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像拍电影一样用构图引导视线,听起来很高阶的手法原来这么简单!

我们在欣赏照片时肯定不是搭眼一过就草草结束。视线是有先后顺序的。重要的是:人不是通过“面”来看照片,而是通过“点”。最初肯定有一个视线着眼点,最后肯定也有一个视线离开点。所谓构图其实就是用拍摄者来控制视线移动点组成“视线”的轨迹。

在拍摄要素比较多的照片时要想做到主次分明,拍摄者一定要搞清楚最初的视线着眼点。此外,视线容易向照片多个方向分散时,也要注意需要想办法把视线集中起来。

☞调整前

上下两图均为横向拍摄。上面这张照片的主题比较模糊,很难固定观众的视线,容易被佛像和旁边的献花以及后面人的背景所分散。

而下图把佛像作为主角,并且靠近佛像对焦拍摄。观众的视线自然就落在佛像上。

☞调整后

引导视线的案例和重合的风光

如何构图才能引导视线,这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之后就能更加顺利地控制观众的视线。其中最好理解的方法是根据被拍摄物体的大小来决定。物体越大越容易被人注意,而且视线具有从大到小移动的特点,所以这可以应用到构图上。

提到引导视线的方法,还有一个需要牢记的要点是“风光经常是重合在一起的”。比如,以蓝天为背景在神社前拍摄家庭合影时,家庭后面有神社,再往后是蓝天。看起来像是废话,但是如果能够意识到这种“重合”,就能更容易地引导观众的视线。具体来说,就是运用散景效果和层次感等利用空间的方法。

通过大小和要素的不同来控制视线移动

最正统的引导视线移动的方法就是借助“物体的大小”。一般来说,人的视线都是从大的物体向小的物体移动。但是,这种特性并非适用所有场合,拍摄不同的要素以及变形的物体就是例外。

以上图为例,首先观众的视线着眼点是孩子的后背。因为相同要素重复出现比较醒目,所以视线不是向左侧的人物移动,而是向右侧戴着相同帽子的两个人的位置移动。

在下图中,观众的视线不是被大的物体所吸引,反而是被小小的瓢虫吸引。这是因为瓢虫作为主角不同于整体场景。此时视线就不会根据物体大小来移动,而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以及跟场景的相关性。

通过散景和焦点位置来控制视线移动

对焦部分容易吸引观众视线,也方便决定照片主次。灵活运用散景可以使照片更有效果。如果虚化效果强,观众的视线就会聚焦在焦内。如下面花朵的这张照片,对焦部分很小,拍摄者想让观众第一眼看哪个位置一目了然。照片前景采用大量虚化处理,观众视线肯定往后移动。

下图中,观众的视线先是停留在前景中的动物身上,之后再向后面那只模糊的动物身上移动。“场景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有层次感的照片中才能用散景效果和焦点位置来控制视线移动。

创造空间控制视线移动

场景重叠在一起时,容易用创造空间的方法来控制视线移动。如果拍摄者对画面背景以及前景到背景的内容都明确的话效果更好。这种摄影方法的要点是先认真决定好主角、再据此创造空间。如果随便创造空间,那就无法控制观众视线移动。下图中人物在中间位置,所以在她右上创造空间容易有效果。

首先,观众的视线会停留在人物的表情上,然后再往人物目光所及的右上方移动。

再比如下面这张图,观众的视线首先停留在远处的船上,然后向下面的空间移动。这个图例很好地说明散景效果对视线的影响:通过模糊虚化眼前的场景可以引导最初的视线着眼点在船上。

利用明暗的效果引导视线移动

我们在看照片时,视线首先会聚焦于光亮物体,然后再移向较暗的元素。下面这两张照片就是利用了这个效果。

先看上图,河面上的高光决定了视线的走向。这幅作品的技巧在于,将由眼前向远处的视线移动轨迹,与河岸两侧的线条以及一条向远处延伸的高光重叠在一起。

在下图的这个例子中,作者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光线汇集的部分画面引导视线移动。我们知道,利用焦点位置可以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作者想要呈现的画面。同样,利用光的明暗度也可以实现这一效果。如果将这幅照片拍得更明亮些,缩小明暗差别的话,看照片时视线的移动就会变得分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将暗处物体作为照片主体的时候,一定反复审视暗部被摄主体的位置,避免视线过度集中在画面亮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PPT中如何来给画面增加动感?
轻摄影学堂 手机的全景拍摄你会用吗?(全文)
学会这样构图,不出大片都难!
记住这个原则,构图其实并不难
如何拍出高逼格文艺雾霾照
无忌论坛 - 构图-理解和运用(色彩与图象平衡)[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