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夏天,广州35人因它而亡,上海770人

6月13日以来,热浪席卷大半个中国,超过9亿中国人,已经在“炙烤”模式下煎熬了漫长的33天。

近段时间,浙江、四川、北京等地,都出现了高温夺命的不幸事件,让人心有余悸。

实际上,每次热浪来袭,都会带走很多人的宝贵生命。

其中,2003年夏天的热浪,在广州导致了35人的超额死亡,在上海则有770超额死亡(与正常情况相比,更多出现的死亡)。

类似的热浪,死亡人数为什么会大不相同?

哪些人是热浪中最容易受害的脆弱人群呢?

回顾当年发生的事情,也许能给正在忍受酷暑的人提供借鉴。

01

脆弱群体:女性、老人、蓝领

先来看看2005年的一次热浪。

2005年7月13日至21日,广州连续9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是一次典型的热浪。

南方医科大学的杨军、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华章等学者,在对比了同年夏天参考时段的统计数据后,认为这次热浪,造成了145人的超额死亡。

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在《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发布。

对于这145例超额死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发现:

按病种看,

76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比参考期增加了34%;

33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参考期增加了31%。

研究人员认为,暴露在极热环境下,可能导致心血管应激,包括血压和血管收缩的变化,并引发呼吸道上皮的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增加。

蓝领工人更密集地暴露在户外极端高温中

按年龄看,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达142名,占比高达98%。主要是因为,衰老会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同时也会增加慢性疾病和药物使用,导致易感热应激。

按性别看,女性多达119人,是男性的4倍。实验证据表明,由于潜在的生理和体温调节功能差异,女性比男性更不耐热。

按职业看,蓝领为95人,占比2/3。众所周知,蓝领工人从事制造、采矿、建筑、维修等体力工作,比白领更频繁、更密集地暴露在户外极端高温中。此外,他们在家里或工作的地方,更少能使用到空调。

同时,他们的基础健康状态、可接受的医疗水平,也有一定关系。

02

热浪越早危害越大

总体而言:

2005年这次为期9天(始于7月13日)、平均日最高气温37℃的热浪,造成了145人的超额死亡,比参考时段增加了23%。

这次热浪造成了145人的超额死亡

作为对比:

2004年一次为期6天(始于6月28日)、平均日最高气温37.6℃的热浪,造成了154人的超额死亡,比参考时段增加了28%;

2003年一次为期5天(始于7月28日)、平均日最高气温36℃的热浪,只造成了35人的超额死亡,仅比参考时段增加8%。

研究人员据此认为,热浪发生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对健康的影响就会更明显。

03

上海:两次热浪带走770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城市在同一个夏天发生的先后两次热浪,影响也会大相径庭。

2003年,上海遭受了两次热浪袭击,

第一次热浪始于7月19日,持续了19天,导致超额死亡657人,比参考时段增加16%;

第二次热浪始于8月23日,持续了14天,导致超额死亡113人,仅比参考时段增加3%;

第一次热浪中的超额死亡人数,远远高于第二次。

2003年上海遭受了两次热浪袭击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有3个原因:

1、预警系统没有及时提醒人们,对极端炎热的天气情况采取预防措施。所以,初夏的第一场热浪对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

2、第一次和第二次热浪只间隔2周,大部分最脆弱的群体,可能已经在第一次热浪中死亡,只留下一小部分脆弱群体,继续承受第二次热浪。

3、第一次热浪后,人们对夏季炎热的天气有了生理和行为的适应,已经做好了第二次热浪期间的预防措施,比如避免外出工作、高温旅行,增加使用空调或增加水分和营养摄入等。这些措施减少了第二次热浪的危害。

04

9种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以下这些危险因素,更容易在高温天气中引发疾病:

1、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

2、心脏和肺部疾病

3、空调使用受限

4、饮酒、药物使用

5、肥胖

6、身体残疾

7、健康水平差

8、在最热的白天进行剧烈的户外活动

9、居住在较高楼层的城市住宅

认清这些危险因素,结合之前提到过的脆弱群体(女性、老人、蓝领),有助于针对热浪做好预防措施,尽量减少伤害。

7月14日,《都市快报》称,杭州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为患有心脏病,觉得自己不能吹空调,结果在家里闷出“热射病”,最终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医生提醒,老年人是脆弱群体,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为了省电或其它原因而“硬抗”高温。

至于那些不得不在高温中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比如做核酸检测的“大白”、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交警蜀黍等,也是值得关注的群体。

可穿戴的空调防护服

日前,广东一家企业开发出可穿戴的空调防护服:穿上这种空调服,只用3分钟,就能将温度迅速降到16℃。希望那些户外工作的“大白”,每个人都能用上这种降温神器。

在这种神器普及之前,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他们,就送上一瓶冰镇饮料,可好?

参考资料:

[1] Yang, J. , Liu, H. Z. , Quan, O. C. , Lin, G. Z. , Ding, Y. , & Zhou, Q. , et al. (2013). Impact of heat wave in 2005 on mortality in guangzhou, china.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8), 8.

[2] Xing, B. A. , Cw, A. , Cw, B. , Yong, W. C. , Xw, D. , & Cs, E. , et al. Impac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its extremes on human mortality in shanghai, china.

[3] A, L. B. , B, G. D. , A, S. G. , C, P. B. , D, B. S. , & D, D. Q. , et al. (2014). The effects of summer temperature and heat waves on heat-related illness in a coastal city of china, 2011–2013.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32, 212-2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温热浪来袭,这些知识需知晓
热浪让死亡者成倍增加
【生活】高温,他悄悄的走近了
不止39℃?还有40℃?
47℃!极端高温袭击美国,打破多地高温记录,美国人民快被热疯了
只有白天才会“热死人”?被忽视的“夜晚高温”更致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