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的污秽》|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作家,不管是作品总量,还是收获的文学奖项,都堪称傲视群雄。2005年,《纽约时报书评》曾评选过“过去二十五年里最好的美国小说”,前20部小说中,有6部罗斯的小说。

关于本书

《人性的污秽》是罗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问世后,接连获得七个文学奖。这本书以一本书的容量,深深触及了美国社会几乎所有痛点。

核心内容

为什么说罗斯是一位我们无法忽略的作家?罗斯为什么能把美国写得如此透彻?《人性的污秽》的叙述手法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大图,也可以保存到手机,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美国当代文学名著《人性的污秽》,这是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

菲利普·罗斯的创作生涯长达数十年,写了三十多部小说,不管是作品总量,还是收获的文学奖项,他都堪称傲视群雄。罗斯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两次美国国家书评奖,三次福克纳文学奖。到了21世纪,表彰罗斯终身成就的文学荣誉接踵而来:2005年,《纽约时报书评》邀请数百位文学出版行业的权威人士,每人选一部“过去二十五年里最好的美国小说”,得票最多的前20部小说中,竟然有6部罗斯的小说;2011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授予罗斯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几个月后,罗斯又获得了布克国际文学奖。

重要文学奖项中,罗斯只缺一尊诺贝尔文学奖。直到2018年罗斯因病去世前,他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诺奖的热门名单上,却始终失之交臂。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随着美国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诺奖对美国文学和美国作家的态度越来越微妙。诺奖需要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维持奖项平衡,这意味着,美国作家会面临更严苛的评判。另一方面,罗斯的写作虽然广受推崇,但同时也会引发争议,他对美国内部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尖锐矛盾毫不遮掩地呈现,都可能让不同立场的读者产生反感。罗斯不是那种四平八稳、圆融通达的作家,他像个永远充满斗志的拳击手,总是在伺机进攻。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部《人性的污秽》是罗斯的代表作之一。2000年,这部小说问世之后,接连获得七个文学奖。2003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大获成功,拓宽了这部小说在全世界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罗斯对美国社会的政治及人性层面的剖析,可谓鞭辟入里,他用一本书的容量,深深触及了美国社会几乎所有痛点。

第一部分

罗斯为什么能把美国写得如此透彻,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文学生涯是如何展开的。1933年,菲利普·罗斯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他后来的很多作品都把纽瓦克作为故事展开的重要场景。罗斯成长于一个正统的犹太人中产家庭,父母都是美国的第二代移民,家里有奥地利和乌克兰血统。他的父亲开过小型制鞋作坊,当过保险公司的经纪人,从底层开始逐渐站稳脚跟。

罗斯从小在纽瓦克上学,直到大学第二年才转到宾夕法尼亚州,此后,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罗斯沿着典型的学院派写作的路径闯入美国文坛,一开局就十分顺利。他在195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集《再见,哥伦布》,第二年就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个叫内森·祖克曼的人物进入罗斯的小说,成为此后他的大部分小说的鲜明标志。祖克曼在这些小说中负责叙事,有时候祖克曼是第一主角,直接参与小说的中心事件,有时候他是旁观者和见证者。祖克曼的身份和经历与罗斯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角色让罗斯的小说带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意味。于是,有些评论家把罗斯的一些小说视为“半自传体”小说。打个比方,祖克曼这个角色的功能以及与作者的关系,有点像美国导演伍迪·艾伦常常出现在他自导自演的电影里。

在“祖克曼”出现的小说中,有三部小说尤其重要,分别是《背叛》(又名《我嫁给了共产党人》)《美国牧歌》以及《人性的污秽》,罗斯把它们命名为“美国三部曲”。这三部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之间并没有联系,它们都聚焦于在美国历史中留下深深伤痕的重大事件,比如,《背叛》中涉及麦卡锡主义,《美国牧歌》中涉及越战问题。作为第三部曲,《人性的污秽》也不例外,它涉及的重大事件我们等会就会说到。正式进入故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这部作品的叙述手法。

小说从作家祖克曼的第一人称叙述开始,但第一句话就引入了这部小说真正的男主角——祖克曼的邻居科尔曼·西尔克。接下来的故事,都是祖克曼在叙述科尔曼的故事,时间顺序被打乱,科尔曼的过去和现在交替进行,中间还不时插入祖克曼与科尔曼结识、交往的过程,揭示了祖克曼是怎么渐渐了解科尔曼的秘密的。也就是说,整本书的主线是科尔曼的一生,顺叙、倒叙和插叙始终并存,而副线则是祖克曼怎样追寻线索、组织材料,把这部小说搭建起来。这条副线让《人性的污秽》具有明显的 “元小说”的意味,元首的元。

稍微解释一下,“元小说”就是有关小说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也就是作品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作者如何构建这部小说上,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和创作过程。这类小说的作者,往往会在某个部分,用某种方式向读者声明,展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作者的虚构作品。

在《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的主线和祖克曼的副线时而平行,时而相交,时而互相追逐。读者读到最后,一旦把前因后果全部拼接完整以后,会发现整体逻辑严丝合缝。这种写法能极大地拓宽读者的视角,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调整你和人物的时空距离,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他,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同时,这种写法也向作者的写作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换成另一个写作者,很难想象能像罗斯那样驾驭自如。

第二部分

好,我们正式进入《人性的污秽》的故事。与“美国三部曲”的前两部一样,《人性的污秽》选择了一个发生了重大政治事件的时间点。小说的第一句把时间定格在1998年的夏天。叙述者祖克曼告诉读者,他的邻居,雅典娜学院古典文学教授兼院长科尔曼亲口说,自己71岁了,正在与34岁的清洁女工福妮雅私通。

小说开头的第三段写道:这个夏天,“无独有偶,正是比尔·克林顿的秘密,包括它最后一个令人不堪的细节浮出水面的夏天。”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震惊全美,由此引发的政治动荡和伦理争议余波不绝。罗斯在小说设定中,让科尔曼受到的道德指控与克林顿事件同步发生,显然,他是有意这么做,让这两个事件形成对照。

随着叙述的进展,我们很快发现,与福妮雅的私情,只是造成科尔曼人生危机的原因之一。真正引发这场人生危机的,是一桩意外事件。在科尔曼的课堂上,连续五周点名都有两个学生缺席,第六周仍然如此,他就当场开了个玩笑,说究竟这两个名字是真有其人呢,还是“spooks”。“spook”这个英文单词,用在科尔曼的玩笑语境中,应该解释成它的本义“鬼魂、幽灵”。然而,科尔曼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他从未见过的学生是黑人。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spook”这个词是有时用来指称黑人的贬义词。两个黑人学生以种族歧视为由,向学校告发科尔曼,学校要他解释,科尔曼说,自己早就忘了这个词还曾经有过这样的含义,“这项控罪不仅是子虚乌有——而且是弥天大谎。”

然而,这件事情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迅速发酵。科尔曼是雅典娜学院的院长,他那些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举措,早就给他在学院的人际关系埋下了定时炸弹。原来支持科尔曼改革的老校长已经离职,新任校长的态度与前任大不相同,于是,一股反对科尔曼的势头便出现了。“这股势头究竟有多强大,他一直不明白,直到他一个系一个系地计算出究竟有多少人对眼前的局面幸灾乐祸时,他才恍然大悟。”

这场“种族歧视”的实质是学院的内部斗争,科尔曼声誉严重受损,被迫主动辞职。他的妻子艾丽斯在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后不幸去世。学院系主任德芬妮·鲁斯是一个外貌出众、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对科尔曼既怀着某种被扭曲被压抑的欲望,又对他的院长位置觊觎已久。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鲁斯发出了一封匿名信,指出科尔曼与清洁女工福妮雅的私情。科尔曼再次声名狼藉,他与儿女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科尔曼有满腔愤懑无从倾诉,就主动跟邻居祖克曼接触。他知道祖克曼是个作家,希望能借他的笔把自己的冤屈写出来。祖克曼在与科尔曼的交往中,逐渐把他的人生故事拼接完整,其中既有科尔曼自己乐意倾吐的,也有他刻意掩藏的。最让祖克曼惊讶的是,科尔曼这位表面上如假包换的犹太白人,实际上却是个黑人。

科尔曼的祖上是逃跑的黑奴,被人带到了美国北方。历经岁月变迁,很多当地黑人开始与战死的士兵的遗孀通婚,他们后代的血统逐渐变得复杂。科尔曼就是这些后代中的一员,只看他的外貌,已经很难分辨出他是不是有色人种。

科尔曼出生在小康之家,父亲给他制定的人生规划堪称周到完美:希望他学医,接受黑人能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在大学里遇见一个正派黑人家庭出身的浅色皮肤的女孩,然后,结婚,安家立业,生儿育女,再把孩子们送入最好的黑人学校。他的父亲坚信,科尔曼必将凭借智力和相貌上的巨大优势,迅速进入黑人社会的最高阶层,成为大家景仰的人物。

然而,随着年事渐长,科尔曼发现,黑人的最高阶层也很难得到美国社会真正的认同。小说到这里,又安排了几个事件,促成科尔曼在思想上发生转折。比如,科尔曼上中学时,田径队里有个白人运动员在车祸中受重伤,队员们争先恐后到他家献血,然而,那家人礼貌地拒绝了科尔曼的献血请求,显然,这是出于种族偏见。于是,当18岁的科尔曼为服兵役填表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摆脱原来的身份。科尔曼填表时篡改了种族,服完兵役后,他又用新的身份考入了纽约大学。从此,他进入了理想的学校,用过人的体力当上了地下职业拳击手,还赢得了女孩的青睐。

科尔曼曾经与一个有纯正北欧血统的女孩情投意合,俩人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然而,这一切在他带女朋友回家以后戛然而止。尽管家里人小心翼翼地提前做了准备,可他的女朋友还是在回程的火车上大喊一声:“我做不到!” 除此之外,她没有再做任何别的解释。科尔曼的女朋友痛哭流涕,独自一人冲下火车,就像后面有人追杀她,这个女孩自此便杳无音信。

痛定思痛的科尔曼,在完成婚姻大事时做出了违背人性的决定。他之所以选择跟犹太人艾丽斯结婚,最大的原因是艾丽斯的头发“宛如灌木丛似的纠缠盘绕”,比科尔曼的头发更像黑人的头发。这样一来,万一将来孩子的发质看起来像黑人,艾丽斯的相貌能够帮忙洗脱嫌疑。科尔曼还在结婚前回了一次家,把一个残忍的计划扔给了寡居的母亲。这段母子俩的对话构成了小说中最让人难忘的部分,我们来看看,罗斯是怎么写的:

科尔曼的母亲说:“她相信你父母双亡,科尔曼。你是这么对她说的。”

“对。”

“你没有哥哥,你没有妹妹。”

科尔曼点点头。

母亲说:“你永远不会让他们见到我,你永远不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你告诉我唯一能让我抚摸我孙子的办法是,你雇用我以布朗太太的身份看护孩子,照看他们睡觉,我会照办。叫我以布朗太太身份给你打扫房子,我也会照办。我肯定会做你吩咐我做的一切。我别无选择。”

科尔曼说,“没有吗?”

“有选择?是吗?我的选择是什么,科尔曼?”

“跟我脱离母子关系。”

科尔曼的母亲几乎是以嘲弄的态度,假装考虑了一下。“我想我可以对你如此绝情。是的,这可以做到,我想。但你认为我到哪儿才能找到对我自己如此绝情的力量?”

就这样,科尔曼彻底抛弃了原生家庭,虚构出了犹太人科尔曼,他以为这样就能把黑人科尔曼的历史轻轻抹去。但是,身份认同的错乱以及怕被人揭穿身份的恐惧,始终没有放过他。早年在海军服役时,科尔曼曾经因为在白人妓院被人认出是黑人,而受到极大的羞辱。当时,保镖把他扔出开着的大门,甩过人行道边的台阶,丢在了马路当中。那天晚上,他找人在自己身上留下了“美国海军”的文身。在科尔曼看来,这个文身是他全部的历史,能够表现出他的英雄主义与羞耻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而学院里“幽灵”事件的爆发,终于把科尔曼一生积压的屈辱、愧疚和惶惑翻到了台面上。他对自己种族的背叛,通过一种极具反讽意味的方式,得到了“报应”。坠入谷底后的科尔曼,唯一的寄托就是福妮雅。作者祖克曼也渐渐了解到,福妮雅的身世曲折而凄惨,她的“身份”中也存在奇怪的错位。

福妮雅的原生家庭其实很富有,但家庭内部千疮百孔。福妮雅五岁时,父母离异。有钱的父亲发现美丽的母亲和人私通,就离婚了。母亲爱钱,之后又嫁给了有钱人,但继父却对这个漂亮女孩一直没安好心,屡次企图性侵她。母亲不愿意相信福妮雅,她用上层阶级的那套方式处理问题,带着福妮雅去看心理医生。就诊了十次以后,连心理医生也站到了继父那一边,因为给诊所付账的人是继父,而心理医生的情人正是福妮雅的母亲。

福妮雅别无选择,只能离家出走,逃到了南方,刻意地与她原本的阶层划清界限。刚满二十岁,她就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当过越战老兵的农民莱斯特。然而,她刚从上流社会的噩梦中惊醒,就坠入了底层的深渊。莱斯特既没有钱也缺乏技能,农场很快破产。更严重的是,莱斯特在战争中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严重的暴力倾向。面对极度贫乏、伤痕累累的生活,福妮雅只能通过与别的男人出轨来释放压力。结果,她有次外出偷情,导致家中无人照看、不慎失火,两个孩子因此丧生火海。

科尔曼与福妮雅的关系,与其说是单纯为了寻求生理刺激,不如说是两个遭遇了身份错位的“天涯沦落人”在抱团取暖,苟延残喘地寻求一点心理慰藉。读者应该可以从整部小说的基调判断出,他们两人并不会在小说结尾得到救赎,事实也果然如此。科尔曼与福妮雅最终意外死亡,小说里并没有正面叙述这件事。表面上,夺去他们生命的是两人驾车外出时发生的一场车祸。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连人带车栽进了河里。然而,菲利普·罗斯在情节上做出的两处安排,让这次“意外”显得意味深长。

首先,就在车祸发生的同时,在小说里进行正面叙述的是系主任德芬妮·鲁斯。当时,鲁斯处于单身寂寞中,正在犹豫要不要给《纽约书评》的分类广告栏目,发自己的匿名求偶广告。在神不守舍、心烦意乱、百感交集的状态下,她把广告的草稿,群发给了以前自动设定的邮件地址,刹那间,这封邮件就抵达了学院文学系的十名教师。更糟糕的是,她在这份广告里勾勒出的理想男性,无论是相貌还是学识水准,同事们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以科尔曼为模版来写的。

科尔曼一直是鲁斯在学院里做权力斗争的敌人,也是当年录用她,后来却被她用匿名信算计过的前领导。这封邮件能表明,她一直暗恋科尔曼。鲁斯看到邮件直接发往同事手中,顿时崩溃痛哭。恰在此时,科尔曼与福妮雅双双遇难的消息传来,鲁斯就顺势虚构出了,科尔曼出事之前闯进她办公室、用她的名义群发出那封邮件的狗血情节。为了保住她在众人眼中的形象和“身份”,鲁斯不惜在科尔曼死后,又在他的名誉上泼了一道脏水。

罗斯的第二处安排更加隐晦。在小说末尾,祖克曼与福妮雅的丈夫莱斯特有一大段玄妙的、心照不宣的对话。莱斯特说到自己的战后创伤时,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战友们都担心他会死在车祸里。在祖克曼的追问下,莱斯特承认自己经常一边开车一边酗酒。在被问到“你有没有撞到过别人?”这个敏感问题时,莱斯特并没有否认,他只是以故作轻松的态度说,“就算出了事,我也不会知道”。他已经学会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来为自己所有潜在的罪责开脱。关于科尔曼的车祸究竟怎么发生,小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但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第三部分

《人性的污秽》的故事情节已经讲完了。在菲利普·罗斯的所有作品中,《人性的污秽》的批判力度未必是最大的,但故事深邃的悲剧性以及人物动人的复杂性,都让这部小说光彩夺目。

我们重新把小说结构梳理一遍之后,会发现,整部小说中人物的痛苦根源都与身份有关,他们那些难以言说的秘密,都是因为在塑造自己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甚至是畸形的错位。

科尔曼终身被囚禁在种族困境中,他伪造身份之后最终被“身份”反噬;福妮雅在贫富悬殊的两个阶层中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德芬妮·鲁斯满嘴的女权主义,与她内心深处的欲望形成强烈冲突;莱斯特则把自己封锁在战争创伤中,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除了讲述这些人物的命运,小说中还不断出现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的进展,各个人物对这桩事件的评论,这些内容就像一曲有强烈反讽意味的背景音乐,始终萦绕在文本中,为小说人物的命运提供意味深长的注脚。

这样一个有关身份政治的主题,为什么能引起人们,尤其是美国人这么深切的共鸣?为什么说《人性的污秽》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这跟美国的历史有很大关系。

我们知道,美国建国的历史并不长,它并没有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基于理想主义的人类社会实验田。美国的种族、阶层和价值观都是多元的,要把这么复杂的社会构成统一起来,必须以一种共同的信念,一个美好的“故事”作为团结的基础。这个故事,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国梦”。在这个故事里,人与人之间,身份之间,性别之间,种族之间,阶层之间是生而平等的——只要你足够努力,都能梦想成真,实现自我价值。

“政治正确”在美国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些准则都是支撑“美国梦”得以成立的基础。然而,罗斯犀利的笔触,总是毫不迟疑地揭开华美的袍子,指出袍子底下暗藏着多少虱子。这部小说中有一段直接点题。福妮雅看到一只家养的乌鸦飞到外面的树林被野生乌鸦骚扰欺负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就是接受人工喂养的结果,这就是他(乌鸦)一辈子老跟我们这样的人待在一起的结果……我们留下一个污秽,我们留下一串踪迹,我们留下我们的印记。在每个人的身上。存储于体内。与生俱来。污秽先于印记,没有留下印记之前便已存在。污秽完全是内在的,无需印记。污秽先于反抗,包围反抗,并使一切的解释与理解陷入茫然。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净化行为纯属玩笑。而且还是个野蛮的玩笑。纯洁的幻想是极其可怕的。是疯狂的。对纯洁的追求,其实质倘若不是更严重的不纯洁,又会是什么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纯洁”和“净化行为”的过分追求,能够让矛盾和污秽被暂时掩藏或压抑,可这也意味着,此后会有更强烈的反弹,甚至崩溃。罗斯想要通过这部小说、这场活生生的悲剧,来揭示人为的、极端的“净化”,对于人性的“原生态”会造成多大的扭曲和伤害,这种“净化”也会让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越来越虚伪。从这个角度理解《人性的污秽》,我们就会发现,这部小说的立意,远比单纯批判种族主义或者阶级鸿沟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

总结

到这里,《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最后,我们再聊聊菲利普·罗斯的文学风格。他的标志性风格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概括成三点:

第一,罗斯的视角转换运用得炉火纯青。祖克曼的旁观叙述,以及他经过调查之后代入科尔曼视角的叙述,这两者互相交融,无缝对接。第二,罗斯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和开掘很有深度,他下笔总是准确而凶狠,不留余地,直抵人心最深处,非常善于揭开人际关系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第三,罗斯的小说文本中会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常常是大段大段、排山倒海的对话,具有优秀舞台剧的磅礴气势。《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中,台词的平均质量非常高。单独摘录出来,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台词也很有争议,不喜欢罗斯小说的读者,常常会因为这些对话,认为他行文冗长,失去节制。但热爱罗斯的读者,能够从这些铿锵有力的词语中获得无法从别处得到的感悟和启迪。

菲利普·罗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力量也饱受争议的作家,他总是激起读者爱憎分明的情感。你可能会很喜欢他,也可能会讨厌他,但你绝对无法忽略他。

撰稿:黄昱宁工作室
转述:杰克糖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划重点

1.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的视角转换运用得炉火纯青。祖克曼的叙述主线和科尔曼的叙述副线,两者互相交融,无缝对接。 2.罗斯下笔总是准确而凶狠,不留余地,直抵人心最深处,非常善于揭开人际关系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 3.罗斯不是那种四平八稳、圆融通达的作家,他像个永远充满斗志的拳击手,总是在伺机进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菲利普·罗斯:与写作的战斗结束了
菲利普·罗斯:我每一天都在对立与矛盾之间不断摇摆
菲利普·罗斯:我把一生都献给了小说|2016诺奖热门提名
美国【人性污点】中文字幕
要了解这位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你应该从这几本书开始
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