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甘石星经》系合《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改写成之伪书—兼谈『翼为天倡』一语无法证明出于公元前四世纪
今《甘石星经》系合《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改写成之伪书
—————兼谈『翼为天倡』一语无法证明出于公元前四世纪

一、清代王谟以今本《甘石星经》即《石氏星簿经赞》的改名

在《隋书?经籍志?天文》的书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经赞》,并有《浑天图》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天文集占》十卷梁百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经》七卷,陈卓记;又《石氏星官》十九卷,又《星经》七卷,郭历撰。亡、《石氏星占》一卷吴袭撰。

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历象类』有《星簿赞历》一卷,并有注:『《唐志》称《石氏星经簿赞》。《馆阁书目》以其有徐、颍、婺、台等州名,疑后人附益。今此书明言依甘、石、巫咸氏,则非专石申书也。』按,《唐志》即指北宋司马光总其事所修的《新唐书》,内中于《新唐书?艺文志?天文类》里,有『《石氏星经簿赞》一卷石申、《甘氏四七法》一卷甘德』。按,隋代或其前出现的《石氏星簿经赞》,于唐代,其名为《石氏星经簿赞》,而内中竟出现了如台州此唐高祖年间始出现不少书中后出的地名。南宋初年《中兴馆阁书目》(今存辑本)内云:『《星赞簿历》一卷,载星宿躔度应验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经》一卷,集三家,悉图其象。』分明此隋代或其前的书已被后人改过了。即《中兴馆阁书目》会发出『以其有徐、颍、婺、台等州名,疑后人附益』的论说来了。

而此书今世亦已佚。虽说是已佚,但是在清代的王谟,在其收录此《甘石星经》的《汉魏遗书钞》后跋文里指出了:『然则此书中有徐、颍、定、冀、宋、汴、江、池等州,又毋乃即《石氏星经簿赞》耶。』不过王谟结论认为今本的《甘石星经》是由后人按甘氏及石氏原著,再『更加附益』,而发为调和之论。而该书虽然以其为名的书今日不存,但是由南宋陈振孙所见的《星簿赞历》(《石氏星簿经赞》)内容谈到的『以其有徐、颍、婺、台等州名』,正好即现存《甘石星经》所呈现的相同情状,故和《星簿赞历》(《石氏星簿经赞》)大大有关。

二、今人谈《甘石星经》系伪书

胡维佳,〈唐籍所载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即考证了今本的《甘石星经》系『唐代早期天文学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不过坊间及教科书据此一伪书《甘石星经》大谈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按,依吾人所考,隋代出现的《石氏星簿经赞》及唐初高祖年间钞本《甘石巫咸氏星经》应系至早为隋朝以年的北朝末年的著作。而到了宋代被合并成《甘石星经》的初本出现,但今本又有改饰过。如下文所述。

蔡克骄及管成学两先生于〈《甘石星经》是一部伪书考辨〉一文里引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44:『至《读书志》、《通考》、《宋志》始有《甘石星经》一卷,竟指为甘石合撰之书。…以后人采进晋、隋二志之文成之。词义浅近,必非古书。…尝考《史记?天官书》词致古奥,自成一种文字,此必出于甘、石之传,非子长所能自造,故孟坚即取之,以作《汉书?天文志》。后之言天象者,舍史、汉而别求甘、石之经,是舍周鼎而求康瓠矣。』两位先生又以《史记?天官书》里有『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惑有反逆行』一语,但今存《甘石星经》无此内容。而《汉书?天文志》引甘、石之文:『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失次,杓,早水晚旱。甘氏曰:在建星,婺女。』『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虚、危。甘氏曰:在虚、危。』『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曰:在心、尾。』,但今存《甘石星经》无此内容。《后汉书?天文志》有『《石氏星经》曰:岁星守房,良马出厩。』『《石氏星经》曰:辰星守轸,岁水。』『《石氏星经》曰:岁星入留与鬼,五十日不下,民有大丧;百日不下,民半死。』但今存《甘石星经》无此内容。

并从《甘石星经》内的地名,提到『沧州』,但此乃北魏熙平二年(517)设置的。提到的『玄莬』,是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设置的。提到的广陵,是汉元狩三年(前120)所所创。又像是所指出的卫州、甘州、秦州、许州、颍州、宋州、汴州、池州、丹州、庐州、洪州、蔡州、兰州等,都非战国时代的地名。

故认为今本的《甘石星经》乃是不折不扣的伪书。

三、今《甘石星经》系合《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改写成之伪书

但南宋初年《中兴馆阁书目》有提到,当日的『《星赞簿历》一卷,载星宿躔度应验事。』而又有『《甘石巫咸氏星经》一卷,集三家,悉图其象。』而今本的《甘石星经》,既有『载星宿躔度应验事』,而又『图其象』,恐今本又是后人合《星赞簿历》一卷及《甘石巫咸氏星经》一卷而成今日《甘石星经》的二卷本。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天文类》里:『《甘石星经》一卷,汉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恒星图象次舍,有占诀,以候休咎。』可见在南宋初年,有关《甘石星经》已出现,但今本二卷二十八舍不全,故今本亦非晁公武所见本,后世必有修饰或即是以《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合并及增饰成今本《甘石星经》,含唐代出现的地名等亦加入。

四、战国甘公及石申其作应不出于《史记?天官书》所述之外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是他这位袭先祖太史之职,『司马氏世典周史』至其父司马谈复为太史公,传至司马迁。而司马迁在西汉武帝时着此史着里,结集了当日的王官之职守太史的天文学而成的著作,他在《史记?天官书》指出:『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其中,齐国的甘公及魏国的石申,即是战国时代两大『传天数』的大家,但其甘公及石申的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里竟没有著录,可以说明的是,可能未成书,而只是口传或零简通行于世未集成书册,尤其像太史公司马迁以世袭掌太史之职,可以接触到所有三代的所口传或简册所传的前人天文知识,而以其博通于天文而成《史记?天官书》。所以,连《汉书?艺文志》都没有记载曾出现所谓《甘氏星经》及《石氏星经》,而像《史记?天官书》所引也都是说是『甘、石历五星法』之属,并无署名是石氏或甘氏星经之语,于是可知,司马迁所引用的『甘、石』,也只是其所听闻及或挂名甘氏及石氏的断简零册内的记载,而并无成书。而《史记?天官书》的内容,即使取材于先秦两位天文大家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则石申及甘公的成就必不能多于《史记?天官书》成就以上。

《史记?天官书》记录星名92个,星官86个,星数500多。而到了《汉书?天文志》指出:『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但到了敦煌写本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星占书》)残卷则星官有121个,有809星,一见不论星官或星数,都多于《史记》及《汉书》,即知此一《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必是后世伪托之作了。而今本的《甘石星经》,述星官167座,800多个星数,一见即知必伪晚于《史记》及《汉书》的伪书,而其星官及星数近于唐初所钞《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残本,则时代与唐初武德四年钞本《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不远,更加印证或正即《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或合并成今本《甘石星经》。

五、自东汉到近世,《甘、石星经》伪书不断亡佚又再造伪

(一)三国至晋的太史令陈卓伪造巫咸星经

汉代既无《甘氏星经》或《石氏星经》的成书,故《汉书?艺文志》无著录。不过,到了东汉以下,忏纬盛行,于是纬书出世,而此种星占之书亦附着在天文学之下而出现了。《史记》、《汉书》及《后汉书》所引用的石公曰或甘公曰,从《史记》以下,《汉书》及《后汉书》已无法确定是否即是太史公所听闻或搜集到的零简的石公曰或甘公曰了。而到了,因为《汉书》指出了:『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班固都不列入于《汉书、艺文志》有甘氏及石氏的《经》了,何以又讲出了『甘氏、石氏经』,似班固看到坊间有出现了《甘氏经》及《石氏经》了。而在西汉末到东汉出现的纬书《尚书纬考灵曜》里,也有冬至点距斗星度数,而南朝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律历志》内引了《石氏星经》,此一伪书《石氏星经》所记的冬至点距斗星度数,又比《尚书纬考灵曜》少,论者认为此一《石氏星经》出现的时间尚晚于《尚书纬考灵曜》了(胡维佳,〈唐籍所载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而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出现《甘氏星经》,则伪的《甘氏星经》或《石氏星经》出现时间约在东汉到三国间。

唐代李淳风的《隋书?天文志》提到:『三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着于图录。并注占赞,总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按,此文里一看,即看出是陈卓此人,首先伪造出了巫咸星官。因为北朝的北魏在永熙年间(533~534)『校比天文书,集甘、石二家星经及汉魏以来二十三家经占』时,尚无使用到陈卓的所谓巫咸星官,故巫咸星官为陈卓所假托而伪造的。

(二)南朝伪造的甘氏、石氏、巫咸著作大盛

在南朝梁阮孝绪《七录》中指出了甘公《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天文》八卷;
又按,《隋书?经籍志?天文》的书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经赞》,并有《浑天图》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梁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星占》一卷梁有《石氏星经》七卷,陈卓记;又《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吴袭撰。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时代,南方的伪托甘氏、石氏、巫咸的伪书大盛。有的伪书连作者都列出来了。如吴袭撰《石氏星占》一卷,梁的陈卓记的《石氏星经》七卷。还有未标撰者的梁又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又有《石氏星官》十九卷、《浑天图》一卷石氏、《甘氏四七法》一卷、《巫咸五星占》一卷等等。含《七录》里假托甘公的《天文星占》八卷及石申的《天文》八卷。

(三)唐初瞿昙悉达《开元占经》所引的石氏或甘氏都是伪书之言

黎国韬先生的力作《古剧考原》(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于『附录四』收录了〈翼为天倡考〉一文,有提到了钱宝琮〈甘石星经源流考〉(《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一文,考证甘、石的星经原书已佚,后世典籍所载佚文多不是甘石原文,黎先生指出:『有一定道理,但钱文只可以证明残存《星经》佚文中之天象与先秦之天象有出入,却很难证明石氏所云“翼,天乐府也”一句之伪,所以本文仍以之为传世文献左证。』黎先生于是以唐初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六十三内容:

『石氏曰:翼,天乐府也。主辅翼以卫太微。黄帝占曰:翼和五音调笙律,五辅以卫太微官,九州岛之位,入为宰相。石氏赞曰:翼主天倡,以戏娱故,近太微并尊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7册)

于是黎先生认为此一『石氏曰』即为战国时代的石申的本人所说,以证明『翼为天倡』乃至迟在战国末年,公元前四世纪已出现了的证据之一。

按,本文不在于考证『翼为天倡』的出现时间,而是于此考证既然汉初到唐前都如前所述没有真正的石氏星经或甘氏星经,还出现了那么多伪托石氏及甘氏的冒牌货,则唐初瞿昙悉达写作《开元占经》所引用的所谓石氏曰或甘氏曰,都是从六朝到隋代出现的伪书,而存在于《隋书?经籍志》而得以被瞿昙悉达看到,而拿来引用于其《开元占经》内。

所以瞿昙悉达写作《开元占经》时引用的『石氏曰』,应即出自于《隋书?经籍志?天文》的书目里有一卷《石氏星簿经赞》,并有《浑天图》一卷石氏、梁有《石氏》八卷、梁有《石氏星经》七卷,陈卓记、《石氏星官》十九卷、《石氏星占》一卷吴袭撰等书目录之属了。

而其引用的『甘氏曰』,应即出自于《隋书?经籍志?天文》的书目里的《甘氏四七法》一卷。梁《甘氏天文占》八卷之属了。

故黎国韬先生的力作《古剧考原》所据以为立论的瞿昙悉达《开元占经》里的石氏曰及甘氏曰,而以《史记?天官书》:『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所述,石申作《星经》,乃是战国时期的七国相王之际,亦即公元前334年,魏、齐二国会徐州相王;及公元前323年,燕、赵、中山、魏、韩五国相王的公元前四世纪。但因瞿昙悉达写作《开元占经》引用的石氏及甘氏曰,皆非战国时甘氏或石氏的亲口之论,而是后世伪书里之言了,故无法证明『翼为天倡』的立论是出于公元前四世纪。(刘有恒,台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第五十三卷
《史记》有10篇不是原创,司马迁只写了提纲,原因说得很隐晦
天象与天学秘籍[续二]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类书集成·星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