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星际探索》:一个孤独症患者的梦呓

《星际探索》也许是今年争议最大的一部科幻片了。

其争议就在于它到底是不是一部科幻片。

科幻迷们看完后纷纷表示,这丫拍的啥玩意啊!基本的物理常识都不过关。

文艺迷们看完后纷纷表示,你丫没看懂别乱喷!这是高大上的文艺科幻片。

的确,《星际探索》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还是特私密的那种作者电影。

在我看来,它通篇都在咀嚼一个词——“孤独”。



1、 一个纯理性主义者的孤独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

 

刘慈欣的小说《朝闻道》是这样开头的:

“有一句话我早就想对你们说,”丁仪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心中的位置大部分都被物理学占据了,只是努力挤出了一个小角落给你们,对此我心里很痛苦,但也实在是没办法。”

他的妻子方琳说:“这话你对我说过两百遍了。”

十岁的女儿文文说:“对我也说过一百遍了。”

丁仪摇摇头说:“可你们始终没能理解我这话的真正含义,你们不懂得物理学到底是什么。”

 

旁人无法理解一个纯理性主义者的孤独,就如同她们不懂得物理学到底是什么一样。

在他们眼中,真正的美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想像力才能看到它,与海洋花朵森林不同,它没有色彩和形状,只有当你用想像力和数学把整个宇宙在手中捏成一团儿,使它变成你的一个心爱的玩具,你才能看到这种美……

这种想法无疑是孤独的。

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是执着与唯一的。

“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

 

即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快乐的。

“但我快乐,也希望你能分享我的快乐。”

 

因为对于宇宙的浩瀚来说,个体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当宇宙的和谐之美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你面前时,生命只是一个很小的代价。”

 

在他们的字典里,“美”的定义便是科学本身。

“最后,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和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

 

旁人无法为他们做出选择,也无需为他们承担责任。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生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当然可以用它来换取自己认为崇高的东西。”

 

有人对他们这样说:

“放松自己,在黄昏的鸟鸣中看着夜幕降临大地,在银色的月光下听着怀旧的音乐,喝着美酒想着你心爱的人……这时你们就会发现,终极真理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重要,与你们追求的虚无飘渺的宇宙和谐之美相比,这样的美更让人陶醉。”

他们的回答却是:

 “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

他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孤独,因为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实在是太美了!

  

2、一个纯感性主义的孤独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却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

 

汤米·李·琼斯饰演的父亲是一个纯理性主义的科学家,他的孤独来源于世人对他执着追求地外生命的不理解、不认同。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儿子却是一个纯感性主义的工程师,他也有不亚于父亲的执念,那便是去寻找父亲。

你跨越45亿公里的距离,去外太空寻找未知生命;而我跨越了同样的距离,却只为寻找你。

你用了29年的时间去探索宇宙奥秘,而我却用了29年的时间试图忘记你……最终,我们都一败涂地。

在你的眼中,星际探索背负着全人类的使命;可在我心中,从事宇航工作,只是为了完成我个人的私愿——有机会去寻找你。

对于科学的爱与对于家人的爱放在一起,分不出大小,也无所谓高低。

可这一份执着而生的孤独,却如宇宙一般浩渺无际……因为无人可以理解,也无人可以倾诉。

 

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父亲时,父亲却对他说:

“这里就是我的家。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在乎过你和你妈妈,还有你那些小聪明。三十年来,我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吃着这里的食物,在这里承受着艰苦的生活与工作,我从来没有一次想过那个‘家’。我知道你的母亲会成为寡妇,你会成为孤儿,但我找到了自己的宿命。所以我抛弃了你……”

当父亲最终要求儿子放手,选择伴着自己的理想而逝时,那一份理性主义者的孤独走到了圆满的终点。

儿子却只能痛苦的望着父亲飘向宇宙深处……他用29年的时间来到这里,刚刚见到父亲,读懂父亲,却要随即面对与他永别。

这一刻,一直表现沉着冷静的儿子终于无法在伪装下去了,他默默的流下了一行眼泪。

从太空梯坠落大气层时,在月球基地遇袭时,在太空船里与狒狒搏斗时,降落火星同伴紧张失控时,他的心率都未曾超过80。

影片前半段为他所铺垫的人设彻底崩塌了,那个遭遇一切困难与危险都不为所动的坚强男人终于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他像一个孩子受了委屈般的哭了。

父亲看见了宇宙的浩瀚,缥缈虚无。

儿子却看到了人生的意义:唯有爱,值得铭记。

他这一份感性主义者的孤独,经历了29年,却远未结束……

 

3、星际探索的孤独

“孤独与被隔离,是超越人类可以承受的痛苦。”——儒勒·凡尔纳

 

除开纯商业目的的太空猎奇电影,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太空科幻片都在讲述“孤独”二字。

《地心引力》中的桑德拉·布洛克,万籁俱寂中失去同伴后的绝望性孤独;

《火星救援》中的马特·达蒙,一种百无聊赖的乐观性孤独;

《星际穿越》中的安妮·海瑟薇,太空一天地球十年的时差性孤独;

《异形:契约》中的迈克尔·法斯宾德,渴望神性附体的造物者式孤独;

《太空旅客》中的克里斯·帕拉特,必须面对几十年单身的生理心理双孤独;

《月球》中的山姆·洛克威尔,只能自己与自己说话的克隆式孤独;

《星际探索》中的汤米·李·琼斯与布拉德·皮特,理性主义者与感性主义者互相无法理解的孤独。

 

为什么大家都爱用太空科幻片来作为“孤独”情绪的载体?

因为宇宙渺无边际、空虚寂寥,无限放大了人们心中的悲伤与寂寞。

宇宙的无限大与个体的有限小在空间上形成了对比;

星辰的不计其数与同伴的小于等于一也在数量上造成了反差;

太空失重的轻灵与宇航服的沉重又在重量上形成了对比;

星际间距离以光年计与人类的寿命在时间上再一次造成了反差……

这一切都在各种维度上令仰望星空的人无意间激发了哲学思考。在太空深处的航天器中,宇航员唯一的心灵指向便只会是——孤独。

 

4、詹姆士·格雷的孤独

国外评分:烂番茄新鲜度84%、爆米花值40%,IMDB6.8。

国外评分:相对专业类豆瓣7.1,时光网7.4;大众娱乐类淘票票7.3,猫眼6.5。

熟悉这几个平台评分惯例的都清楚豆瓣7.1(7分以上可以算中上)与猫眼6.5(8分以下都算是中下)之间其实严重倒挂的。

《星际探索》再一次陷入詹姆士·格雷式的怪圈,即叫好不叫座。也就是电影专业人士与媒体对它的评价很高,但普通观众就是不喜欢。

这并不是第一次了,他之前导演的《两个情人》《迷失Z城》也都是这样,专业类与大众类评分倒挂。

是这届影评人太装逼了?还是这届观众不行?

其实还是观影前的期待值在作怪。影评人或是资深影迷熟悉詹姆士·格雷的沉闷调性,自然是以欣赏慢节奏文艺片的心态来观影的。

而不明就里的围观观众大部分是因为片名或是预告片宣传的视效科幻大片定位才走进影院的,看完后自然会骂影片挂羊头卖狗肉。

制片方或院线为了把它包装成一部商业科幻大片花了很多心思,这就导致了普通观众上当受骗后怒打低分的后果。

而詹姆士·格雷原本就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他的所有电影都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作者电影调性,很少随波逐流,只是不断尝试用冒险片、科幻片等不同的外壳去展现哲思性较强的内核。

这种导演是很“孤独”的,在商业片横行的当下并不受人待见。就像他的电影里经常呈现的“孤独”状态,无法让所有人都理解,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与固有的表达方式。

 

“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史铁生

 

这是一颗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的心,尽管很孤独,却渴望观众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效果不一定理想,但这种创作的快乐,他没法舍弃。

 

“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

 

很多时候孤独是可怕的,但并不可耻;从某种角度来看,它甚至很宝贵、很浪漫;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的“孤独”,更要学会享受自己的“孤独”。

 

 

“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他若无法享受孤独,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叔本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星际探索》:一部披着太空科幻外衣的文艺片
皮特不行了?无聊其实正是《星际探索》的看点,从宇宙中看到内心
人生来孤独——《星际探索》
我用四年才等到一部这种超级大片
《星际探索》:我们在逃避还是在追求孤独?
《星际探索》注定是一场孤独又危险的旅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