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有医圣真君子,除却黄帝不尊经

院校教育死水一潭,死路一条。

民间两大阵营,伤寒论坛师奉彭子益,民间中医网推崇黄元御。

这个被乾隆御赐“妙悟岐黄”牌匾的黄元御,其代表之作《四圣心源》,在民间中医网亦荣列经典之序。在黄的这部书里,托名秦越人的《难经》是其尊崇的四圣之一。

在前面探讨《素问》六经热病的时候说过,《难经》把热病脉象误为“温病之脉”。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大家看了温病派的著作,尤其看了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就会立马明白。“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说的多明确啊,那么温病之脉,怎么又会“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呢?只有热病的脉象,才是首日太阳,次日阳明……“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的。

大家可能要问,《难经》为什么会把热病之脉误为温病之脉呢?

在《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的末尾,岐黄师徒在讨论完热病之后,又说了这样一句话: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难经》显然把这句话理解成了对热病的注释。虽然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部被名医誉为四圣的经典著作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却是难以令人理解的。

伤寒中的热病因其独特,在《黄帝内经》中被独立一篇专门论述。同样有必要提醒后学引起警醒的,异于伤寒诸病的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温病,只不过被放在热病之后提示了一下。但是在《难经》里,热温就混为一题了。

我这里没有刻意责难越人的意思,只是想提醒一下,中医的经典是要经得起检验的,不是随便哪个人,更不是某一位所谓的“名医”“名家”凭自己的喜好就能随意指定的。所以虽然医圣在序言中声明撰用了《八十一难》,但对其四圣的身份,我始终是不敢苟同的。同样根据目前院校教学的需要,《温病条辨》也被列入了四大经典;根据某老的意见,经典竟然有十部之多,至于被学者自认为经典的著作,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冠多发乱,官多发乱”。被封的经典多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反倒没有了经典,后学更会迷乱其中,无所适从。尤其在彻底弄明了《伤寒论》的真相之后,这种感觉更加突出:唯有医圣真君子,除却黄帝不尊经!

在反思中医院校教育失误的时候,大家纷纷感叹,呼吁中医要回归“师承”。那么在中医领域,究竟何人堪为人师,真正应该师承何人呢?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中医真正堪为人师的,是歧伯,是黄帝,是张仲景。我们应该师承的,是《黄帝内经》,是《伤寒论》,是《金匮要略》,是这些真正的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伤于寒
中医是挺好的,就是现在好中医太难找了!
中医怎么研究的脱髓鞘疾病
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如何认识《伤寒论》?
正龙国学-病例分析-别轻看了“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