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速识别多音字

    [511] 丁(zhēng)丁(zhēng):象声词。原指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毛传:“丁丁,伐木声也。”也指敲木声。《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后广泛用于形容琴声、棋声、雨声、漏声、马蹄声、佩玉声等等。唐许浑《听琵琶》诗:“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檀红拨响丁丁。”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宜围棋,子声丁丁然。”清金农《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王机机反生。”唐元稹《景申秋八首》诗之三:“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唐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诗:“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画簷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鲁迅《野草•秋夜》:“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512] 白居易《画雕赞》:“鸷鸟之英,黑雕丁丁。”“丁丁”,壮健貌。此“丁”《汉语大字典》音zhēng,《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音dīng。丁(dīng)有壮健义,如丁壮、壮丁等,故不从《汉语大词典》。
  
  [513] 宋罗泌(Bì)《路史·循蜚记》:“予观于经,而信二书足丁也。”“丁”通“徵”。征信,证明。
  
  [514] 丁(dīng)丁(dīng):漫远貌。唐皎然《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
  
  [515] 见唐薛能《陈州刺史寄鹤》诗。“丁(dīng)丁(dīng)”,指汉代丁令威。
  
  [516] 见明无名氏《风月担·越调寨儿令》。“丁(dīng)丁(dīng)”,冰冷貌。
  
  [517] 见[314]。
  
  [518] 喁(yóng):鱼口露出水面咂动貌。《韩诗外传》卷一:“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喻人抬头貌。
  
  [519] 喁(yóng)噞:鱼在水面张口翕动以呼吸貌。清钱谦益《牐吏》:“游鱼脱钓钩,不复口喁噞。”
  
  [520]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讻。” 佣(chōng),公平。
 

[521] 佣(yòng)金、佣(yòng)钱:买卖成交后付给中间介绍人的酬金。
  
  [522] 佣(yōng)工:受雇佣为人做工的人。
  
  [520]-[522] 佣(yòng)金、佣(yòng)钱之佣(yòng)不能写成繁体的“傭”,佣(yōng)、佣(chōng)的繁体字是“傭”。
  
  [523] 《周礼·考工记·辀人》:“是故辀欲欣(kěn)典(tiǎn)。”郑玄注:“欣典,坚刃貌。郑司农云:‘欣读为恳,典读为殄。驷车之辕,率尺所一缚,恳典似谓此也。’”
  
  [524]《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典凝如冬。”俞樾《诸子评议·淮南内篇三》:“典,读为‘欣典’之典……典凝,犹坚凝也。”
  
  [525]《史记·宋微子世家》:“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钱大昕《考证》:“典读为殄;典丧者,殄丧也。”殄,危困;衰败。
  
  [526] 侥(jiǎo)薄:浇薄。

 

[527] 僬侥(yáo):

1、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因以为其国名。《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杨伯峻集释引殷敬顺释文:“僬侥音谯尧,短人国名也。”按:明孙瑴《古微书•诗含神雾》作“焦侥”。清陈维崧《满江红·赠大西洋鲁君》:“海外海,光如漆;国外国,天无日。话僬侥龙伯,魂摇股栗。”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国语·鲁语下》:“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韦昭注:“僬侥,西南蛮之别也。”《后汉书·;明帝纪》:“西南夷哀牢、儋耳、僬侥、槃木、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西域诸国遣子入侍。”

3、指卑微年幼之人或卑鄙小人。宋苏轼《刘丑厮》诗:“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箫。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汉语大词典》
  
  [528] 侥(jiǎo)兢:谓对利禄的贪求争夺。亦指侥兢之人。《梁书·钟嵘传》:“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兢。”宋范仲淹《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陕府判官厅公事,庶旌廉退之士,以抑侥兢之风。”——《汉语大词典》
  
  [529]《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伪,犹变也。青蝇变白使黑,变黑成白,以喻谗佞。”“伪”通“讹”,改变,变化。骊姬,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夫人,曾玩弄诡计杀太子申生,并逼得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530] 伪(é)字:指不规范的字。伪,通“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汉语大词典》
  
  [531] 伪(é)谬:亦作“伪缪”。讹错;错误。宋孙奭《孟子正义序》:“丁氏则稍识指归,伪谬时有。”宋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补缉阙亡,黜正伪缪,克备一家之史,以为万世之传。”——《汉语大词典》
  
  [532]《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颜师古注:“伪,读为‘讹’。讹,化也。” 南伪,《书·尧典》作“南讹”,《史记·五帝本纪》作“南为”。——《汉语大词典》

 

[533]《墨子·公孟》:“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毕沅校注:“伪,疑当为‘贝为’。《说文》云:此古‘货’字,读若贵。” 著,生长,增添。“材”通“财”。
  
  [534] 敦(dūn)心:犹专心致志。《魏书·高允传》:“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终辞宠命,以之自保。”——《汉语大词典》

 

[535] 敦(dūn)行:笃行。《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济用金鼓。”……——《汉语大词典》
  
  [536]《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玄笺:“敦,治;旅,众。……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
  
  [537]《诗·;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郑玄笺:“敦敦然独宿于车下。”朱熹集传:“敦,独处不移之貌。”
  
  [538] 敦(duì):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郑玄注:“皆黍稷器。”陆德明释文:“敦音对,又都雷反。”《仪礼·士丧礼》:“敦启会面足,序出如入。” 郑玄注:“敦有足,则敦之形如今酒敦。”《隋书•礼仪志二》:“荐粢盛为六饭: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清方薰《山静居诗话》:“敦罗盘列,豆进笾加。”亦指形制较大的酒器。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萝卜蘸生酱,村酒大碗敦。唱会花桑树,吃的醉醺醺。”——《汉语大词典》
  
  [539]《荀子·君道》:“斗、斛、敦(zhǔn)、槩者,所以为啧也。”
  
  [540] 敦(tún):通“屯”。屯聚。《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郑玄笺:“敦,当作屯……陈屯其兵于淮水大防之上以临敌。”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

 

[541]《诗·大雅·行(Háng)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毛传:“敦,聚貌。”孔颖达疏:“《周礼》以苇好丛生而谓之丛物,故言‘敦,聚貌。’” 敦,通“团”。
  
  [542] 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人传到迁客,面目敦惭怍。” 敦,通“团”,聚拢。
  
  [543]《诗·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敦,通“团”,圆形。毛传:“敦,犹专专也。烝,众也。言我心苦,事又苦也。”陆德明释文:“专,徒端反。”后因以“敦瓜”指辛劳痛苦。王闿运《愁霖赋》:“穆悲黄竹旦感敦瓜,淫霖为灾兮自古由嗟。”——《汉语大词典》
  
  [544]《周礼·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郑玄注:“敦,读曰焘。焘,覆也。”陆德明释文:“敦音道。”

 

[545] 敦(diāo):通“雕”。雕画,文饰。敦(diāo)琢,犹雕琢。引申为选择。《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郑玄笺:“又选择众臣卿大夫之贤者与之朝王,言敦琢者,以贤美之,故玉言之。”孔颖达疏:“敦琢,治玉之名。人而言敦琢,故为选择。”马瑞辰通释:“敦与彫双声,敦即彫字之假借字,亦作雕。”敦弓,雕饰之弓。为古代帝王专用。《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毛传:“敦弓,画弓也。天子敦弓。”孔颖达疏:“敦与彫,古今之异。彫是画饰之义,故云‘敦弓,画弓也。’”——《汉语大词典》
  
  [546] 《诗·大雅·召(Shào)旻》:“溥斯害矣,职兄(kuàng)斯弘,不灾我躬?” 兄(kuàng),同“况”。滋益,增加。
  
  [547] 《墨子·非攻下》:“还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棘生乎国道。王兄(kuàng)自纵也,赤乌衔珪,降周之歧社。”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二》:“兄与况同。况,益也。言纣益自放纵也。”
  
  [548] 《管子·大匡》:“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kuàng)与我齐国之政也?” 兄(kuàng) ,同“况”。何况。
  
  [549] 见[177]
  
  [550]《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xié)之百围。” 絜(xié),动词,用绳子量筒形物体的粗细。

 

[551] 絜(xié)矢:古代一种可在箭头上带火以射烧敌军的箭。《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郑玄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絜矢象焉。二者皆可结火以射敌、守城、车战。前于重,后微轻,行疾也。”
  
  [552] 絜(xié)令:著于板籍之律令。《史记·酷吏列传》:“奏谳疑事,必预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谳决法廷尉絜令,扬主之明。”裴骃集解引韦昭曰:“在板絜。”张守节正义:“按:谓律令也。古以板书之。”——《汉语大词典》
  
  [553]《史记·;陈涉世家》:“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絜,动词,衡量。
  
  [554] 絜(xié)钩:鸟名。《山海经·东山经》:“(石垔 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555] 絜(xié)矩:絜,度(duó)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tì),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郑玄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絜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朱熹集注:“絜,度(duó)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duó)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汉语大词典》
  
  [556] 絜(xié)知:测度(duó)而知。《管子·幼官》:“六举而絜(xié)知事变,七举而内外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尹知章注:“絜,围度也。”——《汉语大词典》
  
  [557] 絜(jié)齐(zī):同“絜粢”。齐,同“粢”。祭祀用的清洁谷物。《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絜(jié)齐(zī)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李贤注:“絜,清也,谓食也。《左传》曰‘絜粢丰盛’也。” ——《汉语大词典》
  
  [558] 絜(xié)驾:谓乘车不徒行。形容安享富贵。《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xié)驾,故人重之。”——《汉语大词典》
  
  [559] 絜(jié)楹:絜(jié),刮摩修整使之洁泽光滑。楹,屋柱。刮摩屋柱使之洁泽光滑,因以“絜(jié)楹”比喻人的圆滑、谄谀。《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jié)楹乎?”一本作“潔楹”。王逸注:“顺滑泽也。”朱熹集注:“絜楹未详,或疑如《大学》‘絜矩’之‘絜’谓围束之也;楹,屋柱,亦圆物,又以脂灌韦而絜之,是以突梯滑稽而无所止也。”蒋天枢校释:“楹,屋柱。絜,围而度之。絜楹,喻善能揣度权贵者之所好。”案:依以上释义则“絜”当读xié。《礼记·明堂位》:“刮楹、达乡。”孔颖达疏:“刮,摩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
  
  [560] 絜(Xié)水:河名。古代黄河自孟津以北所分的九条支流之一。《尔雅·释水》:“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Xié)、鬲(Gé)津,九河。” ——《汉语大词典》

单(Chán)于冒(Mò)顿(dú),单(Shàn)县姓单(Shàn)。
  经传(zhuàn)传(zhuàn)记,传(chuán)递传(chuán)单(dān)。

 

[561] 絜(jié)皋:即桔槔。
  
  [562]《诗·秦风·小戎》:“俴驷孔群,厹矛鋈錞(duì)。” 俴(jiàn),浅;薄。俴驷,披着薄金甲的驷马。厹(qiú)矛:三棱矛。鋈(wù),白铜,镀白铜。錞(duì),矛柄下端的平底金属套。

 

[563] 铛(chēng):

1、古代的锅。有耳和足。用于烧煮饭食等。以金属或陶、瓷制成。《太平御览》卷七五七引汉服虔《通俗文》:“鬴有足曰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母好食铛底焦饭。”宋苏轼《送柳宜师》诗:“折脚铛边煨淡粥,曲枝桑下饮离杯。”清李渔《蜃中楼·耳卜》:“瓦铛饭煮神仙字,黎火光生太乙文。”

2、一种古代的温器。较小,有三足。用以把酒、茶等温热。以金属或陶、瓷等制成。唐李白《襄阳歌》:“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前蜀贯休《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宋高似孙《经略·古铛》:“古铜铛者,龙首三足,挹注以口,萃蚀可玩。因考《晋旧事》有龙首铛,即是此类……《述异记》有谓‘卿无温铛,安得饮酒’,当是温酒器也。”清孙枝蔚《谢郝羽吉惠茶》诗之二:“虎丘三月曾停舫,惠水他时喜满铛。”

3、今指一种浅而平的锅。多用于烙饼,炒菜。以铁或不锈钢制成。——《汉语大词典》
  
  [564] 铛(chēng)脚刺史:《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贞观中,(薛大鼎)累转鸿胪少卿、沧州刺史……时与瀛州刺史贾敦颐、曹州刺史郑德本,俱有美政,河北称为‘铛(chēng)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
  
  [565] 锒铛(dāng):本指锁犯人的铁锁链,也指锁链撞击声。
  
  [566] 铛(chēng)鼎: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有时用以烹人。《聊斋志异·刘姓》:“此等横暴,合置铛(chēng)鼎。”
  
  [567] 铛(dāng):

1、女子的耳饰。

2、象声词。形容撞击金属声,更漏声。
  
  [568] 铛(tāng)

★:象声词。形容鼓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虚赋》:“金鼓迭起,铿鎗铛(tāng)

★,洞心骇耳。”《汉书》《文选》皆作“闛(táng)鞈”。“铛”,《辞源》音dāng,《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tāng。
  
  [569] 铛(tāng):古兵器名。形如半月,有柄。《说唐》第三四回:“阔海见二人战成都(宇文成都)不下,就把双斧杀入,成都把铛(tāng)迎住,又战了二十余合。”——《汉语大词典》
  
  [570] 酦(pō)醅:未过滤过的再酿酒。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pō)醅。”
  
  [571] 鲑(xié):古代鱼类菜肴的总称。宋司马光《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诗:“沼中数寸鱼,烹煎足为鲑(xié)。”原注:“吴人谓鱼(之)肉为鲑(xié)。”后亦指用鱼制作的菜或泛指菜肴,如鲑(xié)珍、鲑(xié)羞、鲑(xié)菜、鲑(xié)饭、鲑(xié)蔬、鲑(xié)膳等。
  
  [572] 鲑(guī):

1、即 鱼规 。河豚的别名。也称鯸鲐(yí)。《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赤鲑(guī)。”郭璞注:“今名鯸鲐为鲑鱼。”汉王充《论衡·言毒》:“故人食鲑肝而死。”……

2、鱼类的一科。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种类颇多,有的生活于淡水,有的栖于海洋,溯河产卵。是重要的食用鱼类。较常见的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等。我国主要产自黑龙江流域。

3、即鳜鱼。——《汉语大词典》
  
  [573] 鲑(wā)蠪:鬼名。《庄子·达生》:“(齐)桓公曰:‘然则有鬼乎?’(皇子告敖)曰:‘有……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wā)蠪跃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倍阿,神名也。鲑蠪,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
  
  [574] 鲑(Kuí)阳:《后汉书·牟融传》:“(永平)十一年,(牟融)代鲑阳鸿为大司农。”李贤注:“鲑阳,姓也。”
  
  [575] 鲭(qīng)鱼:

1、青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青鱼》:“青亦作鲭,以色名也。”清方文《品鱼·中品·鲭》:“鲭,即青鱼,状似鲩,而背青色。南方多以作鱼生,古人所谓五侯鲭,即此。”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鲭》:“鲭,身如圆筒形,长二尺许,青黑色,鳞大,产于淡水,俗称青鱼。”

2、鱼类的一科。身体呈梭形而侧扁,背青,腹白,头尖,口大,鳞圆而细小,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鲐(tái)鱼就属于鲭科。——《汉语大词典》。案:方文谓五侯鲭为青鱼,误。见[576]。
  
  [576] 鲭(zhēng):同“ 月正 ”。鱼和肉同烧的杂烩。五侯鲭(zhēng):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时同时封侯,号五侯。《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zhēng),世称五侯鲭。”后以称美味佳肴。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诗:“今君坐致五侯鲭,尽是猩唇与熊白。”——《辞海》。案:《汉语大词典》谓鲭(zhēng)为鱼脍,非也。

 

[577] 狌(shēng):同“鼪”。俗称黄鼠狼。《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汉语大词典》
  
  [578] 狌(xīng)狌(xīng):即猩猩。《荀子·非相》:“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yù)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汉王充《论衡·是应》:“狌狌知往,乾鹊知来。”
  
  [579] 狌(shēng)狞:狰狞。唐吕岩《渔父·活得》词:“龙飞踴,虎狌(shēng)狞,吐个神珠各战争。”
  
  [580] 翛(xiāo)翛(xiāo):

1、羽毛残破貌。《诗·豳风·鸱鴞》:“予羽谯谯,予尾翛翛。”毛传:“翛翛,敝也。”亦泛指破敝。明高启《丁校书见招晚酌》诗:“流水入花村杳杳,幽人对酒屋翛翛。”

2、象声词。三国魏甄皇后《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唐岑参《范公丛竹歌》:“盛夏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清方以智《变拟古诗》之一:“郭门风翛翛,夹道多白杨。”景耀月《长歌行》:“悲风回地木翛翛,声发金石奋歌喉。”

3、高或长貌。唐项斯《和李用夫栽小松》诗:“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宋王安石《寄杨德逢》诗:“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4、错杂貌。唐柳宗元《谪龙说》:“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翛翛也。”——《汉语大词典》

 

[581] 翛(xiāo)如:犹翛(xiāo)然。明王世贞《石羊生传》:“旦夕坐卧其间,意翛(xiāo)如也。” ——《汉语大词典》
  
  [582] 翛(xiāo)飒:象声词。隋江总《修心赋》:“风引蜩而嘶噪,雨鸣林而翛(xiāo)飒。”——《汉语大词典》
  
  [583] 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xiāo)然而往,翛(xiāo)然而来而已矣。”前蜀韦庄《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xiāo)然,天外鸿飞招不得。”明归有光《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xiāo)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冰心《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xiāo)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汉语大词典》
  
  [584] 翛(shū)然:迅疾貌。翛(shū),同“倏”。宋司马光《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shū)然生晓凉。” ——《汉语大词典》
  
  [585] 翛(shū)翚:飞腾迅疾貌。《古文苑·卫顗〈西岳华山亭碑〉》:“神乐其境,翛(shū)翚无形。尊卑有序,絜(jié)心致诚。” ——《汉语大词典》
  
  [586] 卒(cù)中(zhòng):即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等。
  
  [587] 卒(zú)然:终于,最终。《楚辞·天问》:“齐桓九会,卒(zú)然身杀。”
  
  [588] 卒(cù)乍:仓促,突然。《朱子语类》卷一零四:“读了书,今人卒(cù)乍便要读到某田地,也是难。”——《汉语大词典》
  
  [589] 卒(cù)而:突然。《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cù)而遇饥虎,杀而食之。”
  
  [590] 卒(cù)急:仓促,急迫。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故作传奇者,不宜卒(cù)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五回:“姑奶奶,你要好的,只怕卒(cù)急寻不着。”
  
  [591] 卒(zú)更:汉徭役名。《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张守节《正义》:“践更,若今唱更、行更者也,言民自著卒。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是为卒更。贫者欲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为践更。天下皆直戍边三月,亦各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月戍,又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给戍者,是为过更。此汉初因秦法而行之,后改为谪,乃戍边一岁。”

 

[592] 卒(cù)律:短促貌。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怎想他短卒(cù)律命似颜渊。”——《汉语大词典》
  
  [593] 卒(zú)兵:士兵。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枕中》:“百里之神,千里之君,(商)汤执其中和。举伊尹,收天下雄隽(jùn)之士,练卒(zú)兵……为天下除残去贼。” ——《汉语大词典》
  
  [594] 卒(cù)尔:同“卒(cù)而”。突然;忽然。
  
  [595] 卒(zú)乘(shèng):士兵与战车。后多泛指军队。《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zú)乘(shèng),将袭郑。”杜预注:“步曰卒,车曰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是故循车马,比卒(zú)乘(shèng),以备戎事。”——《汉语大词典》
  
  [596] 《荀子·王制》:“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fú)暴国之相卒(zuó)也。”梁启雄简释引俞樾曰:“卒当作‘捽’。” 捽,扭打,争斗。《庄子·列御寇》:“齐人之井饮者相捽也。”

 

[597] 卒(cuì):通“倅”。副职。《礼记·燕义》:“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陆德明释文:“卒,依注音倅……副也。” 卒(cuì)贰:副职。白居易《贾疄入回鹘副使授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制》:“自登班行,多历年祀,恪勤官次,保守令名,斯可以卒贰使臣。”
  
  [598] 吡(bǐ)哆醇、吡(bǐ)喹酮:两种药名。
  
  [599]《庄子·列御寇》:“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pǐ)其所不为者也。”郭象注:“吡,訾也。” 吡通“諀”,诋毁。
  
  [600] 吡(bǐ)咯(luò)、吡(bǐ)啶:两种有机化合物名。
  
  [601] 《墨子·经下》:“异类不吡(bǐ),说在量。”谭戒甫校释:“吡,比之繁文……若知异类不比之理,则推类之难,当可大减。” 《墨子·经说下》:“ 木与夜孰长?智与粟孰多?”
  
  [602]《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又弄了两个鼓手,一个打鼓,一个吹锁呐,一路吡(bì)哩叭喇鼕,一直吹进了衙门。”
  
  [603]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做‘吹都都’的,吡(bì)吡(bì)地吹它两三天。”
  
  [604] 吡(bì)唎:即觱篥。古代管乐器,多用于军中。
  
  [605] 吡(bì)噉(dàn):歌声抑扬顿挫。《古文苑·扬雄〈蜀都赋〉》:“眇眇之态,吡(bì)噉出焉。”章樵注:“言歌声抑扬之妙。”——《汉语大词典》
  
  [606] 干(gān)哕:想呕吐发出声音而吐不出东西来。
  
  [607] 哕(yuě):象声词,呕吐时发出的声音。
  
  [608] 哕(huì)哕(huì):

1、有节奏的车铃声。《诗·鲁颂·泮水》:“其旂茷茷,鸾声哕(huì)哕(huì)。”

2、深而暗。《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huì)哕(huì)其冥。”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十九:“哕(huì)哕(huì)犹昧昧,是状其室之深闇。”——《辞源》
  
  [609] 瘈(zhì):疯狂;特指狗发狂。《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zhì),无不噬也。” 瘈(zhì)狗:疯狗。《左传·襄公十七年》:“国人逐瘈(zhì)狗,瘈(zhì)狗入于华臣氏。”陆德明释文:“《字林》作狾,……狂犬也。”《汉书·五行志》引《左传》作“狾狗”。

 

[610] 瘈(chì)疭:中医病症名。一作“瘛疭”。与抽搐同义。俗名“抽风”。筋急引缩为“瘈”,筋缓纵伸为“疭”;手足时缩时伸,抽动不止者,称为“瘈(chì)疭”。《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chì)疭。”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然潘金莲妬李有子,屡设计使受惊,子终以瘈(chì)疭死。”
  
  [611] 匿(tè):“慝”的古字。

1、邪恶。《逸周书·大戒》:“克禁淫谋,众匿(tè)乃雍。”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匿,古慝字。慝,恶也。言能克禁淫谋,则众恶皆塞也。” 《逸周书·五权》:“地庶则荒,荒则聂(shè)。人庶财匮,匮乃匿(tè)。”俞樾平议:“匿当读为慝。言人众则必匮乏,匮乏则必为奸慝矣。”朱右曾校释:“财用竭则民逃亡。匿,亡也。”案:依朱注则“匿”读nì。《管子·七法》:“常令不审,则百匿(tè)胜。” 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心精苟正,则奸匿(tè)无所生。”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后三日复徙军于檇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循于军曰:‘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

2、差错,差误。《荀子·天论》:“匿(tè)则大惑。”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匿与慝同,慝,差也。言大惑生于差慝也。”
  
  [612]《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shǎn)执子之手兮。” 掺(shǎn),持,拉。
  
  [613] 《诗经·魏风》:“掺(xiān)掺(xiān)女手,可以缝裳(cháng)。” 掺(xiān),同“攕(xiān)”。女子手纤细柔美的样子。《说文解字》:“攕(xiān),好手貌。《诗》曰:‘攕攕女手。’”《韩诗》作“纎纎女手”。“掺”,《辞海》音xiān,《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shān。
  
  [614] 掺(chān)合肥料:用干混方法制成的混合肥料。掺(chān),同“搀”,搀杂,混合。
  
  [615] 掺(càn):古代鼓曲名,也指一种击鼓之法。李商隐《听鼓》诗:“ 欲问渔阳掺(càn),时无祢正平。”
  
  [616] 挨噌(cēng):挨训,受斥责。
  
  [617] 噌(chēng)吰:象声词。用以形容钟鼓声、水激石声等。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chēng)吰而似钟音。”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ēng)吰如钟鼓不绝。”清黄景仁《退潭舟夜雷雨》诗:“我舟忽尔移断岸,噌(chēng)吰水石声交加。”
  
  [618] 蹄(dì):踢。柳宗元《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dì)之。”
  
  [619] 蹄(tí)踵:指牲口的脚。亦泛指蹄迹。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自他郡往输,乘沙逆河,远者数千里,人畜死,蹄(tí)踵交道,费不可胜计,中国坐耗。”宋路振《祭战马文》:“蹄(tí)踵累累,通乎鬼区。”
  
  [620] 趹(jué)蹄(tí):旧传为瑞兽,君主仁孝则出现。《宋书·符瑞志下》:“趹(jué)蹄(tí)者,后土之兽,自能言语。王者仁孝于国则来,禹治水而至。” 趹(jué),马疾奔貌。——《汉语大词典》
  
  [621] 蹄(dì)趹(guì):也作“蹄(dì)蹶”、“趹(guì)踶(dì)”。牲口踢蹬。《聊斋志异•钟生》:“方欲整辔趋过,有一失勒牡驴,随之而行,致骡蹄(dì)趹(guì)。” 趹(guì),牲口用后蹄踢。《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蹄(dì)蹶起来。”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兽与兽遇则相角,马与马遇则趹(guì)踶(dì)。”
  
  [622] 蹄(dì)啮:

1、马用蹄子踢和用嘴咬。《周礼·夏官·庾人》“攻驹”郑玄注:“攻驹,制其蹄(dì)啮者。”

2、引申为劣马。杜甫《遣兴》诗之二:“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dì)啮间,逍遥有能事。”

3、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争斗。《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剌转相蹄(dì)啮者也!”
  
  [623] 欸(ēi):叹词,表示招呼。[624] 欸(éi):叹词,表示诧异。
  
  [625] 欸(èi):叹词,表示答应或同意。
  
  [626] 欸(ěi):叹词,表示不以为然。
  
  [627] 欸(ǎi)乃:象声词。

1、摇橹声。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2、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鱼》诗:“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橹咿哑。”

3、泛指歌声悠扬。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汉语大词典》。案:欸(ǎi)乃之乃,《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ǎi,《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音nǎi。
  
  [628] 欸(āi):叹息。《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āi)秋冬之绪风。”王逸注:“欸(āi),叹也。”亦指叹息声。……——《汉语大词典》
  
  [629] 啁(zhāo)哳:形容声音繁杂而细碎。《楚辞·九辩》:“雁廱廱而南游兮,鵾鸡啁(zhāo)哳而悲鸣。”洪兴祖补注:“啁(zhāo)哳,声繁细貌。”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zhāo)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汉语大词典》
  
  [630] 啁(zhōu)啾:

1、鸟鸣声。唐王维《黄雀痴》诗:“到大啁(zhōu)啾解游扬,各自东西南北飞。”……亦用以形容小儿语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又三年,子女俱能行步。徐辄教以人言,渐能语,啁(zhōu)啾之中,有人气焉。”

2、指多种乐器齐奏声。唐杜甫《渼陂行》:“凫鷖散乱棹讴发,丝管啁(zhōu)啾空翠来。” ——《汉语大词典》
  
  [629]-[630] 啁(zhāo)一般用以形容不太好听的声音,如啁(zhāo) 哳、啁(zhāo)咈、啁(zhāo)嘈、啁(zhāo)嗻等。啁(zhōu) 一般用以形容好听的声音,如啁(zhōu)唧、啁(zhōu)啁(zhōu)、啁(zhōu)啾、啁(zhōu)噍等。啁(tiáo)为戏谑、嘲笑义,如诙啁(tiáo)、啁(tiáo)谑等。

 

[631] 《诗·商颂·那(Nuó)》:“猗(ē)与那(nuó)与,置我鞉鼓。”马瑞辰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见《桧(Guì)风》)、‘阿(ē)难(nuó)’(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
  
  [632]《诗·桧(Guì)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ē)傩其枝。”又:“隰有苌楚,猗(ē)傩其华。”毛传:“猗(ē)傩,柔顺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猗(ē)傩其华’……猗(ē)傩乃美盛之貌。”
  
  [633] 猗(wēi)移:委曲顺从貌。《列子·黄帝》:“吾与之虚而猗(wēi)移,不知其谁何。”杨伯峻集释:“冯登府曰:‘猗(wēi)移,即委蛇。’《释文》云:‘猗(wēi),於危切。猗(wēi)移,委移,至顺之貌。’”宋朱熹《调息箴》:“容与猗(wēi)移,静极而嘘。”——《汉语大词典》
  
  [634]《诗·小雅·车攻》:“四黄既驾,两骖不猗(yǐ)。”孔颖达疏:“两骖之马,不相依猗。” 猗(yǐ),通“倚”。倚,靠。
  
  [635]《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yī)。”朱熹集传:“猗(yī),与‘兮’同,语词也。”
  兮、猗(yī),助词。表示语气。“兮”相当于现在的“嘿”、“嗨”之类,“猗(yī)”相当于现在的“唉”“呀”之类。
  
  [636] 適(tì)適(tì):惊恐失色貌。《庄子·秋水》:“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適(tì)適(tì)然惊,规规然自失也。”陆德明释文:“適(tì)適(tì)、规规,皆惊视自失貌。”成玄英疏:“適(tì)適(tì),惊怖之容。规规,自失之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一日,博党款门访才,窥见女,適(tì)適(tì)惊。”何垠注:“適音惕,惊貌。”……——《汉语大词典》
  
  [637] 適(dí)適(dí):分明,清楚。適,通“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天明,母重启济:‘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適(dí)適(dí)?亦何惜不一验之?’”宋陈造《闲适》诗:“槁木山麓正適(dí)適(dí),从来里舍议家丘。”——《汉语大词典》
  
  [638] 《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bì),勿予祸(guò)適(zhé),稼穑匪解(xiè)。”毛传:“適,过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祸读为过,《广雅》曰:‘谪、过,责也。’谪与適通。勿予过谪,言不施谴责也……祸与过读字通。《荀子·成相篇》说刑曰:‘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即罪过字。《汉书·公孙宏传》:‘诸常与宏有隙,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史记》过作祸。”
  
  [639]《韩非子·亡徵》:“轻其適(dí)正,庶子称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適(dí)正,指当继位的嫡子。——《汉语大词典》
  
  [640]《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gèng),如日之升。”毛传:“恒,弦。”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
  
  [641]《诗·大雅·生民》:“恒(gèng)之秬秠,是获是亩。”毛传:“恒,遍也。”孔颖达疏:“以言种之广多,故以恒为遍。”
  
  [642]《汉书·叙传上》:“潜神默记,恒(gèng)以年岁。”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恒,因亘境之亘。”亘,现读gèn,绵延。
  
  [643] 曹植《七启》:“捷(chā)忘归之矢,秉繁弱之弓。” 捷(chā),同“插”。《太平御览》卷六八六引《管子·小匡》:“管仲诎缨捷衽。”今本《管子》作“插衽”。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四》:“插,当从宋本作‘捷’。捷,古插字也。今作插者,后人所改耳。”
  
  [644] 捷(qiè)捷(qiè):巧言貌。《诗·小雅·巷伯》:“捷(qiè)捷(qiè)幡幡,谋欲谗言。”陆德明释文:“捷捷,读如字,又音妾。”《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便(pián)便(pián)可以动心,捷(qiè)捷(qiè)可以乱德。”——《汉语大词典》
  
  [645] 捷(jié)捷(jié):

1、举动敏捷貌。《诗·大雅·烝民》:“征夫捷(jié)捷(jié),每怀靡及。”……

2、贪食貌。引申指贪得。《孔子家语·五仪》:“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之法。’孔子对曰:‘事任于官,无取捷(jié)捷(jié),无取钳钳,无取啍(zhūn)啍(zhūn)。捷(jié)捷(jié),贪也。’”王肃注:“捷(jié)捷(jié)而不已食,所以为贪也。”——《汉语大词典》
  
  [646] 与(yú):同“欤”。

1、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yú)?”《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yú)?何故至于斯?’”表示感叹。《诗·商颂·那(Nuó)》:“猗(ē)与(yú)那(nuó)与(yú),置我鞉鼓。”《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yú)!归与(yú)!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国语·周语上》:“若壅其口,其与(yú)能几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是盟也,其与(yú)几何?”《论语·公冶长》:“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宰)予与(yú)改是。’”
  
  [647] 与(yù)与(yù):

1、繁盛貌。《诗·小雅·楚茨》:“我黍与(yù)与(yù),我稷翼翼。”

2、《论语·乡党》:“君在,踧(cù)踖(jí)如也,与(yù)与(yù)如也。” 与(yù)与(yù),《汉语大词典》谓威仪合度貌,《辞海》谓行步徐徐貌。

3、犹豫不决貌。《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yù)与(yù)。”案:与与,《辞源》《辞海》音yúyú,《汉语大词典》音yùyù。
  
  [648] 杓(biāo):勺子柄。《说文解字》:“杓(biāo),枓(即斗(dǒu))柄也。”段玉裁注:“枓柄者,勺柄也。勺谓之枓,勺柄谓之杓(biāo)。”北斗七星形如斗,故其柄部三颗星叫做杓(biāo)、斗杓(biāo)、北斗杓(biāo)。《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杓(biāo)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shēn)首。”裴骃集解引孟康曰:“杓(biāo),北斗杓(biāo)也。”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少减东城饮,时看北斗杓(biāo)。”《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杓(biāo)在上,魁在下。”

 

[649]《淮南子·道应训》:“孔子劲杓(biāo)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高诱注:“杓(biāo),引也。古者悬门下,从上杓(biāo)引之难也。”
  
  [650] 杓(biāo)窊(wā)印:杓(biāo)窊,古契丹语,鸷鸟的总称。刻印纽为鸟形,调发军马用之。《辽史·圣宗纪二统和四年》:“壬寅,遣抹只、谋鲁姑、勤德等领偏师以助(耶律)休哥,仍赐旗鼓、杓(biāo)窊(wā)印抚谕将校。”又《国语解》:“杓(biāo)窊(wā)印,杓(biāo)窊(wā),鸷鸟总称,以为印纽,取疾速之义。凡调发军马则用之。”又《仪卫志三》:“道宗赐耶律仁先鹰纽印。”

 

 [651] 杓(sháo)俫:傻瓜,糊涂人。元乔吉《一枝花·私情》套曲:“有等干咽唾的杓(sháo)俫死嘴 口斬 ,委实难躭。”明朱有燉《曲江池》第一折:“俺兄弟二人,去郊外寻两个杓(sháo)俫,哄他些钱钞使去来。”也指没见识的后生。明贾仲明《对玉梳》第二折:“不晓事的颓人认些回和,没见识的杓(sháo)俫知甚死活。”——《汉语大词典》
  
  [652] 澄(dèng):

1、使液体中的一些东西沉淀于底层,如:把稀饭澄(dèng)一澄(dèng),使米沉淀于底层;把水澄(dèng) 一澄(dèng),使水中的杂质沉淀于底层。

2、过滤,把不用的东西过滤掉,把欲用的东西留下,如:澄(dèng)沙,用纱布过滤豆沙留下的比较细腻的部分。

3、澄(chéng):清澈而不流动。明净。澄清,使清明。静止。安,安定。澄(dèng)针对于具体的东西,澄(chéng)针对于抽象的东西。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chéng)清万里埃。”
  
  [653] 匼(Kē)河: 匼河村,在山西省西南部的芮城县风陵渡镇,位于黄河由南北方向向东西方向拐弯处,因北、西、南三面环绕黄河而得名。有匼河文化遗址。
  
  [654] 匼(kē)匝:周匝环绕。白居易《仙娥峰下作》诗:“参(cēn)差(cī)树若插,匼(kē)匝云如抱。” 匼,《辞源》音ǎn,《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kē。
  
  [655] 阿(ē)匼(ǎn):谄媚迎合。《新唐书·萧瑀传附萧复》:“杞(卢杞)对上或谄谀阿(ē)匼(ǎn),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眙(chì),谓左右曰:‘复慢我。’”又《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ē)匼(ǎn)取容,无所荐达。”
  
  [656] 乌匼(qià):古代一种黑色便帽。杜甫《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晚风爽乌匼(qià),筋力苏摧折。” 乌匼,《辞源》《辞海》谓黑头巾,《汉语大词典》谓黑便帽,匼通帢。匼,《辞海》音kē,《汉语大字典》音ē,《辞源》《汉语大词典》音qià。
  
  [657] 沓(Tà)中:古地区名。在今甘肃舟曲以西、岷县以南。公元262年,蜀将姜维攻魏,为邓艾所败,退居沓(Tà)中;416年,西秦乞伏炽磐进兵后秦,至沓(Tà)中而还,皆指此。——《辞海》
  
  [658] 噶伦噶厦(xià):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噶厦(xià):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伦四人组成。1959年3月后解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殊字的读音
六年级毕业复习(多音字一——含参考答案)
试题-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中小学
原来一直说的是错的,一读就错的45个汉字,收藏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生字组词汇总
2014汉字听写大会半决赛第一场题目(注音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