名文物古迹者如下:

   北堡镇卫星图

堡镇中山公园遗址

堡镇中山公园,位于堡镇北路,南横引河南岸,占地30余亩,原有当沙头港墩一座。1929年由堡镇士绅龚亚虞兴辟。该园三面临水,围以冬青。园内筑土为山,高7米,基地2亩。山巅建八角亭,砖木结构,高4米。亭前一对石狮子分蹲两旁。亭周植栀子、石榴、月季、水仙、松柏、冬青、梧桐、白杨等花木。亭内悬匾,上书“安鳌山”,由王清穆书题。水泥地面上刻有两尾大鲤鱼,图案生动活泼,四周有座,可容20余人驻足小歇。凭栏南眺,天水浩渺。山西南腰有佛祠座,上刻缠龙。山东6—7米处有池,池中养金鱼。山正南和东南方有六角草亭各1座。公园平时游客稀落。1938年日军侵占公园,修筑地下碉堡,改山亭为哨所,园景被破坏殆尽,面目全非。解放后被改作崇明海滨轧花厂,1989成为上海国棉五厂崇明联营厂(五棉崇联厂),再后被堡镇供销社收购,1998年停产至今。今厂区已封闭,遗址内留有五棉崇联厂时期的厂房,另有一座水泥拱桥,疑似为堡镇中山公园遗构。

   堡镇中山公园遗址旧航摄图

   厂内拱桥,疑似堡镇中山公园遗构



   五棉崇联厂旧貌

   五棉崇联厂航摄【Hồ Tuấn 提供】

杜冕周宅

杜冕周宅,位于解放街22号,宅院宽20.5米,进深35.5米,占地727.75平方米,坐西朝东,两进院落,共有房屋18间,前厅面阔7间,进深8米,后有厢房两间。入内为中墙门,高5米,宽1.5米,砖雕与字迹已不存,现有字迹为新作。后厅面阔五间,进深8.8米,两侧各有厢房两间。杜冕周,北堡镇人,曾任崇明大通纱厂技术顾问。

   杜冕周宅航摄【Hồ Tuấn 提供】

古腊梅

在解放街123号民宅处,有百年古腊梅,已列为上海市古树名木,编号0882。

   古腊梅

六成堂

六成堂,也有记载称六仁堂者。在北堡镇解放街131号,原由宁波帮商人郑振麟之父独资经营,资本雄厚。原在沈同盛南货号对门,后因沉店起火,老店房屋烧掉,改建楼房。底层二面是和合柜台,外面是石拱门高墙头。郑振麟精明强干,抗日战争时期去世。郑与“金元大当”当主(小开金昌寿)合请七滧镇有拳术的保镖谢大成,保护其财产。第三代郑渭佼,管理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公私合营后调至南油桥药店工作。郑振麟兄在上海久和药行工作。六成堂为百年老店,崇明县档案馆藏《崇明县志》档案馆抄录材料之(二)收录施允恭《百年老店六成堂概况》。今有“郑屋房界”界碑犹存,房屋坍毁严重。

   六成堂

   六成堂“郑屋房界”碑

沈氏宅

沈氏宅,位于解放街172号。相传为乾隆年间沈氏宅邸,坐西朝东,有砖雕门墙一座,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格子木门窗,青砖地面。

   解放街172号沈氏宅

陈氏宅

陈氏宅,位于堡镇北路551号。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前身为“陈福泰”炮仗店,店主陈善祥(1898-1990),经商为生。住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两层楼,硬山顶小青瓦屋,青砖地面,间有水泥地面。楼内木结构扶手完整。

   陈氏宅

沈氏宅

沈氏宅,位于解放街182号。建于清中期,后人沈佰云为清后期术士。住宅坐东向西,三进两院式现仅余砖雕门墙与厅堂屋。厅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格子木门窗,青砖地面,间有水泥地面。砖门墙上刻“肯堂肯构”4字,楷书,落款“张附风题乾隆丁亥阳月”,即1767年,是迄今崇明遗存下来最早的民居建筑。

   解放街182号沈氏宅

堡镇太平庙遗址

堡镇太平庙,位于解放街230号,清乾隆《崇明县志》有所记载。庙已废,今址为民一中学。校内花坛现存一棵银杏,树龄约两百年,已列为上海市古树名木,编号0251。

   古银杏

     旅行须知

崇明堡镇相较市中心,其位置极其偏远,交通殊为不便。除自驾游外,陆路公交幸有申崇三线区间、申崇六线B,可直奔堡镇汽车站,水路可赴宝杨码头,乘堡宝线高速客渡至堡镇港,但须注意航线时刻表和停运情况。若欲奔赴崇明内陆,还需注意换乘公交首末班车。尤其需备足路费,目前预估市中心往返崇明堡镇所需路费或将近40以上,再深入岛中花费更甚,故请确保自身荷包有50元以上路费,并特别关注崇明交通讯息,以免上岛后无法返陆。
虽然前去堡镇路费颇巨,然抵达堡镇游历过程中,则无需多花冤枉钱,数十元餐食即可。堡镇老街各旧宅当前仍为居民区,游历过程中切勿给居民造成困扰,尤其擅自闯门之事应当极力避免。

▼ 以下为“机关纸”版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最后一部织布机戛然而止,多少人潸然泪下!忆父辈们的国营纺织厂时代
初访崇明堡镇老街
崇明百年旧影,带你回看历史风云
大通富安纱厂,一代人的崇明记忆
竖河镇后人忆崇明最黑暗一日
私办慈善第一人——张桂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