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靠蜗牛致富的余新镇(2006.7.12)-养蜗牛

靠蜗牛致富的余新镇(2006.7.12-养蜗牛

时间:2008-07-17 来源:CCTV 作者: 点击: 6498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

 

    在余新镇,大片大片的农田都用窗纱网围着,里面种着一种叫苦荬菜的牧草,这本来并不是什么名贵的草,为什么要用网围起来呢?难道这苦荬菜还有其它用处?

    余新镇永利村村民 傅阿明:在下面呢,能看一下吗?可以看,怕太阳晒,怕高温。都在草下面。

    难道这苦荬菜的下面真有什么宝贝吗?

    余新镇永利村村民 傅阿明:早上太阳出来蜗牛就自己爬进去,晚上就爬出来了。

    


记者:这样的是不是可以卖了?

 

    余新镇永利村村民 傅阿明:可以卖了,一两多了。

    傅阿明养蜗牛已经十几年了。1994年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在余新镇建立蜗牛养殖示范基地,成功培育出白玉蜗牛,从那时起,傅阿明和许多农民一起开始养白玉蜗牛,当时主要是卖给一些走村串户的经销商。陆亚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收购收购活蜗牛的。

    经销商 陆亚林:每天早晨收好以后,上海每天有一定的量的,前几年少一些,3年以前,每天有六七百斤就够了。

    


白玉蜗牛是国内养殖数量较多的一种食用蜗牛,但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食用蜗牛的习惯,陆亚林的主要市场就是上海,他根据上海水产批发市场上的需要量现收现卖,自己不养也不储存。往往没有固定的收购时间和数量。

 

    养殖户 傅阿明:紧张的时候他们就过来,货多的时候他们就不过来了,就是这样。

    经销商 陆亚林:我们就是赚一点差价,赚不了多少钱的。

    因为一直没有深加工和当地活蜗牛市场的不稳定性,加上有些蜗牛养殖户靠炒种牟取暴利,十多年间,余新镇的蜗牛养殖一直都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到了2002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余新镇的蜗牛养殖户一下子多了起来,张根荣和朱雪祥都是那时候开始养的。

    


记者:你今天交了多少?

 

    养殖户 张根荣:今天400多斤。

    记者:那你多长时间交一次?

    养殖户 张根荣:一般一个月三四次。

    养殖户 朱雪祥:我以前在外面干活的,看人家养的好我也养蜗牛了。

    记者:养蜗牛都在哪儿养?

    张根荣:这里面也有,后面也有。

    记者:能进去看一下吗?

    张根荣:可以可以。

    


朱雪祥:看,一个格子里面120只,现在温度高了要放在室外去,天冷了要放在屋里,要保温的。

 

    2002年春天,在经销商沈福良的鼓动下,许多农民都开始养起了蜗牛。他就是沈福良,2002年初他接到了台湾两个货柜蜗牛冻肉的订单,上马了一条蜗牛冻肉标准化加工生产线。

靠蜗牛致富的余新镇(2006.7.12-养蜗牛

时间:2008-07-17 来源:CCTV 作者: 点击: 6499

    沈福良:当初四吨的蜗牛,折合鲜活的蜗牛的话,有20多吨,我的货过去的时候。

    沈福良担心台湾的订单做下去的话,活蜗牛供应不上,就和朱雪祥等500多户农民签订了回收合同,动员他们养起了蜗牛。

    


朱雪祥:沈福良来收的,全部是他收的,一开始养就全部卖给他,卖给他就卖给他,人家来收我们都不卖的。

 

    沈福良按合同收购了所有的蜗牛,没有想到,等他把这些的蜗牛加工好凑成两个货柜,准备在2003年春天发往台湾的时候,受非典的影响,台湾的订单被迫取消,4吨蜗牛冻肉都积压在冷库里。成了沈福良的心病。

    钱一名在上海经销水产品已经十几年了,非典过后,他原来一直经营的蜗牛冻肉竟然断了货。9

    上海蜗牛经销商 钱一名:我们在上海专门有水产门市部,因为现在大家逐步对蜗牛的认识提高了,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需求量是一年一年提高,比较紧缺。

    


钱一名预感到蜗牛的销量会越来越好,就从20038月份开始,跑遍了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考察养殖加工蜗牛的企业。

 

    上海经销商 钱一名:找了有半年多时间,就是养殖蜗牛的人家一家一家进行筛选,各地方加工的我们看了看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2002年沈福良接到台湾的订单后,尽管合同最终没能履行,但他的加工车间,在台湾客商的要求下建得比较规范。当20043月钱一名找到了沈福良,考察了他的加工工艺后,很快就和他达成了协议。

    沈福良:跟大的公司接轨上以后,供应商,采购商,他们都要求比较高,所以我盖了这个标准化的车间。

    


上海经销商 钱一名:从质量上数量上还有成本价格上几方面来进行考察,就决定在这个地方定点下来。

 

    钱一名和沈福良建立关系后,靠他在上海的销售网络,每年往上海销售蜗牛冻肉200多吨。一吨冻肉需要6吨活蜗牛。蜗牛的高需求量重新燃起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2004年,傅阿明把家里的五亩多田全部养上了蜗牛。

    傅阿良:这田都是全部养了这几块田,很简便,每天下午5点钟喂一次就行了,我已经有50多了,我们两个人,还养了母猪,还养了蚕宝宝,还养蜗牛,还管小孙子,一年挣十几万,他们都搞了。

    养殖户 张根荣:有的人家养了十来年了,我们是从04年开始养的,他们开始收我们就开始养的。

    


2005
年,沈福良也建起了200多亩的蜗牛养殖基地,开始进行标准化养殖蜗牛。我们来到他的企业时,工人正在扒蜗牛蛋。

 

    蜗牛养殖基地技术员 沈祥林:我们这个种蜗牛放下去,一般要3540天生蛋,一般我们是15天换一次泥,这个蛋要靠人工扒出来,自己孵化出来了。蜗牛慢慢地大起来,再分箱分开来。

    2005年起沈福良又推出了蜗牛罐头、麻辣蜗牛等即食产品。这是在加工法式焗蜗牛,是一家全球性的餐饮集团专门定做的。现在,沈福良每天能加工一万斤活蜗牛,他的妻子每天早上都要到村里去收购。

靠蜗牛致富的余新镇(2006.7.12-养蜗牛

时间:2008-07-17 来源:CCTV 作者: 点击: 6500

    


沈福良的妻子 陈华:多的时候有五六千斤,七八千斤,少的时候可能有两千多斤,看农户养出来的数量是多少。经过挑拣,破碎的挑出来,大小分开,大的我们发到市场上去,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市场,小的我们就宰杀掉。加工的占80%。

 

    目前余新镇所在的南湖区蜗牛养殖户已有4000多户,年产蜗牛7000多吨。主要销往大中城市的高档餐馆酒楼、西餐馆等处,蜗牛产品要真正成为百姓消费的日常菜肴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

    上海经销商 钱一名:目前还在一个引导期,好多人家还不习惯,吃的还不是太多,西餐馆已经习惯了,国内一些年纪轻的白领吃的也比较多。

    


而即便在蜗牛养殖较为集中的余新镇也没有形成吃蜗牛的习惯,从2004年开始,在每年一度的渔里之遥文化节上,余新镇政府都推出蜗牛大餐比赛,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

 

    镇农办主任:就是请厨师,嘉兴也有过来的,大家都做一个蜗牛菜,大家来品尝,比谁做得好,现在基本上就是向社会推出的大餐品种有十几个品种。

    编导:吴兴民 摄像:程诗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殖户另辟蹊径 发展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蛋鸡养殖技术经验交流会在涪陵区清溪镇建设村举行
又到扣蟹销售季,崇明确保扣蟹产销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六横养殖梭子蟹陆续开捕
海藻之王裙带菜遭遇压价(图)
白玉蜗牛市场前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