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核医学产业环境分析:迎政策东风 行业具备技术高壁垒特性
核医学是将核科学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分为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主要是由核素、显像设备构成,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体内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诊断用药盒)、体内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体外分析(放射性免疫分析等)。
核医学主要构成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我国核医学行业发展萌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开始研制碘[131I]化钠溶液和磷[32P]酸盐溶液;1795年,我国开始制定核素药物国家标准,并收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核素药物研究、生产、经营、管理进入规范化时期;现阶段,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核素药物的生产和应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核医学发展历程分析
时间
重大事件及发展特性
20世纪初
贝克勒尔和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核素。
1930年
E.Lowrence建立第一个回旋加速器。
1935年
G.Hevesy提出同位素示踪原理和技术,大大推进了放射性核素在医疗上的利用。
1936年
J.H.Lawrence首次利用磷[32P]的亲骨髓病,拉开了核医学和核素药物发展的序幕。
1946年
E.Fermie建立第一个核反应堆,P.Richard发明的第一个99mTc生器,为人工大量制备医用放射性核素创造了条件。
1951年
美国FDA同意将碘[131I]列入甲状腺病人的使用药物,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核素药物。
1955年
美国药典收入碘[131I]。
20世纪50年代后期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开始研制碘[131I]化钠溶液和磷[32P]酸盐溶液。
1975年
我国开始制定核素药物国家标准,并收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
1985年
国务院颁布了《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核素药物研究、生产、经营、管理进入规范化时期。
现阶段
我国核素药物的生产和应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一、政策环境(P)
我国核医学行业发展起步较晚,2018以来,随着核医药价值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其中PET-CT设备规划量逐年新增,将持续推动诊断用核药的终端应用,以此驱动核医学行业发展。
我国核医学行业发展相关利好政策规划梳理
时间
发布主体
政策
要点
积极意义
2018年10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
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22,548台,其中新增10,097台,分3年实施,要求PET-CT(含PET)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配置710台,共新增377台。
政策规划中PET-CT设备量逐年新增,将持续拉动核医学诊断的病例数量大幅增加,进而推动诊断用核药的终端应用,驱动核医学行业发展。
2021年6月
国家原子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提出将加强放射性新药的研发,加大高端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该举措将推动高端设备的国产化,加速放射性药物和设备的国产替代。
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医疗卫生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是扩大核医学普及性、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创新核药及设备研发的重要信号,有望根本性改变监管部门对核医学细分领域重视不足的问题,过去影响行业发展速度和制约创新的因素有望得到解决,政策春风推动下,核医学行业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到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医疗卫生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扩大核医学普及性、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创新核药及设备研发的重要信号。
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对核医学细分领域重视不足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变,过去影响行业发展速度和制约创新的因素有望得到解决,政策春风推动下,核医学行业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关发展目标及意义梳理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二、经济环境(E)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总体也实现增长,为核医学行业发展奠定良好经济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较上年增加1456元;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843元。
2016-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但与美国相比,我国核医学消费规模仍较小,人均支出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核医学人均支出远远低于10元,而美国已超过50元。
我国与美国核医学人均支出对比(单位:元)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三、社会环境(S)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而老年人免疫力较低、各类疾病发病率高,是对核医学需求较大的群体。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核医学需求规模也将稳步扩增。
2016-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另一方面,受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恶性肿瘤患病人数持续上升,2018年已达428.5万人,2019年约为**万人,而作为肿瘤诊疗的重要手段-核医学已逐渐获得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可,未来需求将持续攀升。
2015-2019年我国恶性肿瘤患病人数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核医学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2022-2029)》
四、技术环境(T)
医用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国内监管体系特殊而严格以及技术落后、目前我国除少量131I和177Lu外,大部分反应堆辐照获得的医用同位素都依赖于进口。
同时,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依赖于大型核反应堆或回旋加速器,其建造和运作需要复杂的技术且须遵守更为严格的规定,制造显像诊断及医疗放射性药品涉及复杂的核技术,包括放射性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检测技术。制造商还须具备合格的防辐射生产设备及机械并有合格核技术专业人员操作及监督整个生产过程,我国核医学行业发展存在较高技术壁垒。(shz)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场规模数百亿却严重依赖进口?国家出手了
谈核色变、缺核少药、人才短缺!我国核医学如何健康发展
【核医】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制得的元素
【考前特辑】医用设备核医学试题,快来做个小测验
GB18871:核医学诊断指导水平
核医学检查对我们有多大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