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三水大塘的“疍家人”

欢迎光临硕和堂的博客——硕和堂制作
作者:小雨点

    我与他们在长期接触中,我觉得他们都是极为勤劳朴实,善良可亲的“疍家人”。他们每天凌晨便起来撒网打渔,一天的工作也就这样开始了。直到天刚亮,又拖着打来的鱼,急急忙忙赶到集市去卖。回来后再整理打渔工具,为下一轮捕鱼做准备。别看是打渔那么简单,他们很辛苦,但却任劳任怨。一年360多天,有时头顶烈日,有时冒着严寒霜冻,有时更是任凭风吹雨打,他们只管拉绳撒网。只是为了多打点鱼,多卖点钱。他们生活很艰苦,除了工作、睡觉,没有什么娱乐,大多时候连电视都看不到。整天活动在几平方的小渔船上。天气炎热时,闷热的水上热汽迎面扑来,个中滋味,谁能体会!他们遵纪守法,与世无争,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


     在北江大堤大塘油金大桥附近的江边停着密密麻麻渔船。每逢早晚,船上炊烟袅袅,鱼香阵阵。此般情景,好一派热闹繁荣气氛,其实,这是只有休渔期,才有可能出现的如此景象。要是平时,稀稀疏疏的渔船进进出出,反倒显得冷清。   




           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是休渔期,对于以打渔为生的北江渔民来说,是一年中最“闲”的时间。也是最难受的日子。每到这段时,渔民们不能打渔,收入自然少了,虽然政府有补贴,但还得要节衣缩食,而且还要借此休鱼期晒船修船,这相当于岸上人装修房子,也需要一笔钱啊!一些人只好找点其他工作,去打短工,以弥补家用。



    即便如此,很多老渔民也依然习惯以船为家。对于他们而言,江面上摇晃的渔船,才是他们心灵的归宿。但是,说是这么说,有谁知道他们的苦闷啊。他们常年生活工作在渔船上,一旦离开了船,又有多大作为啊。



    对于这群在船生活了一辈子的渔民来说,船,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船,就是他们的窝。他们最离不开的就是渔船。



    要是以前,这里确实是一派繁华景象,不仅有渔船集中在这里,还有摞蚬煮蚬的,过船渡海的,人来人往。而现在,一来年轻人都不想打渔,政府也主张渔民上岸,许多老渔民由于年龄或者家庭原因,也就慢慢淡出了渔船生活。二来建起了油金大桥,交通方便了,岸上人也不用过船渡海了,人员船只都自然就少了。加上都要出外甚至远赴外地去打渔,平时 就更少停泊在这里,只有休渔期才有如此景象。过去早已成为美好的记忆了。 



    而今,老渔民们的背影渐渐稀少,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带走了一段段关于水上人家的记忆。然而对于他们,初心不改,只有水上的坚守,才是自己这一代人的最终寄托。



    对于这群从少年时代就与水为伴,以船为家的人,他们的祖祖辈辈都与北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轮到他们这一辈,虽然也已将老去,但他们对着熟悉的北江和生活惯了小船,也难离难舍。但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他们最大的期许,就是让他们不要再重复自己的路。



    事实上,渔民的子女,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与时俱进,他们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有自己的岸上新居——渔民新村,他们离船上岸,入学读书,慢慢离开了父辈们赖以生存的北江和渔船的生活,走向社会。在当今年青一代中,不乏有人高等学府深造,有人从商从政从军,有人成名成才成家,早已把父辈的期许变成了现实。     



    江水悠悠向前流淌不息,光阴匆匆一去永不复回,时光老人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却可能再也迎不回来新一代的渔民!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渔民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改变。关于这群三水江边上的“吉卜赛”人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千百年来神奇般传承的故事,慢慢地远去了,往事只能回味! 

   (文中黑白照片选自网络,谨表谢意)























































































  

硕和堂

欢迎光临硕和堂的博客——硕和堂制作

欢迎光临硕和堂的博客——硕和堂制作


欢迎光临硕和堂的博客——硕和堂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渐渐走远的“疍家”
10457艘渔船,按每船10个人计算,那就是10万多人的雄师
九江旱情调查
大场面,千船竞发!东港近千艘渔船“解禁”出海
台风过后渔船备捕忙
大鱼难见全是小鱼小虾?船老大:海里没东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