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该如何选景?于间隔处见景致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旅行时,我们见到美的景色,总是格外心动,赶紧拿出手机来记录美的场景。

可是为什么前后左右,走来走去总是选不对景?!拍出来的景色总是丑得自己都不想看。那么该如何选景呢?

距离产生美,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西方美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美学家布洛说

距离要求被视为'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说明距离是可以产生美感的,中国古人对此早有认识,例如,中国古代诗人就曾这样描述过:

侬家住在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诗人说到,自己家在两湖东,环境优美,但平常在家里住,并没有感到家乡有多么美,但有一天,他在江上坐船远远地回望故乡,才知家乡实在是美极了,就像在画里一样。

请看摄影作品《静静的黎明》


在黎明中,近处湖水非常平静,远处在晨雾的朦胧中,有三层山峦,一层比一层淡,隐在雾气中,湖面上的一只小船正处在摄影师与山峦之间。

这只小船很重要,它起了间隔作用,使画面产生了美感。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只小船,画面会显得很平常,只有远远的群山是表现不出美感来的,所以间隔在画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该怎么选取恰当的景致来间隔呢?


作为间隔而存在的前景,有很多选择

什么事物能作前景,什么事物能作框?

中国美学家宗白华说:

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杆,台阶剧台的帘幕和舞台的灯光…… 都是审美对象的“间隔化”。

从这段话里可以感受到:在摄影作品中,很多事物都能当前景和框,例如,一束花,一块石,树枝和树叶,几挂灯,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等都可当作前景或框。

以摄影作品《中华民族园夜色》为例,作品摄于北京中华民族园,前景就是多级台阶,但有了这台阶的前景,就能很好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园的夜景之美。


前景可虚可实

前景的焦点,虚的好还是实的好?

其实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有时虚点好,有时实点好,也可以前景和主体同时都实,但最好的形式应是前景和主体一实一虚,这种形式最符合美学的观点。

《海边码头》属于前景实主体虚的效果

海边码头  秦鹏


《从景山看白塔》属于前景虚主体实的效果。

从景山看白塔  秦鹏


要善于发现前景

拍摄前,不要急于拍,要多走走转转,要善于发现前景,这种情况在拍古民居时也会常常出现。


画面拍摄的是徽居建筑,若直接对建筑物拍,会显得很平淡,这时多走走转转,可能会发现一只小猫,让它作为画面的前景,不但别有情趣,而且小猫与后面的建筑物形成的空间效果很明显,打破了画面的单调平淡,提升了作品的品质。


双间隔

双间隔,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间隔,即两个前景,那么它也会起到双重衬托作用,效果会更明显。在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家早已应用了此法,例如,古代诗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诗中用“枯藤老树昏鸦”作第一层前景,透过前景,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而“小桥流水人家”作为第二层前景,衬托出“古道西风瘦马”,双前景层层递进,更显意境

摄影也是如此,请看摄影作品《赏》,在这幅作品中,第一层前景是画面两边的楼梯斜线,第二层前景是门的框式构图,两层前景衬托出北京798画廊的意境。

《赏》


再如摄影作品《古堡古门系列-2》也是双前景,半圆的拱门是第一层前景,里面古堡的方形门是第二层前景。

《古堡古门系列-2》


易学易懂易操作,最能出效果

我们说前景真奇妙,就是因为容易,它是最简单、最方便的美学技巧,一学就懂,懂了就能上手操作,操作了就能出效果,例如,我国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人将竹子和桃花作为前景,春江和鸭子作为主体,轻描淡写两句,诗的美意顿现,这是由于有了前景的衬托,可见前景很容易掌握,很容易操作。

摄影也是如此,例如,摄影作品《古堡夕照》,在拍摄古堡前,加上一棵大树的前景,美感立现,操作起来很容易,关键在于头脑里要有这个意识。

《古堡夕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距离产生美——摄影中的美学
摄影美学 | 摄影中如何运用距离产生美?
摄影美学 | 拍摄时前景选择的重要性
摄影作品点评(13)
微博 Qzone 微信 摄影构图也需要安排合理得当的前景、主体和背景
4数码摄影技巧大全-诱人的晨光晚影-蜂鸟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