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环柄菇

白环柄菇

   2002-8-1 07:47:47


    
白环柄菇为高温性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磨菇",且栽培容易,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栽培要点

    1
、季节安排。白环柄菇在一般自然气温下,5-9月均可生长。菌丝在18-35温度下均能生长。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气候适当安排。

    2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白环柄菇是典型地草腐菌与粪生菌,主要分解利用稻麦草和各种农作物秸秆、禾本科杂草类以及牲畜粪等。因此,栽培时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材料,将其粉碎成草屑状,废弃菌糠和牲畜粪应选无霉变的并分别铡碎晒干。常用的配方为:各种草屑60%,牛粪18%,米糠20%,石膏与石灰各1%菌糠30%,草屑30%,牛粪30%,麸皮6%,石膏与石灰各2%草屑40%,牛粪38%,麸皮20%,石灰与磷肥各1%。拌料时将各种辅料混匀后再加入主料中,加水量按料水比1:1.2-1.3。培养料拌匀后堆积4-6小时装袋。

    3
、装袋灭菌。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筒袋,将调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压紧,压平料面,中央用直径2厘米的木棍扎孔,然后用绳子把袋口扎上及时灭菌。在100的饱和蒸汽下灭菌14-16小时。

    4
、接种及发菌。将灭菌后的菌袋移入用塑料薄膜制作的"蚊帐"式的接种帐内,底边卷入用料袋压住,当料袋温度降到35以下时即可进行消毒接种,方法是:将菌种放入消毒后的料袋中,然后用两面不干胶粘贴,从底角放入瓷质器皿中,加入"菇保一号"气雾消毒剂,用量按1立方米2克,用火点燃,密闭熏蒸3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时将料袋口打开,用经75%乙醇浸泡过的接种铲将菌种耙入料袋,菌种用量应能覆盖料层。接完菌种后将料袋转入发菌室进行养菌。

    
发菌室在菌袋进入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地面用石灰水冲洗,四壁用浓石灰水涂刷,然后再将门窗关闭,用纸糊封,按1立方米15克的量用硫磺熏蒸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干燥后将接种后的菌袋转入其中进行发菌。袋温控制在20-38,以控制在28左右为最好。温度高低可通过增减菌袋堆积高度 来加以调节。一般适温下约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

    
二、出菇管理及覆土

    
白环柄菇菌丝满袋即可出菇,可在菌丝长满菌袋直接进行出菇或在袋口覆土后再出菇。覆土出菇能促进菌丝纽结及早现原基,使菇质好、产量高。方法是: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应及时转到出菇场地,将菌袋表现的老菌块搔去,覆盖1.5-2厘米的自然土,泥土湿度调至含水量为65%左右,覆土后菌袋口面盖以湿报纸或薄膜。约3-5天后揭去覆盖物,并在袋口上喷水,使泥土湿润,同时在地面、墙壁四周及空间喷雾,增大水分蒸发面积,将空气湿度提高到80%-90%3-5天即可形成大量的原基。菇蕾形成后逐渐长大,此时喷水不要直接喷到菇体上,一般5-15天即可采收。

    
三、采收加工

    
白环柄菇盖大、脆嫩易碎,一般以在菌盖包住菌柄未开伞时采收为宜,此时整体高达10-15厘米。采收时应整丛拔起,剪去菇角泥土,摆放整齐,用塑料袋按500克或1000克分装,运往市场销售。也可晒干或烘干制成干品,其干品香味更浓郁,也可盐渍后外销。

                                     
 来源:《农村百事通》2002.7 

白环柄菇的栽培技术

   2003-8-22 10:03:11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白环柄菇多发生在每年的6-9月,野生于林间、草地,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该菇属高温型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但比"高温蘑菇"更易栽培,经济效益更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生物学特性

    1
、温度。该菇属高温型真菌,菌丝在10-40均能生长,以25-26最适;子实体发育温度以20-28最适,超过30也可正常出菇。

    2
、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为65%时,菌丝长势好,生长快。子实体发育要求相对湿度为70-85%,若湿度过高,会造成菇体腐烂。

    3
、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对出菇和菇体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4
、光照。光线的强弱不影响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这是该菇易管理的一大特点。

    5
pH值(酸碱度)。pH值在2-12范围内都可生长,以pH6-8为最合适,这是其他菇类所不及的。

    
二、栽培技术

    1
、季节安排。露地栽培,可安排在5-9月生产,若塑料大棚栽培可安排在4月中旬-10月生产。我国南北方温度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气候适当安排。

    2
、培养料配方与处理。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稻草等作物秸秆、废弃菌糠、牲畜粪,粉碎晒干。配方:各种草屑60%,牛粪18%,米糠20%,石膏与石灰各1%;菌糠30%,草屑30%,牛粪30%,麸皮6%,石膏与石灰各2%;草屑40%,牛粪38%,麸皮20%,石灰与磷肥各1%。拌料时将各种辅料混匀后再加入主料中,按料:=1:1.2-1.3加水。培养料拌匀堆积4-6小时后装袋。

    3
、装袋灭菌。用17厘米×33厘米×0.04厘米或20厘米×45厘米×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装袋时边装边压紧,中央用直径2厘米粗的木棍扎孔,然后用绳子把袋口扎上,在100的饱和蒸汽下保持14-16小时,降温播种。

    
白环柄菇也可采用发酵料方法栽培。

    4
、接种与发菌。用塑料薄膜焊制一个长××高约为300厘米×300厘米×300厘米的"蚊帐"式接种帐,四角用绳子吊起,底边卷入用料袋压住。当料袋温度降到35以下时即可进行消毒接种。消毒接种方法:将菌种放入接种帐,帐门两面不干胶粘贴密封,按2/立方米的用量,从底边放入"菇保一号"气雾消毒剂,点燃,密闭熏蒸30分钟,即可接种。接种时三人一组,一人将料袋口打开,一人用75%酒精浸泡过的接种铲将菌种耙入料袋(菌种应覆盖料层),一人搬运。接完菌种后将料袋转入发菌室养菌。

    
发菌室在料袋未装入前应消毒。地面用石灰水冲洗,四壁用浓石灰水涂涮后,将门窗关闭,用纸糊封缝隙,按15/立方米的用量,用硫磺熏蒸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室内干燥后将菌袋转入其中发菌。袋温控制在20-38,最好28左右。温度高低可通过增减菌袋堆放高度加以调节。适温下,一般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

    
三、出菇管理及覆土。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应及时转到出菇场,将菌袋表面老菌块搔去,覆盖1.5-2厘米的自然土,(含水量为65%左右),覆土后菌袋口盖以湿报纸或薄膜。约3-5天后揭去覆盖物,并在袋口面喷水,使泥土湿润,同时对地面、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将空气湿度提高到80-90%,经3-5天即可形成大量的原基。菇蕾形成后,不要直接对菇体喷水。一般5-15天即可采收。

    
四、采收加工。白环柄菇菌盖大、脆嫩易碎,一般以体高达10-15厘米、菌盖包住菌柄未开伞前采收为宜。采收时应整丛拔起,剪去菇根,摆放整齐,用塑料袋分装成500-1000/袋,运往市场销售。也可制成干品或盐渍品外销。

    
五、采收后的管理。第1批菇采完后,清理料面,停水3-5天,使菌丝恢复生长。以后按前述方法喷水保湿又可继续出第2批菇。一般可采4-6潮菇。生物学效率达100%

    
六、病虫害防治。在高温高湿的盛夏栽培白环柄菇,极易发生病虫害,应经常在菇场四周撒生石灰粉,每周喷洒一次二嗪农、敌敌畏或氯氰菊酯等。菇蕾生长期只宜使用氯氰菊酯,浓度为1:2000倍。

    
233300  安徽省五河县科技局食用菌研究所  邓衍领  电话:0552-5056565

                                     
 来源:《农技服务》2003.8 

相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_生产栽培_食用菌技术_食用菌栽培技术_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抓好这5点,香菇菌棒0风险!
如何提取蘑菇孢子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牛肝菌人工种植的栽培技术有哪些,如何进行种植,市场前景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