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春和 :真理总是独立而行,让批评敲醒沉睡的善意

让批评敲醒沉睡的善意

文|左春和

这个时代真正的思想解放尚未完成,就已进入了消费主义创建的新奴役,时代的文化症候呈现出病态的“胭脂主义”特色,物欲狂欢所带来的,是人的主体性淹没和独立精神的缺失。这种文化迷失,造成了时代精神在文明秩序中的失重,大众文化顺服于利益中心的策略安排,人们对伪装和麻木总是乐此不疲。叶匡政先生见证了这一时空的文化秩序,他以简洁、优美、省透的汉语表达方式出版了他的《格外谈》。这是一本隽永的诗人随笔,但我更愿把它当作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评,在这个以实用为王的时代,需要这阵阵清脆的批评的警示之音。

《格外谈》 叶匡政 著

叶匡政先生在这本书中,对当下的文化症候有深刻的认识和忧虑。因缺少了信仰支撑和伦理规范,“文化建设”从某个角度看,竟成了对人性秩序的深度破坏,陷入利益追逐中的“文化发展”,也在解构文明的价值体系,往往对文化生态的破坏更深远、更全面。利益消费十分自然地成为时代的价值中心,利益的制度化巧妙地代替了真理的常态化。显然,这是一个利益兴趣代替了真理兴趣的时代,如作者所说,谎言理直气壮之时,真理只能鬼鬼崇崇。人们对“胭脂”进行过度消费,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安全和“权宜之计”,一方面是出于对真理的恐惧,因为胭脂的厚度可以带来利益的获得。

其实,消费在这种深度的迷幻中,扮演的不是暴力胁迫的角色,而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个性虚假”,对消费号召的利益服从,成为文化者普遍的状态。这样一来,作者发现这个时代的文化已失掉了那种勃勃精气,只剩下庸常的因袭、重复和麻木。即便是我们曾引以为豪的文学也已经死了,他说“我们的文学早已丧失了目睹与记录黑暗的力量,留下的只有对生命的漠不关心”。文学只剩下对自恋的过度消费,已不再介入时代的疼痛和苦难,涂抹胭脂之后的抽搐和痉挛成为生存的技巧。

这个时代过度自恋的,又何止文学?同样属于各种伟业,权力自恋下的文化建设,造成了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自负,自负甚至成为一种时代病。因为谦卑已从我们的文明中抽离,我们对生命、对自然、对文化也都失去了敬畏之心。自恋造成了这个时代文化的深度平庸,所以叶匡政断言:“那些豺狼在争斗中也死去了,剩下的只是越来越多的蟑螂”。

在消费中国的文化逻辑中,作者发现庸俗文化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不论是赵本山、余秋雨、于丹,还是范曾、张艺谋和周立波,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抵制文化的批判话语,只建构以娱乐为目标的符号消费市场。这种娱乐文化的特点是超越维度的消解,主要迎合消费主义时代的即时利益,消解人们内在的超越维度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堵塞思想和深度。这种文化模式与利益中心有深度合作,因为它可在平面化的文化娱乐中使消费者忽略或逃避现实、沉溺于一种无思想状态,最终达存对现实的认同。叶匡政发现,深陷在这种迷狂之中的文化逻辑限制了生命主体性的前置,人的创造性被束缚,自由被缚于奴役。作者面对不断娱乐化的历史与文化发问,“是历史学家出卖了真相,还是他们没有能力说出真相?”要知道,被利益绑架的文化逻辑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伪装,这就是为什么谎言总是成群结队地连成一片,而真理总是独立而行。

文化的价值在于使人的精神飞升,然而,这种庸俗化的文化模式成为压制人的创造性的手段,手段又成为了目的。顺从于这种消费号召的时代必然付出文明崩塌的代价,精神秩序的收拾和整理将会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实际上,目前的文化秩序已不只是单一的规训空间,由精英主导的权威空间也在弱化。传媒时代,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文化表达自由和权利空间,关键取决于只有知识分子的觉醒,才能重新找回被淹没已久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作者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中,表达了对于文化硬度和价值的敬仰,不忘记那些怀有深刻生命体验及生命悲悯的人,他们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承担了拯救文化的使命。这些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是自由和意义的代表,还是整个国家与文明的支柱,在消费主义迷狂的时代,越显其硬度和价值。尤其提到任继愈先生临终时所说的,“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不能用的时候就说五千年,不用的时候就说六十年,五千年就是五千年”。这样的认知的确让人有闪电般的震撼,映照在这种光辉中的应该是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真相才能承接自由,也才能走出由消费主义导致的利益奴役。

叶匡政先生的《格外谈》是近年来我读到的少有的灵性、智慧之书,其节制的文字中还有对女权、战争、历史、戏曲、艺术、诗歌等方面的反思和批判,这些理性的文字能量丰沛,见解独到,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有着深刻的洞见。比如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处理,他认为,“只有我们摆脱一种简单化的意识形态,不断地把探求历史与战争的真相,把历史对人和生命的道歉作为电影陈述的核心,我们才有可能重塑一种新的公共记忆。这种记忆讲述的不是憎恨、复仇和胜利,而是真相、和平与正义。对于战争的一切悲剧表达,都是为了让人们远离战争。这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常识”。针对当下铺天盖地的关于战争题材的滥用和扭曲,这真是一记警钟。

只是,即使这样的常识,也已经被利益消费所深深地践踏了。但愿这种清脆的批评之声,能够敲醒那些沉睡着的善意,但肯定无法敲醒那些装睡的人。常识的敲醒,并不需要复杂的知识,要的是生命的真实和良知。

作者

:左春和,知名学者,专栏作家,作品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经济学等领域,出版著作有《民间秩序》《铁屑录》《庄子的境界》《诗歌是如何自由的》等200多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道》丁元英和叶冯刘的“聪明”有什么不一样,格局有用吗?
论龙头的切换!
呼唤君子人格
免于恐惧 获得自由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是什么?任正非:我们被迫接近了真理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ying优质教学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