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明百年旧影,带你回看历史风云

老照片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是一种情怀、一种文脉。这一张张传世的崇明老照片,无一不是时光的标本,从学校教育、水利海运、纺织工业、古迹名胜、战事兵燹、城乡商贸、特色民居等方面,记录展现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崇明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概貌,旨在穿越时空隧道,解读历史风云,结识乡土人物,感知百年岛史。


学校教育


-1)尚志女学校校门。1906年1月20日,由邑人徐不更(1862—1939)创建于今城桥镇嘉乐弄原袁氏祠堂,学校致力于女子教育,增强女子自立能力。


 

-2)1915年12月,县立尚志女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全体学生合影。尚志女学后迁于城内东南原慈济寺内,并改为公立。1916年秋增设初中。


 

-3)1915年12月,崇明县立尚志女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女职员合影。


 

-4)三乐学校校舍。原名正蒙初等小学,1907年由乡绅汤振声、黄乾初创办于猛将庙镇南侧。1915年后,更名为西成乡乡立第一国民学校、三乐高等小学、崇明县私立三乐初级中学。


 

-5)1915年,崇明县立西成小学全体教职工合影。


 

-6)1949年6月13日,崇明县私立三乐初级中学“学余歌舞团”全体成员合影。


 

-7)1920年6月24日,崇明县立中学第二届毕业生在崇明学宫明伦堂前与老师合影。崇明县立中学由曹炳麟(1872—1938)创建于1915年,位于崇明学宫儒学署,1927年后改名县立初级中学、上海市第三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等。


 

-8)1923年6月,崇明县立中学第五届毕业生在崇明学宫棂星门前与老师合影,前排左七为曹炳麟。

 


-9)1924年6月12日,崇明县立中学第六届毕业生在崇明学宫明伦堂前与老师合影,前排左七为曹炳麟。


 

-10)民本中学校门。1922年冬,由邑绅施丹甫、杜少如等筹办于南堡镇,1925年秋,私立民本初级中学开办招生。


 

-11)民本中学办公楼、教室和操场。1935年1O月,全校4个班,学生181名,教职工12名。1938年3月,日军侵崇,学校解散。1945年10月,学校恢复并准设高中部。


 

-12)1934年2月,私立民本初级中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摄影。


 

-13)1931年7月,敦行女子初级中学第三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私立敦行女子初级中学位于城内庙弄,由邑人施补经创办于1928年秋,1949年停办。


 

-14)1932年7月,崇明私立敦行女子小学第四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私立敦行女子小学位于城内董家弄施宅,由邑人施补经创办于1908年。


 

-15)大新中学校舍。1939年2月,黄淡曾、施馥桂等借新河镇黄铸侯宅为校舍,创办国语、英语、算术专修馆。


 

-16)大新中学校舍。1939年8月迁往新河镇城隍庙,更名为新河镇初中补习学校。1940年8月,改名为私立大新初级中学。


 

水利海运


-1)民国初期赵公堤,位于今港沿镇至向化镇之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赵廷健主持修筑赵公堤,原有两处,共长100里,现已湮没。


 

-2)堡镇港海塘。1947年12月,大通沙厂、富安沙厂、永裕轮船公司联合抢修堡镇港海塘及堤岸。堡镇港南岸护坡始建于1927年。


 

-3)南门港海塘。1894年、1897年、1898年,崇明县城南岸先后建成南门港至青龙港、南门港至施翘河、青龙港至寿安寺海塘。1951年,版画家黄丕谟(左八)等在南门港海塘留影。

 

-4)长江客货轮“天赐”号。1931年,由时任崇明轮船公司董事兼协理陈干青设计并监造。


 

-5)“天赐”号轮首航仪式。1931年10月20日,崇明轮船公司董事长王清穆,以及陈干青、杜少如等联袂出席。


 

-6)“天赐”号轮下水。“天赐”号轮由上海中华造船厂承制,双引擎柴油机,时速130哩。


 

-7)“天赐”号轮成功下水。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赐”号轮毁于战火。


 

-8)长江客货轮“天佑”号。1934年4月,由陈干青自广州购置后营运于沪崇之间。1937年,为免遭日军劫持,“天佑”号轮自沉于二条竖河港内。


 

-9)长江客轮“大星”号。1945年11月,由陈干青购置并改装成客轮后,营运于沪崇之间。


 

-10)惠崇轮埠公司大星轮船码头。1946年12月,由陈干青集资创建,初以“大星”号轮营运于沪崇航线,后“大连”号轮、“闽南”号轮相继投入营运。


 

-11)20世纪40年代末南门港栈桥和码头。1896年南门港通航客轮,1907年至1938年先后设置朝阳轮埠、大运轮埠和南阳轮埠,1946年,惠崇公司修复轮埠栈桥和趸船。


 

-12)20世纪40年代末,乘客由南门港海塘石埂、栈桥、趸船上下船。


 

 

纺织工业


-1)大通纱厂正大门。1919年,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集资64万银元,在堡镇大通河南购地100亩,筹建大通纱厂。


 

-2)1921年,开业前的大通纱厂正大门。


 

-3)1922年,开业后的大通纱厂内大门。1922年4月,大通纱厂建成投产,拥有10800枚纱锭,年产量逾万件,产品牌名“飞艇”,商标“梭子”。


 

-4)大通纱厂内大门。1938年,崇明沦陷后,大通纱厂由意大利开利洋行经营,更名为“意商开利洋行崇明纱厂”。


 

-5)1921年底,基本建成后的大通纱厂全景图。


 

-6)1921年底,基本建成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和厂房。


 

-7)1921年底,基本建成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和厂房。


 

-8) 1921年底,竣工后的大通纱厂办公房主楼。


 

-9)1921年底,竣工后的大通纱厂办公房前排正屋。


 

-10)1921年底,基本建成后的大通纱厂营业部。


 

-11)1921年底,基本建成后的大通纱厂栈房。



-12)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内的粗纱机。


 

-13)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内的细纱机。


 

-14)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内的摇纱机。


 

-15)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内的并条机。


 

-16)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生产车间内的和花机。


 

-17)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成包部。


 

-18)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修理部。


 

-19)1922年10月,开业后的大通纱厂锅炉。


 

 

战事兵燹


-1)日军渡江攻打崇明。1938年3月18日晨,侵华日军第101师团102旅团所属步兵103联队渡江攻打崇明。


 

-2)日军渡江攻打崇明。1938年3月18日,1000余名侵华日军在5架飞机掩护下,渡江攻打崇明。


 

-3)日军渡江攻打崇明。1938年3月18日,侵华日军分乘两艘军航渡江攻打崇明。


 

-4)侵崇日军强行登陆崇明。


 

-5)侵崇日军乘坐冲锋舟和扫雷艇强行登陆崇明。


 

-6)日军登陆崇明岛。1938年3月18日上午,侵华日军在新河镇西南海桥港外口强行登陆,入侵崇明。


 

-7)中华民国三勇士之墓。1938年3月18日上午10时许,日军突击队攻打崇明县城,三位无名青年在东门寒山寺附近英勇伏击,击毙10余名日军后壮烈牺牲。


 

-8)侵崇日军突击队冈村恒彦少尉在抗日“三勇士”墓前接受日本随军记者小俣行男采访。


 

-9)日军侵占崇明后,部队进入崇明县城春晖门(东门)。


 

-10)日军占领崇明后与战败俘虏合影。


 

-11)抗战时期,侵崇日军在崇明县城春晖门(东门)留影。县城春晖门重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1954年拆除平整,辟为环城公路。


 

-12)抗战时期,侵崇日军在崇明县城崇安门(南门)留影。县城崇安门重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1954年拆除平整,辟为环城公路。


 

-13)日军在崇明疯狂扫荡。日军攻陷崇明县城后,烧杀奸淫,满目疮痍,3月21日分东西两路扫荡堡镇、庙镇等地。


 

-14)日军侵占崇明后组织人员编制“良民证”。


 

-15)侵华日军在崇明实行殖民统治,伪崇明县各机关暨士绅与侵崇日军合影,欢送驻崇军官岩泽等人。


 

-16)侵华日军在崇明实行殖民统治,日军指挥官巡查地方伪军部队。


 

-17)日军侵占崇明后,与地方守备部队开展殖民统治。


 

-18)1942年2月,日伪当局在崇明组织“庆祝大东亚解放民众大会”。


 

-19)1947年10月,大通纱厂自卫队横队行进训练。崇明民众自卫队组建于1946年8月,协助军警清查中共党组织活动。


 

-20)1947年10月,大通纱厂自卫队刺枪训练。由大通、富安纱厂编成的自卫独立中队,队员脱产,享有薪饷,直属于崇明民众自卫总队部。


 

 

古迹名胜


-1)崇明学宫棂星门。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石柱高耸,上刻云头纹。民国年间,县立中学(崇明中学前身)女生在棂星门前合影。


 

-2)崇明学宫杏坛。位于学宫万仞宫墙东南隅,为人工堆筑的土丘,坛上有银杏树两株,树龄近300年。1922年6月,县立中学第四届毕业生在杏坛前合影。


 

-3)崇明学宫牌坊。位于棂星门前左右,东西两座,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1921年6月,曹炳麟(前排左八)与县立中学第三届毕业生在学宫牌坊边合影。


 

-4)崇明学宫牌坊。两层重檐,上层砖木,下承石柱,旁有两株树龄约380多年的银杏树。1925年6月,曹炳麟(前排右四)与县立中学第七届毕业生在学宫牌坊边合影。


 

-5)崇明学宫泮池和登云桥。位于棂星门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泮池呈半月形,砌石为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桥面呈方形,拱圈上方阳刻楷书“登云桥”。


 

-6)崇明学宫大成殿。建于清康熙初年,重檐歇山顶,崇明学宫的主体建筑,原为奉祀孔子的场所。1925年,县立中学师生在大成殿西侧合影。


 

-7)1924年金鳌山公园正门。金鳌山相传始建于宋代,后坍于海。清康熙七年(1668)重建于现址。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有“鳌山八景”之誉。1919年,公园改建后对外开放。


 

-8)1924年金鳌山公园全景。1917年至1918年7月,金鳌山公园改建,修清远堂,建水香榭,筑得月桥,浚荷花池,植红梅绿柳,栽修竹翠荷,另建大有亭,1919年4月3日举行落成典礼。


 

-9)1924年,绿树掩映镇海塔。镇海塔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意可阻止海坍,并为航海标识,塔高10米,外呈六角形,正面上竖书“宝藏兴焉”,下横书“镇海”,东、南、西三壁分书“安”“静”“定”。


 

-10)1924年,玉莲池荷花盛开。清康熙七年(1668)金鳌山重建于今寿安寺北,山下凿玉莲池。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清远荷香”为“鳌山八景”之一。


 

-11)1924年,镇海塔下清凉洞。


 

-12)民国初大有亭与得月桥。清康熙七年(1668)金鳌山重建时,玉莲池中有一小岛,岛上建大有亭,民国初改建为六角檐亭。得月桥建于1918年。


 

-13)唐一岑墓。原位于蟠龙镇东。明代嘉靖年间,唐一岑任崇明知县,1554 年因抗击倭寇入侵而殉职。唐墓原筑于平洋沙城西南,清雍正八年(1730)迁至蟠龙镇东,1990年迁至今鳌山路一带。


 

-14)演武场。原位于县城东门外,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是驻军官兵习武练兵所在。清康熙元年(1662)建东西官厅、后堂、书房和垒门、鼓亭等。又名大校场,20世纪50年代初改为公共体育场。


 

 

城乡商贸


-1)民国二十三年(1934),“崇明县政府”匾牌。


 

-2)崇明县城春晖门。1944年,崇明县城春晖门(今东门)城楼及城外民居和道路。



 

-3)崇明育婴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后数度兴废,迭经修葺迁建。光绪十二年(1886),原位于今新崇北路的育婴堂再度修建。此为育婴堂职员合影。


 

-4)崇明育婴堂。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吴成周重建育婴堂,加高正厅,修订堂规,扩大收养名额,后又撰写《重建育婴堂碑志》。此为育婴堂住堂乳妇合影。


 

-5)崇明大公所圣心育婴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创建,专收弃婴。1926年,育婴堂幼儿与护理员合影。


 

-6)崇明大公所广仁养老院。由乡绅王清穆与上海陆伯鸿等集资筹建,招收老年妇女49名。1935年2月24日,广仁养老院开业合影。



-7)宝华银楼。崇明最早的银楼,位于北堡镇,建于清咸丰年间,以加工各种银饰品为主要业务,兼营珠玉宝石。店主郑振麟,1938年停业。


 

-8)大同商业银行。1930年6月,由杜少如(一排右二)与王清穆(一排左三)等合资创办,资本20万银元,总行设在南堡镇,1947年6月停业。1935年9月,大同商业银行股东合影。


 

-9)日伪统治时期,崇明农村集镇菜市一隅。



-10)日伪统治时期,崇明农村集镇菜市一隅。


 

-11)20世纪50年代初,桥镇普济桥菜市场。


 

-12)20世纪50年代初,城桥镇街头一隅。


 

-13)20世纪50年代初,堡北区堡西乡建造桥涵。


 

-14)20世纪50年代初,新河区疏浚挑皮港。


 

 

特色民居


-1)瀛海桃源。原位于城桥镇南门路富民街路口今工商银行处,由清光绪十八年(1893)进士孙培元(1855—1916,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监察御史)在辛亥革命后归隐崇明时修建。


 

-2)施氏“五亩之宅”。原位于侯家镇北、长兴镇西,为邑人施曾陶(亚参)旧居。


 

-3)大通纱厂职工工房。大通纱厂始建于1919年,职工工房建成于1921年,原位于厂部正门之南,为新式里弄建筑。


 

-4)黄家花园正门。位于今中心医院内,1927年由崇明籍富商黄稚卿建造,坐北朝南,前园后宅,中西合壁式花园别墅。50年代初,版画家黄丕谟等雅集合影。


 

-5)黄家花园凉亭。位于黄家花园主体建筑东隅,有亭廊连接南北。1930年,黄稚卿(右二)与妻儿在凉亭合影。


 

-6)黄家花园西花园。位于黄家花园主体建筑西隅,有石径相通,月洞门门楣刻“引胜”两字。此为黄稚卿与陶氏在西花园合影。


 

-7)思蓼山庄正门。位于今港西镇团结村,1935年,由中国著名航海家陈干青(1891-1953)建造,坐东朝西,砖木结构。


 

-8)思蓼山庄旧居。思蓼山庄主体建筑坐西向东,歇山顶,南北各有一埭房屋,整体呈凹字形。


 

-9)思蓼山庄旧居局部。


 

-10)思蓼山庄月洞门。位于主体建筑南首,既为南北房屋之间的通道,又可连接东西院落。


 

-11)冯阅甫旧居。位于城桥镇八一路592号,由原扬子中学名誉校长、留日绅士冯阅甫建造,仿西洋式建筑,坐北朝南,前院后楼。40年代,冯阅甫在冯家楼前留影。




来源:崇明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崇明之东部纪实
盘点去崇明必玩的八大景点
崇明城橋鎮——橋鎮老街【圖文】
(35)奉贤区.崇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明老城厢:海上生瀛洲,江口寻鳌山
骑行崇明-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