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a priori及对经济科学的一点思考

就《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简称“CPR”)中的a priori来说,哲学界一般将其移译为“先验”或“先天”,而在经济学界,据笔者所了解的一些文献,多数把其翻译为先“先验”。不管采用先天还是先验的译法,笔者意谓,都未能较适切地将CPR中a priori是其所是的意思传达出来。于CPR中,a priori的意思是完全独立于经验的,不含有经验成分的,因而是纯粹的;也可而将a priori的这个意思视为是不源自于经验的,或者是不依照经验来理解的。由是观之,关于CPR中a priori 的“先天”或“先验”的翻译多少来得有点误导,因为,在康德那里,a priori的完全独立于经验的这层意义不涉及“先”或“与生俱来”的意思,况且a priori的“与生俱来”之义有容易让人把a priori概念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相混淆的倾向,而康德讲的a priori 概念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实则是两截事。即便把“先天”或“先验”中的“先”当成逻辑上在先,但这是就当一个概念是先天的时候,它与对象发生关系的功能、地位而言,先天概念被当作必须具备的逻辑功能、逻辑条件,因而处于逻辑上在先的地位。显然,这种逻辑上的在先只有在涉及与对象发生关系时始有意义,而并没有进入a priori本身的意思之中;关于apriori概念与对象(经验)发生关系这一点,后面还会有所讨论。故而对于CPR中的a priori,我们不要受“先天”或“先验”中“先”字之义的影响,而是在心里要想到a priori 所具有的完全独立于经验的这么层意思。

退一步说,如果有人认可a priori的“先验”或“先天”的译法,也可以,但是,他若

将a priori标注出来,尤其是在首次出现“先验”或“先天”时,那么读者就会知道“先验”或“先天”对应着a priori,进而按照a priori的意思去理解文意,如果他知道a priori在CPR中的意思,如此一来,便可避免仅仅凭藉“先验”或“先天”所会造成的模糊理解或不必要的误解,然而,笔者所看到的文献中通常缺乏对a priori的标注。这里,笔者采用邓晓芒版和李秋零版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对a priori 的“先天”之译法。

康德把所有的认知(cognition)称之为先验的(transcendental),这所有的认知探讨的是认知对象(object)的方式,就认知方式是先天的而言。在与对象发生关系时,a priori与一种革命性的认知对象的方式是不可分割地关联着的。康德说,知识开始(begins with)于经验,但并不表示它皆起源于(arises from)经验,其意表是,有些东西是先天的,而不是经验的,如是一来,两千多年而还的传统哲学按照认知依循对象(cognition conforms to object)的思路来处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便是很成问题的,这一思路会使哲学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因而是不可靠的。

如果想使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富有希望,进入其作为一门科学的一条可靠之路,就需要抛弃传统哲学的思路,采取相反的做法,即对象依循认知(object conforms to cognition),然而,要使对象依循认知的思维方式成为可能,就得先确立哪些认知要素或概念是先天的,并且需要对先天概念进行先验阐明或先验演绎。在先验要素论部分,通过批判(批判在康德那里的意思就是审查,examination,而不是批评或批驳或批斗之义),康德发现了感性的先天概念,即作为纯粹感性直观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与知性的先天概念,即范畴,也即纯粹知性概念,并对感性的先天概念进行了先验阐明,对范畴进行了先验演绎。对于认知来讲,纯粹感性直观形式和范畴缺一不可,换言之,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两种要素。康德在先验要素论中是想发现、确立认知成为可能所必须具备的功能、逻辑条件,由此看来,“先天”“先验”中“先”的意思应该是指逻辑上在前,而未必是时间上在前,至于时间上是否在前是次要的,或者说不是康德所关注的。只有确立起逻辑上在先的条件,方会使对象依循认知的思维方式成为可能。康德所确立的“对象依循认知”这一全新的区别于传统的认知方式是一场思维方式上的革命,这一思维革命被冠之以哥白尼式的革命。在笔者看来,经济科学中的主观价值论及其它主观主义的认知方式是“对象依循认知”这一康德哲学上的认知方式在经济科学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在康德哲学那里找到经济科学中包含主观价值论的主观主义的哲学基础。

如果概念是先天的,那就意味着,就先天本身或其纯粹意义而言,该概念是纯粹的,是完全独立于经验的,是不含有任何经验内容的,是与经验无涉的,尽管概念之先天性的确立离不开对象必须是被给予的(given)这一条件,但是,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先天概念并不能和对象或经验发生关系(refer to(or relate to) object or experience ),也不意味着,先天概念虽独立于经验却自然会与经验发生关系,换句话说,承认这一点并不含有先天概念会不会与经验发生关系的意思,毕竟,先天概念独立于经验是一回事,先天概念(如何)与经验发生关系的问题则是另一回事。

就先天概念与对象发生关系而论,康德反复地强调,(可能的)经验对象一定要被给予(given),这样方能使得先天概念有所指意(signification),从而具有客观有效性(objective validity)或客观实在性(objective reality);虽然知识并不都源自于经验,但它却始于经验,这意味着知识是伴随着(可能)经验的;康德指出,概念无内容是空洞的;为了能对先天概念进行经验的运用,进而为了使认知具有指意,具有客观实在性,我们必须将认知范围限定于(可能)经验的领域。倘若先天概念不与(可能)经验发生关系,先天概念就会流于纯粹的思维形式,就是空洞的、超验的(transcendent)而无指意,基于空洞的先天概念所进行的讨论便是流于形式逻辑或普遍逻辑(general logic)的纯粹理性的思辩,由此便陷入幻相的逻辑。

如果经济概念、假设不与经验发生关系,那么它们就仅仅停留于先天意义上,就只是纯粹的思维形式,就是超验的,因而,其客观实在性是阙如的,这样一来,经济概念、假设及在此基础上的讨论与经验世界便是隔离的,一般来说,这对我们理解经验世界没有多少意义可言。只有对经济概念、假设进行经验的使用,使其进入与经验发生关系的范围,这样一来,它们才能投射到经验世界,具有指意,因而才是客观实在的(objectively real);它们方能有助于我们基于经济学的视域对经验世界的理解。

在Human action 的方法论部分,米塞斯认为,光是指出行动范畴具有先天的性质是不够的,尚需要对行动范畴与经验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还须对行动范畴进行经验的运用,以便使其在经验世界中有指意,进而使其是客观实在的。所以,米塞斯才会对行动范畴的先天性(apriority)与实在(reality)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指明,行动范畴能与经验发生关系的,因而是客观实在的。当哈耶克在Economics and Knowledge中说,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纯粹的(pure)学问,还是一门经验的(empirical)学问,哈耶克应该知悉经济学不完全是纯粹形式的理性思辩,还得与经验发生关系,得有经验的内容和意义。

在使用假设时,主流经济学一般不会考虑它们是经验的还是先天的。如果是经验的,那么主流经济学所面对的问题是,它们是不是普遍的、必然的;设若是先天的,那么主流经济学就会面临康德式的问题:它们如何与经验发生关系,或者说,它们为什么是客观有效的。主流经济学通常会规避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因此,对主流经济学来说,有关其所使用的假设的合理性的证明或演绎便是阙如的。

在处理经济问题时,主流经济学惯用的手法是,使用过于苛刻的假设,以便于数学模型化处理,这容易致使其假设越出(可能)经验的界限而进入超验的范围,流于纯粹的思维形式,流于总量分析或机械地汇总,无视总量或机械汇总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和过程性的问题,这使其所使用的假设无指意,不是客观实在的。就主流经济学试图将经济学数理模型化的做法而言,错误不在数学本身,而在试图将经济学数理模型化的思想。应该说,通过非经验的假设,不加审慎的、机械地企图把经济学数理模型化的做法是哈耶克所反驳的科学主义的表现。然而,当主流经济学试图拿基于无客观实在性的假设而进行的分析、研究去解释、理解经济事象,经常会遇到无助于解释、理解经济事象的迷或悖论。

比如,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通过严格的假设构造了一个理想的经济体,应该说,那些假设并不真切地与经验发生关系,因而没有指意,不是客观实在的,而是超验的,所以,索洛增长模型便漠视了(可能)经验范围与超验的范围之间的区分,停留于思维形式的层面,无视对内生的经济结构和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无助于人们对经验世界的经济增长的认知。当有人用经验数据对索洛模型进行经验检验,得出与索洛模型不相容的结论,给人在理解经济增长方面留下迷或悖论时,这显然不是经验世界出了问题(经验世界只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状态向人显现着,不会有所谓的迷或悖论),而是有人没有区别对待经验范围和索洛模型所适用的非经验的范围,进而把它们混为一谈;不管是把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投射至经验世界,还是用经验的经数据去检验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思维在非经验的范围与经验的范围之间的跨越,这种思维的跨越是没有正当理由的。

在经济研究中,我们离不开是先天的有些东西,例如一些概念和假设会是先天的。尽管如此,主流经济学所做出的先天的假设一般不与经验发生关系,这使得其所进行的讨论流于思维形式而无指意;主流经济学一般会无视经验范围与超验范围的界分,从而使得它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范围之间进行从容而无正当性的思维跨越。

倘若我们要有望增进对经验的经济世界的解释、理解,就经济问题的解决手段方面予以比较有效的考察、研究,有望使经济学踏上一门科学的可靠之路,我们就不能采取主流经济学惯用的方法、思想,相反地,我们需要在经验的范围与超验的范围之间作出界定,拒绝思维在经验范围与超验范围之间非正当性的跨越,使理论的考察和研究立足于经验范围之内,以便让先天的东西能与经验发生关系,从而使先天的东西是有指意的,是客观实在的,而不至于让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流于思维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绝对正确的“废话”也有大用 | 可二老师一课经济学讲义
论康德“图式”概念之作用 ——主体产生知识的桥梁
爱因斯坦与康德
康德对休谟怀疑论的回应
康德哲学系列三:这个世界存在真理吗?康德是这么说的
爱因斯坦为何一生都在反对康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