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横财》| 唐骋华解读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关于作者

肯齐·芬克,美国著名环境记者,长期从事环境、气候等领域的报道,尤其关注全球变暖。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对全球变暖的反应,以及应对方法,花费六年时间,跑遍北极圈、欧洲、非洲、亚洲,采访包括政客、气候学家、跨国公司高管在内的数百人,搜集了大量资料,完成了《横财》这本书。

关于本书

从全球变暖角度切入,介绍了不同国家、企业在面对结构性洗牌时,做出的反应。我们看到,即使是全球变暖这样的负面事件,对一些国家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同样,原本偏门的科学技术,在变化来的格局中,就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过去被认为是高污染的传统企业,只要能及时转变,跟上主流观念,也能咸鱼翻身。所以当变化出现时,谁能抛弃简单的对错之分,思考变化中的新机会,谁就能在新形势下掌握主动权。

核心内容

第一,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很多城市面临灭顶之灾。但北极圈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却热烈期盼。原来,冰川融化将极大地降低北极的石油开采成本,并使北极航道有望开通,缩短贸易航程。在这个过程中,北极圈国家受益良多。

第二,气候变暖让一些冷门黑科技,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随着全球干旱、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淡水日益珍贵,变得非常有用。另一个是荷兰的筑坝技术,对于受洪水威胁的沿海城市,有着巨大意义。

第三,化工企业通常和高污染、高排放画上等号。然而,著名跨国企业壳牌集团,很早就积极转型,投入到新能源的研发当中,把自己打造成低碳环保的绿色企业,从而得以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中,获得新的发展。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本期为你解读的书是《横财》,“发横财”的那个“横财”。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很吉利,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可不是一本理财书,书的作者麦肯齐·芬克是美国著名的环境记者。

环境和发横财有什么关系呢?秘密就在这本书的副书名里:全球变暖,生意兴隆。作为环境记者,全球变暖是芬克在工作当中势必要关注的话题。在研究全球变暖的过程中,芬克发现,同样是面对全球变暖,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应对能力大不相同。有的人甚至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从环境变化中挖掘出商机。于是,他花费六年时间,跑了很多国家和地区,足迹踏遍欧洲、非洲和亚洲,采访了包括政客、气候学家、跨国公司高管在内的数百人,搜集大量资料,最终完成这本书。

在我看来,这本书值得被推荐,除了故事精彩,关键还是在于它提醒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当变化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好的或是坏的。每次变化都是洗牌,谁能在洗牌中看到机会,谁就能在新的格局下掌握主动。

从大的方面来看,气候变暖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融化、干旱和洪水。《横财》这本书也遵循了这个分类方法进行讲述。但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们将跳出原书框架,从国家、科学技术、企业三个角度来看,当像全球变暖这样的结构性洗牌出现时,机会是如何产生、如何被把握的。

第一部分

先来看国家层面。在这个部分,芬克的观点是面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好。这里,芬克举了环北极国家的例子。什么是环北极国家呢?顾名思义,就是有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内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都属于发达国家。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加速融化,而这些国家,就将是冰川融化的直接承受者。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21世纪以来,北极的冬季气温已经上升了1.5摄氏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到2050年,升幅更将高达5摄氏度。受此影响,每年夏天,将有几乎一半的北极冰川融化。

照此看来,环北极国家应该忧心忡忡才对,但它们反而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什么利益呢?这就要讲到北极拥有的两项巨额财富了:石油和航道。先说石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北极地区蕴藏的石油储备,高达990亿桶,天然气高达1670万亿立方英尺。从前,这些自然资源被封冻在地下,开采难度极大。然而随着冰川融化,开采成本会迅速下降。这对于环北极国家,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再来说航道,这也是本书作者芬克着重调查的领域。众所周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隔着美洲大陆,长久以来,无论是从亚洲沿海地区,还是从北美西海岸坐船去欧洲,都无法直航,而要绕很大一圈。这对于经贸往来,当然是个阻碍。那有没有捷径呢?有心人一直在苦苦寻找,渐渐地,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极。

北极也有航道?有的,而且有两条,即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沿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横穿欧亚大陆,直达北欧。西北航道则沿着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途经加拿大沿岸,到达欧洲。如果能把这两条航道利用起来,前景那是相当好。可问题在于,由于北冰洋常年冰封,航道的通行率极低。就算在最温暖的季节,普通货船也要靠大型破冰船开道,才能缓慢前行。这显然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开通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都如同水中花、镜中月。想法很好,但办不到。

但冰川融化,使利用北极航道的前景,出现了曙光。2007年夏季,北极的冰盖面积一度缩小到历史最低水平,西北航道居然出现了无冰的情况。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科学家们预测,几十年后,整个北冰洋,夏天都可能无冰。到时候,北极航道将实现全面通航。

对此,环北极国家满心欢喜。作为发达国家,它们不仅有先进技术,也有经济实力,能充分利用冰川融化带来的利好局面。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发言人公开宣布说,或许对别的国家来说,全球变暖是灾难,但对俄罗斯,却是利好。东北航道的通航,会极大地促进贸易,更诱人的是,随着西伯利亚冻土层解冻,工业和农业得以大规模发展,这是俄国人梦寐以求的。

其他的环北极国家同样跃跃欲试,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北极开发热”。这就产生了新问题:领土争议。实际上,环北极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由来已久。本来大家还不太重视,但随着开发前景日益明朗,利益让各国政府越来越较真。早在2001年,俄罗斯就向联合国提交申请,要求取得北冰洋45%的主权。虽然申请被驳回,但俄罗斯对北极的渴望,已然昭告天下。

加拿大也不客气。它声称,所谓西北航道,其实就是其国内的一条水道,因此它产生的权益,都应该归加拿大。对这一主张,美国是不感冒的。美国政府认为,阿拉斯加才是西北航道的起点,难道这一段也算加拿大的内河水道吗?你加拿大想独吞整条航道?没门儿!美国多次在不通知加拿大的情况下,派船只出入西北航道。作为回应,加拿大的军舰也三番五次驶入西北航道,举行军事活动,宣示主权。

当前,北极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各国纷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谁都不肯退让。

在这场争夺战中,丹麦遇到的麻烦,相对多一些。这跟它在北极圈的尴尬地位有关。丹麦本土其实离北极圈很远,它之所以还能跟北极发生关系,全靠格陵兰。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恰好处在大西洋跟北冰洋当中,地理位置重要。1721年,格陵兰成为丹麦殖民地,1979年自治,但主权归丹麦所有。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格陵兰地下有大量石油,还包括锌、金、铀、钻石等矿产。其中,锌矿储藏量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随着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这些资源的开采前景,越来越明朗。这就刺激了很多格陵兰人。他们想甩开丹麦,独享这丰厚的利益。所以这些年,把格陵兰从丹麦分离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丹麦当然不可能同意。怎么办呢?好在丹麦是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缺什么都不缺钱。于是丹麦政府承诺,每年拨出6.5亿美元,补贴格陵兰,相当于每位格陵兰人,每年能获得1万美元。它还承诺,格陵兰开采资源的收益,最初几年归当地人所有,以后再跟丹麦共享。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留住格陵兰,保住丹麦在北极圈的利益。

讲完了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的举措,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遭遇。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孟加拉国,国内河流纵横,夏季容易暴发洪水;南面临海,经常遭到热带风暴袭击。而且,孟加拉国还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量人口拥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哪里还谈得上经济发展呢?所以孟加拉国常年被联合国列为最欠发达国家之一。

从20世纪末开始,情况更加恶化。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多次让孟加拉国尝到苦果。政府无力应对,民众只能外逃,他们的目的地,就是邻国印度。而潮水般涌入的孟加拉国难民,也让印度难以承受——粮食和淡水供应、疾病传播、文化差异,这些都是问题。

后来印度想到一个招:沿印孟边境,建一道隔离墙。这道墙1993年开建,如今已长达2100多英里,完全覆盖了印孟边境。印度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边防安全部队,全天巡逻,驱赶甚至射杀偷渡者。据作者芬克统计,自2000年以来,差不多每过4天,就有一个孟加拉国人,在试图翻越隔离墙时被打死。

对印度的行为,孟加拉国政府非常不满,可无论是国家实力,还是国际地位,孟加拉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也都不为它发声。孟加拉国只能独自吞咽苦果。虽然孟加拉国也能获得些国际援助,但数额有限,并不足以应对各种灾害。

你看,全球变暖让经济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动,财富也要随之重新分配。但不能忽略的是,这种变动对大国、强国更有利,而像孟加拉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境遇就相当悲惨了。

第二部分

而在科学技术层面,《横财》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一项本来很偏门的技能,可能因为全球变暖,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来看个鲜活的例子——以色列。

我们知道,以色列面积小、资源少,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人一直在跟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对关乎生存的淡水资源,更是不惜工本,大力开发。

1956年,以色列总理拨款25万美元,支持亚历山大·萨尔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这个萨尔钦,经历很传奇,值得说一下。年轻的时候,他曾被关进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做苦力。集中营条件艰苦,尤其令人苦恼的是严重缺水。怎么办?所幸,萨尔钦和同伴们发现了一条生路。他们所在的地方靠近北冰洋,每到夏季,冰雪消融,于是他们打开水库的闸门,放海水进来。等夏天结束,再关上闸门。随着冬天的降临,海水结冰,此时,盐和水就分开了。随后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人们就能取得淡水。

以色列建国后,身为犹太人的萨尔钦倍感振奋,前往定居。面对缺乏淡水的困境,萨尔钦想到了自己在西伯利亚的经验,于是就向以色列政府提出“把海水变成饮用水”的设想,获得了经费支持。经过不懈努力,萨尔钦摸索出了一套海水淡化工艺,即“萨尔钦工艺”。1965年,萨尔钦创立以色列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IDE。

海水淡化技术,是为以色列特殊的气候环境,量身打造的。所以一开始,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就很有限。除了干旱国家,谁也用不上。不过,全球变暖这个外力,却意外地帮了IDE的忙。

2007年和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两次发布报告,指出中东的降雨量将进一步减少,各国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的冲突会日渐增多。这就给IDE提供了拓展业务的机会。而且,因全球变暖而受到干旱侵害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加,名单中就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大国。IDE不失时机,向全球市场进军。作者芬克2010年探访IDE时,它已经在世界各地开设了400个海水淡化厂。

IDE迅速扩张的秘诀是什么呢?其实就八个字: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工艺流程复杂,还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这对同样缺乏煤炭的以色列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萨尔钦工艺可就简单多了,而且不需要煤炭。海水淡化的成本,被压低到每吨4美元,性价比很高。权威的科技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一次“全球最聪明的50个公司”评选中,把IDE列在第19位,超过了苹果和谷歌。

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报告指出,全球约有一半人饮用水不够。可以想象,IDE的未来,依然是一片光明。

比起海水淡化技术,下面要说的这项技术,就更冷门了——建造拦海大坝。

造大坝不稀奇,很多国家都会,造拦海大坝就不多见了。但是,有一个国家,却造拦海大坝造上了瘾。谁呢?荷兰。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有差不多一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在荷兰,海拔超过100米的地方,就算是高原了。荷兰的几个主要城市,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统统在海平面以下。所以自古以来,荷兰人就在和海洋争夺陆地。从13世纪开始,荷兰人建造了长达2400公里的拦海大坝,围垦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1956年,荷兰启动三角洲工程,历经四十余年,到1997年全部完工。该工程总投资75亿美元,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海岸防护网。

虽然建造拦海大坝的本领独步天下,不过,需要这项技能的国家真不多,所以一直以来,也就荷兰人自个儿当宝贝。可是因为全球变暖,拦海大坝忽然变得金贵起来。

我们知道,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升高,像纽约、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怎么办?搬家工程浩大,而且居民们通常也不会愿意。于是,造拦海大坝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荷兰人的机会就这么来了。威尼斯、伦敦、圣彼得堡等世界名城,都邀请荷兰人去想想办法,后来连纽约也把荷兰人请了去。纽约是滨海城市,经常遭遇海上风暴。2012年,飓风“桑迪”横扫纽约,它引发的洪水,把地铁和变电站都淹了,全纽约陷入黑暗。再加上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纽约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要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沉没,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为此,纽约想到了建堤坝,而掌握先进筑坝技术的荷兰人,顺理成章地拿下了这个项目。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荷兰的拦海大坝技术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你掌握的技能,再小众都不怕,只要能和大趋势结合,找到新的需求点,就能成为爆款。用芬克的话说就是,发一笔“横财”。

第三部分

讲完了国家和科学技术,接下来我要讲一讲,这本书第三个有意思的点:即便是曾经的高污染企业,也有机会咸鱼翻身,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获利。芬克举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壳牌公司。

壳牌公司创立于1890年,靠石油起家,后来逐步扩大经营,涉足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等领域,成为体量庞大的跨国企业。目前,壳牌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在《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壳牌一度排名第一。

石油和化工是传统行业。论风头,肯定比不过苹果、谷歌、Facebook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更糟糕的是,长久以来,化工企业和高污染、高排放画上了等号,要对全球变暖负责。这对壳牌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十分不利的。所幸,公司高层很早就认清形势,因此早做准备,积极转型。

那壳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它拓展了原有业务,也就是石油及化工业务。前面我们说过,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而壳牌本来就是靠石油发家的,当然不能错过机会。

根据芬克的调查,壳牌是第一家利用北冰洋融化,尝试石油开采的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壳牌就制定了北极开发计划。壳牌的科学家,对北极地区的楚科奇海域进行了考察,认为其中蕴藏着150亿桶原油。2005年,壳牌从美国政府手中租赁了这片海域,开始勘探。到2012年的时候,壳牌已经在楚科奇海域打出两台钻井,并发现了石油存在的迹象。

不过目前为止,尝试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2015年9月,壳牌干脆宣布,暂停开发北极的行动。停顿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条。首先,尽管冰川持续融化,但北极地区的勘探条件依然恶劣,充满不确定性,石油开采的变数很大。其次是环保团体的抗议。环保人士担心,壳牌的行为,将破坏北极的环境,增加碳排放,而这将进一步推高全球气温。因此,环保团体强烈批评壳牌,说它的北极开发计划,是最肮脏、最无耻的计划。对于试图把自己打造成绿色企业的壳牌来说,这种评价非常不利。

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壳牌暂停了北极项目。不过,壳牌留了一手:暂停不等于退出。实际上,只要条件成熟,壳牌将第一时间回到北极。到时候,它就能发挥自己的先发优势了。

与此同时,壳牌也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它判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迟早有用完的一天,应该尽早开发新能源。壳牌甚至提出了一个设想:到2070年,人类不再使用石油,全部以新能源代替。其中,氢燃料就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能源,未来,用氢燃料填充的电池,将是电动车的主要动力源。所以2018年,壳牌收购了一家电动车公司,从而掌握了氢燃料技术。此外,壳牌还花大力气开采页岩气,斥重金开发太阳能、风能和电能。这些项目,对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壳牌顺势承诺,将大规模减少碳排放,为环境保护作贡献。

这些举措,对壳牌的推动力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它让壳牌进入了新兴的新能源领域,并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举动的经济意义越来越体现出来。据统计,壳牌的收益率连年增长,表现十分抢眼。2018年时,收益率已高达36%。更重要的是,壳牌绿色企业的形象,得到了维护和传播,它受到的舆论压力,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

总结

好了,《横财》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几个点,到这里就分享完了。最后我们回顾一下。

《横财》这本书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切入,介绍了不同国家、企业在面对结构性洗牌时,做出的反应。我们看到,即使是全球变暖这样的负面事件,也可能让原本偏门的科学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让过去被认为是高污染的传统企业咸鱼翻身。所以当变化出现时,谁能抛弃简单的对错之分,思考变化中的新机会,谁就能在新形势下掌握主动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气温破140年来最热纪录,热!也是一种商机
俄版“苏伊士运河”!全球气候变暖或让俄罗斯掌握一条战略航道
北极,北极!
每日听一本书《横财》:全球变暖 生意兴隆
变暖创造极地新航道? | IPCC第六次评估第Ⅱ工作组报告解读(12)
格陵兰岛巨大的冰盖正在融化——以下是拯救它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