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化心理学》| 徐博文解读

关于作者

作者戴维·巴斯,是国际进化心理学界的当之无愧的一位领军人物,1981年他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哈佛大学担任了四年助理教授,密歇根大学当了11年教授。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择偶策略、性别间冲突、社会名声与威望、妒忌、攻击、欲望等社会课题。

关于本书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一书,自1999年首次出版,深受读者喜爱,并且被学界誉为经典的必读书目。目前为止,已经出了四个版本。在本书中,作者戴维·巴斯通过进化心理学这一崭新视角,结合大量跨学科的知识,为读者生动地剖析了人类今天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认为,当代人类的大脑里装着一段漫长的进化历史,因此,过去才是了解现在的钥匙。

核心内容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和生存或繁衍相关的难题急需解决,而为了更好地解决它们,我们慢慢进化出了一套特有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作者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解决四个重要问题,进化出了哪些心理机制和行为偏好。这四个问题是,第一,生存问题。第二,性行为和择偶问题。第三,亲代抚育和家庭问题,最后是群居问题。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进化心理学》。这本书的中文版有大约有73万字,我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什么是进化心理学,以及人类进化这件事对我们今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和生存或繁衍相关的难题急需解决,而为了更好地解决它们,我们慢慢进化出了一套特有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比如,嫉妒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而且我们对它的评价往往都是负面的,那进化心理学是怎么看待嫉妒的呢?

打个比方,有一天你走在路上,偶然间看到自己的男友或女友,和一个陌生的异性相谈甚欢,不时还会有亲密的肢体接触,你会怎么样呢?想必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通常会很生气,甚至有点嫉妒。而当你的伴侣看到你在场,并觉察到你的不开心和嫉妒后,可能会立刻注意下自己的言行,并且之后不会在这样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对方对你视而不见,全然不理会你的感受,但这样一来,也会提醒你,或许你可以重新评估一下这段关系,选择分手了。总而言之,不管你最终选择了哪种对策,这里的嫉妒心理都或多或少促使你解决了问题。而这也就是进化心理学这一学科所要强调的,人类在进化中慢慢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理机制,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进而帮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生活。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进化心理学》,就是这一领域中一本非常经典的教科书。本书自1999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被学界称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对以往研究者鲜有涉足的某些心理学领域进行研究,比如爱情、择偶、亲属关系、友谊、母性、合作、性行为、攻击性等等,并且结合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全面剖析了种种人类行为,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今天的一些心理机制和行为偏好,与我们千百年来的生存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戴维·巴斯,是进化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他曾在哈佛大学担任了四年助理教授,后来又在密歇根大学当了11年教授。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并尝试从这一视角去解释很多社会课题。比如择偶策略、性别间的冲突、社会地位、人的欲望等等。在他看来,进化心理学作为一门革命性的新学科,是现代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一次完美融合。

今天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述,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人们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进化,它们分别是:第一,生存问题;第二,性行为和择偶问题;第三,亲代抚育和家庭问题;第四,群居问题。

第一部分

每当我们谈到进化,似乎总是绕不过一个人,他就是《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根据他的自然选择理论,一个人或许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很多年,但他却不一定能将变异的特征传给下一代。而如果某个生物个体,他繁衍后代的能力比其他人强,那么他的变异基因被遗传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说白了,就是繁衍才是生存的必要前提,没有了繁衍,一切都是空谈。

接下来我们就以生存繁衍为大前提,说说第一个方面——生存问题。对人类而言,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生存问题反复地出现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比如气候恶劣、食物短缺、突发疾病、寄生虫等等。因此,我们的祖先必须先成功地解决这些难题,才能顺利地活下去并有机会繁衍自己的后代。可以说,生存是人类进化中的第一大难题。生存问题对人类心理的进化,主要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对食物的选择和偏好。第二,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偏好。第三,为了躲避疾病威胁而产生厌恶情绪。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食物,没有水,任谁都没法生存。在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醒着,动物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寻找食物。那种急迫感可不比今天,如果现在你饿了,可以随便去楼下的饭店或超市买点吃的,或者拿起手机订个外卖。但换成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他们而言,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解决生存大计。

研究发现,在坦桑尼亚的一个原始部落蜜蜂是最受欢迎的食物,注意这些原始人是直接吃蜜蜂,现代人吃的才是蜂蜜。因为相比其他食物,蜜蜂富含的糖分和热量更高。这样的饮食选择可以满足人类身体最基本的营养和能量需求。直到今天,现代人依旧喜欢吃甜食,像巧克力、蛋糕、冰淇淋这些食品,虽然这些甜食的糖分和能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身体的需求,但它却能舒缓情绪,有很好的减压效果。这其中多少还是有祖先们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的基因偏好在起作用。

同时,进化学者还认为,原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狩猎,对肉食的消耗量要远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多得多。比如,在远古的狩猎社会,黑猩猩食用的肉类只占他们食物总量的4%,而人类却要占到20%到40%。遇到狩猎旺季,甚至会达到90%。而到今天,虽然我们都知道食用大量的肉类和动物脂肪并不是很健康,但人们还是对美味的肉食难以抗拒。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对肉类特有的营养需求已经根深蒂固,化作了如今的口舌之欲。

所以说,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当初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顺利生存下去,才慢慢进化出了后来人们对甜食和肉类的饮食偏好,比起生理需要,更是一种心理需求。

说完了吃,我们再来说说住。人类对自己的栖身之所,也就是居住环境,也有很多偏好。进化研究表明,非洲的大草原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那里水草丰美,猎物繁多,开阔宜人的景色特别适合灵长类动物们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同时草原上也有一些树木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躲避捕猎者的侵袭。

而今天,尽管现代人居住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钢筋水泥,人流拥挤,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依旧在不自觉地按照远古人类对居所的偏好来装饰、挑选我们理想的生活环境。我们买房子,总喜欢绿化好的小区,最好视野开阔,风景秀丽;附近最好有公园绿地,才能在气候宜人的时候去爬爬山、散散步,亲近一下大自然。我们对居住环境的偏好,虽然和我们的祖先当时的初衷不同,却依旧深深受到祖先的影响。

那么,生存问题对人类心理进化的第三个影响,就是为了躲避疾病威胁而产生的厌恶情绪。进化心理学中有一种假说,认为厌恶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防御机制,有助于防止细菌入侵,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扰。

有研究表明,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对那些可能引发疾病的物质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比如腐烂的肉、肮脏的虫子尸体、难闻的粪便等等。原始社会环境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小心翼翼。对于陌生的东西,他们可能并不认识,也没有什么生物学常识,但却凭着本能的厌恶情绪,自动远离了一些有问题的危险食物。后来的科学证明,那些发霉变质的肉类或虫子尸体,确实含有大量的致命细菌。如果当初我们的祖先不小心吃了它们,估计早就一命呜呼了,更别提什么繁衍后代了。而时至今日,现代人对那些有异味、看上去不太干净的东西依旧会直接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情绪。可见,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人类心理上所产生的进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总之,人类进化到今天,绝对算得上是经历了重重险阻,而正是上述的这些进化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的祖先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后代。对甜食的偏好让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对自然景观的偏好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而厌恶情绪则帮人们防止染上疾病。

第二部分

讲完了第一个方面,人类的基本生存,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个方面:人类的择偶倾向。

如果你之前已经对进化理论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就不难发现,在人类进化的相关研究中,择偶问题总是高频出现。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们的祖先没有明智地选择配偶,获得生存和繁衍上的优势,那么今天,人类或许早就灭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可见,找一个合适的另一半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择偶偏好,也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

通常,一名人类男性可以让任何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怀孕,生很多个孩子。但女性却不一样,她们通常要十月怀胎才能生一个孩子。所以,女性的投资成本要比男性高得多,于是相比男性,女性会更用心地去选择适应度最高、基因良好的配偶。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男人和女人渐渐形成了不同的择偶偏好。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说一说。进化心理学家眼中的女性和男性有哪些不同的择偶偏好,以及这些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先说女性择偶偏好。从进化的角度看,不论地球上哪个国家,女性有三个普遍的、非常明显的择偶倾向。它们分别是:对丰富经济资源和高社会地位偏好、对年长男性的偏好、对健康和男子气概的偏好。说白了就是择偶时普遍倾向于有钱有势的、年龄偏大的以及身体强壮的男性。我们来一个个分析一下。

首先,是女性择偶时对丰富经济资源和高社会地位偏好。也就是有钱有势的。这一点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不例外。虽然“拜金女”、“物质女”总是被主流道德观批判,但其实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通过择偶来追求经济上、地位上的保障,是写在女性的基因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是这么解释的。在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男性对妻儿的投入其实已经非常多了,这一点是其他雄性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原始社会,女性获得养育子女资源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靠配偶。找到配偶之后,男性不仅要肩负提供食物,寻找居所,守护领地和保护子女的重任,还要培养子女的各种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在群体中赢得一席之地。而这些,要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社会中权力和资源也大多集中在男性手中,女性所拥有的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女性如果想要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平稳幸福,利益最大化,一般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嫁给一个资源比较多的男性。这样意味着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他们通常还有更广的社会圈子和人际网络,能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保护、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支持。

除了选择有钱有势的,女性还对年长的男性有特别的偏好。女性之所以在择偶时倾向年龄偏大的男性,是因为男性的年龄往往与他们所掌握的资源数量有关。原始社会中,年轻男性的经验和资历有限,往往难以服众,而老人往往拥有较高的权力和威望,甚至掌控着整个部落的资源。

另外,在狩猎采集时代,男性的体力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一般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曾经有学者对厄瓜多尔和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部落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男人的狩猎技能越高,他在女性眼中就越有魅力,而年龄又与狩猎能力紧密相关。直到今天,在婚恋关系中,男大女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组合,一旦有姐弟恋组合出现,往往还会引起一片惊呼。更别提陈道明、吴秀波这些魅力大叔,他们对女性的杀伤力,也许就来自人类进化中产生的女性对年长男性的择偶偏好。

再来说说女性的第三个择偶偏好,就是健康和男子气。虽然花样美男现在也很招人喜欢,但是大多数女孩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还是更倾向于Man一点的男孩,而这一点和我们的祖先也是惊人的相似。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原始社会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和一个看上去不太健康强壮的人结合,需要承担很大的生存风险。如果对方身体虚弱,那他在狩猎、保护家庭、抚养后代这些事情上很难做出贡献,无法给女性带来生存上的优势。所以,从进化的角度看,选择一个强壮的男子,对于多数女性而言,都是择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人类进化中最看重的条件之一。

那么,说完了女性的择偶偏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男性的择偶偏好。相比女性,男性的择偶偏好可能更为简单粗暴,对他们而言,无论何时何地,年轻、漂亮都是择偶的首选因素。

在远古时代,男性在挑选长期配偶时,通常会面临两个涉及繁衍的大问题,一个是如何辨别生育能力强的女性,一个是亲子关系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男性也进化出了一系列的审美标准和择偶偏好。

首先,如何判断一个女性的繁殖和生育能力,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无疑是年龄。从生理的角度讲,在原始社会,超过20岁的女性,生育能力就开始逐步下降。到50岁,生育子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尽可能多地繁殖后代,男性自然更加偏爱那些年轻的女性。在他们眼中,健康的、生育能力更强的女性,通常有着光洁的皮肤、丰满的胸部,对称的面孔,良好的发质,洁白的牙齿,还有细腰和丰臀。这些特征直到今天也符合大部分的男性审美。

其次,男性的择偶标准还来源于亲子关系的不确定性。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如果男性不能及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那么他就很可能浪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养别人的孩子,到头来还无法留下自己的后代。所以,在许多国家,男性都很看重未来伴侣的童贞问题。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择偶偏好看作是封建文化的陋习,这中间一定程度上还有人类进化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这样看来,今天的男性多半喜欢长腿美女,也是不无道理的。若从进化的角度看,腿长预示着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遗传基因、潜在的生育能力。

总而言之,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男性的择偶偏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年轻女性的偏好,二是对女性外貌和身材的偏好。

第三部分

好了,说完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让我们对食物、居住环境和择偶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偏好,我们再来说说本书谈到的第三个方面,漫长的进化中,人类为什么会将家庭的传统保留下来?以及为了应对常见的家庭冲突,人类又进化出了怎样的心理机制。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小问题,人类问什么要组建家庭?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状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婚姻和家庭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然。据统计,在所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只有3%的物种会组建家庭。很多物种在身体发育成熟后不久就会离开巢穴,很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殊不知,恰恰是这3%物种的选择,让家庭这一模式得以进化,延续至今。

在进化心理学家们看来,人类之所以保留了组建家庭的传统,是因为一个人的亲属关系对他的生存几率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有亲人支持的人更容易活下来。在美洲大陆开拓的初期,有一群开荒者乘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普利茅斯殖民地。但他们到达当地的时候,普利茅斯的天气特别寒冷,食物紧缺,疾病横行。据统计,当时去的103个人中有53个人很快就死了,而活下来的那些人多半都是当时在本地有亲属的人。由此可见,在进化的严峻考验面前,有亲人的往往比孤苦伶仃、没有家人的人有更大的存活几率。

其次,为了应对家庭冲突,人类逐渐形成了一些心理机制和行为习惯,比如基于遗传相关度的利他行为。

在某些鸟类中,父母返回巢穴时会带来食物,这时幼鸟之间经常会为了抢占好的取食位置而争斗不休,甚至会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推出巢穴。而在哺乳动物中,这类情况也很普遍,同一窝出生的幼崽,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抢夺被母亲的喂养机会。而到了人类社会,类似的家庭冲突也再常见不过了,但是,家庭冲突本身,是不利于人类进化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渐渐进化出了一些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比如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行为,来应对这些问题。什么叫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行为呢?就是说啊,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倾向去帮助那些和自己亲缘关系的人,关系越亲近,越甘于牺牲和奉献去帮忙。而这样友好的互助行为和甘于牺牲的表现,在化解家庭矛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人类后来并没有进化出应对这种家庭冲突的心理机制,那么,或许今天我们所看重的家庭和亲情也早已不复存在了。没有家庭和亲人的互相扶助,个体的生存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第四部分

说完了本书的前三个部分之后,我们来聊聊书的最后一方面,群居。也就是说,群居这件事,对人类心理进化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拥有许多专门用于解决群居问题的心理机制,这里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聊聊,一是人类的合作联盟,二是攻击行为。

首先我们来说说合作联盟。很多时候,双方要想合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大家都能从中获益。人类在远古时代就会有很多交换合作的行为,比如,我把我摘的水果给你,你再把你捕获的猎物给我。他们选择群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合作联盟共同抵御外敌,保护家人,繁衍自己的后代,渐渐地进化出了一套互惠式的合作行为模式。

而在这个合作互惠的过程中,人们又无法规避一个难题,就是欺骗问题。一旦互惠活动中一方不遵守承诺,欺骗了对方,没有付出他本该付出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了另一方会遭受损失,而如果这样长久下去,大家就又回到了原来那个各自作战的状态,人与人之间也将不再有信任,就更别提什么合作了。

因此,为了解决欺骗这个问题,人类渐渐发展进化出了一些心理机制,让人们的合作和交往更加顺利。比如,合作之前,对欺骗行为保持敏感,并对那些有过欺骗行为的人进行斥责,表现出极度的厌恶和敌视态度。

其次,群居也导致了一些攻击行为。很大程度上,雄性动物经常有暴力攻击其他雄性的行为,这是出于择偶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如果男性要想吸引异性,就必须要在狩猎、守护部落、进攻战斗中表现出强大的体能。这样才能吸引异性,并起到示威的作用,让其他竞争对手自动放弃。而且,战斗中的获胜方,往往受到部族中其他人的尊敬,被授予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地位的提升、资源的积累都有助于男性获得更多的择偶机会,更受异性青睐。

从进化的角度看,男性的攻击行为至少能为其带来五方面的收益:夺取资源、保护自己的亲人免受伤害、战胜同性竞争者,争取更多的繁殖机会、提升地位和社会等级和防止伴侣出轨等。试想,原始社会里,条件艰苦,资源匮乏,如果男人们不通过武力攻击去抢夺资源,那么免不了自己和家人都得被饿死,就更别提什么繁衍后代了;而一旦你活了下来,琐碎的事就更多了,你要担心自己的老婆不被别人抢走,还要努力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和他人的尊重,而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似乎没有什么方法比直接的攻击行为更有效了。简单粗暴,但却真的能帮你解决问题,证明自己。

所以,攻击行为,也是人类在群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偏好。

总结

好了,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就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解决四个重要问题,进化出了哪些心理机制和行为偏好。这四个问题是,第一,生存问题;第二,性行为和择偶问题;第三,亲代抚育和家庭问题;最后是群居问题。

首先,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逐渐对某些食物和某种居住环境产生了偏好,比如甜食和有自然风景的房子;其次,为了更加顺利地繁衍后代,提高生活品质,女性在择偶时更倾向社会资源多,地位高,年长且具有男子气概的健康男性;而男性则喜欢年轻漂亮、身材比例较好的女性;第三,为了增加生存几率,人们选择组建家庭,拥有更多的亲人,以获得更大的生存保障;最后,因为群居会产生诸多问题,所以现代人擅长合作,但同时它们也会偶尔攻击他人。合作是为了实现多方的利益,于是人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资源,互相帮助。而在群居生活中,攻击与冲突,通常会给男性带来一定收益,比如夺取资源、吸引异性、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威望,防止伴侣出轨等等;而对于女性而言,她们也会偶尔攻击他人,而且多半是同性,但她们又往往对潜在的危险场景充满恐惧。

当然,书中对人类进化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机制和行为偏好,还有更多详细的论述。希望通过《进化心理学》这本书,你可以对进化心理学这一学科有所了解,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我们人类本身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为啥喜欢大叔,男人为啥喜欢专一,进化心理学告诉你
巴斯《进化心理学》:在吸引异性这一方面,女性行为显示出对男性择偶
听进化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女人都偏爱高富帅
进化心理学
你大大方方的拜金,我正儿八经的好色
为什么要找老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