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诗经里形容女子出嫁的『之子于归』四字的真义
谈诗经里形容女子出嫁的『之子于归』四字的真义

按,只见于诗经,而不见于先秦其他典籍的句子,有『之子于归』一辞,《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虽然自毛传及郑笺以来,古来论诗经的学者往往望文生义,多译为诸如:『之』即『这』的意思;『子』在古代兼指儿女,在诗经里则专指女性后代;『于归』,指女子出嫁,等等。

但是,如果吾人去查明先秦有关贵族婚礼用语时,就可以明查到《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即,依先秦对于贵族嫁娶婚礼的礼仪用语是:贵族的女儿嫁为别位贵族的『夫人』时,『出曰归于某』,即,出嫁时,应称呼为『归于』某某贵族。但是诗经却倒装了『归于』二字,成了『于归』,我们由此可以知道,所谓诗经里多处所都用到的『之子于归』里的『于归』两字原即『归于』两字。

再观『之子于归』四字的排列,即知其文字的次序其实被重新排列过,原来如以其出嫁于某一『子』(男性贵族)时,完整的白口的说法,应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所叙的先秦的说法,是『归于子』。但在诗经此诗里,各句皆为四字句的情况下,于是添一『之』,重新排列为『之子于归』。而此一『之』字,应解释为『往』,为所指的方向,『之子于归』,即为『归于子』或『归于子之』,亦即『往归于子』。而《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其中三用『之子归』,实即『往归子』或『归往子』,『之』一如各『之子于归』的『之』为同义。

所以『之子于归』此四字,探其真义,『于归』乃『归于』的倒装句,而『归于』,即《左传?庄公二十七年》的『夫人。。。出曰归于某。』之先秦贵族婚礼用语。而『子』为『归于』某位男性贵族的那位男性的贵族,并无含有女子在内之意。而『之』为介词也好,或指示用的副词也好,而非释为『此』。更不能连同『之子』被译为『这位姑娘』之属的自由解释。

而《召南?江有汜》里的『之子归』即往嫁给别位的贵族的意义。于是该一纷讼二千年的《召南?江有汜》的真相即亦可连带破译。

而且不只是『之子于归』四字,其实于诗经里的各种为构成中国诗体的文字的用法,即中国诗体的所以异于白口,能有着诗的成体,亦即于文字上有意识地将之规律性的重组,其间有押韵的原因,也有为了美化字面的原因,有读来有其诗趣之味的原因,诗经这些大部份都是四句诗的构成,其格律的精义,也从『之子于归』即知诗经决非成之于民间的歌谣,因为一来,这种『之子于归』的用法,横跨诗经成诗的几百年之内,从《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都用此种用法,即知,竟然名义上来自于周南各国、召南各国、邶国、豳国各国的诗,竟然是一样的倒装及重组法,即知,必经一位或多位有诗识的贵族整理过,不然里巷歌谣,成句简单,不会有那样多的各种为押韵,为格律化而重组或加成数迭或成了如同《豳风?七月》那种规模浩大如同史诗般的锦心绣口之作,皆必出自在当日周代封建天下只有贵族壅断了知识之下,只有贵族才能写的出《豳风?七月》等及所有诗经三百零五篇,即便或有素材取诸于国人等低阶贵族或其侍役之臣或即国人等低阶贵族或其侍役之臣及家人所作,并无有所谓当日封建天下的『民间』歌谣。因为当日的所谓民间,即指生活于城邦外的当地被统治的周族人以外的土著民族,即所谓的『庶人』,没有知识,即使有随口几句俚俗小调,也没有人为之记录保存。(刘有恒,取材自《天禄阁曲谈》,台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复习签到14: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词 词头 词尾
子居:安大简《邦风·周南·兔罝》解析 | 中国先秦史
诗部类说
《诗经·国风·周南》—01《关雎》(含注音、翻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竟是男人之间的约定,已瞎……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