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为了维持人的生命机体的存在,欲望总是需要的。人不能没有欲望。老子反对纵欲,也反对禁俗,主张“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六十四章),亦即主张“少私寡欲”。所谓“少私寡欲”就是减少私心,降低欲望,在名利财货的追求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使身物于物。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声色太马,饮食男女,本是人的生理需要,但是人如果过分地所示,非但无益于生命,反而会残生害性;色欲伤目,亦即过分的观赏由红白黄灰黑五种颜色所的缤纷斑斓的色彩势必使人眼花缭乱,影响和损害视力;声欲伤卫,亦即长久地醉心于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所组合成的娓娓动听的音乐也势必使人嗡嗡耳鸣或失去听力;味欲伤口,亦即一味地贪恋由酸甜苦辣咸五味觉所构成的美味佳肴也势必使人呕吐恶心,败坏胃口;情欲伤心,即每天不断地驰骋追逐于广大辽阔的猎场或情场,只能使人心灵放荡,淫乱焚心;物欲伤身,即每天不断地迷恋贪图稀有珍贵的财货,只能使人冒死轻生,终致身败名裂。可见,目欲、声欲、味欲、情欲、物欲,过度了有百害而无一益。“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名利的欲望要彻底根除是不可能的,因为名利作为世俗的功利价值毕竟是世俗的人所需要的,它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如果说对功名的崇尚,是人们对生命精神泉流的渴望,是对终极价值的向往,那么对利禄的热爱,则是人们对物质食粮的需求,是对现实物质利益的需要。故有人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就成了人的两大需要。据载,宋朝徽宗皇帝一日出游来到长江岸边的金山寺,登上金山寺高处的一座阁楼,极目远眺江中往来如织的船只,便问住持黄伯禅师:“来往的船只那么多,究竟有多少只呢?”黄伯禅师答道:“只有两只。”宋徽宗不解其意,进一步问是哪两只,黄伯禅师解释说,“一只是寻名的船,一只是求利的船。”徽宗顿时恍然大悟,来来往往的船只虽多,数不清楚,但追根究底,离不开追求功名和利禄两种目的,所以实际只有名和利两只船。如果说对功名的向往则是庶民百姓、村野匹夫都不免为之的。这是因为,人的生命首先是一种物质存在,人对利欲的追求是满足自己物质存在的重要方式,亦即逐利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物性之欲。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以不加掩饰的坦率,揭示了人性逐利,人生重利的真情实相。人的名利欲望即大大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灾难和不幸。正如庄子所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基于对名利欲望两重性的认识,老庄道家倡导淡泊名利,少私寡欲,认为名利像匏一样,实在好吃,叫人绝对不要吃是做不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节欲,既要吃,又不要吃得过多过饱,在名利面前也有一个随顺自然,安于自然的问题。“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老庄之道教人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适可而止的态度,知足常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让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私寡欲,知足知止
《道德经》笔记二十一:减少名利欲望,不信妖言
【助力抗疫】身不被欲望驱使,心则离道日近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绝弃第十九
试论老子的人性论及对艺术家修养的启示
“少私寡欲”四个字,道出人生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